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回 让北静王去办这件事
推荐阅读: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一探芳春最新章节!
荣国府里头,已经是明明白白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探春求了贾母,让林黛玉悄悄地回了冯府。
迎春惜春整日跟着李纨在稻香村里读书写字学账本针线等家务事。
分明贾赦和邢夫人觉出了事情不对,想要探听消息,或者出门走动,却被贾母以“侍疾”的名义拘在了正院。
王夫人的真实情形,贾府内部的种种消息,对外被瞒了一个密不透风。
贾政来探贾母,母子们坐着说话,齐齐感慨:“往日里觉得已经算是够看重三丫头的了,没想到还是小瞧了她。”
再说薛家。
自从王仁“自作主张”拒绝了锦乡伯家公子对薛宝钗的提亲试探,北静王妃又直接跟罗夫人要了王颖鹤做北静王侧妃,罗夫人就病倒了。
王子腾的两个儿子回京奔丧,却被皇帝一句“夺情”就赶回了任上。罗夫人没了臂膀,王家的府邸如今竟然成了薛家的盘踞之地。
罗夫人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人,见势不好,索性请娘家的人来接了自己和王颖鹤,眼不见心不烦地回了娘家养病——把个王家府邸,直接拱手让给了王仁一家子和薛家。
王仁一边急着给自己父亲带信,请他干脆来京城主持;一边高高兴兴地搜罗了王家库里的好东西,多多地给嫡亲的妹子王熙凤送过去,还特意派了人去跟贾琏吹牛:“王家如今我说了算,妹妹和妹夫若是得空儿,就来这边小住,我保准让你们住得舒舒服服的。”
贾琏拿了王熙凤“伤心,太医让小心胎儿,须得静养”做借口,连见都不让来人见王熙凤,自己敷衍了过去。
唯有薛蟠,他也帮不上家务,家里也不管他,终日里仍旧东游西荡。
这一日吃完了酒出来,见有人在街上抢包袱,薛呆子呆性发作,便上去瞧热闹,谁知那包袱转来转去就转到了他的手里。
薛蟠有点儿傻眼。
抢包袱的两个人跟他大眼瞪小眼半天,一跺脚都恨恨地赶紧跑了。
薛蟠傻呵呵地站了一会儿,索性大大咧咧地拎着包袱回了王家。
薛宝钗听说他回来了,忍不住命人请了他过来,责备道:“如今贵妃表姐薨逝还没一个月,舅舅和外祖母丧中,哥哥也忍一忍,别成日家在外头胡闹。万一被人告上一状……”
薛蟠有些不耐烦:“我们家不过皇商,领着内帑做几笔买卖,便是告状,能去哪儿告?御史台还有心思管我们这些小角色不成?如今又没了娘娘,又没了九省检点,谁还盯着咱们干嘛?”
薛宝钗被他这蠢话气得脸都红了:“难道哥哥不想复兴家业了?王家无人了,贾家势败了,甄家听得说太妃一死就抄家了。金陵四姓现在只剩了咱们一家子还没有得罪,哥哥不是正好振作么?”
薛蟠哼了一声,把手里的包袱扔在桌上,瘫坐在太师椅上翘起了二郎腿:“振作?我一没有功名,二没有门路,现在外头的人见了我,避之唯恐不及,我怎么振作?难道还真让我照着王仁表兄的话说,把你送进宫去不成?”
薛宝钗顿时俏脸飞红,但这种话题究竟还是不该自己和哥哥议论,忙岔开话题:“你拿的这是什么?”
薛蟠哦了一声,把路上的遭遇说了一遍,就手便拆了开来:“呀!这是什么?”
薛宝钗一看那襁褓的纹路就脸色大变,忙拿了那信看时,脸上顿时阴晴不定。
这一封信加上这个襁褓,一定能够把忠顺王拉下马来。
但这件事,自己家是做不成的,反而是北静王,一贯跟忠顺王府作对的,这个时候拿了去,在皇帝面前还能讨得个功劳。
北静王若能翻了身,自己进宫的事情,想必就十拿九稳了。
薛宝钗微一沉吟,立即命人:“去北府,请王爷,就说有大事,一定请他亲自过来一趟。”
下人领命去了,不过半个时辰,北静王果然轻车简从穿着便服就走了来。
薛蟠把包袱奉上,宝钗在屏风后面缓缓说道:“我哥哥知道王爷最近因与忠顺王的争执在圣上跟前有些碍难。如今有了这个,想必王爷能宽松一二。”
北静王早就知道这件事,正愁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见了这包袱大喜,哈哈大笑,道:“薛大姑娘真是本王的福星!”
