第三十章 初级增收果实(4)
推荐阅读: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带着系统穿时空最新章节!
时间,就在不知不觉间,向前推进着。
转眼间,就过了一个多月。
到了秋收的时候了。
石韦和李氏两人,带好了镰刀,扁担,箩匡。
把儿子虎头,女儿喜妞,两人给锁在家里,临走之前还吩咐着:“虎头,喜妞,你爹和你妈两人,要去割稻子了。你们两人都要乖乖的在家,不要四处走动,知道没有?”
虎头重重的点了点头:“爹,娘,你们放心吧,虎头已经这么大了,很懂事了。我会看中妹妹的。”
喜妞连忙说道:“我才不要你看,喜妞现在也大了,也很懂事了,不用你看。”
“好,好,你们不要吵了。记住,不要玩火,不要出门。”再吩咐了儿女一声,石韦和李氏走向了自己的田中,在路上到也碰到了一个叫李宇的新兵。
“石哥,你去收割稻子,要不要我去帮忙?”李宇笑着说道。
石韦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卒子。
但是,他现在也渐渐的成了何玄的亲信。
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是在青山墩,也有了些地位。
“不用了,现在正是要收稻的时候,你自己都有田地要等着收。我们夫妻两口子自己收就行。”石韦婉言谢绝了。
那叫李宇的新兵见状,也没有再坚持。石韦到是说对了,他自己也有田地要收割。
石韦和李氏这两夫妻,一路走到了田前,石韦打量着那田里金甸甸的,压着稻身都有些低垂,前弯的稻子:“今年的稻子,似乎比往年结得多,似乎是一个丰收年。”
“我早说了,今年的稻子结得挺多的,铁定是个丰收年。但是到底能有多少,还不知道,我们开始动手吧,家里可一共有十亩地。”李氏说道。
两人都是干惯了农活的人,两人各自拿着一把镰刀,刷刷刷刷的割了起来。
两人由着早上,一直干到晚上,中间就吃饭的时候休息了下,终于割了两亩地。
“今年的粮食是真的多,装了好多担了。”石韦说道:“等回去,非得好好的称下,到底得了多少斤稻子。”
等晚上称完了之后,石韦和李氏两人都蒙了。
他们二人今天割的是水田。
水田的收成,一般是一亩地,四百斤的稻子。
两亩地,也就是八百斤。
但是,今天,他们收回来的稻谷,居然足足的有着一千二百斤。
一千二百斤啊!!!
一千二百斤是什么概念?
这可是足足的增产五成啊!
石韦和李氏两人,也是老于种庄稼的,种了二十来年。
但是,再风调雨顺的天气,最多也就是增收个二成。二亩上好的水田,能收个九百多斤,就算是相当不错了。
而现在,却赫然增长了五成,到达了一千二百斤,这真的是闻所未闻!
石韦和李氏两人的心头,都涌出了狂喜。
多了这么多的粮食,明年不会挨饿了。甚至有时候,还可以给儿子虎头,女儿喜妞,多加些餐,让他们长得更壮实一些。
不过,在狂喜之后,石韦也反应了过来:“你说怪不怪,今年不但蝗灾不来我们青山墩这里,我们还来了一个大大的增收啊。二亩上好的水田,居然收到了一千二百斤的稻谷。我们青山墩,真是得了上天保佑的地方。”
“算了吧,我们住在青山墩这么多年,这地方以前和其它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同。叫什么上天保佑的地方。”李氏撇了撇嘴:“你忘了,当时何头儿与我们打赌。当时我们的注意力,都被蝗灾给吸引了。但我好像记得,他说要让粮食增产四成,五成啊。何头儿,真是神人。”
石韦还是有几分不信:“有没有这样神?何头儿也没有做什么了,他统治的地方,就自动增产了?”
