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明史最新章节!
杨士奇 杨荣(曾孙旦) 杨溥(马愉)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早孤,随母适罗氏,已而复宗。贫甚。力学,授徒自给。多游湖、湘间,馆江夏最久。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寻命吏部考第史馆诸儒。尚书张紞得士奇策,曰:“此非经生言也。”奏第一。授吴王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成祖即位,改编修。已,简入内阁,典机务。数月进侍讲。
永乐二年选宫僚,以士奇为左中允。五年进左谕德。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事辄中。人有小过,尝为揜覆之。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
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太子喜文辞,赞善王汝玉以诗法进。士奇曰:“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诗小技,不足为也。”太子称善。
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望。帝又怜赵王年少,宠异之。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帝悦。十一年正旦,日食。礼部尚书吕震请勿罢朝贺。侍郎仪智持不可。士奇亦引宋仁宗事力言之。遂罢贺。明年,帝北征。士奇仍辅太子居守。汉王谮太子益急。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士奇后至,宥之。召问太子事。士奇顿首言:“太子孝敬如初。凡所稽迟,皆臣等罪。”帝意解。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
十四年,帝还京师,微闻汉王夺嫡谋及诸不轨状,以问蹇义。义不对,乃问士奇。对曰:“臣与义俱侍东宫,外人无敢为臣两人言汉王事者。然汉王两遣就藩,皆不肯行。今知陛下将徙都,辄请留守南京。惟陛下熟察其意。”帝默然,起还宫。居数日,帝尽得汉王事,削两护卫,处之乐安。明年进士奇翰林学士,兼故官。十九年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学士。明年复坐辅导有阙,下锦衣卫狱,旬日而释。
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帝御便殿,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帝望见士奇,谓二人曰:“新华盖学士来,必有谠言,试共听之。”士奇入言:“恩诏减岁供甫下二日,惜薪司传旨征枣八十万斤,与前诏戾。”帝立命减其半。服制二十七日期满,吕震请即吉。士奇不可。震厉声叱之。蹇义兼取二说进。明日,帝素冠麻衣绖而视朝。廷臣惟士奇及英国公张辅服如之。朝罢,帝谓左右曰:“梓宫在殡,易服岂臣子所忍言,士奇执是也。”进少保,与同官杨荣、金幼孜并赐“绳愆纠缪”银章,得密封言事。寻进少傅。
时藩司守令来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司,岁课其驹。士奇曰:“朝廷选贤授官,乃使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也,何以示天下后世。”帝许中旨罢之,已而寂然。士奇复力言。又不报。有顷,帝御思善门,召士奇谓曰:“朕向者岂真忘之。闻吕震、李庆辈皆不喜卿,朕念卿孤立,恐为所伤,不欲因卿言罢耳,今有辞矣。”手出陕西按察使陈智言养马不便疏,使草敕行之。士奇顿首谢。群臣习朝正旦仪,吕震请用乐,士奇与黄淮疏止。未报。士奇复奏,待庭中至夜漏十刻。报可。越日,帝召谓曰:“震每事误朕,非卿等言,悔无及。”命兼兵部尚书,并食三禄。士奇辞尚书禄。
帝监国时,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如汉景帝之待卫绾,不亦可乎。”帝即罢弗治。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士奇曰:“谦应诏陈言。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
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帝曰:“然。”因顾蹇义等曰:“朕待御等以至诚,望匡弼。惟士奇曾五上章,卿等皆无一言。岂果朝无阙政,天下太平耶?”诸臣惭谢。是年四月,帝赐士奇玺书曰:“往者朕膺监国之命,卿侍左右,同心合德,徇国忘身,屡历艰虞,曾不易志。及朕嗣位以来,嘉谟入告,期予于治,正固不二,简在朕心。兹创制‘杨贞,一印赐卿,尚克交修,以成明良之誉。”寻修太宗实录,与黄淮、金幼孜、杨溥俱充总裁官。未几,帝不豫,召士奇与蹇义、黄淮、杨荣至思善门,命士奇书敕召太子于南京。
宣宗即位,修仁宗实录,仍充总裁。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亲征,平之。师还,次献县之单家桥,侍郎陈山迎谒,言汉、赵二王实同心,请乘势袭彰德执赵王。荣力赞决。士奇曰:“事当有实,天地鬼神可欺乎?”荣厉声曰:“汝欲挠大计耶!今逆党言赵实与谋,何谓无辞?”士奇曰:“太宗皇帝三子,今上惟两叔父。有罪者不可赦,其无罪者宜厚待之,疑则防之,使无虞而已。何遽加兵,伤皇祖在天意乎?”时惟杨溥与士奇合。将入谏,荣先入,士奇继之,阍者不纳。寻召义、原吉入。二人以士奇言白帝。帝初无罪赵意,移兵事得寝。比还京,帝思士奇言,谓曰:“今议者多言赵王事,奈何?”士奇曰:“赵最亲,陛下当保全之,毋惑群言。”帝曰:“吾欲封群臣章示王,令自处何如?”士奇曰:“善,更得一玺书幸甚。”于是发使奉书至赵。赵王得书大喜。泣曰:“吾生矣。”即上表谢,且献护卫,言者始息。帝待赵王日益亲而薄陈山。谓士奇曰:“赵王所以全,卿力也。”赐金币。
时交阯数叛。屡发大军征讨,皆败没。交阯黎利遣人伪请立陈氏后。帝亦厌兵,欲许之。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以下,皆言与之无名,徒示弱天下。帝召士奇、荣谋。二人力言:“陛下恤民命以绥荒服,不为无名。汉弃珠厓,前史以为美谈,不为示弱,许之便。”寻命择使交阯者。蹇义荐伏伯安口辨。士奇曰:“言不忠信,虽蛮貊之邦不可行。伯安小人,往且辱国。”帝是之,别遣使。于是弃交阯,罢兵,岁省军兴巨万。
五年春,帝奉皇太后谒陵,召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及士奇、荣、幼孜、溥,朝太后于行殿。太后慰劳之。帝又语士奇曰:“太后为朕言,先帝在青宫,惟卿不惮触忤,先帝能从,以不败事。又诲朕当受直言。”士奇对曰:“此皇太后盛德之言,愿陛下念之。”寻敕鸿胪寺。士奇老有疾,趋朝或后,毋论奏。帝尝微行,夜幸士奇宅。士奇仓皇出迎,顿首曰:“陛下奈何以社稷宗庙之身自轻?”帝曰:“朕欲与卿一言,故来耳。”后数日,获二盗,有异谋。帝召士奇,告之故。且曰:“今而后知卿之爱朕也。”帝以四方屡水旱,召士奇议下诏宽恤,免灾伤租税及官马亏额者。士奇因请并蠲逋赋薪刍钱,减官田额,理冤滞,汰工役,以广德意。民大悦。逾二年,帝谓士奇曰:“恤民诏下已久,今更有可恤者乎?”士奇曰:“前诏减官田租,户部征如故。”帝怫然曰:“今首行之,废格者论如法。”士奇复请抚逃民,察墨吏,举文学、武勇之士,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又请廷臣三品以上及二司官,各举所知,备方面郡守选。皆报可。当是时,帝励精图治,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帝乃仿古君臣豫游事,每岁首,赐百官旬休。车驾亦时幸西苑万岁山,诸学士皆从。赋诗赓和,从容问民间疾苦。有所论奏,帝皆虚怀听纳。
帝之初即位也,内阁臣七人。陈山、张瑛以东宫旧恩入,不称,出为他官。黄淮以疾致仕。金幼孜卒。阁中惟士奇、荣、溥三人。荣疏闿果毅,遇事敢为。数从成祖北征,能知边将贤否、厄塞险易远近、敌情顺逆。然颇通馈遗,边将岁时致良马。帝颇知之,以问士奇。士奇力言:“荣晓畅边务,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眚介意。”帝笑曰:“荣尝短卿及原吉,卿乃为之地耶?”士奇曰:“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帝意乃解。其后,语稍稍闻,荣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欢。帝亦益亲厚之,先后所赐珍果、牢醴、金绮衣、币、书器无算。
宣宗崩,英宗即位,方九龄。军国大政关白太皇太后。太后推心任士奇、荣、溥三人,有事遣中使诣阁谘议,然后裁决。三人者亦自信,侃侃行意。士奇首请练士卒,严边防,设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遣文武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罢侦事校尉。又请以次蠲租税,慎刑狱,严核百司。皆允行。正统之初,朝政清明,士奇等之力也。三年,宣宗实录成,进少师。四年乞致仕。不允。敕归省墓。未几,还。
是时中官王振有宠于帝,渐预外庭事,导帝以严御下,大臣往往下狱。靖江王佐敬私馈荣金。荣先省墓,归不之知。振欲借以倾荣,士奇力解之,得已。荣寻卒,士奇、溥益孤。其明年遂大兴师征麓川,帑藏耗费,士马物故者数万。又明年,太皇太后崩,振势益盛,大作威福,百官小有牴牾,辄执而系之。廷臣人人惴恐,士奇亦弗能制也。
士奇既耄,子稷傲很,尝侵暴杀人。言官交章劾稷。朝议不即加法,封其状示士奇。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九年三月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有司乃论杀稷。
初,正统初,士奇言瓦剌渐强,将为边患,而边军缺马,恐不能御。请于附近太仆寺关领,西番贡马亦悉给之。士奇殁未几,也先果入寇,有土木之难,识者思其言。又雅善知人,好推毂寒士,所荐达有初未识面者。而于谦、周忱、况锺之属,皆用士奇荐,居官至一二十年,廉能冠天下,为世名臣云。
次子禾道,以荫补尚宝丞。成化中,进太常少卿,掌司事。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为更名荣。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一日晚,宁夏报被围。召七人,皆已出,独荣在,帝示以奏。荣曰:“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帝谓荣曰:“何料之审也!”江西盗起,遣使抚谕,而令都督韩观将兵继其后。贼就抚奏至,帝欲赐敕劳观。荣曰:“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帝益重之,再迁至侍讲。太子立,进右谕德,仍兼前职,与在直诸臣同赐二品服。评议诸司事宜,称旨,复赐衣币。帝威严,与诸大臣议事未决,或至发怒。荣至,辄为霁颜,事亦遂决。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寻进右庶子,兼职如故。明年以父丧给传归。既葬,起复视事。又明年,母丧乞归。帝以北行期迫不许,命同胡广、金幼孜扈从。甘肃总兵官何福言脱脱不花等请降,需命于亦集乃。命荣往甘肃偕福受降,持节即军中封福宁远侯。因至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画边务。还陈便宜十事。帝嘉纳之。
