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小说网 > 昌黎文集 > 浅谈《等待戈多》的写作特征及主题

浅谈《等待戈多》的写作特征及主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昌黎文集最新章节!

    摘要:在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荒诞的作家作品很多,但最为典型的莫过于贝克特和他的等待戈多。贝克特采用奇特的反戏剧形式,运用象征、隐喻等写作手法,创作出了经典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它的主题是什么?戈多到底是谁?等待是否有意义呢?这些都像是一个个迷一样,让人琢磨不定,给人们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同时它又为我们解读作品提供了极大的审美空间。

    关键词:等待戈多反戏剧戈多到底是谁主题等待的意义

    在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荒诞的作家作品很多,但最为典型的莫过于贝克特和他的等待戈多。大卫盖洛威说:“要是荒诞派艺术可以宣称有一个惟一的大师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萨缪尔贝克特。”[1]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于1953年在巴黎上演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其中反英雄的人物形象和反传统的戏剧形式,对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已成定论。贝克特的创作思想曾受到但丁、笛卡尔、乔伊斯等人的影响,但从他的作品来看,所反映和提出的问题则更多地与存在主义哲学相近。对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存状况的探索是他创作的根本主题。

    贝克特采用奇特的反戏剧形式,运用象征、隐喻等写作手法,创作出了经典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它的主题是什么?戈多到底是谁?等待是否有意义呢?这些都像是一个个迷一样,让人琢磨不定。本文从等待戈多的写作手法、戈多到底是谁、主题思想、等待的意义这四方面来论述从而得出此戏剧揭示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或者说表现人生的荒诞与虚无,表现生活的无意义,还包含着使现代人从精神的贫困中得到振奋的东西,包含着对超越此在的神性存在的呼唤,包含着意义的重建。

    等待戈多构思极为奇特,全剧只有两幕,场景只有一个——黄昏时分的一条乡间小路。剧中人物五个:流浪汉埃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一主一仆波卓和乐克,以及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剧情十分简单: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路上等待什么,据说是戈多。这期间他们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或脱靴子,玩帽子,吃萝卜,上吊等。一会儿过来两个人,波卓以绳子牵着仆人幸运儿,又吃喝又演讲,热闹了一阵。但他们并不是戈多。这一幕的结尾是,一个孩子来告诉他们戈多不来了,可明天会来。两个商量说:“咱们走吧”但坐着不动。第二幕仍是重复这些荒唐的言行。但波卓与幸运儿一个瞎了一个哑了,也不再认识两个流浪汉。结尾处孩子又来了,说今天戈多不来了,可明天会来。这孩子是否是昨天的那个,无法确定。两个商量说明天再来等待戈多。又试图以及裤子的绳子上吊,但绳子一扯即断,上吊不成反而掉了裤子。“咱们走吧”但站着不动。

    一、写作手法

    1、“反戏剧”形式

    荒诞派戏剧的特点是“反戏剧”等待戈多主题模糊不清,人物语无伦次,舞台形象混乱,与传统戏剧大相径庭。但这绝非标新立异的轻浅游戏。它具有极强的象征和隐喻特性,逻辑缜密,语言机锋密布,不可缩减的模糊性包容着丰富的意义。贝克特在戏剧创作中主张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他曾说,戏剧“需要一种新的形式,这种形式能容纳混乱的生活而不试图改变混乱的性质,寻找一种能容纳混乱的形式是当前艺术家的任务”在贝克特的剧中处处体现了他对这种“能容纳这种混乱的形式”的探索。剧作家热衷于表现一些最根本的东西:时间、存在、孤独、死亡等等,尤其要表现的是人在荒诞世界中生存的无意义和等待的无望。因此,他的戏剧没有具体的社会背景、环境描写,情节和语言是他有意忽略的。她的戏剧中布景、道具、情节和语言都表现得无以复减的单纯,却以此达到无以复加的丰富。典型体现了荒诞派的“反戏剧”特征。在贝克特笔下,人物没有独特的个性,客观环境也非常简单。为了充分展示现实的无序和荒诞,他有意塑造扭曲甚至变形的人物形象,而且还经常使人物在特定的时空陷入无言的境地,用长时间的沉默揭示人物难以言状的精神痛苦。在那些人物身上,很少或没有具体的身份与背景,因为他们是全人类的不同状态的象征。而环境、场景、实践更是被有意隐去。因为对贝克特来说,所有具体的介绍都只能表现一个特定时代,特定社会中,某一个具体人物的生存状态。这些都是非本质的,只有那些高度概括的,抽象、而超现实的存在才是最高意义上的真实。在他笔下,人物和道具只是直喻社会的一个符号而已。

