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小说网 >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_分卷阅读_18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_分卷阅读_18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最新章节!
俄顷,司马懿等人来到永宁宫外。
“子上,你率五百人守卫永宁宫,任何人不得出入,包括太后在内。”司马昭领命,率五百人将永宁宫围得水泄不通。
司马懿拉着蒋济、旁边跟着高柔、王观,这四人在几十名死士的簇拥下直接闯入永宁宫内面见郭太后。
“太傅,你……你要干什么?”郭太后的声音忍不住发颤。
“臣弹劾大将军曹爽,败坏国事,僭越礼法,心怀篡逆……”
郭太后几乎没听到司马懿说了些什么,她只是隐约听到“曹爽”这个名字。看来不是要害我。郭太后只有这一个念头,她的心绪稍稍平复了下来。继而,她又看到了司马懿身后的太尉蒋济,有这位老臣在场,让她有了些许安全感。
“太傅要弹劾曹爽?”郭太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正是!”
在曹叡临死前才刚刚得宠的郭太后并不算个成熟的政治家,更何况,不久前她刚刚被曹爽强迁到永宁宫,失去了垂帘听政的权力。虽然此刻她的身份俨然是被武力胁迫的人质,但她的立场却不知不觉向司马懿靠拢,脑海中浮现出和司马懿站在同一阵营痛击曹爽的局面。这似乎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反应——被胁迫者常会对胁迫者产生不合情理的依赖,进而萌生和胁迫者共同加害他人的想法。
“准奏,只是陛下跟曹爽在一起,太傅要对付曹爽可以,但须注意别伤了陛下。”
“臣领旨!还有一事。请太后任命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职务(指行使、取代曹爽的职权);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务(指行使、取代曹羲的职权)。”
“一切听凭太傅定夺。本宫这就传中书省下诏。”
“不必了。事态急迫,恕臣无礼,诏书已经拟好,只须太后恩准即可。”言讫,司马懿拿出事先写好的诏书呈献在郭太后面前。
郭太后点点头,也没太仔细看,顺从地在诏书上盖了印玺。这份诏书便是司马氏将曹氏踩在脚下的许可证。
司马懿昂首阔步地走出永宁宫外,随即,他根据诏书所写,让高柔代理大将军,王观代理中领军,分别稳住京都各营士兵。
二人领命而去。半个时辰内,驻守在皇宫内的禁军全部改旗易帜,成了王观的部下,而留在京都的曹爽亲兵也纳入高柔之手。
这年,高柔已经七十五岁高龄,他的堂叔名叫高幹,乃是袁绍的外甥,在官渡之战后被曹操剿灭。高幹死后高柔归顺曹操。起初曹操对高柔很不信任,甚至多次想找借口把他杀了,可因为高柔忠勤职守而作罢。史书中的高柔,在归顺曹操后的四十年来一向以魏国忠直正臣的形象出现,可在正始年间却摇身一变成了司马懿的亲密党羽,且亲身参与高平陵政变,不能不令人侧目,想来似乎与他体内流淌的士族之血不无关系吧。在高柔心中,名门袁氏和高氏被曹操剿灭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或许这四十年里,他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至此,司马孚和司马师率一千五百人守卫皇宫司马门;司马昭率五百人包围郭太后的永宁宫;王观控制了整个皇宫内禁军;高柔接管了曹爽的兵营。这几位高平陵政变的主谋者均已占据京都最关键的要地,在拿下曹爽之前,就算天塌下来他们也不会擅离半步。
司马懿则紧紧攥着蒋济的手,率军从皇宫正南门鱼贯而出,同时下令将洛阳十二座城门全部戒严。他靠着太后诏书、武力镇压以及太尉蒋济的影响力,将这场政变朝着合法化顺利过渡。
正始年:曹爽的忠臣
这个时候,部分忠于曹爽的官吏正想方设法逃出城给曹爽通风报信。
“辛敞,快出来,跟我一起出城辅助大将军。”曹爽的幕僚鲁芝带着几名亲兵,在辛敞府门外招呼道。辛敞是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战争中持节钺阻止雍州诸将出战的名臣辛毗的儿子。
辛敞没有立即回应鲁芝的邀请,他无比恐惧,慌忙向姐姐辛宪英求助。“太傅全城戒严,似乎图谋不轨,怎么办?”
