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佚名氏一袋干粮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崇云敬梅文集最新章节!
古训民知食是天
从来草地缺人烟。
可怜母子需粮急
慷慨红军律己严。
连日空肠诳战友
一朝倒毙惜忠贤。
手拿粮袋泪珠滴
我死人生谢益先。
(2015-10-01晚,于广州八匹马。)
注释:1。解题,诗为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价值观而作。2。首联,交代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对于过草地的人们,有了粮食,就有了生命,失去粮食,就失去生命,因为草地荒无人烟,没有可以筹集补充粮食的地方。3。颔联,切入故事正题,出于同情弱者的传统道德和人性本能,谢益先同志把自己的粮食转让给了缺粮母子。4。颈联,写故事的发展与高潮:谢益先同志因为失去口粮,又不愿意连累同志,先是掩饰撑持,最后丧命草地。5。尾联,写故事的结局和尾声:高尚品德感动母女,人性光辉照耀后人;呼应首联、结束全文。
荣生按:经典范文一袋干粮,最早接触,是在什么时候,已经记不很清了。大致不差,应该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上。这篇课文给我印象深刻,终身难忘。每一读到,不知不觉,就会潸然泪下。推想下泪之由,盖由明知粮食关乎生命,仍以干粮馈赠民女,又不好意思连累战友,故而极尽掩饰,空腹行军,以致与死神愈走愈尽,最后倒路不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在常人、乃至今天有的“专家”、“教授”看来,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但在当年的红军队伍里,却成为活生生的事实。我亦为人,我亦党员,我没能做到,而他人做到了,所以屡读屡诵,总是肃然起敬,感动落泪。现在我把原文转载于后,以飨知音。
转载
一袋干粮
一想到长征中那些艰苦的日子,我就想起终生难忘的谢益先同志。
谢益先同志参军以前是个贫苦的农民,他跟她母亲和一个只有几岁的弟弟一起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直到红军到了他的家乡,他们才翻了身。可是不久,反动派又回来了,穷人的生活更艰难了。谢益先同志的母亲被反动派打死了。他含着眼泪埋葬了母亲,把不懂事的弟弟寄养在亲戚家里,自己参加了红军。
谢益先同志日常言语不多,可工作比谁都做得多。来到部队以后,很快就成了一个很好的红军战士。
部队准备过草地了。那时战士多,粮食少,每人只分了三四斤麦子。大家都把分到的麦子看成宝贝,缝个小布袋装起来,有人还在袋子上绣上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我们带着这仅有的一点点口粮,踏上漫无边际的草地。
一天,我们正在没膝的水草中走着,忽然听到前面有孩子的哭声。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面黄肌瘦的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坐在路旁。看他们瘦得皮包骨头的样子,就可以知道饥饿怎样在折磨着他们。我们走过他们身边,谁都要停一停,有的抓一把炒麦递给那个妇女,有的摸摸干瘪的粮袋,含着眼泪走开了。
部队继续前进,谢益先同志却不见了。我们正在着急,他从后边赶上来了。大家关心地问他:“你怎么掉队啦?病了吗?”
“没有,看那两个孩子来!”他沉重地回答。
那天以后,谢益先同志跟平常不一样了。以前,一到宿营地,他就忙着帮大家弄水,拾柴,烧水;现在呢,只要放下背包,他就一个人走开,等大家吃完东西,他才露面。要是问他:“吃了吗?”他就拍拍自己的肚子说:“吃饱了!”次数多了,大家就不信了。后来,秘密终于暴露了。原来他是有意避开大家,去找野菜吃,遇到没有野菜的地方,就干脆喝点凉水了事。
这样下去怎么行呢?班长对他说:“你多少还是吃点儿粮食,要是不够,大家可以凑点儿。”
“日子长着呢,能省就省点儿。班长,你放心,我还有呢。”他坦然地回答。
有一天,他终于支持不住了,一步一喘,几步一歇。领导见他跟不上队,就叫副班长扶着他在后边走。就在路上休息的时候,他躺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大约是走出草地的那天吧,我们又看到了那个妇女。她带着两个孩子站在路边东张西望。她一下子认出了我们,高兴地走近来,笑着向我们打招呼:“喂,同志,姓谢的同志在吗?”
说着,她拿出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干粮袋,上面用白线歪歪扭扭地绣着个“谢”字。这不是谢益先同志的吗?怎么在她手上了?没等我们询问,她就说开了。“那可真是个好同志,救命恩人哪!那天,你们都走过去了,他站在我们跟前问长问短,直看着我那空米袋子摇头。后来他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我。这可不行,粮食就是命,我怎么能收呢?可是他说:‘拿着,大人好办,孩子不吃东西不行啊!’说着,丢下干粮袋就走了。我怎么喊也喊不应他,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也不吭声。唉!多亏这些干粮哪,要不,我们娘儿仨早就俄死了
我们这才明白,谢益先同志不吃粮食,是因为他没有粮食了。谢益先同志啊!你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想的只是别人!我们都忍不住落下泪来。
“出了什么事情?”那个妇女收敛了笑容,不安地问。
“他他死了!”我们有个同志回答。
那个妇女愣住了,眼圈红了,紧接着,两颗亮晶晶的泪珠从她干瘦的脸上滚下来。她低下头,抖动的两手紧紧抓住那个空干粮袋,两眼呆呆地看着上面的那个“谢”字。
“妈妈,别哭,今天不就走出草地了吗?”那个大孩子扯着母亲的衣角说。
母亲弯下腰,对孩子们一字一泪地说:“今天是要走出草地了,孩子,可要记住啊,我们是红军叔叔用生命救出来的啊!”
