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意外化解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商界巅峰最新章节!
叶悠然看到宋太平居然如此任性的只身进入危险重重的生化人研究中心撬门,气恼的点动控制面板,操作客车冲进这个挂着追风雇佣兵海外训练基地名头的生化人研究中心院内,发现这个研究中心紧贴着三面围墙有一圈两层小楼,拉着电网,四处拐角位置有瞭望哨楼,里面的八名值岗雇佣兵已经全部死翘翘了。
叶悠然在一处没有血迹的地方停稳客车,安排三名属下留在车上接应,其余人穿戴好防生化面具,手持武器汇同宋太平踹开一层的一扇门进入房间,如果不是墙上不时出现的血迹和偶尔可见的倒地尸体,倒是很像一个功能设施齐全的健身房,三面的环形建筑是相通的,没有发现异常。
叶悠然对着地面和墙壁用背面印有宋太平头像的手机扫描着,宋太平看到自己被外公没收的手机再次好悬没伤心的落泪,程安娜一共就送了他们四部高科技产品,还没捂热乎,就因为营救自己暴露了这高科技手机的卓越性能,被老爷子们一窝端了。
宋太平平静的指了指正中央右侧拐角位置,镇定的说道:“叶队长,这个位置和外部面积有至少二十平方米的偏差,不出意外这个研究中心建在地下,而入口在二楼某个位置。”
叶悠然用手机照了一下宋太平所指的位置,果然无法透视,一挥手,三名属下城品字形小心踩着木制回旋楼梯上楼,枪械的保险已经打开,随时准备开火攻击出现的怪物,其余人跟随在后面,二层分割成一个个小房间,似乎是这些雇佣兵的宿舍,看着房门上一个个人形窟窿,就可想而知里面可能隐藏的危险。
宋太平看着正对楼梯的神像雕塑,缓步上前,轻轻转动其手臂,侧面的墙壁向两侧分开,露出了一片直通院子的快捷通道,一跃而下就可以到院子,宋太平深呼吸了一下,目光盯向回廊的右侧,三位开路的龙魂行动队军官随即心领神会的向右侧回廊搜索了过去,发现了墙壁上凌乱的三个人形窟窿。
宋太平上前仔细查看了人形窟窿边缘沾着的皮屑、墙体构造,沉声说道:“一共有三个生化人从这里逃逸出去!时间不超过六小时。”
叶悠然面色一僵,一个生化人都很难对付了,这次居然出现了三个生化人,这已经是不可完成的任务,要找出这三个生化人都很困难的,而且这些生化人不是野兽,他们是有智慧的,懂得躲藏和偷袭,着实很难对付的。
叶悠然硬着头皮示意那三名属下打开手机的照明,进入这窟窿后的通道,叶悠然和宋太平随后进入通道,看着构成通道的金属墙壁,方知这个生化人研究所的大手笔,不出意外整个研究中心都是用这金属体包裹的,就是导弹也炸不穿这里的,偏偏就是这防范严密的地方能有生化人越狱成功,还将整个研究中心杀戮的一干二净,没留一个活口。
宋太平进入通道,发现被撞开的这个位置是一处面谱识别开启的电子门!直接用露出的通讯线线头和笔记本相连接,进行入侵这里的电子控制系统,随着宋太平双手在笔记本电脑上飞速的点击,输入一条条指令,那扇电子门开启,通道内的照明灯开启,宋太平直接将自己的头像设置为最高管理员头像,并建立最高管理员权限账号和密码,调用监控实时视频监测通道和地下试验区里的情况,从这数百个监控一一浏览一遍,除了发现一些被残忍杀戮的身穿防生化服的研究员,就是在钢化玻璃笼子里六个半死不活的生化人失败品,没有发现其他生命体迹象。
宋太平挑出三个监控镜头,扭头向身旁的叶悠然,沉声说道:“叶队长,这个位置六个半死不活的生化人需要我直接启动了焚化销毁程序,我们就不用过去;这里的试验数据和资料我已经全部拷贝进这个内存储器中了,你可以现在就通过手机发回去;我们需要进入试验区的机密试验品储存室,销毁这里的六瓶外星菌落样品。
按照他们的实验记录来看,一共有十二个生化人样本,除了逃逸出去的三个,我刚刚焚化的六个,还有三个生化人藏匿在实验室区域里,大家做好战斗准备吧,这三个生化人中有一位是直接用外星菌落入侵人类基因,并奇迹般的实现共存,存活下来的最强生化人,战斗力恐怕会极强,还是提前把数据发出去吧。”
叶悠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峻和高度危险,直接将数据发了出去,并给首长留言:有三个生化人逃逸,另有三个生化人在现在坐标位置,其中一名是和外星菌落融合成功的生化人,战斗力未知的强悍,半个小时后,我们没有成功销毁那六瓶外星菌落,就使用导弹攻击这里。
叶悠然再次确认了前往机密试验品储存室的路线图后,带领属下呈环形保护着宋太平小跑着进入二层的电梯,通过扫描宋太平面孔,获准启用电梯,直接降到底层,看着底层五米高的顶部每隔十米就固定好的爆炸物,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严密防守的雇佣兵已经成为尸体,心中一沉,能突破这里严密防护,让这里的研究员连自爆销毁程序都无法启用的生化人智商高的惊人!自己这点人很可能会像老鼠一样被它戏耍。
宋太平看着嵌入金属墙壁中的枪械和高压电击棍,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刚要开口提醒,一道黑影闪过,叶悠然被带上了顶部支撑架,宋太平和龙魂行动队的众人才注意到在叶悠然身后出现一名金发女子,身后两对白色的翅膀正在收起,眉心位置赫然有一只紧闭的竖眼,未着衣物的身躯上肌肉隆起,轻松的几个动作,便瞬间卸下了叶悠然肩关节、手脚腕关节。
龙魂行动队的众人举枪向这名金发女子射击,却无奈的发现子弹会在那名金发女子两米外直接转弯,而且随着这名金发女子的一挥手,他们手中的枪械和背上的简易长矛直接飞起,牢牢嵌入金属墙壁中。
宋太平看到这名金发女子只是用环抱着叶悠然的腰肢,用另一手压在叶悠然脖颈上,并没有直接下杀手,在旁边的支架上还有两具生化人被金属物件扎成刺猬的尸体,猜测到这名生化人有些特别,很可能没有失去理智,仍保存着以前的记忆。
宋太平让龙魂行动队的众人不要出现过激行为,原地待命,自己摘下背包,取出背包里的各种肉干和压缩饼干,用米兰语高声喊道:“尊贵的女士,我愿意用这些食物换我的同伴,我们没有冒犯您的意思,只是这里的六瓶外星菌落一般进入空气中,就会造成大规模的死亡,我们要销毁掉这些危险的菌落,并炸毁这里,我们不限制您的自由,您可以随意离开!”
叶悠然忍着痛,喝道:“不行,不能放任何生化人离开,向我开火!”
那名金发女子松开压在叶悠然脖颈上的右手,直接给叶悠然额头上一个爆栗,用很纯正的东国语言说道:“傻丫头,在你刚才发愣的时候,他们向我开枪,能打中我吗?现在他们还有枪吗?真是愚蠢到不可救药!
那个小家伙,你怎么称呼?用那点食品就想买通我放这个傻丫头,你当我和你一样傻吗?既然你肩头有个长翅膀的兔子可以这么大摇大摆的坐着,那么本美女留在你身边也没有问题吧,我感觉我和你似乎有血缘关系的,我是程安雅。”
叶悠然万分气恼这个叫程安雅的生化人敢弹她脑袋,还骂她是傻丫头,但听到这位程安雅提到宋太平的肩头有只长翅膀的兔子,便全身冒冷汗了,心思着:难道宋太平身边有只兔子精?