辛宪英虽是一介女流,却有着过人的智慧。几十年前,她还仅有二十来岁的时候,正逢曹丕被立为魏国世子。曹丕得知喜讯,兴奋地抱住辛毗欢呼雀跃。辛毗一回到家就把这事告诉了辛宪英。没想到辛宪英连声叹息:“世子肩负治理国家的重任,理应心怀忧戚、谨慎小心,反而这么得意忘形,国运恐怕不能兴隆了!”
辛宪英可谓见解不凡。如今她已年近六十,见弟弟一脸慌张,只是镇定地说道:“太傅是想诛灭大将军。”
“那我到底要不要出城投奔大将军?”
“怎能不去?尽忠职守乃人之大义,即便看到陌路之人有难,也应该伸手援助,更何况你是大将军幕僚,抛弃主君违背道义这种事不能干。不过,你并非大将军亲信,所以,你只要随大溜,略尽职责也就够了。”辛宪英判断:司马懿剿灭曹爽后,眼前第一要务肯定是收揽人心,必不会牵连无关紧要的人,此举不至于让弟弟涉身险地,反而能成全弟弟忠义的名声。
“好!我听姐姐的!”辛敞相信姐姐的见识总是高人一等,二话不说就与鲁芝逃出城外。
与此同时,大司农桓范接到了一份诏令。
“大司农桓范,官拜中领军。”先前司马懿已经让王观行使中领军的职权接管曹羲兵营,他让桓范挂名中领军,乃是意图拉拢。
倘若接旨,应该会有一线生机,可这么干,道义何存?桓范思绪翻腾。
桓范的儿子劝道:“陛下现在洛阳城郊外,您理应去投奔大将军平定兵变!”
义士难做啊!桓范在儿子的劝说下艰难地做出了决定。
“备马!跟我出城!”
桓范带着儿子骑马飞奔至洛阳城南的平昌门前,却发现门口早已戒严。他勒住缰绳,对守城门候喊道:“陛下有诏命我出城,速开城门!”
“太后命令全城戒严,十二座城门皆不得放任何人通过。”守城门候答道。所谓太后有令,自然是指司马懿的指令。
“混账东西!你难道忘了当年是我提拔的你吗?”这名守城门候乃是桓范昔日的故吏。
趁门候迟疑之时,桓范一把抢过门候手中的长戟,夺路奔出城外往曹爽的方向而去。
“启禀太傅,大司农桓范从城南平昌门逃出!”
司马懿听罢一惊:“智囊逃了!”桓范素多智谋,故而司马懿以智囊相称。
一旁,蒋济感慨了一句:“驽马恋栈豆。”这话的意思是说曹爽顾恋洛阳的家人,肯定不会做出极端行为。他既反感曹爽,又顾念当初和曹真的交情,内心无比纠结。
司马懿点了点头:“是啊,纵使有桓范出谋划策,料想曹爽也难成事。”
在这场兵变中,除了被载入史册的桓范、鲁芝、辛敞之外,还有众多官吏也逃出洛阳投奔到曹爽身边。
正始年:伊水之誓
曹爽驻军在洛阳南郊的伊水河畔,他已经从那些投奔自己的官吏口中得知京城兵变的消息。
眼下,洛阳城内的皇宫禁军和受朝廷直接管辖的各中央军营无不被司马懿控制,曹爽只有征集驻扎在城外的屯田兵临时充当禁卫军。东汉末年曹操创业伊始在各州郡屯田,现今这些洛阳郊外的屯田兵成了曹爽仅有的依靠。随后,曹爽在伊水河岸边构筑起防御工事。他知道,司马懿很快就会跟自己兵戎相见。
之前,大司农桓范曾多次告诫曹爽道:“曹氏兄弟万万不能同时离开京城。”可曹爽把这话当成了耳旁风,现在他只有后悔的份儿。
要是当初听进桓范的话就好了。
曹爽正想着,只见远方尘土飞扬,两匹快马向自己这边飞驰而来。是桓范父子!