八年从出塞,次胪朐河。选勇士三百人为卫,不以隶诸将,令荣领之。师旋,饷不继。荣请尽以供御之余给军,而令军中有余者得相贷,入塞,官为倍偿。军赖以济。明年乞奔丧,命中官护行。还询闽中民情及岁丰歉,荣具以对。寻命侍诸皇孙读书文华殿。
十年,甘肃守臣宋琥言,叛寇老的罕逃赤斤蒙古,且为边患。乃复遣荣至陕西,会丰城侯李彬议进兵方略。荣还奏言:“隆冬非用兵时,且有罪不过数人,兵未可出。”帝从其言,叛者亦降。明年复与广、幼孜从北巡。又明年征瓦剌,太孙侍行。帝命荣以间陈说经史,兼领尚宝事。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帝尝晚坐行幄,召荣计兵食。荣对曰:“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十四年与金幼孜俱进翰林学士,仍兼庶子,从还京师。明年复从北征。
十六年,胡广卒,命荣掌翰林院事,益见亲任。诸大臣多忌荣,欲疏之,共举为祭酒。帝曰:“吾固知其可,第求代荣者。”诸大臣乃不敢言。十八年进文渊阁大学士,兼学士如故。明年定都北京。会三殿灾,荣麾卫士出图籍制诰,舁东华门外。帝褒之。荣与幼孜陈便宜十事。报可。
二十年,复从出塞,军事悉令参决,赉予优渥。师还,劳将士,分四等赐宴,荣、幼孜皆列前席,受上赏。已,复下诏征阿鲁台。或请调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帝问荣。荣曰:“陛下许民复业且二十年,一旦复征之,非示天下信。”从之。明年从出塞,军务悉委荣,昼夜见无时。帝时称“杨学士”不名也。又明年复从北征。当是时,帝凡五出塞,士卒饥冻,馈运不继,死亡十二三。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帝问群臣当复进否,群臣唯唯,惟荣、幼孜从容言宜班师。帝许之。
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幼孜入御幄议。二人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椑,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二人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荣与少监海寿先驰讣。既至,太子命与蹇义、杨士奇议诸所宜行者。
仁宗即位,进太常卿,余官如故。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既而有言荣当大行时,所行丧礼及处分军事状。帝赐敕褒劳,赉予甚厚。进工部尚书,食三禄。时士奇、淮皆辞尚书禄,荣、幼孜亦固辞。不允。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师还,以决策功,受上赏,赐银章五,褒予甚至。
三年从帝巡边,至遵化。闻兀良哈将寇边,帝留扈行诸文臣于大营,独命荣从。自将轻骑出喜峰口,破敌而还。五年进少傅,辞大学士禄。九年复从巡边,至洗马林而还。
英宗即位,委寄如故。正统三年,与士奇俱进少师。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授世袭都指挥使。
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永乐末,浙、闽山贼起,议发兵。帝时在塞外,奏至,以示荣。荣曰:“愚民苦有司,不得已相聚自保。兵出,将益聚不可解。遣使招抚,当不烦兵。”从之,盗果息。安南之弃,诸大臣多谓不可,独荣与士奇力言不宜以荒服疲中国。其老成持重类如此。论事激发,不能容人过。然遇人触帝怒致不测,往往以微言导帝意,辄得解。夏原吉、李时勉之不死,都御史刘观之免戍边,皆赖其力。尝语人曰:“事君有体,进谏有方,以悻直取祸,吾不为也。”故其恩遇亦始终无间。重修太祖实录及太宗、仁、宣三朝实录,皆为总裁官。先后赐赉,不可胜计。性喜宾客,虽贵盛无稍崖岸,士多归心焉。或谓荣处国家大事,不愧唐姚崇,而不拘小节,亦颇类之。
家富,曾孙晔为建宁指挥,以赀败。详宦官传。
晔从弟旦,字晋叔,弘治中进士。历官太常卿。以忤刘瑾,左迁知温州府,治最,稍迁浙江提学副使。瑾诛,累擢至户部侍郎,督京、通仓,出理饷甘肃。还,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讨平番禺、清远、河源诸瑶。嘉靖初,迁至南京吏部尚书。张璁、桂萼骤进,旦率九卿极言不可。会吏部尚书乔宇罢,召旦代之,未至,为给事中陈洸所劾,勒致仕。年七十余卒。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同举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太子尝读汉书,称张释之贤。溥曰:“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采文帝事编类以献。太子大悦。久之,以丧归。时太子监国,命起视事。十二年,东宫遣使迎帝迟,帝怒。黄淮逮至北京系狱。及金问至,帝益怒曰:“问何人,得侍太子!”下法司鞫,连溥,逮系锦衣卫狱。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溥益奋,读书不辍。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
仁宗即位,释出狱,擢翰林学士。尝密疏言事。帝褒答之,赐钞币。已,念溥由己故久困,尤怜之。明年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左,选诸臣有学行者侍值。士奇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诏官继博士,敬编修,澄给事中,日值阁中。命溥掌阁事,亲授阁印,曰:“朕用卿左右,非止学问。欲广知民事,为治道辅。有所建白,封识以进。”寻进太常卿,兼职如故。
宣宗即位,弘文阁罢,召溥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典机务。居四年,以母丧去,起复。九年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如故。
英宗初立,与士奇、荣请开经筵。豫择讲官,必得学识平正、言行端谨、老成达大体者数人供职。且请慎选宫中朝夕侍从内臣。太后大喜。一日,太后坐便殿,帝西向立,召英国公张辅及士奇、荣、溥、尚书胡濙入。谕曰:“卿等老臣,嗣君幼,幸同心共安社稷。”又召溥前曰:“仁宗皇帝念卿忠,屡加叹息,不意今尚见卿。”溥感泣,太后亦泣,左右皆悲怆。始仁宗为太子,被谗,宫僚多死诏狱,溥及黄淮一系十年,濒死者数矣。仁宗时时于宫中念诸臣,太后亦久怜之,故为溥言之如此。太后复顾帝曰:“此五臣,三朝简任,俾辅后人。皇帝万几,宜与五臣共计。”正统三年,宣宗实录成,进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溥后士奇、荣二十余年入阁,至是乃与士奇、荣并。六年归省墓,寻还。
是时,王振尚未横,天下清平,朝无失政,中外臣民翕然称“三杨”以居第目士奇曰“西杨”荣曰“东杨”而溥尝自署郡望曰南郡,因号为“南杨”溥质直廉静,无城府。性恭谨,每入朝,循墙而走。诸大臣论事争可否,或至违言。溥平心处之,诸大臣皆叹服。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云。比荣、士奇相继卒,在阁者马愉、高谷、曹鼐皆后进望轻。溥孤立,王振益用事。十一年七月,溥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官其孙寿尚宝司丞。后三年,振遂导英宗北征,陷土木,几至大乱。时人追思此三人者在,当不至此。而后起者争暴其短,以为依违中旨,酿成贼奄之祸,亦过刻之端也。
马愉,字性和,临朐人。宣德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九年秋,特简史官及庶吉士三十七人进学文渊阁,以愉为首。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再迁至侍读学士。时王振用事,一日,语杨士奇、荣曰:“朝廷事久劳公等,公等皆高年,倦矣。”士奇曰:“老臣尽瘁报国,死而后已。”荣曰:“吾辈衰残,无以效力,当择后生可任者,报圣恩耳。”振喜而退。士奇咎荣失言。荣曰:“彼厌吾辈矣,一旦内中出片纸令某人入阁,且奈何?及此时进一二贤者,同心协力,尚可为也。”士奇以为然。翼日,遂列侍读学士苗衷、侍讲曹鼐及愉名以进。由是愉被擢用。五年诏以本官入内阁,参预机务,寻进礼部右侍郎。十二年卒。赠尚书兼学士。赠官兼职,自愉始。
愉端重简默,门无私谒。论事务宽厚。尝奏天下狱久者多瘐死,宜简使者分道决遣。帝纳焉。边警,方命将,而别部使至,众议执之。愉言:“赏善罚恶,为治之本。波及于善,非法。乘人之来执之,不武。”帝然之,厚遣其使。
赞曰:成祖时,士奇、荣与解缙等同直内阁,溥亦同为仁宗宫僚,而三人逮事四朝,为时耆硕。溥入阁虽后,德望相亚,是以明称贤相,必首三杨。均能原本儒术,通达事几,协力相资,靖共匪懈。史称房、杜持众美效之君,辅赞弥缝而藏诸用。又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三杨其庶几乎。
<b>部分译文</b>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早年丧父,随母改嫁罗氏,不久复宗。家境非常贫寒。他致力于学问,靠教授生徒来自给。多次游历于湖、湘之间,以馆居江夏的时间最长。建文初年,皇上召集儒生修撰太祖实录,士奇已经被推荐为教授参加编修,王叔英又以士奇有史才而推荐他。士奇于是被召入翰林院,任编纂官。不久皇上命吏部考核史馆的儒生。尚书张。。得到士奇的策论,说:“这不是读经书生的言论。”把他上奏为第一名。士奇被授予吴王府审理副官,仍担任史馆职务。成祖即位后改任编修官。不久,被选进内阁,主管枢机事务,数月后升为侍讲。
永乐二年(1404)选拔内宫臣僚,任命士奇为左中允。五年升任左谕德。士奇奉职非常谨严,居家时从不谈论公事,即使是至亲好友也不让他们知道。在皇帝面前,他举止恭敬谨慎,善于应对,所谈论的事情常能切中要害。别人有小过,常为他们掩盖。广东布政使徐奇运来岭南的土特产馈赠给廷巨,有人得到送礼清单,上呈给皇上。皇上见上面没有士奇的名字,便将他召来询问。士奇回答说“:徐奇赴广东时,群臣作诗文为他送行,臣当时正患病,没有参加,所以唯独我没有赶上。现在我是否得到礼物还不知道,况且礼物很轻,应当没有别的意思。”皇上于是命人将名单烧掉。
六年(1408),皇上北巡,命士奇与蹇义、黄淮留下辅佐太子。太子喜欢文学辞章,赞誉王汝玉以诗法谋取进身之阶。士奇说“:殿下应当留心读六经,闲暇时间则看看两汉的诏令。诗是小技,不足以治国安邦。”太子称善。
当初,皇上起兵时,汉王多次力战有功。皇上允诺事成之后将他立为太子。但后来汉王没有得立,便产生怨望情绪。皇上又可怜赵王年少,对他特别宠爱。于是这两位王爷联合离间太子,皇上颇为心动。九年(1411)皇上回南京,召见士奇询问太子监国的情况。士奇说他很孝敬,并且说:“殿下天资很高,即使有了过失也一定要弄清楚,然后加以改正。他存心爱人,决不辜负陛下的重托。”皇上高兴。十一年元旦,有日食。礼部尚书吕震请不要罢朝贺。侍郎仪智说不可。士奇也引宋仁宗故事极力主张不可朝贺。于是罢朝贺。第二年,皇上北征。士奇仍辅佐太子留守。这时汉王更急迫地诬陷太子。皇上回京时,以迎驾迟缓的罪名,将黄淮等东宫属官全部投进监狱。士奇后到,得到皇上宽宥。皇上召问有关太子的事情。士奇叩头说道“:太子与当初一样孝敬,所有迎驾拖沓迟缓的过失,都是臣等的罪过。”皇上的怒意才消除。行在所的大臣一起上书弹劾士奇,说不该唯独宽宥他。于是将士奇投入锦衣卫监狱,不久获释。