余玲玲龇牙咧嘴的指着程安雅颤抖的,直接施展幻象攻击,却意外的失败了,知道程安雅不好惹,余玲玲只得作罢,靠在宋太平的耳朵旁,呼哧呼哧的生闷气。
宋太平听到程安雅这个名字,在回想刚才她卸叶悠然关节的手法,很像无相功,便试探着问道:“尊敬的程安雅女士,请问您认识程安娜吗?我爷爷是宋圣手,我叫宋太平。”
程安雅随手把叶悠然扔给龙魂行动队的众人,展翅飞到宋太平面前,随手撕开一包牛肉干咀嚼着,上下打量了宋太平一会儿,追问道:“那你可知道程曦强?想不起来也没关系的,记得你欠我九条命,今天我放了他们九个人,并帮你把逃逸出去的三头生化人击杀,以后姐姐找你办九件事,你可要办好哦。”
程安雅看到宋太平闭着双目回避眼前的春色,嘴角翘起,笑了笑,随手从宋太平的背包里拿出一套宋太平那洗的泛白的衣服,将两对翅膀收拢进肩甲骨,从容的将宋太平的衣服穿到身上,伸手揪了揪余玲玲的兔子耳朵,在余玲玲毛茸茸的身上抚摸了两下,才几个纵跃消失在电梯间,随后电梯启动上升,天知道这位程安雅是如何获得启动电梯权限的。
叶悠然在属下们的帮助下,将脱臼的关节恢复,气呼呼的上前把宋太平头发揉成鸟窝状,没好气的吼道:“宋大少爷,你的程安雅美女姐姐已经走了,你可以睁眼了!已经只剩十分钟了!”
宋太平匆忙睁开双目,在龙魂行动队众人的护卫下小跑到机密试验品储存室,就地取材配置出连金属都可以溶解的高浓度腐蚀液,龙魂行动队的众人则合力破开钢化玻璃,小心翼翼的取出里面冷藏保存的六瓶外星菌落,宋太平接过六瓶外星菌落小心的浸入腐蚀液中,灭杀掉这些外星菌落,便和龙魂行动队一起乘坐电梯返回其二楼的通道,叶悠然立即向首长发出完成任务的捷报。
刚从电梯出来,姚光远便发来短信:他们那里遭遇了三头生化人同时偷袭,幸好一名金发美女出现,将这三头生化人用金属器物扎成马蜂窝,救了大家一命,大家担心还有其他生化人来偷袭,希望叶悠然他们尽快返回,一起离开这个恐怖的地方。
宋太平这边也伪装他们的研究员身份启动了生化人研究中心的自爆程序,同时删除了拷贝资料的痕迹以及其创建的最高管理员账号。
叶悠然启动客车载着大家驶离这处生化人研究中心一百米作用的地方,一阵地动山摇,那个追风雇佣兵海外训练基地瞬间变成一个深坑。
脱离生化人危险的叶悠然将客车驾驶交给一名属下,用手机从网络上下载了篇文章,开始教导宋太平如何做拒绝,要不来个美女就给宋太平提要求,宋太平这个榆木脑袋的家伙都不知道拒绝,很难想象宋太平的后宫会有多少美女的。
叶悠然将文章投影到车顶上,开始宣读讲解:
最残忍的不是拒绝,而是没有终点的等待。
朋友被邀请参加一个地产活动,心里不想去,就说时间对不上。
以为没事了,过几天,人家又来找,说我们改了时间,这下没问题了吧。
他才说,真没空,谢谢你的邀请,人家就不高兴了,说我们为你都改时间了呢。
对方到底是不是为他改的时间,有待考证,但他拒绝别人不干脆,给人留下了把柄。
这位朋友,有点像几年前的我。那时候年轻,总觉得自己情商很高,不需要把拒绝做得太难看。用的套路经常是先答应别人,然后临时有事,编出各种理由,表示确实想去但去不成。
终于有一次,惹怒了一个朋友,说你去就去,不去就不去,总是这么犹豫不决,真的很讨厌。
我心里一惊,犹豫不决?我一开始就没想去啊。
后来我观察了很多人,发现所谓高情商的拒绝,无论编出多少理由,拉出多少垫背的,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谱、易生变。
拒绝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现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万别装。
不敢干脆地拒绝别人,表面是为别人着想,不想让人家难堪,其实是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你拒绝了,人家的心就碎了。
其实任何一个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甚至他可能比你更认可拒绝这一选项。
千万别觉得对方是抱很大希望,非你不可,才会开口。满世界到处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不靠谱要求的人,说不定哪次撒网就捞几个心慈手软的冤大头。
地产界流传一个故事,讲的是大哥王石有多爽。
他卖了一块地给别人,已经付了订金,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买家表情严峻,左不舒服右不舒服,但就是不说为什么不舒服。
王石善解人意地说,我们吃完这顿饭,如果你还是不舒服,我就把钱一分不少退给你。吃完饭,他问那人舒服了吗,那人说还是不太舒服,他就退了钱。
其实那块地,地段、形状都不太好,之后放了好多年,也没卖出去。也就是说,这块地卖不出去,是理所当然,卖出去,是意外之喜,王石绝不会因为这块地卖不出去而怀疑人生,更不会拉黑拒绝他的朋友。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买家的好运,现实中很多人,如果你拒绝得不干脆,他们会慢慢说服你,让你去做你并不想做的事。而当你真去做了,对方也并不感激你,相反会拿你的态度说事儿。
拒绝是不需要解释的,解释得越多,越容易给别人造成错觉:你是故意拒绝我,或者你故意抬高身价,想让我不断求你。
你留给别人希望,就引诱他人付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有人要你帮忙,你不说自己帮不了,而是说今天比较忙,到了第二天,别人又提出来,你说明天再说,第三天,人家要请你吃饭了,到第四天,你说我真帮不了,那人一定会勃然大怒,你帮不了早说啊,浪费表情。
拒绝别人不干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害怕给朋友留下薄情寡义的印象。
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间的交往,根本上升不到情义的高度,而是在规则之中运行,规则是检验靠谱的唯一真理。,能做就全力以赴地开心去做,不能做就第一时间通知对方,是成本最小的人际交往规则。
别人选择了你,而你干脆地拒绝,是把选择权交还给对方。
我想让你做我女朋友,你拒绝了,选择权就是在我手里,我可以选择继续追你,或者去追别人,不需背负任何心理负担。
如果你不拒绝又不答应,以各种理由拖延,选择权就是在你的手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靴子会落在头上。
这才是最大的自私与伤害。
即使在爱情中,我们都不是惟一的备选,何况其它事情上,其实你并没有那么重要,不必担心被你拒绝的人走投无路,相反,你的拒绝可能让他春暖花开。
我当作者的时候,最恨一种编辑,就是你把稿子给他,他说很好,你再问,又说交给主编了,问到第十八遍,他说我喜欢但主编不喜欢。这中间差不多耽误了半个月。
后来我当编辑,不能用的稿子看完立刻告诉作者“不适合我们,你赶紧给别人”。
同事觉得我种耿直女孩多得罪人啊,人家作者写稿不容易,你十分钟看完就说不行,太伤人。
然而,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得罪作者,反倒让他们对我产生了信任,觉得我看稿子专业、准确,特别了解自己杂志的定位与主编的想法。
拒绝是不需要理由的,不想做、不合适就是最好的理由。理由说得再好听,也是拒绝。当拒绝这个结果摆出来的时候,别人已经在想怎么找下家了,哪有心思听你解释你的难言之隐。
拒绝并不难看,不敢拒绝的姿态才比较难看。你不想付出还想当好人,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所以,对于拒绝这件让你为难的事,我只有三个建议:
1、第一时间说不。
2、理由越简短越好。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心,不必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大家都是成年人,谁还为谁负责?
3、告诉对方,下次有能力,机会合适的时候,再帮忙。
如果有人因为你拒绝了他,就跟你翻脸,你应该庆幸友谊的小船及时翻了。不然这辈子,注定你是下等兵,他是大老板,你要随时在线,随时帮忙,帮完忙还主动敬礼说“团结”。
事实上,很少有人因为被干脆地拒绝而把对方拉入黑名单,只会反思自己,重新评估双方的关系,寻找舒服的点位继续交往,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叶悠然讲解完这篇文章中所推崇的最佳拒绝方式后,让宋太平也讲点职场的常识作为交换。
对于女孩子的蛮横不讲理,宋太平已经习以为常,凭借着卓越的记忆,摘选了一篇网络上的文章,为叶悠然进行讲解着:
同一个巷子里的玩伴,长大之后差距渐渐拉开;同一个班级里的同学,毕业几年之后境遇区别很大;进了同一个公司的新人,隔几年再看,成长的速度差的兴许不是一星半点。
我常常在想,抛开出身、天赋这些改变不了的东西,同样的起点、智商正常的普通人差距究竟是如何拉开的?