桓范跑到曹爽跟前滚鞍下马,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急切言道:“请大将军赶紧护送陛下移驾许昌,并召集各州郡将领勤王,剿灭司马懿!”许昌作为魏国第二都城,驻扎着大批可供调遣的军队。
曹羲在一旁听了,心想:这样干势必会造成内战,况且,身在洛阳的家人可如何是好?他狐疑道:“这事非同小可。目前我们尚不知道司马懿到底要干什么,这么做是不是太冒失啦?”
桓范一听急眼了。“都到这个地步,你还看不出司马懿要干什么?曹家门户眼看就要崩塌了!去许昌是唯一的生路啊!”
曹爽的心思和曹羲差不多,他冲桓范摆了摆手:“桓范,容我们再好好想想。”
“都被逼到绝路了,你们还以为能全身而退?你们的书都白读了吗?就算是一介匹夫也不会自投死路,你们!你们简直连匹夫都不如!”桓范气得暴跳如雷。
除了桓范之外,之前和辛敞一起逃出洛阳的鲁芝也力劝曹爽:“陛下在咱们这边,您奉皇命号令天下谁敢不听从?不能束手待毙啊!”
该如何是好?也许桓范和鲁芝说得对。可这想法在曹爽脑中刚一闪现就熄灭了。
不对,桓范和鲁芝一定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与其说这是曹爽的分析,莫如说是曹爽为放弃抵抗虚构出的理由。别看他在跟司马懿争权夺利时闹得鸡飞狗跳,但真到了临危之际,他还是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他本就不是一个能豁得出去的人。
与此同时,司马懿正苦口婆心地劝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和殿中校尉尹大目:“拜托诸位一定要说服曹爽让他放弃抵抗,避免伤及陛下的安危。”陈泰是陈群的儿子,许允是夏侯玄的挚友,尹大目(大目是他的字,其名已无从考证)是曹爽心腹。他们都是深受曹爽信任的人。
“太傅打算怎么处置曹爽?”陈泰等人问出了和蒋济一样的问题。无论如何都得留下曹爽一命,这是大部分魏国臣子心里的底线。
司马懿手指洛水言道:“我对洛水发誓!只罢免曹爽的官位,绝不会伤害他性命。”接着,他又跟三弟司马孚说,“陛下风餐露宿,可别伤了身子,你赶紧准备帐幔和食物给陛下送过去。”
这举动让陈泰等人误以为司马懿仍心系皇室,而且,他们自己的家族都被司马懿控制,此时也由不得他们反抗了。旋即,陈泰、许允、尹大目星夜赶赴曹爽营帐。
三人走后,司马懿又把蒋济请了出来:“子通,麻烦你再给曹爽写封信劝他投降吧……”
少顷,陈泰、许允、尹大目来到了曹爽营中。
“请大将军以社稷为重,放弃抵抗!倘若魏国因此引发内乱,您怎么面对九泉之下的令尊和先帝啊!”陈泰和许允反复劝说。
尹大目也信誓旦旦地说:“下官亲眼见太傅手指洛水发誓,绝不会害您性命……”
曹爽仍在两难间徘徊,但他心中的天平已逐渐倾斜。
须臾,侍卫禀报:“太尉蒋济有书信送到。”
曹爽慌忙拆开信,只见上面写道:“……太傅亲口许诺,只想罢免您的官位,绝无加害之意……”
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强行拉上蒋济入伙这招棋走得相当漂亮。蒋济,这位魏国极具重量级的资深元老,自打上了司马懿的车,就身不由己地帮司马懿贡献了不可估量的成功条件。现在,他这封劝降信对曹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无论是蒋济,还是陈泰、许允、尹大目也并非昧着良心说这番话,他们乃是在得到司马懿的承诺后,确信曹爽放弃抵抗会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他们或许有些吃不准,但在武力的胁迫下也只能强迫自己相信司马懿了。
曹爽反复读着蒋济的信,内心也在劝说自己:眼前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了。可眼前明明有两条路?不!只有投降一条路!
2月6日凌晨4时左右,曹爽营帐内仍烛火通明。曹羲、曹训以及众多幕僚公卿仍在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
到底该怎么办?曹爽只觉得心绪凌乱,他有一种强烈的逃跑欲望。我想远离这一切……他的手摸到了腰间的佩剑,缓缓拔剑出鞘……旁人见状,顿时鸦雀无声,齐刷刷盯着曹爽的举动。
曹爽抽出宝剑。
桓范等人期待着。举起来吧!只要振臂一呼,我等必誓死相随,不惜跟司马懿拼个鱼死网破!