古训民知食是天
从来草地缺人烟。
可怜母子需粮急
慷慨红军律己严。
连日空肠诳战友
一朝倒毙惜忠贤。
手拿粮袋泪珠滴
我死人生谢益先。
(2015-10-01晚,于广州八匹马。)
注释:1。解题,诗为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价值观而作。2。首联,交代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对于过草地的人们,有了粮食,就有了生命,失去粮食,就失去生命,因为草地荒无人烟,没有可以筹集补充粮食的地方。3。颔联,切入故事正题,出于同情弱者的传统道德和人性本能,谢益先同志把自己的粮食转让给了缺粮母子。4。颈联,写故事的发展与高潮:谢益先同志因为失去口粮,又不愿意连累同志,先是掩饰撑持,最后丧命草地。5。尾联,写故事的结局和尾声:高尚品德感动母女,人性光辉照耀后人;呼应首联、结束全文。
荣生按:经典范文一袋干粮,最早接触,是在什么时候,已经记不很清了。大致不差,应该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上。这篇课文给我印象深刻,终身难忘。每一读到,不知不觉,就会潸然泪下。推想下泪之由,盖由明知粮食关乎生命,仍以干粮馈赠民女,又不好意思连累战友,故而极尽掩饰,空腹行军,以致与死神愈走愈尽,最后倒路不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在常人、乃至今天有的“专家”、“教授”看来,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但在当年的红军队伍里,却成为活生生的事实。我亦为人,我亦党员,我没能做到,而他人做到了,所以屡读屡诵,总是肃然起敬,感动落泪。现在我把原文转载于后,以飨知音。
转载
一袋干粮
一想到长征中那些艰苦的日子,我就想起终生难忘的谢益先同志。
谢益先同志参军以前是个贫苦的农民,他跟她母亲和一个只有几岁的弟弟一起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直到红军到了他的家乡,他们才翻了身。可是不久,反动派又回来了,穷人的生活更艰难了。谢益先同志的母亲被反动派打死了。他含着眼泪埋葬了母亲,把不懂事的弟弟寄养在亲戚家里,自己参加了红军。
谢益先同志日常言语不多,可工作比谁都做得多。来到部队以后,很快就成了一个很好的红军战士。
部队准备过草地了。那时战士多,粮食少,每人只分了三四斤麦子。大家都把分到的麦子看成宝贝,缝个小布袋装起来,有人还在袋子上绣上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我们带着这仅有的一点点口粮,踏上漫无边际的草地。
一天,我们正在没膝的水草中走着,忽然听到前面有孩子的哭声。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面黄肌瘦的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坐在路旁。看他们瘦得皮包骨头的样子,就可以知道饥饿怎样在折磨着他们。我们走过他们身边,谁都要停一停,有的抓一把炒麦递给那个妇女,有的摸摸干瘪的粮袋,含着眼泪走开了。
部队继续前进,谢益先同志却不见了。我们正在着急,他从后边赶上来了。大家关心地问他:“你怎么掉队啦?病了吗?”
“没有,看那两个孩子来!”他沉重地回答。
那天以后,谢益先同志跟平常不一样了。以前,一到宿营地,他就忙着帮大家弄水,拾柴,烧水;现在呢,只要放下背包,他就一个人走开,等大家吃完东西,他才露面。要是问他:“吃了吗?”他就拍拍自己的肚子说:“吃饱了!”次数多了,大家就不信了。后来,秘密终于暴露了。原来他是有意避开大家,去找野菜吃,遇到没有野菜的地方,就干脆喝点凉水了事。
这样下去怎么行呢?班长对他说:“你多少还是吃点儿粮食,要是不够,大家可以凑点儿。”
“日子长着呢,能省就省点儿。班长,你放心,我还有呢。”他坦然地回答。
有一天,他终于支持不住了,一步一喘,几步一歇。领导见他跟不上队,就叫副班长扶着他在后边走。就在路上休息的时候,他躺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大约是走出草地的那天吧,我们又看到了那个妇女。她带着两个孩子站在路边东张西望。她一下子认出了我们,高兴地走近来,笑着向我们打招呼:“喂,同志,姓谢的同志在吗?”
说着,她拿出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干粮袋,上面用白线歪歪扭扭地绣着个“谢”字。这不是谢益先同志的吗?怎么在她手上了?没等我们询问,她就说开了。“那可真是个好同志,救命恩人哪!那天,你们都走过去了,他站在我们跟前问长问短,直看着我那空米袋子摇头。后来他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我。这可不行,粮食就是命,我怎么能收呢?可是他说:‘拿着,大人好办,孩子不吃东西不行啊!’说着,丢下干粮袋就走了。我怎么喊也喊不应他,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也不吭声。唉!多亏这些干粮哪,要不,我们娘儿仨早就俄死了
我们这才明白,谢益先同志不吃粮食,是因为他没有粮食了。谢益先同志啊!你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所想的只是别人!我们都忍不住落下泪来。
“出了什么事情?”那个妇女收敛了笑容,不安地问。
“他他死了!”我们有个同志回答。
那个妇女愣住了,眼圈红了,紧接着,两颗亮晶晶的泪珠从她干瘦的脸上滚下来。她低下头,抖动的两手紧紧抓住那个空干粮袋,两眼呆呆地看着上面的那个“谢”字。
“妈妈,别哭,今天不就走出草地了吗?”那个大孩子扯着母亲的衣角说。
母亲弯下腰,对孩子们一字一泪地说:“今天是要走出草地了,孩子,可要记住啊,我们是红军叔叔用生命救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