十四年(1416),皇上回京师,听到有关汉王阴谋夺嫡以及其他不轨行为的一些传闻,便问蹇义。蹇义不答,于是问士奇。士奇回答说“:臣与蹇义都在东宫侍奉太子,外人都不敢对我们两人说及汉王的事。但汉王两次被遣到他的藩国去,他都不肯去。现在他知道陛下将要迁都,总是请求留守南京。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用意。”皇上默然不语,起身回宫。几天后,皇上全部获知了汉王所做的事情,便削夺了他的两个护卫,把他安置在乐安。第二年进升士奇为翰林学士,兼任原职。十九年改任左春坊大学士,仍兼学士。第二年又犯辅导有误的过失,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十天后获释。
仁宗即位后,被提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皇上御临便殿,蹇义、夏原吉奏完事还没有退下。皇上望见士奇,对两人说:“新华盖殿大学士来了,他肯定有正直的言论,让我们来听听。”士奇上前说道“:圣恩减少岁供的诏令才下两天,惜薪司便传出圣旨要征收八十万斤枣子,这与前日的诏令不符。”皇上立即命令减去半数。按制度丧服要穿二十七日,期满后吕震请换上吉服。士奇说不行。吕震厉声呵斥他。蹇义将这两种意见进呈给皇上。第二天,皇上头戴白帽,身穿麻衣,腰系麻带来视朝。廷臣中只有士奇和英国公张辅与皇上一样着丧服。罢朝后,皇上对左右的人说:“先帝梓宫还停殡待葬,改易服装岂是做臣子的所忍心说的?士奇做得对。”士奇进位少保,与同官杨荣、金幼孜一起得到皇上赐给的“绳愆纠缪”银章,可以将奏章密封后再上呈谈论政事。不久升为少傅。
当时布政使、郡守县令来朝见,尚书李庆建议把军队多余的马匹发给有关官员,然后国家每年向他们征收马驹。士奇说“:朝廷选拔贤才授予官职,现在让他们去牧马,这是贵畜生而贱士啊。怎么向天下后世交待呢?”皇上允诺发中旨取消这一做法,但过后便寂然无闻了。士奇又极力建言,但不见回音。不久,皇上御临思善门,召见士奇,对他说“:我先前哪能是真的忘了这件事?听说吕震、李庆这帮人都不喜欢你,朕念你孤身一人,恐怕被他们伤害,所以不想因为你的反对而停罢这件事。现在有辞了。”于是拿出陕西按察使陈智写的养马不便疏,让士奇起草敕令颁行。士奇叩头称谢。群臣练习朝贺元旦的礼仪,吕震请求用音乐,士奇与黄淮上疏请停止不用。没见答复。士奇再奏,在殿庭中一直等到夜漏十刻。答复说:“可。”过了一天,皇上召士奇,对他说:“吕震每事都要误我,要不是有爱卿等人的争辩,真是后悔不及。”命士奇兼兵部尚书,并享受三职俸禄。士奇辞掉了尚书的俸禄。
皇上监国时,不满意御史舒仲成,这时想加罪于他。士奇说:“陛下即位后,曾下诏宽宥原先所有忤逆圣旨的人。现在如果将仲成治罪,则诏书就会失去信用,害怕的人就多了。您就像汉景帝对待卫绾一样,难道不可以吗?”皇上便放弃将仲成治罪。有人说大理寺卿虞谦谈论事情时不注意保密。皇上大怒,将他降官一级。士奇为他辩白,虞谦得以复职。又大理寺少卿弋谦因上书言事而得罪。士奇说“:弋谦响应诏书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果加罪给他,则群臣从此以后将不敢说话了。”皇上马上升弋谦为副都御史,并下敕令承认错误。
当时有人上书歌颂太平,皇上拿给大臣们看,他们都以为然。唯独士奇说:“陛下虽然恩泽广布于天下,但还有流离失所的人,天下的疮痍还没有愈合,人民生活还很艰难。还要休养生息几年,才可望看到天下太平。”皇上说“:对。”随即对蹇义等人说“:我以满腔至诚对待各位爱卿,望你们匡正辅佐。但士奇曾五次上书,而你们皆没有一言。难道说朝廷真的没有失政,天下太平了吗?”诸位大臣惭愧而退。这年四月,皇上赐给士奇玺书说“:以前我肩负监国使命,爱卿你侍候于左右,我们同心同德,一起献身国事,公而忘私,多次经历艰难,意志不曾动摇。自我即位以来,你进献佳计,期望我治好国家,忠贞不二,这些我都记在心里。兹创制‘杨贞一印’赐给爱卿。尚望努力修身,以成就英明贤良之美誉。”不久修纂太宗实录,士奇与黄淮、金幼孜、杨溥都充任总裁官。不久,皇上病危,将士奇和蹇义、黄淮、杨荣召到思善门,命令士奇写敕令将太子从南京召回。
宣宗即位后,编修仁宗实录,士奇仍充任总裁官。宣德元年(1426),汉王高煦造反。皇上亲自出征,平定了叛乱。回师途中,经过献县单家桥时,侍郎陈山前来拜见,说汉王、赵王实是同心合谋,请求乘势袭击彰德,擒拿赵王。杨荣极力赞成。士奇说:“论事应当有事实根据,天地鬼神难道可以欺骗吗?”杨荣厉声说道“:你想阻挠大计吗?现在逆党都说赵王实是参与了计划,怎能说没有根据?”士奇说:“太宗皇帝有三个儿子,所以当今皇上只有两个叔父。有罪的当然不可赦免,而无罪的应当好好地对待他。如果对他有怀疑的话,加以防范,不使产生祸患就行了,何必急于动武,而伤害了皇祖在天之意呢?”当时只有杨溥与士奇意见一致。士奇将去谏阻皇上,而杨荣已先进去了,士奇想跟着进去,但被守门卫士挡住了。一会儿皇上召蹇义、夏原吉进去。两人把士奇的话告诉了皇上。皇上开始本就没有加罪于赵王的意思,移师讨伐赵王的事终于得以止息。等到回京后,皇上思考士奇的话,对他说“:现在人们多在议论赵王的事,怎么办?”士奇说“:赵王是您最亲的人,陛下应该保全他,不要被群臣的议论所迷惑。”皇上说“:我想将群臣的奏章封好,送给赵王看,让他自己处理,你看怎么样?”士奇说“:好,如再得一封玺书更好。”于是皇上派使者将玺书送到赵国。赵王得到书信后大喜,哭着说:“我可以活下去了。”马上上表称谢,并且献出护卫。人们的议论这才停息。皇上对待赵王日益亲近,而陈山则受到了冷遇。皇上对士奇说“:赵王能够得以保全,全仗了爱卿之力。”赐给士奇金币。
当时交趾多次反叛。朝廷屡次派大军征讨,都失败了。交趾黎利派人伪请封立陈氏的后代。皇上也厌兵了,想准许他的请求。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以下的人,都说许给他没有理由,这样做只能是向天下示弱。皇上召见士奇、杨荣来商议。两人坚持说“:陛下体恤人民的生命,对边远地区采取安抚政策,不能说没有理由。汉朝放弃珠崖,前代史家把它作为美谈,而不认为是示弱。准许交趾人的请求为便。”不久命令挑选出使交趾的使者。蹇义推荐伏伯安能言善辩。士奇说“:如果言语不忠不信,即使到蛮貊民族地区也行不通。伏伯安是个小人,出使交趾只会让国家蒙受耻辱。”皇上同意他的意见,另外派遣了使者。于是放弃交趾,罢兵,每年省下的军费达数万。
五年(1430)春,皇上陪同皇太后拜祭陵墓,召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和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到行殿朝见皇太后。太后慰劳了他们。皇上又对士奇说“:太后曾对朕说,先帝在青宫时,只有你不怕触犯先帝,而先帝也能听从你的劝谏,所以才不会把事情弄糟。太后还教诲我应当接受梗直的言论。”士奇答道“:这都是皇太后盛德之言,愿陛下好好体会。”不久皇上敕令鸿胪寺,说士奇老而有病,趋朝如果落后了,不要照章论奏。皇上曾微服出行,晚上幸临士奇家。士奇仓皇出来迎接,叩头说道:“陛下一身的安危关系到宗庙国家,奈何不自加珍重?”皇上说:“想与你谈一谈,所以就来了。”过了几天,抓到两个强盗,发现他们有特别的阴谋。皇上召见士奇,把这事告诉了他,然后说:“现在才知道你对朕的爱护。”
皇上因四方屡有水旱灾害,便召见士奇,讨论下诏宽恤百姓,免除受灾严重地区的租税,承养官马因受灾而导致亏损的也免以课税。士奇趁机请求免除拖欠的赋税、薪炭钱和牧草钱,减少官田租额,审理滞留的冤案,停止工程建设,以广布爱民之德。百姓非常高兴。过了两年,皇上对士奇说:“体恤人民的诏书已经下了很久了,现在还有要抚恤的吗?”士奇说“:先前的诏书说要减少官田的租率,但户部仍照旧额征收。”皇上不高兴地说“:现在首先推行这一政策,不执行的依法论罪。”士奇又请安抚逃亡的百姓,考察贪官污吏,选举长于文学和有勇武的人才,令被判了极刑的人的子孙都可以进入仕途为官。又请让三品以上的廷臣和布政司、按察司长官,各自推荐所了解的人才,以备各部门和地方郡守选用。答复都说可行。当时,皇上励精图治,士奇等人齐心辅佐,海内称颂为国家大治、天下太平。皇上于是仿效古代君臣游玩的故事,每年春节,给百官放假十天。皇上车驾也时常到西苑万岁山游玩,学士们一路相随,互相赋诗唱和,从容地询问民间疾苦。大臣有什么论谏疏奏,皇上都虚心地听从和采纳。
皇上刚即位时,内阁大臣有七人。其中陈山、张瑛是皇上做东宫太子时的旧恩,但因不称职,已经出任别官。黄淮因病退休。金幼孜已去世。内阁中只剩下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杨荣豪放开朗,果断刚毅,办事敢作敢为。他曾多次跟随成祖北征,对守边将领贤明与否,边防要塞的险易远近,敌情的顺逆,都有了解。但他也颇通馈赠之道,守边将领每年常有良马送给他。皇上对此颇有了解,便问士奇。士奇极力辩解说:“杨荣精通边防事务,这一点臣等都不如他。不应该因这点小缺点而对他产生介意。”皇上笑着说“:杨荣曾经揭你和夏原吉的短,你难道反而要为他说话吗?”士奇说:“愿陛下就像宽容臣的过错一样宽容杨荣。”皇上这才消除了介意。后来,这些话渐渐传开了,杨荣为此觉得愧对士奇,两人相处得更好了。皇上对他也更加亲善,先后赐给的珍贵果品、牛羊美酒、锦衣金币、书籍器用无数。
宣宗逝世,继位的英宗年方九岁,军国大政都禀报太皇太后。太后放心任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有事情便派中宫使者到内阁商议,然后做出决定。三人也很自信,从容地理政。士奇首先请训练士兵,加强边防,设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派文武官员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罢设侦事校尉。又请逐步减免租税,慎重执法量刑,严格考核百官。太后都允许推行。正统初年,朝政清明,可以说是士奇等人的功劳。三年(1438),宣宗实录修成,士奇升为少师。四年请求退休。皇上不允许,敕令回家扫墓。不久,回京。
这时宦官王振为皇上所宠爱,逐渐干预外朝的事务,教导皇上用严刑对待大臣,大臣往往被投入狱中。靖江王佐敬私下送金给杨荣。杨荣当时回家扫墓,回来后不知道这事。王振想借此排挤杨荣,士奇极力调解,才得以无事。杨荣不久去世,士奇、杨溥更加孤立了。第二年于是发大军征讨麓川,国库钱财大量耗费,士卒战马以及物质损失达数万。又过了一年,太皇太后去世,王振的势力更盛,他大作威福,百官稍有触犯,马上逮捕入狱。廷臣人人震恐,士奇也无法制止他。
士奇既已年老,儿子杨稷非常傲慢,曾经侵凌弱者,犯下杀人之罪。言官纷纷弹劾杨稷。朝廷商议不马上对他绳之以法,先把他的罪状拿给士奇看。又有人揭发杨稷残暴施虐的数十件事,于是杨稷受到审判。年老有病的士奇受到控告,皇上怕他身心受到伤害,便下诏安慰劝勉。士奇感动而泣,从此忧愤不能起。九年(1444)三月去世,终年八十岁。赠太师,谥文贞。有关官员于是依法诛杀杨稷。