然而,咣当一声,曹爽将宝剑扔到地上。
“放弃抵抗!”
“大将军请三思啊!”
最无法接受的是桓范。他原本是司马懿笼络的对象,却为了道义,冒死前来投奔曹爽,如今竟被告知放弃抵抗。桓范万念俱灰,指着曹爽怒叱:“我这回就因为你招来了灭族之祸啊!”
曹爽不敢直视桓范。他步履沉重地走进魏帝曹芳的帐中:“请陛下免去臣大将军之位。”
“准……准奏!”曹芳十七岁,自继位以来,他几乎从没有机会说过一句“不准”。可此刻,即便如他这样稚嫩的头脑也隐约感到,这绝不算是个明智的决定。
司马懿得知曹爽放弃抵抗后,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他回忆起五十年前的往事。当时,司马朗苦劝家乡父老逃出河内,可乡人执意不肯,最终身陷兵劫。“世道太残酷了,大部分人都不敢面对呀!”司马朗这话深深烙在司马懿的记忆中。他冷笑了一声:“曹爽,与当年那些乡人一样,终归只是个凡庸匹夫罢了!”
而另一边,曹爽正宽慰着自己:只要能活下去就行,司马懿绝不会食言的。归根结底,他缺乏拼死一搏的魄力,强迫自己相信司马懿。这其实是大部分人的思维定式。
曹爽、曹羲等人回到洛阳后马上就被软禁起来。史书中记载,司马懿派了八百民兵围住曹爽的府邸。为何是民兵?而非皇宫禁军?想必,这是因为皇宫禁军隶属曹爽多年,不被司马懿信任的缘故,而这些民兵,如果没猜错,正是司马师豢养的死士。八百民兵在曹爽府邸外围修筑高楼,昼夜不停地监视着曹爽兄弟的一举一动。
“曹爽往东南墙去了!”
“曹爽回到厅堂了!”
无论曹爽干什么,高楼上的民兵都会高声叫喊。曹爽惶惶不可终日,急于想知道司马懿会如何处置自己。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他决定主动试探司马懿的意思。于是,他给司马懿写了一封言辞卑微的信:“贱子曹爽诚惶诚恐,前几天家仆买粮至今未归,特向太傅借粮以解燃眉之急。”
曹爽的试探手段幼稚又缺乏骨气,甚至司马懿都觉得这实在有辱他亡父曹真的脸面。他当即派人给曹爽送去一百斛米。
米是有了,曹爽却没有命把米吃完。然而,司马懿毕竟当着那么多同僚的面指着伊水发过誓,他绝对要杀曹爽,但怎么才能杀得名正言顺又不脏了自己的手呢?
正始年:冤案
曹爽被俘后,司马懿起用卢毓担任司隶校尉,钟毓担任廷尉。前面说过,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弹劾京官,廷尉负责审理重大案件,眼下,魏国最大的案件便是如何裁定曹爽的罪名。卢毓和钟毓都饱受曹爽排挤,二人对曹爽恨之入骨。此刻,二人彼此心知肚明,向曹爽一党报仇的机会就摆在面前。
曹爽到底有什么罪?结党营私、擅权自重、收受贿赂,想来想去也就是这些了。姑且不用提几乎所有官员都会结党营私,即便这些罪名属实,说实在的,也不足以判处死罪,更何况之前司马懿还发誓说不会取曹爽性命。卢毓和钟毓暗中筹划了一番,最后,他们决定给曹爽及其党羽安上一个无论如何都没有活路的罪名——谋反。
魏国建国至今,最大的一桩冤案即将出现了。
两天后,司隶校尉卢毓弹劾宦官张当贿赂曹爽,廷尉钟毓依法将张当缉拿,开始审理这桩贿赂案。
在廷尉大牢内,张当饱受酷刑拷打:“我招供,我当年曾贿赂过曹爽,我全都招供了!”
“还有什么隐瞒的?”行刑者并不甘心。
“我贿赂过曹爽,除了这事之外再无隐瞒。”
就这样拷打了许久,张当已经皮开肉绽,案情仍滞留在收受贿赂这个问题上。
“不对,曹爽、何晏他们企图谋反,你知不知情?”