拿了包袱,急忙去了。回到府中与长史计议已定,便趁着宫门落锁直奔御书房寻皇帝说话。
皇帝见了这东西,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先命人送了包袱去慈宁宫给太后看过,然后星夜命人诏了贾雨村进宫,责令他严查此案。
北静王志得意满。
皇帝等贾雨村走了,对着北静王缓下脸色,寻了闲话来问他:“听得说,你去了人家王家一趟,就拐了个侧妃?”
北静王长吁短叹:“我是因为怜香惜玉。王子腾一死,他两个儿子虽然能干,却实在年轻,升上来还得个十来年。保宁侯本来跟人家闺女议亲的,结果这看着没便宜可占了,立马就退了婚。我去的时候,那王姑娘恰巧要寻死,我赶上了,能不救么?这一救,就不免碰了人家的手脚。周遭那么多人看着,能怎么办?我们家那个王妃也是个棒槌,直直地追着罗夫人就说,要不结亲吧。这不,就成了我的侧妃了。我想想,怪对不住王子腾的。他若在世,他这女儿,给我当王妃都富余,如今却成了侧妃……”
皇帝不愿意听他假仁假义,便随口问其他的:“王子腾的后事办得如何?可还风光?”
北静王顿时来了精神,大赞不已:“风光谈不上。但是整肃却是我见过的葬礼里头的头一份儿。桩桩件件,连个砖缝儿都是可着规矩办的。要说这勋贵人家治丧,为了名声、也为了身后风光,家里的晚辈们往往就有一两样的僭越。可这王家不同,我留心细看了看,竟是半分逾矩的都没有!隆重,得体,整肃,节制。真是了不起。”
荣国府里头,已经是明明白白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探春求了贾母,让林黛玉悄悄地回了冯府。
迎春惜春整日跟着李纨在稻香村里读书写字学账本针线等家务事。
分明贾赦和邢夫人觉出了事情不对,想要探听消息,或者出门走动,却被贾母以“侍疾”的名义拘在了正院。
王夫人的真实情形,贾府内部的种种消息,对外被瞒了一个密不透风。
贾政来探贾母,母子们坐着说话,齐齐感慨:“往日里觉得已经算是够看重三丫头的了,没想到还是小瞧了她。”
再说薛家。
自从王仁“自作主张”拒绝了锦乡伯家公子对薛宝钗的提亲试探,北静王妃又直接跟罗夫人要了王颖鹤做北静王侧妃,罗夫人就病倒了。
王子腾的两个儿子回京奔丧,却被皇帝一句“夺情”就赶回了任上。罗夫人没了臂膀,王家的府邸如今竟然成了薛家的盘踞之地。
罗夫人是个再明白不过的人,见势不好,索性请娘家的人来接了自己和王颖鹤,眼不见心不烦地回了娘家养病——把个王家府邸,直接拱手让给了王仁一家子和薛家。
王仁一边急着给自己父亲带信,请他干脆来京城主持;一边高高兴兴地搜罗了王家库里的好东西,多多地给嫡亲的妹子王熙凤送过去,还特意派了人去跟贾琏吹牛:“王家如今我说了算,妹妹和妹夫若是得空儿,就来这边小住,我保准让你们住得舒舒服服的。”
贾琏拿了王熙凤“伤心,太医让小心胎儿,须得静养”做借口,连见都不让来人见王熙凤,自己敷衍了过去。
唯有薛蟠,他也帮不上家务,家里也不管他,终日里仍旧东游西荡。
这一日吃完了酒出来,见有人在街上抢包袱,薛呆子呆性发作,便上去瞧热闹,谁知那包袱转来转去就转到了他的手里。
薛蟠有点儿傻眼。
抢包袱的两个人跟他大眼瞪小眼半天,一跺脚都恨恨地赶紧跑了。
薛蟠傻呵呵地站了一会儿,索性大大咧咧地拎着包袱回了王家。
薛宝钗听说他回来了,忍不住命人请了他过来,责备道:“如今贵妃表姐薨逝还没一个月,舅舅和外祖母丧中,哥哥也忍一忍,别成日家在外头胡闹。万一被人告上一状……”
薛蟠有些不耐烦:“我们家不过皇商,领着内帑做几笔买卖,便是告状,能去哪儿告?御史台还有心思管我们这些小角色不成?如今又没了娘娘,又没了九省检点,谁还盯着咱们干嘛?”