当初,正统初年,士奇说瓦剌逐渐强盛,将成为边防的祸患,而边防军缺少马匹,恐怕不能抵御。请让他们于附近的太仆寺领取马匹,另外西番的贡马也全部拨给他们。士奇死后不久,也先果然入侵,遂发生了土木堡之难。有识之士还在怀念他的话。士奇还很善于知人,好推荐贫寒之士,所推荐的还有些是开始不认识的。像于谦、周忱、况钟等人,都是得到士奇的推荐,当了一二十年的官。他们的廉洁和才能冠绝于天下,成为当代的名臣。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被授予编修官。成祖刚进入京师时,杨荣迎谒在马前说“:殿下是先拜谒太祖陵呢,还是先即位?”成祖马上驱驾拜谒太祖陵。杨荣从此受到知任。成祖即位后,把杨荣选入文渊阁,为他改名为荣。一同当值的七人中,杨荣年龄最小,也非常警敏。有天晚上,宁夏来报告说被围,皇上召七人,他们都已出去,只有杨荣在,皇上将奏报给他看。杨荣说:“宁夏城很坚固,人民又都习战,从发出奏报到现在已过了十几天了,宁夏城之围应该已经解了。”到夜半时,果然有奏报来说围已解了。皇上对杨荣说“:你怎么预测得这么准?”江西有盗贼发生,皇上遣使者去招抚,而令韩观率兵随后出发。贼人接受招抚的奏报传到,皇上想赐敕慰劳韩观。杨荣说“:推算奏报发出时,韩观还没到达,不应给他论功。”皇上更加敬重他,再升他为侍讲。太子建立后,杨荣进升右谕德,仍兼前职,与在内阁当值的诸臣同被赐给二品官服。他评议各部门事宜,都合皇上意旨,又被赐给衣服钱币。皇上非常威严,与大臣们议事不能决断时,常常发怒。杨荣一到,皇上脸色便转好了,而事情也决定了。
永乐五年(1407)他受命前往甘肃经划军务,所过之处他都观察山川形势,了解军民情况,检查城堡。回来后他在武英殿向皇上汇报,皇上非常高兴。当时正值盛暑,皇上亲自切瓜给他吃。不久他升为右庶子,仍兼前职。第二年他父亲去世,皇上让他乘驿车回去。父亲下葬后,他被召回任事。又过了一年,母亲去世,杨荣请求回家,皇上因北行日期临近,没有批准,命他同胡广、金幼孜扈从北行。甘肃总兵官何福说脱脱不花等人请求投降,要求在亦集乃受命。皇上命杨荣往甘肃与何福一起受降,持节就在军中封何福为宁远侯。杨荣顺便到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划边防事务。回来后他上奏十项建议,皇上很欣赏地采纳了。
八年(1410),他随从皇上出塞,到达胪朐河。皇上挑选出三百名勇士做护卫,但不交给别的将领,而是交给杨荣统领。回师时,粮饷供应不上,杨荣请将供给皇上的剩余部分拨给部队,还令军中有剩余粮食的可以相互借贷,等入塞后国家加倍偿还。部队因此得以渡过难关。第二年他请求奔丧,皇上命宦官为他护行。回来后皇上询问他福建民情以及当年收成情况,杨荣都一一做了回答。不久命他侍候诸皇孙在文华殿读书。
十年(1412),甘肃守臣宋琥上书说:“叛寇老的罕逃到赤斤蒙古,将成为边患。”皇上于是派杨荣到陕西,会同丰城侯李彬商议进兵方略。杨荣回来后上奏说“:隆冬不是用兵时节,而且有罪的不过数人,不应该出兵。皇上听从他的建议,叛逆的人也投降了。第二年杨荣又与胡广、金幼孜随从北巡。再过一年征伐瓦剌时,太孙侍行。皇上命杨荣闲暇时间向太孙解释经史,兼管尚宝司事务。凡是宣诏出令,以及旗志符验,都要得到杨荣的奏报之后,皇上才发出。有一天晚上皇上坐在行幄中,召杨荣去商议部队的粮饷问题。杨荣回答说“:选择将领进行屯田,训练有方,耕种有时,这样便可以做到粮饷充足了。”十四年,杨荣和金幼孜一同进升为翰林学士,仍兼庶子,随从皇上回到京师。第二年又随从北征。
十六年(1418),胡广去世,命杨荣掌管翰林院事务。杨荣更见亲任。大臣们多嫉妒杨荣,想让皇上疏远他,于是他们共同推举杨荣为祭酒。皇上说“:我当然知道他可以胜任,现在要找可以代替他的人。”大臣们才不敢再说话。十八年,杨荣进升文渊阁大学士,仍兼学士。第二年定都北京。正值三殿失火,杨荣指挥卫士抢出图籍制诰,抬到东华门外。皇上褒奖他。杨荣和金幼孜上奏十项建议,回报说可行。
二十年(1422)杨荣又随从皇上出塞,军事都令他参与决策,给他的赏赐非常优厚。回师后,慰劳将士,分为四等赐宴,杨荣和金幼孜都位列前席,受到上赏。后来,皇上又下诏征阿鲁台。有人请求调建文时期江西所征集的民兵。皇上将此事问杨荣,杨荣说:“陛下允许百姓复业将近二十年了,现在一旦征集他们,不能向天下表示信用。”皇上听从了。第二年杨荣随从出塞,凡军务都交给杨荣处理,不分昼夜,可以随时请见。皇上当时称他为杨学士,而不称其名。又过了一年,杨荣又随从北征。当时,皇上已五次出塞,士卒饥冻,后勤供给不继,士卒死亡十分之二三。大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还不见敌人。皇上问群臣是否应继续进军。群臣唯唯诺诺,只有杨荣和金幼孜从容说应该班师。皇上批准了。
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秘密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两人说,现在六师在外,离京师尚远,应秘不发丧,依礼装殓后,熔锡铸成棺材,装在车上,一路照平常一样供应饮食。他们还进一步严申军令,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变故。有人请以别的事情发出敕令,飞驰报告皇太子。两人说“:谁敢这样?先帝还在时可以称敕,现在先帝仙逝了还称敕,这是欺骗,罪行不小。”众人说“:是。”于是将先帝逝世的月日以及遗命传位之意,报告太子。杨荣与少监海寿先驰往京师报丧。杨荣到后,太子命他与蹇义、杨士奇讨论所有应该实行的事情。
仁宗即位后,杨荣进升太常寺卿,仍兼前职。不久进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过后有人说到先帝逝世时,杨荣所办理的丧礼和处理军事的情况,皇上赐敕褒奖慰劳,赐予非常丰厚,并进升他为工部尚书,享受三职俸禄。当时杨士奇、黄淮都辞去尚书俸禄,杨荣、金幼孜也坚决推辞,但皇上不允。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造反,皇上召杨荣等人来定计。杨荣最先请皇上亲征,他说:“他以为陛下刚刚登基,肯定不会亲自出行。现在出其不意,临之以天威,没有办不成的事。”皇上听从他的计策。回师后,以决策之功,杨荣得到上赏,被赐给五枚银章,给予很高的褒奖和赐予。
三年(1428)杨荣随皇上巡边,到达遵化。听说兀良哈将要犯边,皇上将扈从的文臣都留在大营,只命杨荣跟从。杨荣自率轻骑出喜峰口,破敌而还。五年杨荣进升为少傅,辞去大学士的俸禄。九年他又随从皇上巡边,到洗马林而返。
英宗即位后,对杨荣委寄如故。正统三年(1438),他与杨士奇都进升少师。五年,他请求回家扫墓,皇上命宦官护行。回到武林驿时杨荣去世,终年七十岁。赠太师,谥号文敏,授予世袭都指挥使。
杨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永乐末年,浙江、福建山贼起事,朝廷计划发兵。皇上当时在塞外,奏书送到后,皇上拿给杨荣看。杨荣说“:愚民苦于有关官员的压迫,不得已相聚自保。现在大兵一出,他们将聚集得更多,从而难以调解。如果遣使者去招抚,当不用烦劳师旅。”皇上听从他的意见,盗贼果然平息了。放弃安南时,大臣们多认为不可,只有杨荣和杨士奇极力主张不宜以荒服之地拖累中国。他老成持重的表现多是如此。他论事常情绪激昂,不能容人之过。但遇有别人触怒了皇上,导致不测时,他往往以微言劝导皇上,从而使他们得以免祸。夏原吉、李时勉之不死,都御史刘观之得免戍边,都赖杨荣之力。他曾对人说:“事君有体,进谏有方,是我的原则。感情用事,怀着怒火进言,从而得到祸害,是我所不为的。”所以他受皇帝的恩宠始终无间。重修太祖实录以及太宗、仁宗、宣宗三朝的实录,他都担任总裁官。先后得到的赏赐,不可胜计。他性喜宾客,虽然成了显贵也仍旧非常随和,所以士人多归向。有人认为杨荣处理国家大事,不愧唐代的姚崇,而他不拘小节的个性,也颇像姚崇。
杨荣家很富有,曾孙杨晔做建宁卫指挥时,因被罚钱而败尽。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是同科进士,授编修官。永乐初年,为洗马官侍奉皇太子。太子有一次读汉书,称赞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汉文帝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于是摘取汉文帝的事迹,分类编好,献给太子。太子非常高兴。不久,因亲丧回家守孝。当时太子监国,便强令他回京任职。十二年(1414),东宫派使者迎接皇上太迟,皇上大怒。黄淮被逮到北京,关进监狱。等金问到来时,皇上更加愤怒,说“:金问是什么人,也能侍奉太子?”将他交给司法部门审问。杨溥受到牵连,被逮进锦衣卫监狱。在狱中,家人供应的食物多次断绝,而皇上的心意也不可预测,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但杨溥却更加勤奋读书,从不间断。狱中十年,他把经书史籍通读了好几遍。
仁宗即位,杨溥获释出狱,升为翰林学士。他曾秘密上书议论政事。皇上对他加以褒奖,赐给钞币。后来,皇上想到由于自己的缘故而使杨溥久困狱中,更特别同情他。第二年在思善门左边建弘文阁,在各大臣中选择有才学、品行好的人入阁值班。士奇推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推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皇上命授予陈继博士官,杨敬编修官,何澄为给事中,每天到阁中值班。又命杨溥掌管阁事,并亲自授予他阁印,说“:朕把爱卿留在左右使用,不仅只是为了学问,还想广泛了解民情,以有助于治理国家。你有什么建议要报告,可以密封后上呈。”不久升为太常寺卿,仍兼旧职。
宣宗即位后,罢设弘文阁,把杨溥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人共同主管枢机事务。四年后,因母亲去世辞职,守孝期满后又出来任职。宣德九年(1434)升任礼部尚书,仍以学士衔在内阁当值。
英宗刚即位,杨溥与杨士奇、杨荣请求开设讲经筵,一定要预先选好几位学识平正、言行端正谨严、老成而识大体的人来担任讲官。又请求慎重选择在宫中朝夕侍从皇上的内臣。太后非常高兴。一天,太后在便殿落座,皇上面西站立,召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尚书胡氵荧进去,太后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老臣了,现在皇上年幼,望你们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太后又召杨溥上前,说:“仁宗皇帝念卿忠诚,多次发出叹息,不想今天还能见到你。”杨溥感动而泣,太后也泣,左右的人也都很悲伤。当初仁宗做太子时,受到诬陷,东宫属官许多死于诏狱之中,杨溥和黄淮一关就是十年,几次差点死去。仁宗常常在宫中惦念他们,太后对他们也一直很同情,所以才对杨溥说了这番话。太后又对皇上说:“这五位大臣,经过三朝皇帝的选任,足以辅佐后人。皇帝政事繁忙,应当与这五位共同商议。”正统三年(1438),宣宗实录修成,杨溥升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杨溥比杨士奇、杨荣晚二十年入阁,到此于是与他们并列。六年回家扫墓,不久回京。
这时,王振还没有骄横,天下清平,朝廷没有败政,内外臣民一致称赞“三杨”以府第所在的方位称杨士奇为西杨,杨荣为东杨,而杨溥曾自称自己的郡望是南郡,所以被称为南杨。杨溥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没有城府。个性恭敬谨慎,每次上朝,都顺着墙跟走。大臣们论事时争辩不下,有的甚至口出秽言,杨溥却平心静气地处理,大臣们为之叹服。当时人们说杨士奇有学者风范,杨荣有才干见识,杨溥有高尚的品德,这些都是别人比不上的。到杨士奇、杨荣相继去世,在内阁的马愉、高谷、曹鼐都是后进,名望不高。杨溥独木难支,王振便进一步专权用事。十一年七月,杨溥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赠太师,谥号文定。授予他的孙子寿为尚宝司丞。三年后,王振便引导英宗北征,结果在土木堡陷入包围,几乎酿成大乱。当时人怀念三杨,认为如果他们还在,不会发生这样的结局。而后起者却争相揭露他们的短处,以为由于他们违心执行中旨,终于酿成了阉官为患的祸害。这种言论也太过于刻薄了。
