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大买卖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民国大文豪最新章节!
英国大使馆的专员来找林子轩商议文化交流的事宜。
一旦牵涉到两个国家的事情,就需要正规起来,有一定的章程,英国人要向英国的文化部报备此事,所以要先达成一些共识。
如今北伐军还没有攻破上海,孙传方没有时间管这些事,北洋政府更是乱作一团。
英国大使馆只好和林子轩联络,反正这件事由林子轩负责。
说实话,林子轩不喜欢这种安排,他更希望以民间的形式宣传中国文化。
他对官方渠道有一种排斥心理,不想牵涉到政治因素,英国人推动文化交流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想缓解中国人对他们的仇视。
林子轩不太愿意接受这种交换,但其他书局不这么想。
英国政府的官方邀请和自己跑过去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档次和待遇会有很大区别。
既然英国人愿意,咱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上海出版行业内部的会议上,绝大部分人都赞成英国大使馆的提议。
林子轩清楚官方和民间的区别,有了英国文化部的支持,书展会在伦敦营造出一股声势,这对上海各家出版社非常有利。
为了宣传中国文化,他只好放下心中的芥蒂,同意进行这次官方的文化交流。
生活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了更好的目的,需要不断的妥协。
接下来的时间是进行准备工作。
在和英国使馆的专员商量妥当后。以前的计划只能推翻了。这毕竟是一场官方活动,书展的规模要比刚开始扩大好几倍。
有了英国政府的背书,上海的出版社放下心来,加班加点的赶制新书。
还有书局想把书展拖延到下半年,如此才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林子轩绝不通融,他发现事情一旦超出控制就会出现各种让人不愉快的场面。
无论别人怎么样,他在三月下旬一定会离开上海。
由于要参加国际笔会。他要找国内的作家同行,这是一次和欧美各国著名作家交流的机会,不能只有他一个人前往。
他还要把中国作家介绍给世界文坛。
同行的人要懂得英语,要有写作才华,还要善于交流……
徐至摩自然是首选,他在英国有不少朋友,交游广阔,文采飞扬。
下一个是郁达浮,郁达浮在1926年12月离开广州。回到上海,编辑《洪水》半月刊和《创造月刊》,并主持创造社出版部的事务。
1927年1月,他在《洪水》半月刊上发表了《广州事情》一文。
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郁达浮在文中揭露了广州国民政府的种种弊病。
“实际上这国民政府内在左右政治大局的,只有几个人。几个和民众漠不相关的前世纪的伟人。在他们的统治下,广州当然还是没有得到改造的旧社会。”
对于这篇文章,创造社内部分歧严重,郭沫偌和成仿伍都写信批评郁达浮。
成仿伍写道:“我只在这里预告一声,《洪水》将要特别注意选稿,我宁可它马上停刊,不愿它再有此类文字登出。”
郁达浮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觉得有话就要说出来,算得上是一位激进分子。
他在广州待了大半年,看到了各种阴暗面。不吐不快,认为自己没有错。
然而,在北伐如火如荼的当口,这篇文章非常的不合时宜,难免被人抨击。
这应该就是创造社分裂的开端。
林子轩把郁达浮拉去英国,是想让他暂时远离这个舆论漩涡,等事情平息下来再说。
他欣赏郁达浮的直言不讳,因为他自己做不到如此毫无顾忌,如此不虚伪。
林子轩清楚自己无法成为鲁讯和郁达浮那样的人,但不妨碍他保护郁达浮。
进入三月份,战争进入最后的阶段,北伐军分三路进攻上海和松江,由宜兴包抄苏州,由宁波夺取浦东。
租界拉起铁丝网,全面封闭,只留有几条通道,没有通行证严禁进出。
3月12日,上海各团体举行临时市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临时执行委员会。
提出组织市民代表会议,受国民政府节制,接收上海政权,建设民选市政府。
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暴动,北伐军进驻上海。
3月22日,下午2时,西门公共体育场举行上海市民欢迎北伐军大会,50万人出席。
至此,这场在上海周边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上海的出版行业做好了准备,在3月29日带着大批图书前往英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正是在这一天,宋子闻来到了上海。
他来上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江浙财团的主意,说白了就是向银行要钱,充作军饷。
林子轩临走前和宋子闻见了一面,把整理好的有关美国经济危机的资料交给他。
宋子闻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还在华尔街的银行里工作过,他翻看了之后就明白了林子轩的打算,不由得瞪着林子轩。
意思很明显,你是开玩笑的吧?