“你去外面问一问,不就知道了吗?”李氏说道:“要不,你留家里做菜,我去外面问问,打听打听,也行。”
“算了,还是我去打听吧。”石韦连忙开溜,他做的菜可不是一般的难吃。而老岳父以前是一个大厨,媳妇也学到了这大厨的手艺,手艺好得很。
……
石韦一边想着,一边走向了墩的中心地带,那地儿大家叫做胡同口,平时有什么事就会站在那里去聊。才走到那里,才发现那里已经聊得一个热火朝天。
“什么?你两亩旱地收了六百斤的谷子?我今天割了两亩水田,收了一千二百斤的稻谷。”
“好像今年,我们的稻谷增收,都到达了一千二百斤。”
“哈哈,今年的收成真是太好了。家家都是丰收。”
“哈哈,我本来还以为种地多难多难,结果,我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偶尔照顾一下田地,一亩水田,也得了五百多斤的稻谷。比起我爹种一辈子还多。看来我是种田的天才。”说话的是四十个新兵里面的李宇,他哈哈的笑着说道。
他来青山墩当兵之后,也被分了五亩田地,本来以为挺难的,结果简单得很。
石韦听到这里,已经明白过来了,原来,不仅仅是自己家的粮食增产五成。青山墩所有种地,包括新手如李宇这种第一次种田的,都产量爆增了:“你们啊,记不记得当时何头儿说了,他不但要治蝗,还能让粮食增产四,五成。现在看来,何头儿说到做到。”
“我也记得,何头儿太厉害了。”
“何头儿真是神人。”
“托何头儿的福,我们的日子可以好过太多太多。看看附近几个军堡,那些军户的日子,可难过得很。昨天,他孩子大舅,还到我这里来借粮。”老兵张通感慨着说道,他是青山墩老兵当中,相当不显眼的一个,他也没啥本事。
所以,经常被他住在百丈军堡的大舅子嘲讽。
但是,今日大舅子也来他这借粮了。
这是他这么多年,身板挺得最直的一次。
这一年,是青山墩这么多军户,过得最好的一年。而且,他们看到了希望。只要跟着何头儿干,一定会一年好过一年的。
时间,就在不知不觉间,向前推进着。
转眼间,就过了一个多月。
到了秋收的时候了。
石韦和李氏两人,带好了镰刀,扁担,箩匡。
把儿子虎头,女儿喜妞,两人给锁在家里,临走之前还吩咐着:“虎头,喜妞,你爹和你妈两人,要去割稻子了。你们两人都要乖乖的在家,不要四处走动,知道没有?”
虎头重重的点了点头:“爹,娘,你们放心吧,虎头已经这么大了,很懂事了。我会看中妹妹的。”
喜妞连忙说道:“我才不要你看,喜妞现在也大了,也很懂事了,不用你看。”
“好,好,你们不要吵了。记住,不要玩火,不要出门。”再吩咐了儿女一声,石韦和李氏走向了自己的田中,在路上到也碰到了一个叫李宇的新兵。
“石哥,你去收割稻子,要不要我去帮忙?”李宇笑着说道。
石韦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卒子。
但是,他现在也渐渐的成了何玄的亲信。
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是在青山墩,也有了些地位。
“不用了,现在正是要收稻的时候,你自己都有田地要等着收。我们夫妻两口子自己收就行。”石韦婉言谢绝了。
那叫李宇的新兵见状,也没有再坚持。石韦到是说对了,他自己也有田地要收割。
石韦和李氏这两夫妻,一路走到了田前,石韦打量着那田里金甸甸的,压着稻身都有些低垂,前弯的稻子:“今年的稻子,似乎比往年结得多,似乎是一个丰收年。”
“我早说了,今年的稻子结得挺多的,铁定是个丰收年。但是到底能有多少,还不知道,我们开始动手吧,家里可一共有十亩地。”李氏说道。
两人都是干惯了农活的人,两人各自拿着一把镰刀,刷刷刷刷的割了起来。
两人由着早上,一直干到晚上,中间就吃饭的时候休息了下,终于割了两亩地。
“今年的粮食是真的多,装了好多担了。”石韦说道:“等回去,非得好好的称下,到底得了多少斤稻子。”
等晚上称完了之后,石韦和李氏两人都蒙了。
他们二人今天割的是水田。
水田的收成,一般是一亩地,四百斤的稻子。
两亩地,也就是八百斤。
但是,今天,他们收回来的稻谷,居然足足的有着一千二百斤。
一千二百斤啊!!!