俄顷,司马懿等人来到永宁宫外。
“子上,你率五百人守卫永宁宫,任何人不得出入,包括太后在内。”司马昭领命,率五百人将永宁宫围得水泄不通。
司马懿拉着蒋济、旁边跟着高柔、王观,这四人在几十名死士的簇拥下直接闯入永宁宫内面见郭太后。
“太傅,你……你要干什么?”郭太后的声音忍不住发颤。
“臣弹劾大将军曹爽,败坏国事,僭越礼法,心怀篡逆……”
郭太后几乎没听到司马懿说了些什么,她只是隐约听到“曹爽”这个名字。看来不是要害我。郭太后只有这一个念头,她的心绪稍稍平复了下来。继而,她又看到了司马懿身后的太尉蒋济,有这位老臣在场,让她有了些许安全感。
“太傅要弹劾曹爽?”郭太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正是!”
在曹叡临死前才刚刚得宠的郭太后并不算个成熟的政治家,更何况,不久前她刚刚被曹爽强迁到永宁宫,失去了垂帘听政的权力。虽然此刻她的身份俨然是被武力胁迫的人质,但她的立场却不知不觉向司马懿靠拢,脑海中浮现出和司马懿站在同一阵营痛击曹爽的局面。这似乎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反应——被胁迫者常会对胁迫者产生不合情理的依赖,进而萌生和胁迫者共同加害他人的想法。
“准奏,只是陛下跟曹爽在一起,太傅要对付曹爽可以,但须注意别伤了陛下。”
“臣领旨!还有一事。请太后任命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职务(指行使、取代曹爽的职权);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务(指行使、取代曹羲的职权)。”
“一切听凭太傅定夺。本宫这就传中书省下诏。”
“不必了。事态急迫,恕臣无礼,诏书已经拟好,只须太后恩准即可。”言讫,司马懿拿出事先写好的诏书呈献在郭太后面前。
郭太后点点头,也没太仔细看,顺从地在诏书上盖了印玺。这份诏书便是司马氏将曹氏踩在脚下的许可证。
司马懿昂首阔步地走出永宁宫外,随即,他根据诏书所写,让高柔代理大将军,王观代理中领军,分别稳住京都各营士兵。
二人领命而去。半个时辰内,驻守在皇宫内的禁军全部改旗易帜,成了王观的部下,而留在京都的曹爽亲兵也纳入高柔之手。
这年,高柔已经七十五岁高龄,他的堂叔名叫高幹,乃是袁绍的外甥,在官渡之战后被曹操剿灭。高幹死后高柔归顺曹操。起初曹操对高柔很不信任,甚至多次想找借口把他杀了,可因为高柔忠勤职守而作罢。史书中的高柔,在归顺曹操后的四十年来一向以魏国忠直正臣的形象出现,可在正始年间却摇身一变成了司马懿的亲密党羽,且亲身参与高平陵政变,不能不令人侧目,想来似乎与他体内流淌的士族之血不无关系吧。在高柔心中,名门袁氏和高氏被曹操剿灭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或许这四十年里,他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至此,司马孚和司马师率一千五百人守卫皇宫司马门;司马昭率五百人包围郭太后的永宁宫;王观控制了整个皇宫内禁军;高柔接管了曹爽的兵营。这几位高平陵政变的主谋者均已占据京都最关键的要地,在拿下曹爽之前,就算天塌下来他们也不会擅离半步。
司马懿则紧紧攥着蒋济的手,率军从皇宫正南门鱼贯而出,同时下令将洛阳十二座城门全部戒严。他靠着太后诏书、武力镇压以及太尉蒋济的影响力,将这场政变朝着合法化顺利过渡。
正始年:曹爽的忠臣
这个时候,部分忠于曹爽的官吏正想方设法逃出城给曹爽通风报信。
“辛敞,快出来,跟我一起出城辅助大将军。”曹爽的幕僚鲁芝带着几名亲兵,在辛敞府门外招呼道。辛敞是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战争中持节钺阻止雍州诸将出战的名臣辛毗的儿子。
辛敞没有立即回应鲁芝的邀请,他无比恐惧,慌忙向姐姐辛宪英求助。“太傅全城戒严,似乎图谋不轨,怎么办?”