那些成长滞后于同伴的人,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吗?不,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只不过他们没去做那些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
换句话说,“知道”不等于能“做到”。
而把同伴甩在后面的,恰恰是那群知道了就一定要做到,做了就一定要有结果的人。
知行合一,像减肥和戒烟一样难。
学了很多知识、理念、方法、道理,可是却没有在自己身上看到成长,这是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也包括我自己。用韩寒的话说,这叫“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没有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用王阳明的话说,这叫知行不合一。所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这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空泛地谈“要知行合一”,不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它会像我们之前听过的所有道理一样,不起效。
难题是:我知道,可是我就是做不到,我想做到,可是结果就是不尽人意。
有人会把原因归结于懒、不自律,可是这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说辞,就像家长说:我的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懒、贪玩。这样一来,他家孩子就算只考了十几分,也还能继续当一个聪明的孩子。
我们不如承认,“知道”和“做到”之间,总是有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知行合一,像减肥和戒烟一样难。
我们真正需要知道的是:有没有具体的办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帮助我们做到知行合一?
肯?布兰佳就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他最畅销书籍《一分钟经理人》在全球销售了1 300万册。这个人主要工作是企业培训,可是他却失望地发现学员们听完自己讲的课,虽然心里很认可,可是行为也没有多大改变。也就是说,他那些口沫横飞、激情四射的演讲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
所以他请教了很多人,思考和研究了很久,写了一本书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书:《说到做到》。
他认为,知和行之间缺失了重要的一环。这关键的一环就是解决知行合一难题的秘诀。
哪一环呢?
说出来你可能觉得不信,肯?布兰佳研究半天,找到的答案极其简单,那一环就是:重复,再重复。
一本书当然不可能只有两个字,他富有洞见地分析了知道却做不到的三个原因以及相应的三个解决办法。但所有办法的核心要义都是“重复”二字。
你的成长可能恰恰毁在“学得太多”。
学习本身就是一段从知道到做到的旅程。知是行之始,一个人的行为改变总是从内心想法的转变开始的,然后才逐渐由内而外变化的。
所以,一个人从“知道”到“做到”需要经历三个层级的转变,第一个层次的转变是知识层次的转变。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和花费时间最短的转变。比起花时间整合并实践,知识层面的知道要轻松有趣得多,所以人们热衷此道。
然后问题就来了,肯?布兰佳认为,人们知道却做不到的第一个原因是信息过载。也就是说,你的成长不是因为你学得不够多,而是恰巧毁在“学得太多”。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信息时代,知识来得太容易了,除了学校的学习,还可以阅读书籍、参加培训、加入社群、收看直播、参与线上分享、订阅付费专栏、报名付费课程、观看名校公开课、看公众号文章等等等。
我们像集体得了知识焦虑症和知识饥渴症一样,花了大量时间获取新知识。但我们越喝越渴,因为得不到的知识永远在骚动。
所有知识产品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太贪心了,根本不肯停下来巩固、整合并付诸实践。
所以我们获取得有多快,遗忘就有多快。
拿网络上的文章来说,今天看到一篇关于职业规划的文章,觉得干货满满,收藏了;接着看到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讲得很深刻,收藏了;过几天又看到一篇分享阅读方法的文章,很有启发,收藏了。我们是忙碌的知识采集者,乐此不疲地打开和收藏新的文章,可是通常这些文章绝大多数会躺在收藏列表,被永远地遗忘。
知识来得太容易了,我们就像自以为精明的大妈,去超市搜罗一堆打折销售的日用品,自以为占了便宜,可实际上那些牙膏、卫生纸、肥皂已经多的到后年都用不完,只能闲置在家,挤占空间。
我们正在变成了知识囤积者,而不是真正的学习者。
真正的学习者明白“知道”不等于“学到”,“做到”才算“学到”。
贪多求快,学了太多知识,却没有留出时间巩固、整合和实践,成长是不会发生的。
就像学舞蹈,需要动作分解,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讲解,学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记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习到位。一般来说,对于初学者每节课学习的动作不会太多,老师讲解完一个新动作之后,会停下来让学员记忆和练习。如果老师只顾着教很多新动作,却没有给出练习的时间,舞蹈是永远学不会的。
密集地接触新知识,把自己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的学习者,就像不断听舞蹈老师讲解新动作,却跳不出舞的学生。这样的低效勤奋者,却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包括他自己宣告:我在学习,我在努力,我很上进。
针对这一点,《说到做到》的作者建议,用少而精的学习,代替多而浅的大量接触信息。
请记住:对于只接触一次的信息,我们通常只能记住其中一小部分。要想掌握一件事情,需要间隔性地重复。
少而精的学习关键就在重复,比如反复读透一本好书的价值,比泛泛而读20本书的价值还大。
你犹疑徘徊的时候,别人已经跑远了。
我们在知识层面开始转变,同时用少而精的学习,代替多而浅的大量接触信息。可是这只是第一步。
从“知道”到“做到”,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是态度层次的转变。阻止我们知行合一的第二个原因是态度层面的。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时候对积极的,哪怕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也半信半疑,或者干脆置之门外。我们很多情况下,会带着焦虑、消极、犹豫不决、先入为主判断或者坚持固有思维的态度去判断自己所接收的信息。
就拿阅读来说,很多人都知道阅读是一件有益处的事情,可是真正养成长期阅读习惯的人却不多。他们或者从未拿起过书,或者读了几本之后就不再读了。因为他们心里很怀疑:读书真的有用吗?我读过一些,为什么我感觉不到用处呢?我有必要花这么多时间阅读吗?多结交人脉,或者学点别的东西,会不会更有帮助?
如果说“知识过载”给了我们一个自己正在“高效快速学习”的错觉,那么态度层面的顾虑就给了我们心安理得不实践的理由。
对于没有立竿见影效果的东西,他们会半信半疑;对于和原先想法或做法冲突的内容,他们会下意识的抵触、否定和批判;对于不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他们则自我怀疑:我也能做到吗?我恐怕做不到吧?