林子轩很认真的和这位广州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解释了一遍,他让宋子闻先看资料,等他从英国回来再说。
要不要做这趟大买卖还要看宋子闻的决定,如果宋子闻不做,他就自己单干。
“你准备出多少?”宋子闻询问道。
“一百万。”林子轩说了一个较为保守的数字。
这是他预备在1929年投入美国股市的资金。
当然,如果有国家的力量在后面支撑,他不介意投入更多,这可是高额回报的投资。
宋子闻沉默下来,他原本以为林子轩是开玩笑,但看起来不像,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不会无聊到拿这种事开玩笑。
也就是说,林子轩对美国经济发生危机有极大的把握。
他这才想起林子轩和他一样,都是经济专业毕业,只是平时被文学家的光环给掩盖了。
但他不会听信林子轩的一面之词,他需要认真的研究其中的可行性,毕竟这件事牵涉到两个国家的经济,要慎之又慎。
不过,作为一位经济专业的高才生,想象着用一个国家的资金冲击另一个国家的股市。
这种大手笔光是想想都激动不已。
林子轩倒没有那么激动,在后世新闻上他看到不少类似的例子。
金融大鳄索罗斯在1997年一手导演了亚洲金融危机,横扫东南亚股市。
这一次,林子轩把目标瞄准了美国。(未 完待续 ~^~)
英国大使馆的专员来找林子轩商议文化交流的事宜。
一旦牵涉到两个国家的事情,就需要正规起来,有一定的章程,英国人要向英国的文化部报备此事,所以要先达成一些共识。
如今北伐军还没有攻破上海,孙传方没有时间管这些事,北洋政府更是乱作一团。
英国大使馆只好和林子轩联络,反正这件事由林子轩负责。
说实话,林子轩不喜欢这种安排,他更希望以民间的形式宣传中国文化。
他对官方渠道有一种排斥心理,不想牵涉到政治因素,英国人推动文化交流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想缓解中国人对他们的仇视。
林子轩不太愿意接受这种交换,但其他书局不这么想。
英国政府的官方邀请和自己跑过去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档次和待遇会有很大区别。
既然英国人愿意,咱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上海出版行业内部的会议上,绝大部分人都赞成英国大使馆的提议。
林子轩清楚官方和民间的区别,有了英国文化部的支持,书展会在伦敦营造出一股声势,这对上海各家出版社非常有利。
为了宣传中国文化,他只好放下心中的芥蒂,同意进行这次官方的文化交流。
生活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了更好的目的,需要不断的妥协。
接下来的时间是进行准备工作。
在和英国使馆的专员商量妥当后。以前的计划只能推翻了。这毕竟是一场官方活动,书展的规模要比刚开始扩大好几倍。
有了英国政府的背书,上海的出版社放下心来,加班加点的赶制新书。
还有书局想把书展拖延到下半年,如此才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林子轩绝不通融,他发现事情一旦超出控制就会出现各种让人不愉快的场面。
无论别人怎么样,他在三月下旬一定会离开上海。
由于要参加国际笔会。他要找国内的作家同行,这是一次和欧美各国著名作家交流的机会,不能只有他一个人前往。
他还要把中国作家介绍给世界文坛。
同行的人要懂得英语,要有写作才华,还要善于交流……
徐至摩自然是首选,他在英国有不少朋友,交游广阔,文采飞扬。
下一个是郁达浮,郁达浮在1926年12月离开广州。回到上海,编辑《洪水》半月刊和《创造月刊》,并主持创造社出版部的事务。
1927年1月,他在《洪水》半月刊上发表了《广州事情》一文。
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郁达浮在文中揭露了广州国民政府的种种弊病。
“实际上这国民政府内在左右政治大局的,只有几个人。几个和民众漠不相关的前世纪的伟人。在他们的统治下,广州当然还是没有得到改造的旧社会。”
对于这篇文章,创造社内部分歧严重,郭沫偌和成仿伍都写信批评郁达浮。
成仿伍写道:“我只在这里预告一声,《洪水》将要特别注意选稿,我宁可它马上停刊,不愿它再有此类文字登出。”
郁达浮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觉得有话就要说出来,算得上是一位激进分子。
他在广州待了大半年,看到了各种阴暗面。不吐不快,认为自己没有错。
然而,在北伐如火如荼的当口,这篇文章非常的不合时宜,难免被人抨击。
这应该就是创造社分裂的开端。
林子轩把郁达浮拉去英国,是想让他暂时远离这个舆论漩涡,等事情平息下来再说。
他欣赏郁达浮的直言不讳,因为他自己做不到如此毫无顾忌,如此不虚伪。
林子轩清楚自己无法成为鲁讯和郁达浮那样的人,但不妨碍他保护郁达浮。
进入三月份,战争进入最后的阶段,北伐军分三路进攻上海和松江,由宜兴包抄苏州,由宁波夺取浦东。
租界拉起铁丝网,全面封闭,只留有几条通道,没有通行证严禁进出。
3月12日,上海各团体举行临时市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临时执行委员会。
提出组织市民代表会议,受国民政府节制,接收上海政权,建设民选市政府。
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暴动,北伐军进驻上海。
3月22日,下午2时,西门公共体育场举行上海市民欢迎北伐军大会,50万人出席。
至此,这场在上海周边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上海的出版行业做好了准备,在3月29日带着大批图书前往英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正是在这一天,宋子闻来到了上海。
他来上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江浙财团的主意,说白了就是向银行要钱,充作军饷。
林子轩临走前和宋子闻见了一面,把整理好的有关美国经济危机的资料交给他。
宋子闻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还在华尔街的银行里工作过,他翻看了之后就明白了林子轩的打算,不由得瞪着林子轩。
意思很明显,你是开玩笑的吧?
林子轩很认真的和这位广州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解释了一遍,他让宋子闻先看资料,等他从英国回来再说。
要不要做这趟大买卖还要看宋子闻的决定,如果宋子闻不做,他就自己单干。
“你准备出多少?”宋子闻询问道。
“一百万。”林子轩说了一个较为保守的数字。
这是他预备在1929年投入美国股市的资金。
当然,如果有国家的力量在后面支撑,他不介意投入更多,这可是高额回报的投资。
宋子闻沉默下来,他原本以为林子轩是开玩笑,但看起来不像,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不会无聊到拿这种事开玩笑。
也就是说,林子轩对美国经济发生危机有极大的把握。
他这才想起林子轩和他一样,都是经济专业毕业,只是平时被文学家的光环给掩盖了。
但他不会听信林子轩的一面之词,他需要认真的研究其中的可行性,毕竟这件事牵涉到两个国家的经济,要慎之又慎。
不过,作为一位经济专业的高才生,想象着用一个国家的资金冲击另一个国家的股市。
这种大手笔光是想想都激动不已。
林子轩倒没有那么激动,在后世新闻上他看到不少类似的例子。
金融大鳄索罗斯在1997年一手导演了亚洲金融危机,横扫东南亚股市。
这一次,林子轩把目标瞄准了美国。(未 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