杨士奇 杨荣(曾孙旦) 杨溥(马愉)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早孤,随母适罗氏,已而复宗。贫甚。力学,授徒自给。多游湖、湘间,馆江夏最久。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寻命吏部考第史馆诸儒。尚书张紞得士奇策,曰:“此非经生言也。”奏第一。授吴王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成祖即位,改编修。已,简入内阁,典机务。数月进侍讲。
永乐二年选宫僚,以士奇为左中允。五年进左谕德。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事辄中。人有小过,尝为揜覆之。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
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太子喜文辞,赞善王汝玉以诗法进。士奇曰:“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诗小技,不足为也。”太子称善。
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望。帝又怜赵王年少,宠异之。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帝悦。十一年正旦,日食。礼部尚书吕震请勿罢朝贺。侍郎仪智持不可。士奇亦引宋仁宗事力言之。遂罢贺。明年,帝北征。士奇仍辅太子居守。汉王谮太子益急。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士奇后至,宥之。召问太子事。士奇顿首言:“太子孝敬如初。凡所稽迟,皆臣等罪。”帝意解。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
十四年,帝还京师,微闻汉王夺嫡谋及诸不轨状,以问蹇义。义不对,乃问士奇。对曰:“臣与义俱侍东宫,外人无敢为臣两人言汉王事者。然汉王两遣就藩,皆不肯行。今知陛下将徙都,辄请留守南京。惟陛下熟察其意。”帝默然,起还宫。居数日,帝尽得汉王事,削两护卫,处之乐安。明年进士奇翰林学士,兼故官。十九年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学士。明年复坐辅导有阙,下锦衣卫狱,旬日而释。
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帝御便殿,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帝望见士奇,谓二人曰:“新华盖学士来,必有谠言,试共听之。”士奇入言:“恩诏减岁供甫下二日,惜薪司传旨征枣八十万斤,与前诏戾。”帝立命减其半。服制二十七日期满,吕震请即吉。士奇不可。震厉声叱之。蹇义兼取二说进。明日,帝素冠麻衣绖而视朝。廷臣惟士奇及英国公张辅服如之。朝罢,帝谓左右曰:“梓宫在殡,易服岂臣子所忍言,士奇执是也。”进少保,与同官杨荣、金幼孜并赐“绳愆纠缪”银章,得密封言事。寻进少傅。
时藩司守令来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司,岁课其驹。士奇曰:“朝廷选贤授官,乃使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也,何以示天下后世。”帝许中旨罢之,已而寂然。士奇复力言。又不报。有顷,帝御思善门,召士奇谓曰:“朕向者岂真忘之。闻吕震、李庆辈皆不喜卿,朕念卿孤立,恐为所伤,不欲因卿言罢耳,今有辞矣。”手出陕西按察使陈智言养马不便疏,使草敕行之。士奇顿首谢。群臣习朝正旦仪,吕震请用乐,士奇与黄淮疏止。未报。士奇复奏,待庭中至夜漏十刻。报可。越日,帝召谓曰:“震每事误朕,非卿等言,悔无及。”命兼兵部尚书,并食三禄。士奇辞尚书禄。
帝监国时,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如汉景帝之待卫绾,不亦可乎。”帝即罢弗治。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士奇曰:“谦应诏陈言。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
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帝曰:“然。”因顾蹇义等曰:“朕待御等以至诚,望匡弼。惟士奇曾五上章,卿等皆无一言。岂果朝无阙政,天下太平耶?”诸臣惭谢。是年四月,帝赐士奇玺书曰:“往者朕膺监国之命,卿侍左右,同心合德,徇国忘身,屡历艰虞,曾不易志。及朕嗣位以来,嘉谟入告,期予于治,正固不二,简在朕心。兹创制‘杨贞,一印赐卿,尚克交修,以成明良之誉。”寻修太宗实录,与黄淮、金幼孜、杨溥俱充总裁官。未几,帝不豫,召士奇与蹇义、黄淮、杨荣至思善门,命士奇书敕召太子于南京。
宣宗即位,修仁宗实录,仍充总裁。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亲征,平之。师还,次献县之单家桥,侍郎陈山迎谒,言汉、赵二王实同心,请乘势袭彰德执赵王。荣力赞决。士奇曰:“事当有实,天地鬼神可欺乎?”荣厉声曰:“汝欲挠大计耶!今逆党言赵实与谋,何谓无辞?”士奇曰:“太宗皇帝三子,今上惟两叔父。有罪者不可赦,其无罪者宜厚待之,疑则防之,使无虞而已。何遽加兵,伤皇祖在天意乎?”时惟杨溥与士奇合。将入谏,荣先入,士奇继之,阍者不纳。寻召义、原吉入。二人以士奇言白帝。帝初无罪赵意,移兵事得寝。比还京,帝思士奇言,谓曰:“今议者多言赵王事,奈何?”士奇曰:“赵最亲,陛下当保全之,毋惑群言。”帝曰:“吾欲封群臣章示王,令自处何如?”士奇曰:“善,更得一玺书幸甚。”于是发使奉书至赵。赵王得书大喜。泣曰:“吾生矣。”即上表谢,且献护卫,言者始息。帝待赵王日益亲而薄陈山。谓士奇曰:“赵王所以全,卿力也。”赐金币。
时交阯数叛。屡发大军征讨,皆败没。交阯黎利遣人伪请立陈氏后。帝亦厌兵,欲许之。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以下,皆言与之无名,徒示弱天下。帝召士奇、荣谋。二人力言:“陛下恤民命以绥荒服,不为无名。汉弃珠厓,前史以为美谈,不为示弱,许之便。”寻命择使交阯者。蹇义荐伏伯安口辨。士奇曰:“言不忠信,虽蛮貊之邦不可行。伯安小人,往且辱国。”帝是之,别遣使。于是弃交阯,罢兵,岁省军兴巨万。
五年春,帝奉皇太后谒陵,召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及士奇、荣、幼孜、溥,朝太后于行殿。太后慰劳之。帝又语士奇曰:“太后为朕言,先帝在青宫,惟卿不惮触忤,先帝能从,以不败事。又诲朕当受直言。”士奇对曰:“此皇太后盛德之言,愿陛下念之。”寻敕鸿胪寺。士奇老有疾,趋朝或后,毋论奏。帝尝微行,夜幸士奇宅。士奇仓皇出迎,顿首曰:“陛下奈何以社稷宗庙之身自轻?”帝曰:“朕欲与卿一言,故来耳。”后数日,获二盗,有异谋。帝召士奇,告之故。且曰:“今而后知卿之爱朕也。”帝以四方屡水旱,召士奇议下诏宽恤,免灾伤租税及官马亏额者。士奇因请并蠲逋赋薪刍钱,减官田额,理冤滞,汰工役,以广德意。民大悦。逾二年,帝谓士奇曰:“恤民诏下已久,今更有可恤者乎?”士奇曰:“前诏减官田租,户部征如故。”帝怫然曰:“今首行之,废格者论如法。”士奇复请抚逃民,察墨吏,举文学、武勇之士,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又请廷臣三品以上及二司官,各举所知,备方面郡守选。皆报可。当是时,帝励精图治,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帝乃仿古君臣豫游事,每岁首,赐百官旬休。车驾亦时幸西苑万岁山,诸学士皆从。赋诗赓和,从容问民间疾苦。有所论奏,帝皆虚怀听纳。
帝之初即位也,内阁臣七人。陈山、张瑛以东宫旧恩入,不称,出为他官。黄淮以疾致仕。金幼孜卒。阁中惟士奇、荣、溥三人。荣疏闿果毅,遇事敢为。数从成祖北征,能知边将贤否、厄塞险易远近、敌情顺逆。然颇通馈遗,边将岁时致良马。帝颇知之,以问士奇。士奇力言:“荣晓畅边务,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眚介意。”帝笑曰:“荣尝短卿及原吉,卿乃为之地耶?”士奇曰:“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帝意乃解。其后,语稍稍闻,荣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欢。帝亦益亲厚之,先后所赐珍果、牢醴、金绮衣、币、书器无算。
宣宗崩,英宗即位,方九龄。军国大政关白太皇太后。太后推心任士奇、荣、溥三人,有事遣中使诣阁谘议,然后裁决。三人者亦自信,侃侃行意。士奇首请练士卒,严边防,设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遣文武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罢侦事校尉。又请以次蠲租税,慎刑狱,严核百司。皆允行。正统之初,朝政清明,士奇等之力也。三年,宣宗实录成,进少师。四年乞致仕。不允。敕归省墓。未几,还。
是时中官王振有宠于帝,渐预外庭事,导帝以严御下,大臣往往下狱。靖江王佐敬私馈荣金。荣先省墓,归不之知。振欲借以倾荣,士奇力解之,得已。荣寻卒,士奇、溥益孤。其明年遂大兴师征麓川,帑藏耗费,士马物故者数万。又明年,太皇太后崩,振势益盛,大作威福,百官小有牴牾,辄执而系之。廷臣人人惴恐,士奇亦弗能制也。
士奇既耄,子稷傲很,尝侵暴杀人。言官交章劾稷。朝议不即加法,封其状示士奇。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九年三月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有司乃论杀稷。
初,正统初,士奇言瓦剌渐强,将为边患,而边军缺马,恐不能御。请于附近太仆寺关领,西番贡马亦悉给之。士奇殁未几,也先果入寇,有土木之难,识者思其言。又雅善知人,好推毂寒士,所荐达有初未识面者。而于谦、周忱、况锺之属,皆用士奇荐,居官至一二十年,廉能冠天下,为世名臣云。
次子禾道,以荫补尚宝丞。成化中,进太常少卿,掌司事。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为更名荣。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一日晚,宁夏报被围。召七人,皆已出,独荣在,帝示以奏。荣曰:“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帝谓荣曰:“何料之审也!”江西盗起,遣使抚谕,而令都督韩观将兵继其后。贼就抚奏至,帝欲赐敕劳观。荣曰:“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帝益重之,再迁至侍讲。太子立,进右谕德,仍兼前职,与在直诸臣同赐二品服。评议诸司事宜,称旨,复赐衣币。帝威严,与诸大臣议事未决,或至发怒。荣至,辄为霁颜,事亦遂决。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寻进右庶子,兼职如故。明年以父丧给传归。既葬,起复视事。又明年,母丧乞归。帝以北行期迫不许,命同胡广、金幼孜扈从。甘肃总兵官何福言脱脱不花等请降,需命于亦集乃。命荣往甘肃偕福受降,持节即军中封福宁远侯。因至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画边务。还陈便宜十事。帝嘉纳之。