这些态度问题削弱了改变的动力。
可是你犹疑徘徊的时候,别人已经跑远了。就像我那些朋友还在怀疑看书到底有没有用,我已经靠大量阅读,做了一个读书类公众号并收获一批粉丝,靠大量阅读然后输出,写了一本书。
对于这一点,《说到做到》的作者建议,抱着积极开放的心态去尝试,不要过早否定信息、知识、观念、方法的价值。对于知识和观念,采取“绿灯思维”,始终带着一种“我怎么样才能用到这些”“我学会了,生活会有什么改变”的心态来学习。
在态度问题上,另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重复。你一时无法接纳一个新观念,但如果你从不同地渠道重复地学习这个观念,它就不再是个新观念,它很可能变成你思想的一部分。有时候你无法接纳一件事,不是因为你熟知,而是因为你认知还不够深刻。
多数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的距离。
上两个层级的改变都发生在脑子里,它们很重要,但是还不够。
因为学习不只是在脑子里完成的过程,只有当你真正将自己学会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你才算在真正地学习。所以从“知道”到“做到”,第三个层次的转变是行为层面的转变。
多数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
我最近写了一篇很受欢迎的文章《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认识到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个很糟糕的沟通习惯,并且认识到自己存在这样的毛病,是远远不够的。
这并不意味着,你改掉了这个习惯。接下来,你还要有意识地观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沟通表现,不断提醒自己改变态度和措辞,对于某些场合的不佳表现进行深刻反思。我经历过这个过程,和自己的旧有习惯抗争非常痛苦,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渐渐克服。
“知道”和“做到”之间存在距离,“知道”不等于“做到”,已知的知识需要辛苦的摸索和实践,才能娴熟地被运用。很多人老是忘记这一点,并且严重地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把“知道”当成已经学到,所以才会在囤积很多知识之后,产生虚妄的满足感。
杨过和几个小伙伴遭遇魔女李莫愁,他亮了几个招数之后,告诉李莫愁,我先这样打然后再那样打,你必败无疑,不如我们讲和。结果真的凭着嘴皮子退了敌。余人问既然有把握打退李莫愁,为什么不打?杨过说,我知道怎么打是一回事,我能准确无误地发招又是另一回事。
“知道”很容易,但要“做到”很辛苦,知道和做到之间并非我们所认为的一步之遥,从“知道”到“做到”,我们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
在行为层面,《说到做到》的作者认为,知行不合一的原因是缺少跟进。
我前天学了职业规划的知识,今天学了时间管理的方法,明天又对阅读方法开始感兴趣。没有跟进,知识就永远是纸面和头脑里的东西,你原来是什么样,接下来照样是什么样。
要想把知识转化为结果,想改变行为获得预期的结果,一定要制定跟进计划。
比如学了职业规划的知识,不能只是收藏了一篇文章,应该抽个时间对自己原有职业选择进行反思,同时进行新的规划和调整,然后把这些规划和调整转化成新的职场状态,同时重复学习相关主题的内容,不断补充相关知识,进一步优化职业规划。
得到阅读方法方面的建议,不能把知识束之高阁,而是尝试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下一次的阅读中。同时跟进新方法对阅读效率的改变。如果遇到新的问题,再找新的方法来解决它。
别再因为自己知道了很多新知识而沾沾自喜,“知道”只是学习的第一步,你还要在态度上真正的接纳,在行为上真正改变,才算真正地完成学习。
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谁都渴望被关注,都讨厌被无视的感觉。
然而不知为何,事实往往事与愿违。
从我经手的案例来看,很多咨询者因为在职场中感受不到任何存在感,倍感无力而茫然,每每有离职的冲动,但细细分析才发现,其实能有的出路并不多,我把这种处境称为“泥沼”。
身处这种处境的人常常会陷入一团巨大的困惑中,仿佛不论自己如何努力,就是得不到任何回应,在职场中越来越像个“透明人”,从一开始的“somebody”渐渐变成了“nobody”。
如果你也存在这种情况,请一定要小心,因为一旦方法不对或者不懂如何用力,你的挣扎只会起到反作用,让你越陷越深,直到耗尽你最后一丝勇气和气力,最终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今年上半年,我接到了一例特殊的咨询案例,咨询者叫巧儿(化名),毕业三年左右一直感觉没有动力,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感觉自己快没救了。
说起来,巧儿的咨询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迷茫无力之际,她曾经找过其他咨询机构,但遗憾的是,对方看完她的资料之后予以明确拒绝,给她的理由是:“您的案例非常棘手,况且三年来您没有任何成就事件,我们也是一筹莫展,并表示无能为力。”
巧儿感到了深切的绝望,然而她依然不肯放弃,就找到了我。
看完她的资料后,我隐约感觉,巧儿的问题之所以让其他职业咨询机构倍感棘手,是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单纯的职业分析,更需要细致的心理疏导,方能予以有效的解决。
如果你问我,最让人绝望的是什么?
曾经的我会自信满满地告诉你,最让人感到绝望的,无非是缺乏目标和方向感。
但随着咨询经验的累积我才发现,比起缺乏目标和方向感还要让人感到绝望的,是在回忆过往的时候,发现自己一无所长甚至一事无成。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曾经的巧儿认为,能从家乡考到城市,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但入学不久她就绝望地发现,比起大城市里来的同班同学,她的英语口语发音和书面表达能力十分薄弱,常常被老师和同学取笑,这让她倍感沮丧。
大学四年来,巧儿一度非常自卑;毕业之后的她在工作的选择上只能一再让步,不断地降低自己的要求,总算应聘到了一家外贸公司做起了外贸销售的工作。
这份工作让她感觉糟糕极了,她的英语表达能力很弱,有客户前来询问的时候,她无法迅速回应,于是客户总是对她不满,就去别家询问了,所以她的成单率很低,因为这件事情,她被老板骂了不止一次,她好恨自己,也非常想做好这份工作。
然而不知为何,她越是在意结果就越紧张,原本自己虽然慢些,但总能予以回复,可一紧张,她的头脑就一片空白,于是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成单率也越来越低。
“老师,我感觉自己好像中了魔咒一样,我挣扎了三年,真的累极了,我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一个寂静的夜晚,巧儿在网络的另一端向我说起了自己的过往,听的出来,她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评价都很低,并且糟糕的是,她的成就事件和成功体验几乎一片空白。
我意识到,这位姑娘目前处于“低自尊水平”阶段,不能单纯地按照传统的职业咨询方法进行推进。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自我概念中,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部分就是自尊,它涉及到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而一个人的自尊水平,则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存在感。
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那就是:自尊=成功/抱负。
这个公式揭露了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一个人的自尊不仅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有成功体验但却感受不到价值和意义(例如考试作弊得了高分),或者一个人抱负很高但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成功体验(比如壮志难酬),都会导致低自尊的出现。
通常说来,一个成年人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和TA成长过程中的家庭亲子关系以及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存在感弱、自尊水平低,可以从这几个因素入手分析:
1、家庭亲子关系。
巧儿的父母在她童年的时候拼命赚钱,将巧儿寄养在姨妈家,身边的大人经常和她灌输“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话,与此同时,巧儿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回应和慈爱,这就导致巧儿的内心敏感而脆弱,安全感方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2、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上小学的巧儿有一回鼓起勇气,尝试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但可惜的是,她不擅长跑步,只得了最后一名,这是她第一次想要融入这个集体,但这个活动没有能够让她获得成功体验,反过来让巧儿感到自己很失败,就更没有勇气主动融入集体了。