一千二百斤是什么概念?
这可是足足的增产五成啊!
石韦和李氏两人,也是老于种庄稼的,种了二十来年。
但是,再风调雨顺的天气,最多也就是增收个二成。二亩上好的水田,能收个九百多斤,就算是相当不错了。
而现在,却赫然增长了五成,到达了一千二百斤,这真的是闻所未闻!
石韦和李氏两人的心头,都涌出了狂喜。
多了这么多的粮食,明年不会挨饿了。甚至有时候,还可以给儿子虎头,女儿喜妞,多加些餐,让他们长得更壮实一些。
不过,在狂喜之后,石韦也反应了过来:“你说怪不怪,今年不但蝗灾不来我们青山墩这里,我们还来了一个大大的增收啊。二亩上好的水田,居然收到了一千二百斤的稻谷。我们青山墩,真是得了上天保佑的地方。”
“算了吧,我们住在青山墩这么多年,这地方以前和其它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同。叫什么上天保佑的地方。”李氏撇了撇嘴:“你忘了,当时何头儿与我们打赌。当时我们的注意力,都被蝗灾给吸引了。但我好像记得,他说要让粮食增产四成,五成啊。何头儿,真是神人。”
石韦还是有几分不信:“有没有这样神?何头儿也没有做什么了,他统治的地方,就自动增产了?”
“你去外面问一问,不就知道了吗?”李氏说道:“要不,你留家里做菜,我去外面问问,打听打听,也行。”
“算了,还是我去打听吧。”石韦连忙开溜,他做的菜可不是一般的难吃。而老岳父以前是一个大厨,媳妇也学到了这大厨的手艺,手艺好得很。
……
石韦一边想着,一边走向了墩的中心地带,那地儿大家叫做胡同口,平时有什么事就会站在那里去聊。才走到那里,才发现那里已经聊得一个热火朝天。
“什么?你两亩旱地收了六百斤的谷子?我今天割了两亩水田,收了一千二百斤的稻谷。”
“好像今年,我们的稻谷增收,都到达了一千二百斤。”
“哈哈,今年的收成真是太好了。家家都是丰收。”
“哈哈,我本来还以为种地多难多难,结果,我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偶尔照顾一下田地,一亩水田,也得了五百多斤的稻谷。比起我爹种一辈子还多。看来我是种田的天才。”说话的是四十个新兵里面的李宇,他哈哈的笑着说道。
他来青山墩当兵之后,也被分了五亩田地,本来以为挺难的,结果简单得很。
石韦听到这里,已经明白过来了,原来,不仅仅是自己家的粮食增产五成。青山墩所有种地,包括新手如李宇这种第一次种田的,都产量爆增了:“你们啊,记不记得当时何头儿说了,他不但要治蝗,还能让粮食增产四,五成。现在看来,何头儿说到做到。”
“我也记得,何头儿太厉害了。”
“何头儿真是神人。”
“托何头儿的福,我们的日子可以好过太多太多。看看附近几个军堡,那些军户的日子,可难过得很。昨天,他孩子大舅,还到我这里来借粮。”老兵张通感慨着说道,他是青山墩老兵当中,相当不显眼的一个,他也没啥本事。
所以,经常被他住在百丈军堡的大舅子嘲讽。
但是,今日大舅子也来他这借粮了。
这是他这么多年,身板挺得最直的一次。
这一年,是青山墩这么多军户,过得最好的一年。而且,他们看到了希望。只要跟着何头儿干,一定会一年好过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