八年从出塞,次胪朐河。选勇士三百人为卫,不以隶诸将,令荣领之。师旋,饷不继。荣请尽以供御之余给军,而令军中有余者得相贷,入塞,官为倍偿。军赖以济。明年乞奔丧,命中官护行。还询闽中民情及岁丰歉,荣具以对。寻命侍诸皇孙读书文华殿。
十年,甘肃守臣宋琥言,叛寇老的罕逃赤斤蒙古,且为边患。乃复遣荣至陕西,会丰城侯李彬议进兵方略。荣还奏言:“隆冬非用兵时,且有罪不过数人,兵未可出。”帝从其言,叛者亦降。明年复与广、幼孜从北巡。又明年征瓦剌,太孙侍行。帝命荣以间陈说经史,兼领尚宝事。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帝尝晚坐行幄,召荣计兵食。荣对曰:“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十四年与金幼孜俱进翰林学士,仍兼庶子,从还京师。明年复从北征。
十六年,胡广卒,命荣掌翰林院事,益见亲任。诸大臣多忌荣,欲疏之,共举为祭酒。帝曰:“吾固知其可,第求代荣者。”诸大臣乃不敢言。十八年进文渊阁大学士,兼学士如故。明年定都北京。会三殿灾,荣麾卫士出图籍制诰,舁东华门外。帝褒之。荣与幼孜陈便宜十事。报可。
二十年,复从出塞,军事悉令参决,赉予优渥。师还,劳将士,分四等赐宴,荣、幼孜皆列前席,受上赏。已,复下诏征阿鲁台。或请调建文时江西所集民兵。帝问荣。荣曰:“陛下许民复业且二十年,一旦复征之,非示天下信。”从之。明年从出塞,军务悉委荣,昼夜见无时。帝时称“杨学士”不名也。又明年复从北征。当是时,帝凡五出塞,士卒饥冻,馈运不继,死亡十二三。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帝问群臣当复进否,群臣唯唯,惟荣、幼孜从容言宜班师。帝许之。
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幼孜入御幄议。二人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椑,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二人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荣与少监海寿先驰讣。既至,太子命与蹇义、杨士奇议诸所宜行者。
仁宗即位,进太常卿,余官如故。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既而有言荣当大行时,所行丧礼及处分军事状。帝赐敕褒劳,赉予甚厚。进工部尚书,食三禄。时士奇、淮皆辞尚书禄,荣、幼孜亦固辞。不允。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师还,以决策功,受上赏,赐银章五,褒予甚至。
三年从帝巡边,至遵化。闻兀良哈将寇边,帝留扈行诸文臣于大营,独命荣从。自将轻骑出喜峰口,破敌而还。五年进少傅,辞大学士禄。九年复从巡边,至洗马林而还。
英宗即位,委寄如故。正统三年,与士奇俱进少师。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授世袭都指挥使。
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永乐末,浙、闽山贼起,议发兵。帝时在塞外,奏至,以示荣。荣曰:“愚民苦有司,不得已相聚自保。兵出,将益聚不可解。遣使招抚,当不烦兵。”从之,盗果息。安南之弃,诸大臣多谓不可,独荣与士奇力言不宜以荒服疲中国。其老成持重类如此。论事激发,不能容人过。然遇人触帝怒致不测,往往以微言导帝意,辄得解。夏原吉、李时勉之不死,都御史刘观之免戍边,皆赖其力。尝语人曰:“事君有体,进谏有方,以悻直取祸,吾不为也。”故其恩遇亦始终无间。重修太祖实录及太宗、仁、宣三朝实录,皆为总裁官。先后赐赉,不可胜计。性喜宾客,虽贵盛无稍崖岸,士多归心焉。或谓荣处国家大事,不愧唐姚崇,而不拘小节,亦颇类之。
家富,曾孙晔为建宁指挥,以赀败。详宦官传。
晔从弟旦,字晋叔,弘治中进士。历官太常卿。以忤刘瑾,左迁知温州府,治最,稍迁浙江提学副使。瑾诛,累擢至户部侍郎,督京、通仓,出理饷甘肃。还,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讨平番禺、清远、河源诸瑶。嘉靖初,迁至南京吏部尚书。张璁、桂萼骤进,旦率九卿极言不可。会吏部尚书乔宇罢,召旦代之,未至,为给事中陈洸所劾,勒致仕。年七十余卒。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同举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太子尝读汉书,称张释之贤。溥曰:“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采文帝事编类以献。太子大悦。久之,以丧归。时太子监国,命起视事。十二年,东宫遣使迎帝迟,帝怒。黄淮逮至北京系狱。及金问至,帝益怒曰:“问何人,得侍太子!”下法司鞫,连溥,逮系锦衣卫狱。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溥益奋,读书不辍。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
仁宗即位,释出狱,擢翰林学士。尝密疏言事。帝褒答之,赐钞币。已,念溥由己故久困,尤怜之。明年建弘文阁于思善门左,选诸臣有学行者侍值。士奇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诏官继博士,敬编修,澄给事中,日值阁中。命溥掌阁事,亲授阁印,曰:“朕用卿左右,非止学问。欲广知民事,为治道辅。有所建白,封识以进。”寻进太常卿,兼职如故。
宣宗即位,弘文阁罢,召溥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典机务。居四年,以母丧去,起复。九年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如故。
英宗初立,与士奇、荣请开经筵。豫择讲官,必得学识平正、言行端谨、老成达大体者数人供职。且请慎选宫中朝夕侍从内臣。太后大喜。一日,太后坐便殿,帝西向立,召英国公张辅及士奇、荣、溥、尚书胡濙入。谕曰:“卿等老臣,嗣君幼,幸同心共安社稷。”又召溥前曰:“仁宗皇帝念卿忠,屡加叹息,不意今尚见卿。”溥感泣,太后亦泣,左右皆悲怆。始仁宗为太子,被谗,宫僚多死诏狱,溥及黄淮一系十年,濒死者数矣。仁宗时时于宫中念诸臣,太后亦久怜之,故为溥言之如此。太后复顾帝曰:“此五臣,三朝简任,俾辅后人。皇帝万几,宜与五臣共计。”正统三年,宣宗实录成,进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溥后士奇、荣二十余年入阁,至是乃与士奇、荣并。六年归省墓,寻还。
是时,王振尚未横,天下清平,朝无失政,中外臣民翕然称“三杨”以居第目士奇曰“西杨”荣曰“东杨”而溥尝自署郡望曰南郡,因号为“南杨”溥质直廉静,无城府。性恭谨,每入朝,循墙而走。诸大臣论事争可否,或至违言。溥平心处之,诸大臣皆叹服。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云。比荣、士奇相继卒,在阁者马愉、高谷、曹鼐皆后进望轻。溥孤立,王振益用事。十一年七月,溥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官其孙寿尚宝司丞。后三年,振遂导英宗北征,陷土木,几至大乱。时人追思此三人者在,当不至此。而后起者争暴其短,以为依违中旨,酿成贼奄之祸,亦过刻之端也。
马愉,字性和,临朐人。宣德二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九年秋,特简史官及庶吉士三十七人进学文渊阁,以愉为首。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再迁至侍读学士。时王振用事,一日,语杨士奇、荣曰:“朝廷事久劳公等,公等皆高年,倦矣。”士奇曰:“老臣尽瘁报国,死而后已。”荣曰:“吾辈衰残,无以效力,当择后生可任者,报圣恩耳。”振喜而退。士奇咎荣失言。荣曰:“彼厌吾辈矣,一旦内中出片纸令某人入阁,且奈何?及此时进一二贤者,同心协力,尚可为也。”士奇以为然。翼日,遂列侍读学士苗衷、侍讲曹鼐及愉名以进。由是愉被擢用。五年诏以本官入内阁,参预机务,寻进礼部右侍郎。十二年卒。赠尚书兼学士。赠官兼职,自愉始。
愉端重简默,门无私谒。论事务宽厚。尝奏天下狱久者多瘐死,宜简使者分道决遣。帝纳焉。边警,方命将,而别部使至,众议执之。愉言:“赏善罚恶,为治之本。波及于善,非法。乘人之来执之,不武。”帝然之,厚遣其使。
赞曰:成祖时,士奇、荣与解缙等同直内阁,溥亦同为仁宗宫僚,而三人逮事四朝,为时耆硕。溥入阁虽后,德望相亚,是以明称贤相,必首三杨。均能原本儒术,通达事几,协力相资,靖共匪懈。史称房、杜持众美效之君,辅赞弥缝而藏诸用。又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三杨其庶几乎。
<b>部分译文</b>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早年丧父,随母改嫁罗氏,不久复宗。家境非常贫寒。他致力于学问,靠教授生徒来自给。多次游历于湖、湘之间,以馆居江夏的时间最长。建文初年,皇上召集儒生修撰太祖实录,士奇已经被推荐为教授参加编修,王叔英又以士奇有史才而推荐他。士奇于是被召入翰林院,任编纂官。不久皇上命吏部考核史馆的儒生。尚书张。。得到士奇的策论,说:“这不是读经书生的言论。”把他上奏为第一名。士奇被授予吴王府审理副官,仍担任史馆职务。成祖即位后改任编修官。不久,被选进内阁,主管枢机事务,数月后升为侍讲。
永乐二年(1404)选拔内宫臣僚,任命士奇为左中允。五年升任左谕德。士奇奉职非常谨严,居家时从不谈论公事,即使是至亲好友也不让他们知道。在皇帝面前,他举止恭敬谨慎,善于应对,所谈论的事情常能切中要害。别人有小过,常为他们掩盖。广东布政使徐奇运来岭南的土特产馈赠给廷巨,有人得到送礼清单,上呈给皇上。皇上见上面没有士奇的名字,便将他召来询问。士奇回答说“:徐奇赴广东时,群臣作诗文为他送行,臣当时正患病,没有参加,所以唯独我没有赶上。现在我是否得到礼物还不知道,况且礼物很轻,应当没有别的意思。”皇上于是命人将名单烧掉。
六年(1408),皇上北巡,命士奇与蹇义、黄淮留下辅佐太子。太子喜欢文学辞章,赞誉王汝玉以诗法谋取进身之阶。士奇说“:殿下应当留心读六经,闲暇时间则看看两汉的诏令。诗是小技,不足以治国安邦。”太子称善。
当初,皇上起兵时,汉王多次力战有功。皇上允诺事成之后将他立为太子。但后来汉王没有得立,便产生怨望情绪。皇上又可怜赵王年少,对他特别宠爱。于是这两位王爷联合离间太子,皇上颇为心动。九年(1411)皇上回南京,召见士奇询问太子监国的情况。士奇说他很孝敬,并且说:“殿下天资很高,即使有了过失也一定要弄清楚,然后加以改正。他存心爱人,决不辜负陛下的重托。”皇上高兴。十一年元旦,有日食。礼部尚书吕震请不要罢朝贺。侍郎仪智说不可。士奇也引宋仁宗故事极力主张不可朝贺。于是罢朝贺。第二年,皇上北征。士奇仍辅佐太子留守。这时汉王更急迫地诬陷太子。皇上回京时,以迎驾迟缓的罪名,将黄淮等东宫属官全部投进监狱。士奇后到,得到皇上宽宥。皇上召问有关太子的事情。士奇叩头说道“:太子与当初一样孝敬,所有迎驾拖沓迟缓的过失,都是臣等的罪过。”皇上的怒意才消除。行在所的大臣一起上书弹劾士奇,说不该唯独宽宥他。于是将士奇投入锦衣卫监狱,不久获释。
