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重生之悠哉人生最新章节!
想起往事刁绒的眼神晦暗了下来,刁绒的外公祖籍岭南家里有几亩薄田,不富贵也不至于饿死,少年时父母双亡,他根本就不是种地的料,再加上兵荒马乱的年月,哪都不安全。
所以在一次大战期间,他十八岁的时候,政府征召时,他自告奋勇的从华夏漂洋过海来到法国,成了14万华工被招募中的一员。这些华工为当时的英法军队服务,甚至上前线作战,约2万华工捐躯。战后,其他的或回国,或在当地生根繁衍。能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漂泊海外的华人大都经历过一段不被认同的历史,在法国的华人也不例外。
华工们住在低矮的棚户中,吃粗陋的饭食,做最苦的劳役。他们下矿井,搞冶炼,清理马场,收集阵亡者尸体,排除地雷,甚至直接上前线,把青春和鲜血献给了法兰西这块土地。1918年战争结束,但这些为协约国做出牺牲的华工并没有享受到战胜国国民的待遇,他们成了被遗忘的一族。从1919年开始,华工被陆续遣返,大约11万人回到祖国。而那些死难者和几千人留居在当地的华人,而留下来的华工成为法国最早的移民。
在美国和英国人那里服务的华工就截然不同,他们向奴隶一样被对待,经常发生英军华工向法军华工营“潜逃”的怪事……唯一的理由就是华工们普遍觉得法国人那里更好。令人沮丧的是,当时在美国军中的黑人居然也喜欢对华工拳脚相加,斗殴事件时有发生。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没有思考自身的原因,居然将华工的不合作归结为“法国人太仁慈,妨碍了他们的严格管理!”甚至照会法国政府要求对华工“一视同仁”……
而相比之下,法国的待遇要好一些,法军总司令福煦也承认:“华夏人不仅吃苦耐劳,强壮精干,而且人品令人钦佩,他们的工资一般都会寄回华夏,而根本不会把钱浪费在酒馆里。”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法国工厂打出的招工广告里面明确写着:“只招收华夏工人。”
英国人抱怨:华工逃跑的原因是法国人过于仁慈。当然不管法国人如何‘仁慈’,这些华工的待遇始终是末等的。
一战后期法国男子大多都去了前线,后方的法国女子却并不孤独。因为他们发现了一批梦寐以求的好男人:华工!她们发现这些乐观淳朴的华夏人不仅勤劳,而且品行端正,对女子尤其友善和蔼。对比那些粗鲁好酒的法国男人,显然这些华夏人更适合做自己的丈夫。她们纷纷主动出击,跟华工陷入爱河。
感觉丢了面子的法国政府居然出面阻挠:“法国的高贵女子们应该嫁给凯旋而归的法国男子,而不是那些贫穷的华夏苦力!”而且在许多方面阻碍华工与法国女子的婚姻。
一向被现代华夏人视为腐败的北洋政府也不能容忍如此的歧视,针锋相对的表示:“对于华工与法国女子的婚姻,北洋政府将给予支持和帮助!”北洋政府甚至承诺为申请结婚的华工出具其在华夏国内没有配偶的证明。
虽然大多数华工浪漫的法国之恋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最终有结果,但是经现在统计,当时仍然有3000多名华工与法国女子结为夫妻并定居法国。
而刁绒的爷爷与当地人结婚,属于定居在法国的一员。
与早期的华工刁绒的外公很幸运,清代华工出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
单就美国来说,华工被称为猪仔。“契约华工”的工作日长达10~14小时,多在监工的皮鞭、棍棒下强制劳动。劳动繁重但工资极低,当时一个黑奴的全年工资在1000美元左右,而一个华工的收入却只有200~300美元。
19世纪中期,美国从事运载华工的航运业得到十倍的暴利。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航运成本每人只需五元﹐而票价却在五十元以上。专门载运华工的“太平洋邮船公司”﹐每年还从政府领取五百万美元的津贴。这家轮船公司同华商业协会馆订有口头协议﹐华工乘船回国﹐必须持有会馆的证明﹐否则不售船票。
华工从踏上美国国土之日起﹐就受到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斥和凌虐。西部各地排华风潮踵接﹐华工没有任何保障。美国修建从东到西﹑横贯美国全境的中央太平洋铁路时﹐因工程险阻﹐劳工短缺﹐曾同中国签订招募华工的条约。数以万计的华工在筑路中牺牲了生命﹐可是在这条对美国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作用的铁路建成后﹐庆祝通车典礼﹐却不让华工参加﹐并把他们全部解雇。事隔不久﹐由于遭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袭击﹐美国各地出现劳动力过剩﹐排华活动亦更加炽烈﹐屠杀﹑焚掠﹑殴辱和驱赶华工的惨案频频发生。
这些从电视电影中都能看到,然而真实的历史,比这更残酷。
落后就要挨打,千古不变的道理,在侵略者面前,礼仪,仁慈,都是虚幻,只有铁与血才是真实!不管何时谁的拳头强,才是硬道理!