3、社会比较中的坐标系。
由于巧儿自觉自己性格内向,所以她的目光总是被那些自信外向的同学所吸引,上学的时候,这些同学能当着很多人的面侃侃而谈;工作了之后,这些同学更是混的风生水起——她顿时觉得自己失败极了。
随着分析的逐渐展开与深入,巧儿内心的郁结化作决堤的泪水倾泻而出,第一次咨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后来,巧儿又找我做了第二次咨询,这次咨询则重点放在构建自尊体系和提升存在感这两个方面。
我和巧儿说了以下几点:
1、每一次的职业选择也好切换也罢至关重要,这一步迈的好则可以重新建立自尊,迈的不好则可能事与愿违;
2、对于成功体验太少的人来说,需要调整抱负水平,也就是适当降低对职业的期望值,从愿意做且能做得好的事情入手,去获得一个又一个的小成功,这点非常关键;
3、摆正自己的位置,选择一些和自己地位、身份相似的人进行比较,看看他们做事有没有什么不足,反观自己的状况,做出合理的改进。
最终,巧儿根据这三点建议,在自己考虑的几个职业中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如今的巧儿告诉我们,她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小的成功,比如成功约谈了第一位客户,比如成功地签下了第一笔单子,比如第一次获得了客户的好评和认可,等等,她渐渐发现,原来自己没有那么糟糕。
如今的她拾起了荒废已久的专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学习,居然发现这个专业竟然是如此有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她感到了久违的快乐与满足。
“老师,我愿意也希望你把我的这段故事进行改编,让更多和曾经的我一样深陷迷茫和绝望的人看见希望和力量。”巧儿说。
我想起当年学习咨询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过这样一番话——
“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来访者走到了锅底,只要他肯努力,不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而对于一名咨询师而言,如何点燃他内心的希望,如何让TA获得重生的力量,则是比娴熟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更为重要的力量。”
当我一次又一次走近这些人的生命并和他们的生命产生了交汇时,我逐渐认识到——
职业咨询并没有刚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多人出现这样那样的职业问题,通常是内心深处出现问题所致,这注定了职业咨询是一条漫长而艰苦卓绝的路。
在此特别提醒的是,我所写的每一篇故事都经过了加工与改编,你不要期待从中获得更多的细节,我知道,或许出于被动、依赖、恐惧和懒惰的心理,你希望看清前方每一寸路面,从而确保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安全的、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很遗憾,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本身就充满了变数,不论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也需要独自前行,去忍受过程中的艰辛与磨难,方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叶悠然还在眯着眼,聆听的同时,也是开动脑筋进行记忆着、思索着,正如宋太平所提及的这篇文章中提示的知道不等于学会了,还是需要转化为自身行动,才能受益的。
(本章完)
叶悠然看到宋太平居然如此任性的只身进入危险重重的生化人研究中心撬门,气恼的点动控制面板,操作客车冲进这个挂着追风雇佣兵海外训练基地名头的生化人研究中心院内,发现这个研究中心紧贴着三面围墙有一圈两层小楼,拉着电网,四处拐角位置有瞭望哨楼,里面的八名值岗雇佣兵已经全部死翘翘了。
叶悠然在一处没有血迹的地方停稳客车,安排三名属下留在车上接应,其余人穿戴好防生化面具,手持武器汇同宋太平踹开一层的一扇门进入房间,如果不是墙上不时出现的血迹和偶尔可见的倒地尸体,倒是很像一个功能设施齐全的健身房,三面的环形建筑是相通的,没有发现异常。
叶悠然对着地面和墙壁用背面印有宋太平头像的手机扫描着,宋太平看到自己被外公没收的手机再次好悬没伤心的落泪,程安娜一共就送了他们四部高科技产品,还没捂热乎,就因为营救自己暴露了这高科技手机的卓越性能,被老爷子们一窝端了。
宋太平平静的指了指正中央右侧拐角位置,镇定的说道:“叶队长,这个位置和外部面积有至少二十平方米的偏差,不出意外这个研究中心建在地下,而入口在二楼某个位置。”
叶悠然用手机照了一下宋太平所指的位置,果然无法透视,一挥手,三名属下城品字形小心踩着木制回旋楼梯上楼,枪械的保险已经打开,随时准备开火攻击出现的怪物,其余人跟随在后面,二层分割成一个个小房间,似乎是这些雇佣兵的宿舍,看着房门上一个个人形窟窿,就可想而知里面可能隐藏的危险。
宋太平看着正对楼梯的神像雕塑,缓步上前,轻轻转动其手臂,侧面的墙壁向两侧分开,露出了一片直通院子的快捷通道,一跃而下就可以到院子,宋太平深呼吸了一下,目光盯向回廊的右侧,三位开路的龙魂行动队军官随即心领神会的向右侧回廊搜索了过去,发现了墙壁上凌乱的三个人形窟窿。
宋太平上前仔细查看了人形窟窿边缘沾着的皮屑、墙体构造,沉声说道:“一共有三个生化人从这里逃逸出去!时间不超过六小时。”
叶悠然面色一僵,一个生化人都很难对付了,这次居然出现了三个生化人,这已经是不可完成的任务,要找出这三个生化人都很困难的,而且这些生化人不是野兽,他们是有智慧的,懂得躲藏和偷袭,着实很难对付的。
叶悠然硬着头皮示意那三名属下打开手机的照明,进入这窟窿后的通道,叶悠然和宋太平随后进入通道,看着构成通道的金属墙壁,方知这个生化人研究所的大手笔,不出意外整个研究中心都是用这金属体包裹的,就是导弹也炸不穿这里的,偏偏就是这防范严密的地方能有生化人越狱成功,还将整个研究中心杀戮的一干二净,没留一个活口。
宋太平进入通道,发现被撞开的这个位置是一处面谱识别开启的电子门!直接用露出的通讯线线头和笔记本相连接,进行入侵这里的电子控制系统,随着宋太平双手在笔记本电脑上飞速的点击,输入一条条指令,那扇电子门开启,通道内的照明灯开启,宋太平直接将自己的头像设置为最高管理员头像,并建立最高管理员权限账号和密码,调用监控实时视频监测通道和地下试验区里的情况,从这数百个监控一一浏览一遍,除了发现一些被残忍杀戮的身穿防生化服的研究员,就是在钢化玻璃笼子里六个半死不活的生化人失败品,没有发现其他生命体迹象。
宋太平挑出三个监控镜头,扭头向身旁的叶悠然,沉声说道:“叶队长,这个位置六个半死不活的生化人需要我直接启动了焚化销毁程序,我们就不用过去;这里的试验数据和资料我已经全部拷贝进这个内存储器中了,你可以现在就通过手机发回去;我们需要进入试验区的机密试验品储存室,销毁这里的六瓶外星菌落样品。
按照他们的实验记录来看,一共有十二个生化人样本,除了逃逸出去的三个,我刚刚焚化的六个,还有三个生化人藏匿在实验室区域里,大家做好战斗准备吧,这三个生化人中有一位是直接用外星菌落入侵人类基因,并奇迹般的实现共存,存活下来的最强生化人,战斗力恐怕会极强,还是提前把数据发出去吧。”
叶悠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峻和高度危险,直接将数据发了出去,并给首长留言:有三个生化人逃逸,另有三个生化人在现在坐标位置,其中一名是和外星菌落融合成功的生化人,战斗力未知的强悍,半个小时后,我们没有成功销毁那六瓶外星菌落,就使用导弹攻击这里。
叶悠然再次确认了前往机密试验品储存室的路线图后,带领属下呈环形保护着宋太平小跑着进入二层的电梯,通过扫描宋太平面孔,获准启用电梯,直接降到底层,看着底层五米高的顶部每隔十米就固定好的爆炸物,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严密防守的雇佣兵已经成为尸体,心中一沉,能突破这里严密防护,让这里的研究员连自爆销毁程序都无法启用的生化人智商高的惊人!自己这点人很可能会像老鼠一样被它戏耍。
宋太平看着嵌入金属墙壁中的枪械和高压电击棍,难以置信的揉了揉眼睛,刚要开口提醒,一道黑影闪过,叶悠然被带上了顶部支撑架,宋太平和龙魂行动队的众人才注意到在叶悠然身后出现一名金发女子,身后两对白色的翅膀正在收起,眉心位置赫然有一只紧闭的竖眼,未着衣物的身躯上肌肉隆起,轻松的几个动作,便瞬间卸下了叶悠然肩关节、手脚腕关节。
龙魂行动队的众人举枪向这名金发女子射击,却无奈的发现子弹会在那名金发女子两米外直接转弯,而且随着这名金发女子的一挥手,他们手中的枪械和背上的简易长矛直接飞起,牢牢嵌入金属墙壁中。
宋太平看到这名金发女子只是用环抱着叶悠然的腰肢,用另一手压在叶悠然脖颈上,并没有直接下杀手,在旁边的支架上还有两具生化人被金属物件扎成刺猬的尸体,猜测到这名生化人有些特别,很可能没有失去理智,仍保存着以前的记忆。
宋太平让龙魂行动队的众人不要出现过激行为,原地待命,自己摘下背包,取出背包里的各种肉干和压缩饼干,用米兰语高声喊道:“尊贵的女士,我愿意用这些食物换我的同伴,我们没有冒犯您的意思,只是这里的六瓶外星菌落一般进入空气中,就会造成大规模的死亡,我们要销毁掉这些危险的菌落,并炸毁这里,我们不限制您的自由,您可以随意离开!”
叶悠然忍着痛,喝道:“不行,不能放任何生化人离开,向我开火!”
那名金发女子松开压在叶悠然脖颈上的右手,直接给叶悠然额头上一个爆栗,用很纯正的东国语言说道:“傻丫头,在你刚才发愣的时候,他们向我开枪,能打中我吗?现在他们还有枪吗?真是愚蠢到不可救药!
那个小家伙,你怎么称呼?用那点食品就想买通我放这个傻丫头,你当我和你一样傻吗?既然你肩头有个长翅膀的兔子可以这么大摇大摆的坐着,那么本美女留在你身边也没有问题吧,我感觉我和你似乎有血缘关系的,我是程安雅。”
叶悠然万分气恼这个叫程安雅的生化人敢弹她脑袋,还骂她是傻丫头,但听到这位程安雅提到宋太平的肩头有只长翅膀的兔子,便全身冒冷汗了,心思着:难道宋太平身边有只兔子精?