十四年(1416),皇上回京师,听到有关汉王阴谋夺嫡以及其他不轨行为的一些传闻,便问蹇义。蹇义不答,于是问士奇。士奇回答说“:臣与蹇义都在东宫侍奉太子,外人都不敢对我们两人说及汉王的事。但汉王两次被遣到他的藩国去,他都不肯去。现在他知道陛下将要迁都,总是请求留守南京。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用意。”皇上默然不语,起身回宫。几天后,皇上全部获知了汉王所做的事情,便削夺了他的两个护卫,把他安置在乐安。第二年进升士奇为翰林学士,兼任原职。十九年改任左春坊大学士,仍兼学士。第二年又犯辅导有误的过失,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十天后获释。
仁宗即位后,被提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皇上御临便殿,蹇义、夏原吉奏完事还没有退下。皇上望见士奇,对两人说:“新华盖殿大学士来了,他肯定有正直的言论,让我们来听听。”士奇上前说道“:圣恩减少岁供的诏令才下两天,惜薪司便传出圣旨要征收八十万斤枣子,这与前日的诏令不符。”皇上立即命令减去半数。按制度丧服要穿二十七日,期满后吕震请换上吉服。士奇说不行。吕震厉声呵斥他。蹇义将这两种意见进呈给皇上。第二天,皇上头戴白帽,身穿麻衣,腰系麻带来视朝。廷臣中只有士奇和英国公张辅与皇上一样着丧服。罢朝后,皇上对左右的人说:“先帝梓宫还停殡待葬,改易服装岂是做臣子的所忍心说的?士奇做得对。”士奇进位少保,与同官杨荣、金幼孜一起得到皇上赐给的“绳愆纠缪”银章,可以将奏章密封后再上呈谈论政事。不久升为少傅。
当时布政使、郡守县令来朝见,尚书李庆建议把军队多余的马匹发给有关官员,然后国家每年向他们征收马驹。士奇说“:朝廷选拔贤才授予官职,现在让他们去牧马,这是贵畜生而贱士啊。怎么向天下后世交待呢?”皇上允诺发中旨取消这一做法,但过后便寂然无闻了。士奇又极力建言,但不见回音。不久,皇上御临思善门,召见士奇,对他说“:我先前哪能是真的忘了这件事?听说吕震、李庆这帮人都不喜欢你,朕念你孤身一人,恐怕被他们伤害,所以不想因为你的反对而停罢这件事。现在有辞了。”于是拿出陕西按察使陈智写的养马不便疏,让士奇起草敕令颁行。士奇叩头称谢。群臣练习朝贺元旦的礼仪,吕震请求用音乐,士奇与黄淮上疏请停止不用。没见答复。士奇再奏,在殿庭中一直等到夜漏十刻。答复说:“可。”过了一天,皇上召士奇,对他说:“吕震每事都要误我,要不是有爱卿等人的争辩,真是后悔不及。”命士奇兼兵部尚书,并享受三职俸禄。士奇辞掉了尚书的俸禄。
皇上监国时,不满意御史舒仲成,这时想加罪于他。士奇说:“陛下即位后,曾下诏宽宥原先所有忤逆圣旨的人。现在如果将仲成治罪,则诏书就会失去信用,害怕的人就多了。您就像汉景帝对待卫绾一样,难道不可以吗?”皇上便放弃将仲成治罪。有人说大理寺卿虞谦谈论事情时不注意保密。皇上大怒,将他降官一级。士奇为他辩白,虞谦得以复职。又大理寺少卿弋谦因上书言事而得罪。士奇说“:弋谦响应诏书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果加罪给他,则群臣从此以后将不敢说话了。”皇上马上升弋谦为副都御史,并下敕令承认错误。
当时有人上书歌颂太平,皇上拿给大臣们看,他们都以为然。唯独士奇说:“陛下虽然恩泽广布于天下,但还有流离失所的人,天下的疮痍还没有愈合,人民生活还很艰难。还要休养生息几年,才可望看到天下太平。”皇上说“:对。”随即对蹇义等人说“:我以满腔至诚对待各位爱卿,望你们匡正辅佐。但士奇曾五次上书,而你们皆没有一言。难道说朝廷真的没有失政,天下太平了吗?”诸位大臣惭愧而退。这年四月,皇上赐给士奇玺书说“:以前我肩负监国使命,爱卿你侍候于左右,我们同心同德,一起献身国事,公而忘私,多次经历艰难,意志不曾动摇。自我即位以来,你进献佳计,期望我治好国家,忠贞不二,这些我都记在心里。兹创制‘杨贞一印’赐给爱卿。尚望努力修身,以成就英明贤良之美誉。”不久修纂太宗实录,士奇与黄淮、金幼孜、杨溥都充任总裁官。不久,皇上病危,将士奇和蹇义、黄淮、杨荣召到思善门,命令士奇写敕令将太子从南京召回。
宣宗即位后,编修仁宗实录,士奇仍充任总裁官。宣德元年(1426),汉王高煦造反。皇上亲自出征,平定了叛乱。回师途中,经过献县单家桥时,侍郎陈山前来拜见,说汉王、赵王实是同心合谋,请求乘势袭击彰德,擒拿赵王。杨荣极力赞成。士奇说:“论事应当有事实根据,天地鬼神难道可以欺骗吗?”杨荣厉声说道“:你想阻挠大计吗?现在逆党都说赵王实是参与了计划,怎能说没有根据?”士奇说:“太宗皇帝有三个儿子,所以当今皇上只有两个叔父。有罪的当然不可赦免,而无罪的应当好好地对待他。如果对他有怀疑的话,加以防范,不使产生祸患就行了,何必急于动武,而伤害了皇祖在天之意呢?”当时只有杨溥与士奇意见一致。士奇将去谏阻皇上,而杨荣已先进去了,士奇想跟着进去,但被守门卫士挡住了。一会儿皇上召蹇义、夏原吉进去。两人把士奇的话告诉了皇上。皇上开始本就没有加罪于赵王的意思,移师讨伐赵王的事终于得以止息。等到回京后,皇上思考士奇的话,对他说“:现在人们多在议论赵王的事,怎么办?”士奇说“:赵王是您最亲的人,陛下应该保全他,不要被群臣的议论所迷惑。”皇上说“:我想将群臣的奏章封好,送给赵王看,让他自己处理,你看怎么样?”士奇说“:好,如再得一封玺书更好。”于是皇上派使者将玺书送到赵国。赵王得到书信后大喜,哭着说:“我可以活下去了。”马上上表称谢,并且献出护卫。人们的议论这才停息。皇上对待赵王日益亲近,而陈山则受到了冷遇。皇上对士奇说“:赵王能够得以保全,全仗了爱卿之力。”赐给士奇金币。
当时交趾多次反叛。朝廷屡次派大军征讨,都失败了。交趾黎利派人伪请封立陈氏的后代。皇上也厌兵了,想准许他的请求。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以下的人,都说许给他没有理由,这样做只能是向天下示弱。皇上召见士奇、杨荣来商议。两人坚持说“:陛下体恤人民的生命,对边远地区采取安抚政策,不能说没有理由。汉朝放弃珠崖,前代史家把它作为美谈,而不认为是示弱。准许交趾人的请求为便。”不久命令挑选出使交趾的使者。蹇义推荐伏伯安能言善辩。士奇说“:如果言语不忠不信,即使到蛮貊民族地区也行不通。伏伯安是个小人,出使交趾只会让国家蒙受耻辱。”皇上同意他的意见,另外派遣了使者。于是放弃交趾,罢兵,每年省下的军费达数万。
五年(1430)春,皇上陪同皇太后拜祭陵墓,召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和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到行殿朝见皇太后。太后慰劳了他们。皇上又对士奇说“:太后曾对朕说,先帝在青宫时,只有你不怕触犯先帝,而先帝也能听从你的劝谏,所以才不会把事情弄糟。太后还教诲我应当接受梗直的言论。”士奇答道“:这都是皇太后盛德之言,愿陛下好好体会。”不久皇上敕令鸿胪寺,说士奇老而有病,趋朝如果落后了,不要照章论奏。皇上曾微服出行,晚上幸临士奇家。士奇仓皇出来迎接,叩头说道:“陛下一身的安危关系到宗庙国家,奈何不自加珍重?”皇上说:“想与你谈一谈,所以就来了。”过了几天,抓到两个强盗,发现他们有特别的阴谋。皇上召见士奇,把这事告诉了他,然后说:“现在才知道你对朕的爱护。”
皇上因四方屡有水旱灾害,便召见士奇,讨论下诏宽恤百姓,免除受灾严重地区的租税,承养官马因受灾而导致亏损的也免以课税。士奇趁机请求免除拖欠的赋税、薪炭钱和牧草钱,减少官田租额,审理滞留的冤案,停止工程建设,以广布爱民之德。百姓非常高兴。过了两年,皇上对士奇说:“体恤人民的诏书已经下了很久了,现在还有要抚恤的吗?”士奇说“:先前的诏书说要减少官田的租率,但户部仍照旧额征收。”皇上不高兴地说“:现在首先推行这一政策,不执行的依法论罪。”士奇又请安抚逃亡的百姓,考察贪官污吏,选举长于文学和有勇武的人才,令被判了极刑的人的子孙都可以进入仕途为官。又请让三品以上的廷臣和布政司、按察司长官,各自推荐所了解的人才,以备各部门和地方郡守选用。答复都说可行。当时,皇上励精图治,士奇等人齐心辅佐,海内称颂为国家大治、天下太平。皇上于是仿效古代君臣游玩的故事,每年春节,给百官放假十天。皇上车驾也时常到西苑万岁山游玩,学士们一路相随,互相赋诗唱和,从容地询问民间疾苦。大臣有什么论谏疏奏,皇上都虚心地听从和采纳。
皇上刚即位时,内阁大臣有七人。其中陈山、张瑛是皇上做东宫太子时的旧恩,但因不称职,已经出任别官。黄淮因病退休。金幼孜已去世。内阁中只剩下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杨荣豪放开朗,果断刚毅,办事敢作敢为。他曾多次跟随成祖北征,对守边将领贤明与否,边防要塞的险易远近,敌情的顺逆,都有了解。但他也颇通馈赠之道,守边将领每年常有良马送给他。皇上对此颇有了解,便问士奇。士奇极力辩解说:“杨荣精通边防事务,这一点臣等都不如他。不应该因这点小缺点而对他产生介意。”皇上笑着说“:杨荣曾经揭你和夏原吉的短,你难道反而要为他说话吗?”士奇说:“愿陛下就像宽容臣的过错一样宽容杨荣。”皇上这才消除了介意。后来,这些话渐渐传开了,杨荣为此觉得愧对士奇,两人相处得更好了。皇上对他也更加亲善,先后赐给的珍贵果品、牛羊美酒、锦衣金币、书籍器用无数。
宣宗逝世,继位的英宗年方九岁,军国大政都禀报太皇太后。太后放心任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有事情便派中宫使者到内阁商议,然后做出决定。三人也很自信,从容地理政。士奇首先请训练士兵,加强边防,设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派文武官员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罢设侦事校尉。又请逐步减免租税,慎重执法量刑,严格考核百官。太后都允许推行。正统初年,朝政清明,可以说是士奇等人的功劳。三年(1438),宣宗实录修成,士奇升为少师。四年请求退休。皇上不允许,敕令回家扫墓。不久,回京。
这时宦官王振为皇上所宠爱,逐渐干预外朝的事务,教导皇上用严刑对待大臣,大臣往往被投入狱中。靖江王佐敬私下送金给杨荣。杨荣当时回家扫墓,回来后不知道这事。王振想借此排挤杨荣,士奇极力调解,才得以无事。杨荣不久去世,士奇、杨溥更加孤立了。第二年于是发大军征讨麓川,国库钱财大量耗费,士卒战马以及物质损失达数万。又过了一年,太皇太后去世,王振的势力更盛,他大作威福,百官稍有触犯,马上逮捕入狱。廷臣人人震恐,士奇也无法制止他。
士奇既已年老,儿子杨稷非常傲慢,曾经侵凌弱者,犯下杀人之罪。言官纷纷弹劾杨稷。朝廷商议不马上对他绳之以法,先把他的罪状拿给士奇看。又有人揭发杨稷残暴施虐的数十件事,于是杨稷受到审判。年老有病的士奇受到控告,皇上怕他身心受到伤害,便下诏安慰劝勉。士奇感动而泣,从此忧愤不能起。九年(1444)三月去世,终年八十岁。赠太师,谥文贞。有关官员于是依法诛杀杨稷。