战争结束了,日子还要过,刁绒的外公就凭着一双颠勺的大的手,开始了异国他乡的讨生活岁月。经过两代人,半个多世界的努力,终于有了一家中餐馆和一家小百货店。
刁绒的妈妈是刁外公的最小的女儿,结合了父母的优点,不说美的倾国倾城吧!也大美人一个,美貌自然吸引着狂蜂浪蝶。所以刁妈**故事很老套、也很狗血。
刁绒的父母是大学同学,也算是门当户对,毕业后两人结婚,从甜蜜的恋情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事,两人的感情渐渐的磨平。当刁爸爸被公司老板的女儿相中那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在刁绒十岁的时候,他离开了。这打击对刁妈妈却是致命的,她自杀了。
母亲没了,父亲走了,爷爷家没得想,本来爷爷家就不希望儿子娶一个有一半华人血统的‘咋种’。小小的刁绒从此跟着外公外婆生活,虽然不愁吃穿,大家对她也不错,不然也不会上大学。但外公家是个大家庭,她有三个舅舅可想而知,这表兄弟姐妹可不少,总有磕磕碰碰的时候。现实的生活让刁绒早早的丢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知道一切都得靠自己,外公外婆也有老的时候,所以她边求学,边打工,磨砺着自己。
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巴黎第十一大学金融和企管双料的学士学位,这所大学是世界顶级名校之一,是法国最大及最富声誉的大学之一,其在法国大学中的地位相当于国内的清华大学。
毕业后留学英国时,认识了程世贵,后来留在英国的刁绒应聘于一家证券公司成了证券分析师,毕竟英国是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虽然刁绒的美貌与智慧并重,然而男人通常是视觉动物。当上司提出无理的要求时,刁绒愤然辞职了。她拿着仅有的一些钱投入了股票市场,精准的眼光让她财富缓慢的积累,因为基数太小,只能慢慢积累,算是能养活自己。
直至后来程世贵找到她,一起飞向了意大利,开启了人生的转折点。
当然这些都是在程世贵第一次介绍刁绒的时候,她的所有的资料,都放在了方默南的桌案上。
虽然刁绒出生在法国,但从小跟着外公长大,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身上有着四分之三的法国血统,却是一口流利的中文和对传统文化知之甚详。
没法子,外公年少时,父母没有去世的时候,跟着老秀才,上过几年私塾,认得些字,起码的读写没问题。后来为生活所迫丢弃了书本,直到年老为了解思乡之情,又拿起了书本。自己学,连带着刁绒为了讨老人欢心也跟着学。
不然刁绒怎么会知道《诗经?氓》,一般人提起诗经大多想到的是名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一次读到《氓》这首诗,这简直是刁妈**写照,婚前甜甜蜜蜜的婚后任劳任怨,即便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之后,也依然“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地操劳,没有日夜之分。兄弟不知内情,反而取笑于她。深夜想起,只有自己的叹息声。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想与你一辈子快乐到老,没想到人还没老呢!就已经开始嫌弃了。
年华老去的女人有时也会像杜拉斯的《情人》里的女主人公一样,常常想起十五岁那年二人相逢“言笑晏晏”的时光。只是啊,“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当年发誓要永远爱你,这些誓言永远不会改变。到如今“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切都变了,就结束吧! 每次捧起《诗经》,刁绒总要再读一读这一“长篇”,它以女性第一人称来诉说爱情婚姻的不幸。读罢,宛若一朵娇艳明媚的花儿慢慢地凋谢在她的眼前。让她对婚姻望而却步。
当然刁绒可不是仇恨婚姻,虽然有刁妈**惨烈尽在眼前。但外公外婆风风雨雨一辈子,相携到老。还有三个舅舅婚姻中虽然为家长里短也磕磕绊绊的,但他们结婚这么多年,也没见离婚。
她相信爱情、却不相信永远。RS
想起往事刁绒的眼神晦暗了下来,刁绒的外公祖籍岭南家里有几亩薄田,不富贵也不至于饿死,少年时父母双亡,他根本就不是种地的料,再加上兵荒马乱的年月,哪都不安全。