余玲玲龇牙咧嘴的指着程安雅颤抖的,直接施展幻象攻击,却意外的失败了,知道程安雅不好惹,余玲玲只得作罢,靠在宋太平的耳朵旁,呼哧呼哧的生闷气。
宋太平听到程安雅这个名字,在回想刚才她卸叶悠然关节的手法,很像无相功,便试探着问道:“尊敬的程安雅女士,请问您认识程安娜吗?我爷爷是宋圣手,我叫宋太平。”
程安雅随手把叶悠然扔给龙魂行动队的众人,展翅飞到宋太平面前,随手撕开一包牛肉干咀嚼着,上下打量了宋太平一会儿,追问道:“那你可知道程曦强?想不起来也没关系的,记得你欠我九条命,今天我放了他们九个人,并帮你把逃逸出去的三头生化人击杀,以后姐姐找你办九件事,你可要办好哦。”
程安雅看到宋太平闭着双目回避眼前的春色,嘴角翘起,笑了笑,随手从宋太平的背包里拿出一套宋太平那洗的泛白的衣服,将两对翅膀收拢进肩甲骨,从容的将宋太平的衣服穿到身上,伸手揪了揪余玲玲的兔子耳朵,在余玲玲毛茸茸的身上抚摸了两下,才几个纵跃消失在电梯间,随后电梯启动上升,天知道这位程安雅是如何获得启动电梯权限的。
叶悠然在属下们的帮助下,将脱臼的关节恢复,气呼呼的上前把宋太平头发揉成鸟窝状,没好气的吼道:“宋大少爷,你的程安雅美女姐姐已经走了,你可以睁眼了!已经只剩十分钟了!”
宋太平匆忙睁开双目,在龙魂行动队众人的护卫下小跑到机密试验品储存室,就地取材配置出连金属都可以溶解的高浓度腐蚀液,龙魂行动队的众人则合力破开钢化玻璃,小心翼翼的取出里面冷藏保存的六瓶外星菌落,宋太平接过六瓶外星菌落小心的浸入腐蚀液中,灭杀掉这些外星菌落,便和龙魂行动队一起乘坐电梯返回其二楼的通道,叶悠然立即向首长发出完成任务的捷报。
刚从电梯出来,姚光远便发来短信:他们那里遭遇了三头生化人同时偷袭,幸好一名金发美女出现,将这三头生化人用金属器物扎成马蜂窝,救了大家一命,大家担心还有其他生化人来偷袭,希望叶悠然他们尽快返回,一起离开这个恐怖的地方。
宋太平这边也伪装他们的研究员身份启动了生化人研究中心的自爆程序,同时删除了拷贝资料的痕迹以及其创建的最高管理员账号。
叶悠然启动客车载着大家驶离这处生化人研究中心一百米作用的地方,一阵地动山摇,那个追风雇佣兵海外训练基地瞬间变成一个深坑。
脱离生化人危险的叶悠然将客车驾驶交给一名属下,用手机从网络上下载了篇文章,开始教导宋太平如何做拒绝,要不来个美女就给宋太平提要求,宋太平这个榆木脑袋的家伙都不知道拒绝,很难想象宋太平的后宫会有多少美女的。
叶悠然将文章投影到车顶上,开始宣读讲解:
最残忍的不是拒绝,而是没有终点的等待。
朋友被邀请参加一个地产活动,心里不想去,就说时间对不上。
以为没事了,过几天,人家又来找,说我们改了时间,这下没问题了吧。
他才说,真没空,谢谢你的邀请,人家就不高兴了,说我们为你都改时间了呢。
对方到底是不是为他改的时间,有待考证,但他拒绝别人不干脆,给人留下了把柄。
这位朋友,有点像几年前的我。那时候年轻,总觉得自己情商很高,不需要把拒绝做得太难看。用的套路经常是先答应别人,然后临时有事,编出各种理由,表示确实想去但去不成。
终于有一次,惹怒了一个朋友,说你去就去,不去就不去,总是这么犹豫不决,真的很讨厌。
我心里一惊,犹豫不决?我一开始就没想去啊。
后来我观察了很多人,发现所谓高情商的拒绝,无论编出多少理由,拉出多少垫背的,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谱、易生变。
拒绝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现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万别装。
不敢干脆地拒绝别人,表面是为别人着想,不想让人家难堪,其实是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你拒绝了,人家的心就碎了。
其实任何一个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甚至他可能比你更认可拒绝这一选项。
千万别觉得对方是抱很大希望,非你不可,才会开口。满世界到处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不靠谱要求的人,说不定哪次撒网就捞几个心慈手软的冤大头。
地产界流传一个故事,讲的是大哥王石有多爽。
他卖了一块地给别人,已经付了订金,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买家表情严峻,左不舒服右不舒服,但就是不说为什么不舒服。
王石善解人意地说,我们吃完这顿饭,如果你还是不舒服,我就把钱一分不少退给你。吃完饭,他问那人舒服了吗,那人说还是不太舒服,他就退了钱。
其实那块地,地段、形状都不太好,之后放了好多年,也没卖出去。也就是说,这块地卖不出去,是理所当然,卖出去,是意外之喜,王石绝不会因为这块地卖不出去而怀疑人生,更不会拉黑拒绝他的朋友。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买家的好运,现实中很多人,如果你拒绝得不干脆,他们会慢慢说服你,让你去做你并不想做的事。而当你真去做了,对方也并不感激你,相反会拿你的态度说事儿。
拒绝是不需要解释的,解释得越多,越容易给别人造成错觉:你是故意拒绝我,或者你故意抬高身价,想让我不断求你。
你留给别人希望,就引诱他人付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有人要你帮忙,你不说自己帮不了,而是说今天比较忙,到了第二天,别人又提出来,你说明天再说,第三天,人家要请你吃饭了,到第四天,你说我真帮不了,那人一定会勃然大怒,你帮不了早说啊,浪费表情。
拒绝别人不干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害怕给朋友留下薄情寡义的印象。
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间的交往,根本上升不到情义的高度,而是在规则之中运行,规则是检验靠谱的唯一真理。,能做就全力以赴地开心去做,不能做就第一时间通知对方,是成本最小的人际交往规则。
别人选择了你,而你干脆地拒绝,是把选择权交还给对方。
我想让你做我女朋友,你拒绝了,选择权就是在我手里,我可以选择继续追你,或者去追别人,不需背负任何心理负担。
如果你不拒绝又不答应,以各种理由拖延,选择权就是在你的手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靴子会落在头上。
这才是最大的自私与伤害。
即使在爱情中,我们都不是惟一的备选,何况其它事情上,其实你并没有那么重要,不必担心被你拒绝的人走投无路,相反,你的拒绝可能让他春暖花开。
我当作者的时候,最恨一种编辑,就是你把稿子给他,他说很好,你再问,又说交给主编了,问到第十八遍,他说我喜欢但主编不喜欢。这中间差不多耽误了半个月。
后来我当编辑,不能用的稿子看完立刻告诉作者“不适合我们,你赶紧给别人”。
同事觉得我种耿直女孩多得罪人啊,人家作者写稿不容易,你十分钟看完就说不行,太伤人。
然而,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得罪作者,反倒让他们对我产生了信任,觉得我看稿子专业、准确,特别了解自己杂志的定位与主编的想法。
拒绝是不需要理由的,不想做、不合适就是最好的理由。理由说得再好听,也是拒绝。当拒绝这个结果摆出来的时候,别人已经在想怎么找下家了,哪有心思听你解释你的难言之隐。
拒绝并不难看,不敢拒绝的姿态才比较难看。你不想付出还想当好人,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所以,对于拒绝这件让你为难的事,我只有三个建议:
1、第一时间说不。
2、理由越简短越好。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只要对得起自己的心,不必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大家都是成年人,谁还为谁负责?
3、告诉对方,下次有能力,机会合适的时候,再帮忙。
如果有人因为你拒绝了他,就跟你翻脸,你应该庆幸友谊的小船及时翻了。不然这辈子,注定你是下等兵,他是大老板,你要随时在线,随时帮忙,帮完忙还主动敬礼说“团结”。
事实上,很少有人因为被干脆地拒绝而把对方拉入黑名单,只会反思自己,重新评估双方的关系,寻找舒服的点位继续交往,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叶悠然讲解完这篇文章中所推崇的最佳拒绝方式后,让宋太平也讲点职场的常识作为交换。
对于女孩子的蛮横不讲理,宋太平已经习以为常,凭借着卓越的记忆,摘选了一篇网络上的文章,为叶悠然进行讲解着:
同一个巷子里的玩伴,长大之后差距渐渐拉开;同一个班级里的同学,毕业几年之后境遇区别很大;进了同一个公司的新人,隔几年再看,成长的速度差的兴许不是一星半点。
我常常在想,抛开出身、天赋这些改变不了的东西,同样的起点、智商正常的普通人差距究竟是如何拉开的?