    2、象征和隐喻修辞手法

    等待戈多的剧情发生在一条光秃秃的小路上,道具只有一颗仅有四五片叶子的矮树。这颗几乎枯萎的矮树如同是对春天的莫大讽刺,它与其说是春天的象征,不如说是荒原的隐喻。贝克特以这棵树暗示了人类的困境:饥寒交迫、无家可归、孤独而荒诞,唯一的出路就是等待或自杀。剧中,一颗光秃、黝黑的树始终占据了观众的主要视野。对西方人来说,这无疑对圣经事件的双重隐喻并暗指基督教传统教义上的两点。一方面,它是对创世纪中伊甸园事件的隐喻。伊甸园中的禁果之树使人在获得理性和人性尊严的同时,也使被逐出乐园的人从此踏上一条根植了传统基督教神学呼唤信众虔心受苦、等待救世主的救赎说教。另一方面,这书又是对圣子基督的受难和复活事件的隐喻。这又根植了基督教有关显灵、道成肉身的信条。第一幕中的枯树到第二幕中的长着四、五片绿叶的树,这表明一种时间性,绿叶只不过暗示随着他们的等待,时间也在悄然流逝。短时间的流逝和永恒。在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抽象化的人”通过抽去人物身上现实存在的个体性特征,人物成了抽象化的人。同时,不同人物又象征性的相互对应:动作和思想,理性和非理想,肉体和灵魂。埃斯特拉冈代表的是人的动作、非理性、肉体,弗拉基米尔代表的则是思维、理性即灵魂。所有的人物象征性的代表了整个人类。他们是现代西方人的代表,高度概括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生气的幻灭,绝望痛苦的精神状态。剧中的波卓与乐克是两个流浪汉形象的补充和对照。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渲染了人生痛苦、毫无意义的主题。这俩人之间是一种奇异的主仆关系,奇异之处首先在于他们彼此依赖,谁都无法摆脱对方而独立存在。波卓扬言要赶走乐克,而实际上他的任何微不足道的需要都得由乐克去完成,没有乐克他根本就无法生存。乐克虽遭受波卓的不断羞辱,却一味讨好波卓,唯恐被他赶走。其次是主仆二人在精神上相互折磨。乐克固然被波卓视为一头“猪猡”但波卓却因为乐克老在自己眼前而痛苦不堪,担心他要“谋杀”自己。波卓与乐克的“主仆”关系,其实是现代西方社会中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看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奴役”他人的欲望,只有把他人看成某个确定的角色,自己才能获得相对确实的存在。波卓与乐克失掉了对方,也就失去自我存在的价值。在剧中,他们似乎在等待“戈多”而是像被什么无形的东西驱使似的急急忙忙赶赴前程,仿佛在自己的痛苦中自有一种“充实”不过这“充实”同样毫无意义。从第一幕到第二幕,波卓和乐克走了一圈又转回原地,一个成了瞎子,另一个变成哑巴。他们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之间的象征。他们的生存方式不过是又一种悲剧而已。剧本临终,这一主一仆有又跌跌撞撞地启程了,因此这悲剧还会周而复始地继续下去,正像埃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寻死不得,继续等待“戈多”来临一样。实际上,剧中的这四个人都在等待,等待着某种力量拯救自己。

    二、戈多代表什么

    1、代表上帝

    在等待戈多发表与上演以来的近半个世纪里,人们对它的主题进行了不同的阐释与争论。争论的焦点在戈多到底代表什么上。对戈多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而戈多到底是谁,他代表什么,作品中只有一些模糊的暗示而没有明确的说明。有人通过考证,发现戈多的法语“godot”是英语“god”(上帝)的变形后缀“ot”是法语中名字的昵称,认为等待戈多即等待上帝的拯救。