所以在一次大战期间,他十八岁的时候,政府征召时,他自告奋勇的从华夏漂洋过海来到法国,成了14万华工被招募中的一员。这些华工为当时的英法军队服务,甚至上前线作战,约2万华工捐躯。战后,其他的或回国,或在当地生根繁衍。能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漂泊海外的华人大都经历过一段不被认同的历史,在法国的华人也不例外。
华工们住在低矮的棚户中,吃粗陋的饭食,做最苦的劳役。他们下矿井,搞冶炼,清理马场,收集阵亡者尸体,排除地雷,甚至直接上前线,把青春和鲜血献给了法兰西这块土地。1918年战争结束,但这些为协约国做出牺牲的华工并没有享受到战胜国国民的待遇,他们成了被遗忘的一族。从1919年开始,华工被陆续遣返,大约11万人回到祖国。而那些死难者和几千人留居在当地的华人,而留下来的华工成为法国最早的移民。
在美国和英国人那里服务的华工就截然不同,他们向奴隶一样被对待,经常发生英军华工向法军华工营“潜逃”的怪事……唯一的理由就是华工们普遍觉得法国人那里更好。令人沮丧的是,当时在美国军中的黑人居然也喜欢对华工拳脚相加,斗殴事件时有发生。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没有思考自身的原因,居然将华工的不合作归结为“法国人太仁慈,妨碍了他们的严格管理!”甚至照会法国政府要求对华工“一视同仁”……
而相比之下,法国的待遇要好一些,法军总司令福煦也承认:“华夏人不仅吃苦耐劳,强壮精干,而且人品令人钦佩,他们的工资一般都会寄回华夏,而根本不会把钱浪费在酒馆里。”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法国工厂打出的招工广告里面明确写着:“只招收华夏工人。”
英国人抱怨:华工逃跑的原因是法国人过于仁慈。当然不管法国人如何‘仁慈’,这些华工的待遇始终是末等的。
一战后期法国男子大多都去了前线,后方的法国女子却并不孤独。因为他们发现了一批梦寐以求的好男人:华工!她们发现这些乐观淳朴的华夏人不仅勤劳,而且品行端正,对女子尤其友善和蔼。对比那些粗鲁好酒的法国男人,显然这些华夏人更适合做自己的丈夫。她们纷纷主动出击,跟华工陷入爱河。
感觉丢了面子的法国政府居然出面阻挠:“法国的高贵女子们应该嫁给凯旋而归的法国男子,而不是那些贫穷的华夏苦力!”而且在许多方面阻碍华工与法国女子的婚姻。
一向被现代华夏人视为腐败的北洋政府也不能容忍如此的歧视,针锋相对的表示:“对于华工与法国女子的婚姻,北洋政府将给予支持和帮助!”北洋政府甚至承诺为申请结婚的华工出具其在华夏国内没有配偶的证明。
虽然大多数华工浪漫的法国之恋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最终有结果,但是经现在统计,当时仍然有3000多名华工与法国女子结为夫妻并定居法国。
而刁绒的爷爷与当地人结婚,属于定居在法国的一员。
与早期的华工刁绒的外公很幸运,清代华工出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
单就美国来说,华工被称为猪仔。“契约华工”的工作日长达10~14小时,多在监工的皮鞭、棍棒下强制劳动。劳动繁重但工资极低,当时一个黑奴的全年工资在1000美元左右,而一个华工的收入却只有200~300美元。
19世纪中期,美国从事运载华工的航运业得到十倍的暴利。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航运成本每人只需五元﹐而票价却在五十元以上。专门载运华工的“太平洋邮船公司”﹐每年还从政府领取五百万美元的津贴。这家轮船公司同华商业协会馆订有口头协议﹐华工乘船回国﹐必须持有会馆的证明﹐否则不售船票。
华工从踏上美国国土之日起﹐就受到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斥和凌虐。西部各地排华风潮踵接﹐华工没有任何保障。美国修建从东到西﹑横贯美国全境的中央太平洋铁路时﹐因工程险阻﹐劳工短缺﹐曾同中国签订招募华工的条约。数以万计的华工在筑路中牺牲了生命﹐可是在这条对美国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作用的铁路建成后﹐庆祝通车典礼﹐却不让华工参加﹐并把他们全部解雇。事隔不久﹐由于遭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袭击﹐美国各地出现劳动力过剩﹐排华活动亦更加炽烈﹐屠杀﹑焚掠﹑殴辱和驱赶华工的惨案频频发生。
这些从电视电影中都能看到,然而真实的历史,比这更残酷。
落后就要挨打,千古不变的道理,在侵略者面前,礼仪,仁慈,都是虚幻,只有铁与血才是真实!不管何时谁的拳头强,才是硬道理!