那些成长滞后于同伴的人,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吗?不,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只不过他们没去做那些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的事。
换句话说,“知道”不等于能“做到”。
而把同伴甩在后面的,恰恰是那群知道了就一定要做到,做了就一定要有结果的人。
知行合一,像减肥和戒烟一样难。
学了很多知识、理念、方法、道理,可是却没有在自己身上看到成长,这是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也包括我自己。用韩寒的话说,这叫“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没有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用王阳明的话说,这叫知行不合一。所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这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空泛地谈“要知行合一”,不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它会像我们之前听过的所有道理一样,不起效。
难题是:我知道,可是我就是做不到,我想做到,可是结果就是不尽人意。
有人会把原因归结于懒、不自律,可是这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说辞,就像家长说:我的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懒、贪玩。这样一来,他家孩子就算只考了十几分,也还能继续当一个聪明的孩子。
我们不如承认,“知道”和“做到”之间,总是有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知行合一,像减肥和戒烟一样难。
我们真正需要知道的是:有没有具体的办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帮助我们做到知行合一?
肯?布兰佳就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他最畅销书籍《一分钟经理人》在全球销售了1 300万册。这个人主要工作是企业培训,可是他却失望地发现学员们听完自己讲的课,虽然心里很认可,可是行为也没有多大改变。也就是说,他那些口沫横飞、激情四射的演讲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
所以他请教了很多人,思考和研究了很久,写了一本书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书:《说到做到》。
他认为,知和行之间缺失了重要的一环。这关键的一环就是解决知行合一难题的秘诀。
哪一环呢?
说出来你可能觉得不信,肯?布兰佳研究半天,找到的答案极其简单,那一环就是:重复,再重复。
一本书当然不可能只有两个字,他富有洞见地分析了知道却做不到的三个原因以及相应的三个解决办法。但所有办法的核心要义都是“重复”二字。
你的成长可能恰恰毁在“学得太多”。
学习本身就是一段从知道到做到的旅程。知是行之始,一个人的行为改变总是从内心想法的转变开始的,然后才逐渐由内而外变化的。
所以,一个人从“知道”到“做到”需要经历三个层级的转变,第一个层次的转变是知识层次的转变。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和花费时间最短的转变。比起花时间整合并实践,知识层面的知道要轻松有趣得多,所以人们热衷此道。
然后问题就来了,肯?布兰佳认为,人们知道却做不到的第一个原因是信息过载。也就是说,你的成长不是因为你学得不够多,而是恰巧毁在“学得太多”。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信息时代,知识来得太容易了,除了学校的学习,还可以阅读书籍、参加培训、加入社群、收看直播、参与线上分享、订阅付费专栏、报名付费课程、观看名校公开课、看公众号文章等等等。
我们像集体得了知识焦虑症和知识饥渴症一样,花了大量时间获取新知识。但我们越喝越渴,因为得不到的知识永远在骚动。
所有知识产品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太贪心了,根本不肯停下来巩固、整合并付诸实践。
所以我们获取得有多快,遗忘就有多快。
拿网络上的文章来说,今天看到一篇关于职业规划的文章,觉得干货满满,收藏了;接着看到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讲得很深刻,收藏了;过几天又看到一篇分享阅读方法的文章,很有启发,收藏了。我们是忙碌的知识采集者,乐此不疲地打开和收藏新的文章,可是通常这些文章绝大多数会躺在收藏列表,被永远地遗忘。
知识来得太容易了,我们就像自以为精明的大妈,去超市搜罗一堆打折销售的日用品,自以为占了便宜,可实际上那些牙膏、卫生纸、肥皂已经多的到后年都用不完,只能闲置在家,挤占空间。
我们正在变成了知识囤积者,而不是真正的学习者。
真正的学习者明白“知道”不等于“学到”,“做到”才算“学到”。
贪多求快,学了太多知识,却没有留出时间巩固、整合和实践,成长是不会发生的。
就像学舞蹈,需要动作分解,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讲解,学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记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习到位。一般来说,对于初学者每节课学习的动作不会太多,老师讲解完一个新动作之后,会停下来让学员记忆和练习。如果老师只顾着教很多新动作,却没有给出练习的时间,舞蹈是永远学不会的。
密集地接触新知识,把自己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的学习者,就像不断听舞蹈老师讲解新动作,却跳不出舞的学生。这样的低效勤奋者,却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包括他自己宣告:我在学习,我在努力,我很上进。
针对这一点,《说到做到》的作者建议,用少而精的学习,代替多而浅的大量接触信息。
请记住:对于只接触一次的信息,我们通常只能记住其中一小部分。要想掌握一件事情,需要间隔性地重复。
少而精的学习关键就在重复,比如反复读透一本好书的价值,比泛泛而读20本书的价值还大。
你犹疑徘徊的时候,别人已经跑远了。
我们在知识层面开始转变,同时用少而精的学习,代替多而浅的大量接触信息。可是这只是第一步。
从“知道”到“做到”,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是态度层次的转变。阻止我们知行合一的第二个原因是态度层面的。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时候对积极的,哪怕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也半信半疑,或者干脆置之门外。我们很多情况下,会带着焦虑、消极、犹豫不决、先入为主判断或者坚持固有思维的态度去判断自己所接收的信息。
就拿阅读来说,很多人都知道阅读是一件有益处的事情,可是真正养成长期阅读习惯的人却不多。他们或者从未拿起过书,或者读了几本之后就不再读了。因为他们心里很怀疑:读书真的有用吗?我读过一些,为什么我感觉不到用处呢?我有必要花这么多时间阅读吗?多结交人脉,或者学点别的东西,会不会更有帮助?
如果说“知识过载”给了我们一个自己正在“高效快速学习”的错觉,那么态度层面的顾虑就给了我们心安理得不实践的理由。
对于没有立竿见影效果的东西,他们会半信半疑;对于和原先想法或做法冲突的内容,他们会下意识的抵触、否定和批判;对于不能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他们则自我怀疑:我也能做到吗?我恐怕做不到吧?