当初,正统初年,士奇说瓦剌逐渐强盛,将成为边防的祸患,而边防军缺少马匹,恐怕不能抵御。请让他们于附近的太仆寺领取马匹,另外西番的贡马也全部拨给他们。士奇死后不久,也先果然入侵,遂发生了土木堡之难。有识之士还在怀念他的话。士奇还很善于知人,好推荐贫寒之士,所推荐的还有些是开始不认识的。像于谦、周忱、况钟等人,都是得到士奇的推荐,当了一二十年的官。他们的廉洁和才能冠绝于天下,成为当代的名臣。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被授予编修官。成祖刚进入京师时,杨荣迎谒在马前说“:殿下是先拜谒太祖陵呢,还是先即位?”成祖马上驱驾拜谒太祖陵。杨荣从此受到知任。成祖即位后,把杨荣选入文渊阁,为他改名为荣。一同当值的七人中,杨荣年龄最小,也非常警敏。有天晚上,宁夏来报告说被围,皇上召七人,他们都已出去,只有杨荣在,皇上将奏报给他看。杨荣说:“宁夏城很坚固,人民又都习战,从发出奏报到现在已过了十几天了,宁夏城之围应该已经解了。”到夜半时,果然有奏报来说围已解了。皇上对杨荣说“:你怎么预测得这么准?”江西有盗贼发生,皇上遣使者去招抚,而令韩观率兵随后出发。贼人接受招抚的奏报传到,皇上想赐敕慰劳韩观。杨荣说“:推算奏报发出时,韩观还没到达,不应给他论功。”皇上更加敬重他,再升他为侍讲。太子建立后,杨荣进升右谕德,仍兼前职,与在内阁当值的诸臣同被赐给二品官服。他评议各部门事宜,都合皇上意旨,又被赐给衣服钱币。皇上非常威严,与大臣们议事不能决断时,常常发怒。杨荣一到,皇上脸色便转好了,而事情也决定了。
永乐五年(1407)他受命前往甘肃经划军务,所过之处他都观察山川形势,了解军民情况,检查城堡。回来后他在武英殿向皇上汇报,皇上非常高兴。当时正值盛暑,皇上亲自切瓜给他吃。不久他升为右庶子,仍兼前职。第二年他父亲去世,皇上让他乘驿车回去。父亲下葬后,他被召回任事。又过了一年,母亲去世,杨荣请求回家,皇上因北行日期临近,没有批准,命他同胡广、金幼孜扈从北行。甘肃总兵官何福说脱脱不花等人请求投降,要求在亦集乃受命。皇上命杨荣往甘肃与何福一起受降,持节就在军中封何福为宁远侯。杨荣顺便到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划边防事务。回来后他上奏十项建议,皇上很欣赏地采纳了。
八年(1410),他随从皇上出塞,到达胪朐河。皇上挑选出三百名勇士做护卫,但不交给别的将领,而是交给杨荣统领。回师时,粮饷供应不上,杨荣请将供给皇上的剩余部分拨给部队,还令军中有剩余粮食的可以相互借贷,等入塞后国家加倍偿还。部队因此得以渡过难关。第二年他请求奔丧,皇上命宦官为他护行。回来后皇上询问他福建民情以及当年收成情况,杨荣都一一做了回答。不久命他侍候诸皇孙在文华殿读书。
十年(1412),甘肃守臣宋琥上书说:“叛寇老的罕逃到赤斤蒙古,将成为边患。”皇上于是派杨荣到陕西,会同丰城侯李彬商议进兵方略。杨荣回来后上奏说“:隆冬不是用兵时节,而且有罪的不过数人,不应该出兵。皇上听从他的建议,叛逆的人也投降了。第二年杨荣又与胡广、金幼孜随从北巡。再过一年征伐瓦剌时,太孙侍行。皇上命杨荣闲暇时间向太孙解释经史,兼管尚宝司事务。凡是宣诏出令,以及旗志符验,都要得到杨荣的奏报之后,皇上才发出。有一天晚上皇上坐在行幄中,召杨荣去商议部队的粮饷问题。杨荣回答说“:选择将领进行屯田,训练有方,耕种有时,这样便可以做到粮饷充足了。”十四年,杨荣和金幼孜一同进升为翰林学士,仍兼庶子,随从皇上回到京师。第二年又随从北征。
十六年(1418),胡广去世,命杨荣掌管翰林院事务。杨荣更见亲任。大臣们多嫉妒杨荣,想让皇上疏远他,于是他们共同推举杨荣为祭酒。皇上说“:我当然知道他可以胜任,现在要找可以代替他的人。”大臣们才不敢再说话。十八年,杨荣进升文渊阁大学士,仍兼学士。第二年定都北京。正值三殿失火,杨荣指挥卫士抢出图籍制诰,抬到东华门外。皇上褒奖他。杨荣和金幼孜上奏十项建议,回报说可行。
二十年(1422)杨荣又随从皇上出塞,军事都令他参与决策,给他的赏赐非常优厚。回师后,慰劳将士,分为四等赐宴,杨荣和金幼孜都位列前席,受到上赏。后来,皇上又下诏征阿鲁台。有人请求调建文时期江西所征集的民兵。皇上将此事问杨荣,杨荣说:“陛下允许百姓复业将近二十年了,现在一旦征集他们,不能向天下表示信用。”皇上听从了。第二年杨荣随从出塞,凡军务都交给杨荣处理,不分昼夜,可以随时请见。皇上当时称他为杨学士,而不称其名。又过了一年,杨荣又随从北征。当时,皇上已五次出塞,士卒饥冻,后勤供给不继,士卒死亡十分之二三。大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还不见敌人。皇上问群臣是否应继续进军。群臣唯唯诺诺,只有杨荣和金幼孜从容说应该班师。皇上批准了。
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秘密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两人说,现在六师在外,离京师尚远,应秘不发丧,依礼装殓后,熔锡铸成棺材,装在车上,一路照平常一样供应饮食。他们还进一步严申军令,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变故。有人请以别的事情发出敕令,飞驰报告皇太子。两人说“:谁敢这样?先帝还在时可以称敕,现在先帝仙逝了还称敕,这是欺骗,罪行不小。”众人说“:是。”于是将先帝逝世的月日以及遗命传位之意,报告太子。杨荣与少监海寿先驰往京师报丧。杨荣到后,太子命他与蹇义、杨士奇讨论所有应该实行的事情。
仁宗即位后,杨荣进升太常寺卿,仍兼前职。不久进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过后有人说到先帝逝世时,杨荣所办理的丧礼和处理军事的情况,皇上赐敕褒奖慰劳,赐予非常丰厚,并进升他为工部尚书,享受三职俸禄。当时杨士奇、黄淮都辞去尚书俸禄,杨荣、金幼孜也坚决推辞,但皇上不允。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造反,皇上召杨荣等人来定计。杨荣最先请皇上亲征,他说:“他以为陛下刚刚登基,肯定不会亲自出行。现在出其不意,临之以天威,没有办不成的事。”皇上听从他的计策。回师后,以决策之功,杨荣得到上赏,被赐给五枚银章,给予很高的褒奖和赐予。
三年(1428)杨荣随皇上巡边,到达遵化。听说兀良哈将要犯边,皇上将扈从的文臣都留在大营,只命杨荣跟从。杨荣自率轻骑出喜峰口,破敌而还。五年杨荣进升为少傅,辞去大学士的俸禄。九年他又随从皇上巡边,到洗马林而返。
英宗即位后,对杨荣委寄如故。正统三年(1438),他与杨士奇都进升少师。五年,他请求回家扫墓,皇上命宦官护行。回到武林驿时杨荣去世,终年七十岁。赠太师,谥号文敏,授予世袭都指挥使。
杨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永乐末年,浙江、福建山贼起事,朝廷计划发兵。皇上当时在塞外,奏书送到后,皇上拿给杨荣看。杨荣说“:愚民苦于有关官员的压迫,不得已相聚自保。现在大兵一出,他们将聚集得更多,从而难以调解。如果遣使者去招抚,当不用烦劳师旅。”皇上听从他的意见,盗贼果然平息了。放弃安南时,大臣们多认为不可,只有杨荣和杨士奇极力主张不宜以荒服之地拖累中国。他老成持重的表现多是如此。他论事常情绪激昂,不能容人之过。但遇有别人触怒了皇上,导致不测时,他往往以微言劝导皇上,从而使他们得以免祸。夏原吉、李时勉之不死,都御史刘观之得免戍边,都赖杨荣之力。他曾对人说:“事君有体,进谏有方,是我的原则。感情用事,怀着怒火进言,从而得到祸害,是我所不为的。”所以他受皇帝的恩宠始终无间。重修太祖实录以及太宗、仁宗、宣宗三朝的实录,他都担任总裁官。先后得到的赏赐,不可胜计。他性喜宾客,虽然成了显贵也仍旧非常随和,所以士人多归向。有人认为杨荣处理国家大事,不愧唐代的姚崇,而他不拘小节的个性,也颇像姚崇。
杨荣家很富有,曾孙杨晔做建宁卫指挥时,因被罚钱而败尽。
杨溥,字弘济,石首人。与杨荣是同科进士,授编修官。永乐初年,为洗马官侍奉皇太子。太子有一次读汉书,称赞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释之诚然有贤才,但如果不是汉文帝宽厚仁爱,他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于是摘取汉文帝的事迹,分类编好,献给太子。太子非常高兴。不久,因亲丧回家守孝。当时太子监国,便强令他回京任职。十二年(1414),东宫派使者迎接皇上太迟,皇上大怒。黄淮被逮到北京,关进监狱。等金问到来时,皇上更加愤怒,说“:金问是什么人,也能侍奉太子?”将他交给司法部门审问。杨溥受到牵连,被逮进锦衣卫监狱。在狱中,家人供应的食物多次断绝,而皇上的心意也不可预测,随时都有可能死去。但杨溥却更加勤奋读书,从不间断。狱中十年,他把经书史籍通读了好几遍。
仁宗即位,杨溥获释出狱,升为翰林学士。他曾秘密上书议论政事。皇上对他加以褒奖,赐给钞币。后来,皇上想到由于自己的缘故而使杨溥久困狱中,更特别同情他。第二年在思善门左边建弘文阁,在各大臣中选择有才学、品行好的人入阁值班。士奇推荐侍讲王进、儒士陈继,蹇义推荐学录杨敬、训导何澄。皇上命授予陈继博士官,杨敬编修官,何澄为给事中,每天到阁中值班。又命杨溥掌管阁事,并亲自授予他阁印,说“:朕把爱卿留在左右使用,不仅只是为了学问,还想广泛了解民情,以有助于治理国家。你有什么建议要报告,可以密封后上呈。”不久升为太常寺卿,仍兼旧职。
宣宗即位后,罢设弘文阁,把杨溥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人共同主管枢机事务。四年后,因母亲去世辞职,守孝期满后又出来任职。宣德九年(1434)升任礼部尚书,仍以学士衔在内阁当值。
英宗刚即位,杨溥与杨士奇、杨荣请求开设讲经筵,一定要预先选好几位学识平正、言行端正谨严、老成而识大体的人来担任讲官。又请求慎重选择在宫中朝夕侍从皇上的内臣。太后非常高兴。一天,太后在便殿落座,皇上面西站立,召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尚书胡氵荧进去,太后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老臣了,现在皇上年幼,望你们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定。”太后又召杨溥上前,说:“仁宗皇帝念卿忠诚,多次发出叹息,不想今天还能见到你。”杨溥感动而泣,太后也泣,左右的人也都很悲伤。当初仁宗做太子时,受到诬陷,东宫属官许多死于诏狱之中,杨溥和黄淮一关就是十年,几次差点死去。仁宗常常在宫中惦念他们,太后对他们也一直很同情,所以才对杨溥说了这番话。太后又对皇上说:“这五位大臣,经过三朝皇帝的选任,足以辅佐后人。皇帝政事繁忙,应当与这五位共同商议。”正统三年(1438),宣宗实录修成,杨溥升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杨溥比杨士奇、杨荣晚二十年入阁,到此于是与他们并列。六年回家扫墓,不久回京。
这时,王振还没有骄横,天下清平,朝廷没有败政,内外臣民一致称赞“三杨”以府第所在的方位称杨士奇为西杨,杨荣为东杨,而杨溥曾自称自己的郡望是南郡,所以被称为南杨。杨溥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没有城府。个性恭敬谨慎,每次上朝,都顺着墙跟走。大臣们论事时争辩不下,有的甚至口出秽言,杨溥却平心静气地处理,大臣们为之叹服。当时人们说杨士奇有学者风范,杨荣有才干见识,杨溥有高尚的品德,这些都是别人比不上的。到杨士奇、杨荣相继去世,在内阁的马愉、高谷、曹鼐都是后进,名望不高。杨溥独木难支,王振便进一步专权用事。十一年七月,杨溥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赠太师,谥号文定。授予他的孙子寿为尚宝司丞。三年后,王振便引导英宗北征,结果在土木堡陷入包围,几乎酿成大乱。当时人怀念三杨,认为如果他们还在,不会发生这样的结局。而后起者却争相揭露他们的短处,以为由于他们违心执行中旨,终于酿成了阉官为患的祸害。这种言论也太过于刻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