辛宪英虽是一介女流,却有着过人的智慧。几十年前,她还仅有二十来岁的时候,正逢曹丕被立为魏国世子。曹丕得知喜讯,兴奋地抱住辛毗欢呼雀跃。辛毗一回到家就把这事告诉了辛宪英。没想到辛宪英连声叹息:“世子肩负治理国家的重任,理应心怀忧戚、谨慎小心,反而这么得意忘形,国运恐怕不能兴隆了!”
辛宪英可谓见解不凡。如今她已年近六十,见弟弟一脸慌张,只是镇定地说道:“太傅是想诛灭大将军。”
“那我到底要不要出城投奔大将军?”
“怎能不去?尽忠职守乃人之大义,即便看到陌路之人有难,也应该伸手援助,更何况你是大将军幕僚,抛弃主君违背道义这种事不能干。不过,你并非大将军亲信,所以,你只要随大溜,略尽职责也就够了。”辛宪英判断:司马懿剿灭曹爽后,眼前第一要务肯定是收揽人心,必不会牵连无关紧要的人,此举不至于让弟弟涉身险地,反而能成全弟弟忠义的名声。
“好!我听姐姐的!”辛敞相信姐姐的见识总是高人一等,二话不说就与鲁芝逃出城外。
与此同时,大司农桓范接到了一份诏令。
“大司农桓范,官拜中领军。”先前司马懿已经让王观行使中领军的职权接管曹羲兵营,他让桓范挂名中领军,乃是意图拉拢。
倘若接旨,应该会有一线生机,可这么干,道义何存?桓范思绪翻腾。
桓范的儿子劝道:“陛下现在洛阳城郊外,您理应去投奔大将军平定兵变!”
义士难做啊!桓范在儿子的劝说下艰难地做出了决定。
“备马!跟我出城!”
桓范带着儿子骑马飞奔至洛阳城南的平昌门前,却发现门口早已戒严。他勒住缰绳,对守城门候喊道:“陛下有诏命我出城,速开城门!”
“太后命令全城戒严,十二座城门皆不得放任何人通过。”守城门候答道。所谓太后有令,自然是指司马懿的指令。
“混账东西!你难道忘了当年是我提拔的你吗?”这名守城门候乃是桓范昔日的故吏。
趁门候迟疑之时,桓范一把抢过门候手中的长戟,夺路奔出城外往曹爽的方向而去。
“启禀太傅,大司农桓范从城南平昌门逃出!”
司马懿听罢一惊:“智囊逃了!”桓范素多智谋,故而司马懿以智囊相称。
一旁,蒋济感慨了一句:“驽马恋栈豆。”这话的意思是说曹爽顾恋洛阳的家人,肯定不会做出极端行为。他既反感曹爽,又顾念当初和曹真的交情,内心无比纠结。
司马懿点了点头:“是啊,纵使有桓范出谋划策,料想曹爽也难成事。”
在这场兵变中,除了被载入史册的桓范、鲁芝、辛敞之外,还有众多官吏也逃出洛阳投奔到曹爽身边。
正始年:伊水之誓
曹爽驻军在洛阳南郊的伊水河畔,他已经从那些投奔自己的官吏口中得知京城兵变的消息。
眼下,洛阳城内的皇宫禁军和受朝廷直接管辖的各中央军营无不被司马懿控制,曹爽只有征集驻扎在城外的屯田兵临时充当禁卫军。东汉末年曹操创业伊始在各州郡屯田,现今这些洛阳郊外的屯田兵成了曹爽仅有的依靠。随后,曹爽在伊水河岸边构筑起防御工事。他知道,司马懿很快就会跟自己兵戎相见。
之前,大司农桓范曾多次告诫曹爽道:“曹氏兄弟万万不能同时离开京城。”可曹爽把这话当成了耳旁风,现在他只有后悔的份儿。
要是当初听进桓范的话就好了。
曹爽正想着,只见远方尘土飞扬,两匹快马向自己这边飞驰而来。是桓范父子!
桓范跑到曹爽跟前滚鞍下马,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急切言道:“请大将军赶紧护送陛下移驾许昌,并召集各州郡将领勤王,剿灭司马懿!”许昌作为魏国第二都城,驻扎着大批可供调遣的军队。
曹羲在一旁听了,心想:这样干势必会造成内战,况且,身在洛阳的家人可如何是好?他狐疑道:“这事非同小可。目前我们尚不知道司马懿到底要干什么,这么做是不是太冒失啦?”