战争结束了,日子还要过,刁绒的外公就凭着一双颠勺的大的手,开始了异国他乡的讨生活岁月。经过两代人,半个多世界的努力,终于有了一家中餐馆和一家小百货店。
刁绒的妈妈是刁外公的最小的女儿,结合了父母的优点,不说美的倾国倾城吧!也大美人一个,美貌自然吸引着狂蜂浪蝶。所以刁妈**故事很老套、也很狗血。
刁绒的父母是大学同学,也算是门当户对,毕业后两人结婚,从甜蜜的恋情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事,两人的感情渐渐的磨平。当刁爸爸被公司老板的女儿相中那么结局就不言而喻了。在刁绒十岁的时候,他离开了。这打击对刁妈妈却是致命的,她自杀了。
母亲没了,父亲走了,爷爷家没得想,本来爷爷家就不希望儿子娶一个有一半华人血统的‘咋种’。小小的刁绒从此跟着外公外婆生活,虽然不愁吃穿,大家对她也不错,不然也不会上大学。但外公家是个大家庭,她有三个舅舅可想而知,这表兄弟姐妹可不少,总有磕磕碰碰的时候。现实的生活让刁绒早早的丢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知道一切都得靠自己,外公外婆也有老的时候,所以她边求学,边打工,磨砺着自己。
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巴黎第十一大学金融和企管双料的学士学位,这所大学是世界顶级名校之一,是法国最大及最富声誉的大学之一,其在法国大学中的地位相当于国内的清华大学。
毕业后留学英国时,认识了程世贵,后来留在英国的刁绒应聘于一家证券公司成了证券分析师,毕竟英国是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虽然刁绒的美貌与智慧并重,然而男人通常是视觉动物。当上司提出无理的要求时,刁绒愤然辞职了。她拿着仅有的一些钱投入了股票市场,精准的眼光让她财富缓慢的积累,因为基数太小,只能慢慢积累,算是能养活自己。
直至后来程世贵找到她,一起飞向了意大利,开启了人生的转折点。
当然这些都是在程世贵第一次介绍刁绒的时候,她的所有的资料,都放在了方默南的桌案上。
虽然刁绒出生在法国,但从小跟着外公长大,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身上有着四分之三的法国血统,却是一口流利的中文和对传统文化知之甚详。
没法子,外公年少时,父母没有去世的时候,跟着老秀才,上过几年私塾,认得些字,起码的读写没问题。后来为生活所迫丢弃了书本,直到年老为了解思乡之情,又拿起了书本。自己学,连带着刁绒为了讨老人欢心也跟着学。
不然刁绒怎么会知道《诗经?氓》,一般人提起诗经大多想到的是名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一次读到《氓》这首诗,这简直是刁妈**写照,婚前甜甜蜜蜜的婚后任劳任怨,即便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之后,也依然“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地操劳,没有日夜之分。兄弟不知内情,反而取笑于她。深夜想起,只有自己的叹息声。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想与你一辈子快乐到老,没想到人还没老呢!就已经开始嫌弃了。
年华老去的女人有时也会像杜拉斯的《情人》里的女主人公一样,常常想起十五岁那年二人相逢“言笑晏晏”的时光。只是啊,“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当年发誓要永远爱你,这些誓言永远不会改变。到如今“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切都变了,就结束吧! 每次捧起《诗经》,刁绒总要再读一读这一“长篇”,它以女性第一人称来诉说爱情婚姻的不幸。读罢,宛若一朵娇艳明媚的花儿慢慢地凋谢在她的眼前。让她对婚姻望而却步。
当然刁绒可不是仇恨婚姻,虽然有刁妈**惨烈尽在眼前。但外公外婆风风雨雨一辈子,相携到老。还有三个舅舅婚姻中虽然为家长里短也磕磕绊绊的,但他们结婚这么多年,也没见离婚。
她相信爱情、却不相信永远。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