    尽管作品没有明确指出戈多就是上帝,但我们能肯定的说,作者是在寻找一种超验的拯救方式。从作品许多处对上帝的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上帝有种欲舍不能的感情。两个流浪汉关于与耶稣一起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两个强盗的议论,出自圣经。据新旧约全书路加福音记载,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同钉的有两个强盗。强盗甲讥笑耶稣说:“你不是耶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强盗乙马上责备自己的同伴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吗?我们是应该的,因为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接着强盗甲又对耶稣说:“耶稣啊,你的国降临的时候,求你纪念我!”耶稣对强盗甲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2]以后的许多使徒行附会说强盗甲因为信仰上帝而得到拯救,进入天国了。强盗乙因为不信上帝而被打入地狱。作者之所以在作品中通过两个流浪汉的争论的道出这一传说,除了表现现代西方人对上帝存在的疑虑心理外,还意在说明,只有信仰超验的上帝,才能得救。在作品的另一处,当两个流浪汉询问为戈多送信的小孩他为戈多干什么活时,小孩回答说:“我放山羊,先生。”对西方文化略知一二的人都会知道,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牧羊人”象征着上帝。他表明,两个流浪汉对戈多的等待暗示着对上帝的等待。作品还通过逆来顺受,平时“连呻吟都不会”的幸运儿发表了长篇演讲:“有一个胡子雪白的上帝超越空间确确实是的存在她在神圣的冷漠神圣的疯狂神圣的喑哑的高处深深地爱着我们除了少数的例外不知什么原因但时间将会揭示”幸运儿的演讲看似疯话,但细心领悟,就会发现,他是在劝说人们,要相信超验上帝的存在。上帝注视着人的所作所为,将拯救那些他的人,而要将那些不信他的人打进地狱。同时,从作品中所体现的对人的本质的看法来看,与基督教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说,不能排斥戈多就是上帝。

    2、代表自我回归

    有人认为他代表自我,现代人自我失落,贝克特在作品中呼唤自我回归。在等待戈多中,埃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在百无聊赖的等待中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通过自杀的方式获得自我拯救的意义,这种看似滑稽的行为增加了作品的悲喜剧色彩,使得原本悲壮的自杀行为蜕变成一出滑稽、无用的游戏。这是贝克特为了突出游戏感而在作品中刻意追求的一种技巧。一个起初高尚的,有意义的行为变成了荒诞的表演,一种严肃的情感荒谬的与滑稽的行为并列在一起。

    3、代表希望

    有人认为它代表渺茫的希望,戈多是个虚无缥缈的超现实的人物,这个神秘人物的作用是充当等待目的的替代物。埃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每天都要在这里等待戈多的到来。只要戈多来了,他们就得救了。这就是说戈多似乎是他们在这个泥泞的、荒诞的世界上的一棵救命的稻草。所以他们才会在这里永无休止的等待下去。连他们自己都说:“希望,苦死了等待的人。”这种希望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戈多在剧中的模糊不清,无法确定也就说明了这种希望本身是一中十分抽象的东西。作为现实中的人,作为现实清醒的旁观者,他们对现实已深感痛苦和不幸。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出路,使他们摆脱这种生存困境,但是究竟会出现一种什么东西,能够拯救他们走出生存的困境,这是谁也说不清楚的。这也是20世纪的现代学术所不断探索的东西,但是却从来没有答案。

    以上这些分析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为他们都涉及到戈多的解读。有人认为戈多是贝克特所熟悉的某个人,还有人说戈多不过就是巴尔扎克戏剧中的人物戈杜,就连贝克特自己也曾说:“我要是知道,我早就在戏里说出来了。”[3]

    三、主题思想

    是否不弄清戈多到底代表什么,就无法理解作品的主题呢?其实并非如此。弄清戈多到底代表什么固然重要,但却并不是理解作品主题的关键。无论戈多代表什么,其结局都是一样,即戈多没有来。