桓范一听急眼了。“都到这个地步,你还看不出司马懿要干什么?曹家门户眼看就要崩塌了!去许昌是唯一的生路啊!”
曹爽的心思和曹羲差不多,他冲桓范摆了摆手:“桓范,容我们再好好想想。”
“都被逼到绝路了,你们还以为能全身而退?你们的书都白读了吗?就算是一介匹夫也不会自投死路,你们!你们简直连匹夫都不如!”桓范气得暴跳如雷。
除了桓范之外,之前和辛敞一起逃出洛阳的鲁芝也力劝曹爽:“陛下在咱们这边,您奉皇命号令天下谁敢不听从?不能束手待毙啊!”
该如何是好?也许桓范和鲁芝说得对。可这想法在曹爽脑中刚一闪现就熄灭了。
不对,桓范和鲁芝一定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与其说这是曹爽的分析,莫如说是曹爽为放弃抵抗虚构出的理由。别看他在跟司马懿争权夺利时闹得鸡飞狗跳,但真到了临危之际,他还是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他本就不是一个能豁得出去的人。
与此同时,司马懿正苦口婆心地劝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和殿中校尉尹大目:“拜托诸位一定要说服曹爽让他放弃抵抗,避免伤及陛下的安危。”陈泰是陈群的儿子,许允是夏侯玄的挚友,尹大目(大目是他的字,其名已无从考证)是曹爽心腹。他们都是深受曹爽信任的人。
“太傅打算怎么处置曹爽?”陈泰等人问出了和蒋济一样的问题。无论如何都得留下曹爽一命,这是大部分魏国臣子心里的底线。
司马懿手指洛水言道:“我对洛水发誓!只罢免曹爽的官位,绝不会伤害他性命。”接着,他又跟三弟司马孚说,“陛下风餐露宿,可别伤了身子,你赶紧准备帐幔和食物给陛下送过去。”
这举动让陈泰等人误以为司马懿仍心系皇室,而且,他们自己的家族都被司马懿控制,此时也由不得他们反抗了。旋即,陈泰、许允、尹大目星夜赶赴曹爽营帐。
三人走后,司马懿又把蒋济请了出来:“子通,麻烦你再给曹爽写封信劝他投降吧……”
少顷,陈泰、许允、尹大目来到了曹爽营中。
“请大将军以社稷为重,放弃抵抗!倘若魏国因此引发内乱,您怎么面对九泉之下的令尊和先帝啊!”陈泰和许允反复劝说。
尹大目也信誓旦旦地说:“下官亲眼见太傅手指洛水发誓,绝不会害您性命……”
曹爽仍在两难间徘徊,但他心中的天平已逐渐倾斜。
须臾,侍卫禀报:“太尉蒋济有书信送到。”
曹爽慌忙拆开信,只见上面写道:“……太傅亲口许诺,只想罢免您的官位,绝无加害之意……”
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强行拉上蒋济入伙这招棋走得相当漂亮。蒋济,这位魏国极具重量级的资深元老,自打上了司马懿的车,就身不由己地帮司马懿贡献了不可估量的成功条件。现在,他这封劝降信对曹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无论是蒋济,还是陈泰、许允、尹大目也并非昧着良心说这番话,他们乃是在得到司马懿的承诺后,确信曹爽放弃抵抗会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他们或许有些吃不准,但在武力的胁迫下也只能强迫自己相信司马懿了。
曹爽反复读着蒋济的信,内心也在劝说自己:眼前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了。可眼前明明有两条路?不!只有投降一条路!
2月6日凌晨4时左右,曹爽营帐内仍烛火通明。曹羲、曹训以及众多幕僚公卿仍在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
到底该怎么办?曹爽只觉得心绪凌乱,他有一种强烈的逃跑欲望。我想远离这一切……他的手摸到了腰间的佩剑,缓缓拔剑出鞘……旁人见状,顿时鸦雀无声,齐刷刷盯着曹爽的举动。
曹爽抽出宝剑。
桓范等人期待着。举起来吧!只要振臂一呼,我等必誓死相随,不惜跟司马懿拼个鱼死网破!