这些态度问题削弱了改变的动力。
可是你犹疑徘徊的时候,别人已经跑远了。就像我那些朋友还在怀疑看书到底有没有用,我已经靠大量阅读,做了一个读书类公众号并收获一批粉丝,靠大量阅读然后输出,写了一本书。
对于这一点,《说到做到》的作者建议,抱着积极开放的心态去尝试,不要过早否定信息、知识、观念、方法的价值。对于知识和观念,采取“绿灯思维”,始终带着一种“我怎么样才能用到这些”“我学会了,生活会有什么改变”的心态来学习。
在态度问题上,另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重复。你一时无法接纳一个新观念,但如果你从不同地渠道重复地学习这个观念,它就不再是个新观念,它很可能变成你思想的一部分。有时候你无法接纳一件事,不是因为你熟知,而是因为你认知还不够深刻。
多数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的距离。
上两个层级的改变都发生在脑子里,它们很重要,但是还不够。
因为学习不只是在脑子里完成的过程,只有当你真正将自己学会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你才算在真正地学习。所以从“知道”到“做到”,第三个层次的转变是行为层面的转变。
多数人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
我最近写了一篇很受欢迎的文章《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认识到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个很糟糕的沟通习惯,并且认识到自己存在这样的毛病,是远远不够的。
这并不意味着,你改掉了这个习惯。接下来,你还要有意识地观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沟通表现,不断提醒自己改变态度和措辞,对于某些场合的不佳表现进行深刻反思。我经历过这个过程,和自己的旧有习惯抗争非常痛苦,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渐渐克服。
“知道”和“做到”之间存在距离,“知道”不等于“做到”,已知的知识需要辛苦的摸索和实践,才能娴熟地被运用。很多人老是忘记这一点,并且严重地低估了“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把“知道”当成已经学到,所以才会在囤积很多知识之后,产生虚妄的满足感。
杨过和几个小伙伴遭遇魔女李莫愁,他亮了几个招数之后,告诉李莫愁,我先这样打然后再那样打,你必败无疑,不如我们讲和。结果真的凭着嘴皮子退了敌。余人问既然有把握打退李莫愁,为什么不打?杨过说,我知道怎么打是一回事,我能准确无误地发招又是另一回事。
“知道”很容易,但要“做到”很辛苦,知道和做到之间并非我们所认为的一步之遥,从“知道”到“做到”,我们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
在行为层面,《说到做到》的作者认为,知行不合一的原因是缺少跟进。
我前天学了职业规划的知识,今天学了时间管理的方法,明天又对阅读方法开始感兴趣。没有跟进,知识就永远是纸面和头脑里的东西,你原来是什么样,接下来照样是什么样。
要想把知识转化为结果,想改变行为获得预期的结果,一定要制定跟进计划。
比如学了职业规划的知识,不能只是收藏了一篇文章,应该抽个时间对自己原有职业选择进行反思,同时进行新的规划和调整,然后把这些规划和调整转化成新的职场状态,同时重复学习相关主题的内容,不断补充相关知识,进一步优化职业规划。
得到阅读方法方面的建议,不能把知识束之高阁,而是尝试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下一次的阅读中。同时跟进新方法对阅读效率的改变。如果遇到新的问题,再找新的方法来解决它。
别再因为自己知道了很多新知识而沾沾自喜,“知道”只是学习的第一步,你还要在态度上真正的接纳,在行为上真正改变,才算真正地完成学习。
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谁都渴望被关注,都讨厌被无视的感觉。
然而不知为何,事实往往事与愿违。
从我经手的案例来看,很多咨询者因为在职场中感受不到任何存在感,倍感无力而茫然,每每有离职的冲动,但细细分析才发现,其实能有的出路并不多,我把这种处境称为“泥沼”。
身处这种处境的人常常会陷入一团巨大的困惑中,仿佛不论自己如何努力,就是得不到任何回应,在职场中越来越像个“透明人”,从一开始的“somebody”渐渐变成了“nobody”。
如果你也存在这种情况,请一定要小心,因为一旦方法不对或者不懂如何用力,你的挣扎只会起到反作用,让你越陷越深,直到耗尽你最后一丝勇气和气力,最终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今年上半年,我接到了一例特殊的咨询案例,咨询者叫巧儿(化名),毕业三年左右一直感觉没有动力,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感觉自己快没救了。
说起来,巧儿的咨询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迷茫无力之际,她曾经找过其他咨询机构,但遗憾的是,对方看完她的资料之后予以明确拒绝,给她的理由是:“您的案例非常棘手,况且三年来您没有任何成就事件,我们也是一筹莫展,并表示无能为力。”
巧儿感到了深切的绝望,然而她依然不肯放弃,就找到了我。
看完她的资料后,我隐约感觉,巧儿的问题之所以让其他职业咨询机构倍感棘手,是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单纯的职业分析,更需要细致的心理疏导,方能予以有效的解决。
如果你问我,最让人绝望的是什么?
曾经的我会自信满满地告诉你,最让人感到绝望的,无非是缺乏目标和方向感。
但随着咨询经验的累积我才发现,比起缺乏目标和方向感还要让人感到绝望的,是在回忆过往的时候,发现自己一无所长甚至一事无成。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曾经的巧儿认为,能从家乡考到城市,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但入学不久她就绝望地发现,比起大城市里来的同班同学,她的英语口语发音和书面表达能力十分薄弱,常常被老师和同学取笑,这让她倍感沮丧。
大学四年来,巧儿一度非常自卑;毕业之后的她在工作的选择上只能一再让步,不断地降低自己的要求,总算应聘到了一家外贸公司做起了外贸销售的工作。
这份工作让她感觉糟糕极了,她的英语表达能力很弱,有客户前来询问的时候,她无法迅速回应,于是客户总是对她不满,就去别家询问了,所以她的成单率很低,因为这件事情,她被老板骂了不止一次,她好恨自己,也非常想做好这份工作。
然而不知为何,她越是在意结果就越紧张,原本自己虽然慢些,但总能予以回复,可一紧张,她的头脑就一片空白,于是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成单率也越来越低。
“老师,我感觉自己好像中了魔咒一样,我挣扎了三年,真的累极了,我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一个寂静的夜晚,巧儿在网络的另一端向我说起了自己的过往,听的出来,她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评价都很低,并且糟糕的是,她的成就事件和成功体验几乎一片空白。
我意识到,这位姑娘目前处于“低自尊水平”阶段,不能单纯地按照传统的职业咨询方法进行推进。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自我概念中,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部分就是自尊,它涉及到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是否感到自己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而一个人的自尊水平,则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存在感。
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那就是:自尊=成功/抱负。
这个公式揭露了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一个人的自尊不仅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有成功体验但却感受不到价值和意义(例如考试作弊得了高分),或者一个人抱负很高但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成功体验(比如壮志难酬),都会导致低自尊的出现。
通常说来,一个成年人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和TA成长过程中的家庭亲子关系以及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存在感弱、自尊水平低,可以从这几个因素入手分析:
1、家庭亲子关系。
巧儿的父母在她童年的时候拼命赚钱,将巧儿寄养在姨妈家,身边的大人经常和她灌输“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话,与此同时,巧儿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回应和慈爱,这就导致巧儿的内心敏感而脆弱,安全感方面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2、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上小学的巧儿有一回鼓起勇气,尝试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但可惜的是,她不擅长跑步,只得了最后一名,这是她第一次想要融入这个集体,但这个活动没有能够让她获得成功体验,反过来让巧儿感到自己很失败,就更没有勇气主动融入集体了。
3、社会比较中的坐标系。
由于巧儿自觉自己性格内向,所以她的目光总是被那些自信外向的同学所吸引,上学的时候,这些同学能当着很多人的面侃侃而谈;工作了之后,这些同学更是混的风生水起——她顿时觉得自己失败极了。
随着分析的逐渐展开与深入,巧儿内心的郁结化作决堤的泪水倾泻而出,第一次咨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后来,巧儿又找我做了第二次咨询,这次咨询则重点放在构建自尊体系和提升存在感这两个方面。
我和巧儿说了以下几点:
1、每一次的职业选择也好切换也罢至关重要,这一步迈的好则可以重新建立自尊,迈的不好则可能事与愿违;
2、对于成功体验太少的人来说,需要调整抱负水平,也就是适当降低对职业的期望值,从愿意做且能做得好的事情入手,去获得一个又一个的小成功,这点非常关键;
3、摆正自己的位置,选择一些和自己地位、身份相似的人进行比较,看看他们做事有没有什么不足,反观自己的状况,做出合理的改进。
最终,巧儿根据这三点建议,在自己考虑的几个职业中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如今的巧儿告诉我们,她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小的成功,比如成功约谈了第一位客户,比如成功地签下了第一笔单子,比如第一次获得了客户的好评和认可,等等,她渐渐发现,原来自己没有那么糟糕。
如今的她拾起了荒废已久的专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学习,居然发现这个专业竟然是如此有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她感到了久违的快乐与满足。
“老师,我愿意也希望你把我的这段故事进行改编,让更多和曾经的我一样深陷迷茫和绝望的人看见希望和力量。”巧儿说。
我想起当年学习咨询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过这样一番话——
“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来访者走到了锅底,只要他肯努力,不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而对于一名咨询师而言,如何点燃他内心的希望,如何让TA获得重生的力量,则是比娴熟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更为重要的力量。”
当我一次又一次走近这些人的生命并和他们的生命产生了交汇时,我逐渐认识到——
职业咨询并没有刚开始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多人出现这样那样的职业问题,通常是内心深处出现问题所致,这注定了职业咨询是一条漫长而艰苦卓绝的路。
在此特别提醒的是,我所写的每一篇故事都经过了加工与改编,你不要期待从中获得更多的细节,我知道,或许出于被动、依赖、恐惧和懒惰的心理,你希望看清前方每一寸路面,从而确保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安全的、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很遗憾,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本身就充满了变数,不论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也需要独自前行,去忍受过程中的艰辛与磨难,方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叶悠然还在眯着眼,聆听的同时,也是开动脑筋进行记忆着、思索着,正如宋太平所提及的这篇文章中提示的知道不等于学会了,还是需要转化为自身行动,才能受益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