    1、无望的等待

    在以往的评论中,人们往往认为他的主题是无望的等待,即“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或者说表现人生的荒诞与虚无,表现生活的无意义。表面看来,确实如此。在光秃秃的土地上,两个流浪汉苦苦的等待戈多,但戈多久久不来。戈多存在吗?戈多会来吗?戈多会拯救他们吗?戈多能拯救他们吗?因此,可以说作品揭示的是“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这种对作品的解读,准确把握住了作者对现代西方人生存状况的揭示。它是我们看到了现代西方人在自我迷失后的痛苦绝望的心理,以及无望的挣扎与呼求。理性主义与科学主义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政治的动荡、经济的萧条和残酷的战争,给西方人带来了道德沦丧、信仰危机、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和一种普遍的危机感、无助感。西方人的荒诞一时正是产生于这种对理性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幻想破灭之后所带来的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和信仰危机之中。等待戈多所表现的正是西方人的信仰破灭之后的尴尬处境与无助感、荒诞感和迷惘感。

    2、使现代人从精神的贫困中得到振奋

    认为等待戈多的主题是“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的观点,只是看到了悲观的一面,忽略了其中“使现代人从精神的贫困中得到振奋”的东西。[4]瑞典文学院剧评家瓦伦德称他为世界上“第一流的作品”认为它是对“触礁的世界中”心灵疏远的最佳写照,并指出贝克特的其它作品没有一部在思想深度上比得上它。[5]它的地位之所以高,并非完全因为它表现了西方人的荒诞意识,而是因为具有“使现代人从精神的贫困中得到振奋”的东西。

    四、等待的意义

    尽管戈多的等待最后以失望而告终,但并不能因此而说等待本身是无意义、无价值的。戈多终于没有来,这使得两个流浪汉的等待充满了悲剧性,等待的无望也就是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从等待这一过程本身来看,它揭示的确实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尴尬处境。世界是不可知的,戈多永远不会到来,人类只能是无止境的等待,因此是荒诞无用的,是荒谬可笑的。但等待本身是有价值和意义的,等待戈多中所否定的东西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社会、世界是没有意义的社会与世界,人是空虚、无聊的人。他们追求自由,寻找救赎,对未来抱有希望,这是应该肯定的。他们将他性拯救看做一种来自人之外的他救,也是对自我的有限性的一种客观认识。但他们对他救还心存疑虑,特别是,他们对怎样获得他性的拯救,一片茫然。他们不能认识到他性拯救是建立在人性价值高扬的基础上对人性的超越与圆满,是在肯定人当下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肯定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基础上对人的提升。他们不做任何实际的事情,不做任何的努力,一味等待他救,因此他们等待的无望是不可避免的。悲剧就是通过这种肯定与否定在欣赏者的心中激起一种再生的情感,作品的审美内涵就是在这种通过肯定与否定获得的再生的情感中达成。

    总而言之,他使人悲哀的体会到,自我是有限的,人身上具有恶的本性,无法自我超越。要获得拯救,必须寻找他救。然而它又使人充满了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因为现代人要获得超验的他救,就要否定他们现在精神贫困的虚无主义,使主体性得以高扬,作品也因此具有了积极向上的意义。从作品的审美内涵来看,它就不仅仅是一部表现在一个毫无信仰的封闭世界中人与生存的环境脱节之后的荒诞感的滑稽剧,而是包含着激起欣赏者肯定与再生情感的悲剧。它的主题就不仅仅使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或者说表现人生的荒诞与虚无,表现生活的无意义,而是包含着具有“使现代人从精神的贫困中得到振奋”的东西,包含着对超越此在的神性存在的呼唤,包含着意义的重建。

    注释:

    [1]袁可嘉等编: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646页。

    [2]新旧约全书沸略肌罚泄浇绦?989年南京印发,第98页。

    [3]诺利韦:诺贝尔文学奖秘史,王鸿仁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版,319页。

    [4]中国大百科全书吠夤难А飞喜幔泄蟀倏迫槌霭嫔?982年版,128页。

    [5]诺利韦:诺贝尔文学奖秘史,王鸿仁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版,320页。

    参考文献:

    [1]肖四新:西方文学的精神突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2]朱维之: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刘象愚: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李晖:最醇的创造——中外文学导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金元浦:外国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7]托比?柯尔:外国现代剧作家论剧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唐达成:文艺赏析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9]丁子春: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杭州大学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0]施咸荣:荒诞派戏剧,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昌黎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58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昌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昌黎并收藏昌黎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