然而,咣当一声,曹爽将宝剑扔到地上。
“放弃抵抗!”
“大将军请三思啊!”
最无法接受的是桓范。他原本是司马懿笼络的对象,却为了道义,冒死前来投奔曹爽,如今竟被告知放弃抵抗。桓范万念俱灰,指着曹爽怒叱:“我这回就因为你招来了灭族之祸啊!”
曹爽不敢直视桓范。他步履沉重地走进魏帝曹芳的帐中:“请陛下免去臣大将军之位。”
“准……准奏!”曹芳十七岁,自继位以来,他几乎从没有机会说过一句“不准”。可此刻,即便如他这样稚嫩的头脑也隐约感到,这绝不算是个明智的决定。
司马懿得知曹爽放弃抵抗后,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他回忆起五十年前的往事。当时,司马朗苦劝家乡父老逃出河内,可乡人执意不肯,最终身陷兵劫。“世道太残酷了,大部分人都不敢面对呀!”司马朗这话深深烙在司马懿的记忆中。他冷笑了一声:“曹爽,与当年那些乡人一样,终归只是个凡庸匹夫罢了!”
而另一边,曹爽正宽慰着自己:只要能活下去就行,司马懿绝不会食言的。归根结底,他缺乏拼死一搏的魄力,强迫自己相信司马懿。这其实是大部分人的思维定式。
曹爽、曹羲等人回到洛阳后马上就被软禁起来。史书中记载,司马懿派了八百民兵围住曹爽的府邸。为何是民兵?而非皇宫禁军?想必,这是因为皇宫禁军隶属曹爽多年,不被司马懿信任的缘故,而这些民兵,如果没猜错,正是司马师豢养的死士。八百民兵在曹爽府邸外围修筑高楼,昼夜不停地监视着曹爽兄弟的一举一动。
“曹爽往东南墙去了!”
“曹爽回到厅堂了!”
无论曹爽干什么,高楼上的民兵都会高声叫喊。曹爽惶惶不可终日,急于想知道司马懿会如何处置自己。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他决定主动试探司马懿的意思。于是,他给司马懿写了一封言辞卑微的信:“贱子曹爽诚惶诚恐,前几天家仆买粮至今未归,特向太傅借粮以解燃眉之急。”
曹爽的试探手段幼稚又缺乏骨气,甚至司马懿都觉得这实在有辱他亡父曹真的脸面。他当即派人给曹爽送去一百斛米。
米是有了,曹爽却没有命把米吃完。然而,司马懿毕竟当着那么多同僚的面指着伊水发过誓,他绝对要杀曹爽,但怎么才能杀得名正言顺又不脏了自己的手呢?
正始年:冤案
曹爽被俘后,司马懿起用卢毓担任司隶校尉,钟毓担任廷尉。前面说过,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弹劾京官,廷尉负责审理重大案件,眼下,魏国最大的案件便是如何裁定曹爽的罪名。卢毓和钟毓都饱受曹爽排挤,二人对曹爽恨之入骨。此刻,二人彼此心知肚明,向曹爽一党报仇的机会就摆在面前。
曹爽到底有什么罪?结党营私、擅权自重、收受贿赂,想来想去也就是这些了。姑且不用提几乎所有官员都会结党营私,即便这些罪名属实,说实在的,也不足以判处死罪,更何况之前司马懿还发誓说不会取曹爽性命。卢毓和钟毓暗中筹划了一番,最后,他们决定给曹爽及其党羽安上一个无论如何都没有活路的罪名——谋反。
魏国建国至今,最大的一桩冤案即将出现了。
两天后,司隶校尉卢毓弹劾宦官张当贿赂曹爽,廷尉钟毓依法将张当缉拿,开始审理这桩贿赂案。
在廷尉大牢内,张当饱受酷刑拷打:“我招供,我当年曾贿赂过曹爽,我全都招供了!”
“还有什么隐瞒的?”行刑者并不甘心。
“我贿赂过曹爽,除了这事之外再无隐瞒。”
就这样拷打了许久,张当已经皮开肉绽,案情仍滞留在收受贿赂这个问题上。
“不对,曹爽、何晏他们企图谋反,你知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