薛宝钗被他这蠢话气得脸都红了:“难道哥哥不想复兴家业了?王家无人了,贾家势败了,甄家听得说太妃一死就抄家了。金陵四姓现在只剩了咱们一家子还没有得罪,哥哥不是正好振作么?”
薛蟠哼了一声,把手里的包袱扔在桌上,瘫坐在太师椅上翘起了二郎腿:“振作?我一没有功名,二没有门路,现在外头的人见了我,避之唯恐不及,我怎么振作?难道还真让我照着王仁表兄的话说,把你送进宫去不成?”
薛宝钗顿时俏脸飞红,但这种话题究竟还是不该自己和哥哥议论,忙岔开话题:“你拿的这是什么?”
薛蟠哦了一声,把路上的遭遇说了一遍,就手便拆了开来:“呀!这是什么?”
薛宝钗一看那襁褓的纹路就脸色大变,忙拿了那信看时,脸上顿时阴晴不定。
这一封信加上这个襁褓,一定能够把忠顺王拉下马来。
但这件事,自己家是做不成的,反而是北静王,一贯跟忠顺王府作对的,这个时候拿了去,在皇帝面前还能讨得个功劳。
北静王若能翻了身,自己进宫的事情,想必就十拿九稳了。
薛宝钗微一沉吟,立即命人:“去北府,请王爷,就说有大事,一定请他亲自过来一趟。”
下人领命去了,不过半个时辰,北静王果然轻车简从穿着便服就走了来。
薛蟠把包袱奉上,宝钗在屏风后面缓缓说道:“我哥哥知道王爷最近因与忠顺王的争执在圣上跟前有些碍难。如今有了这个,想必王爷能宽松一二。”
北静王早就知道这件事,正愁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见了这包袱大喜,哈哈大笑,道:“薛大姑娘真是本王的福星!”
拿了包袱,急忙去了。回到府中与长史计议已定,便趁着宫门落锁直奔御书房寻皇帝说话。
皇帝见了这东西,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先命人送了包袱去慈宁宫给太后看过,然后星夜命人诏了贾雨村进宫,责令他严查此案。
北静王志得意满。
皇帝等贾雨村走了,对着北静王缓下脸色,寻了闲话来问他:“听得说,你去了人家王家一趟,就拐了个侧妃?”
北静王长吁短叹:“我是因为怜香惜玉。王子腾一死,他两个儿子虽然能干,却实在年轻,升上来还得个十来年。保宁侯本来跟人家闺女议亲的,结果这看着没便宜可占了,立马就退了婚。我去的时候,那王姑娘恰巧要寻死,我赶上了,能不救么?这一救,就不免碰了人家的手脚。周遭那么多人看着,能怎么办?我们家那个王妃也是个棒槌,直直地追着罗夫人就说,要不结亲吧。这不,就成了我的侧妃了。我想想,怪对不住王子腾的。他若在世,他这女儿,给我当王妃都富余,如今却成了侧妃……”
皇帝不愿意听他假仁假义,便随口问其他的:“王子腾的后事办得如何?可还风光?”
北静王顿时来了精神,大赞不已:“风光谈不上。但是整肃却是我见过的葬礼里头的头一份儿。桩桩件件,连个砖缝儿都是可着规矩办的。要说这勋贵人家治丧,为了名声、也为了身后风光,家里的晚辈们往往就有一两样的僭越。可这王家不同,我留心细看了看,竟是半分逾矩的都没有!隆重,得体,整肃,节制。真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