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小说网 > 笔香河文集 > 七十八回汇校汇评本红楼梦

七十八回汇校汇评本红楼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笔香河文集最新章节!

    为八十回本赢得更多的市场

    ——关于七十八回汇校汇评本红楼梦的对话

    严勇成爱君

    提要:

    没有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也会流传下来。

    未完成性已经成了红楼梦的魅力之源,一百二十回本只会堵塞这一源泉。

    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人们是根据前八十回还是一百二十回来理解红楼梦?结论只能是,只有回到八十回的本子上来,才能对红楼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谈得上讨论和批评红楼梦,一切建立在一百二十回基础上的讨论和批评都难免与曹著龃龉。

    我常常想,假如曹雪芹地下有知,是否乐意看到把他人的续著硬和他的著作捆绑在一起。我的结论是否定的。所以,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要为八十回本赢得更多的市场,要让八十回本与一百二十回本竞争。

    严:最近,由您校辑的七十八回汇校汇评本红楼梦由凤凰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我发现该书的体例与市面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和八十回本都不同,它的正文部分为七十八回,另有两个附录,一是第七十九回与第八十回合回,二是红楼梦后半部导引。目前(上流行的)市面现有的红楼梦版本众多,您出的这个七十八回本又是怎么一回事?是要标新立异吗?

    成:目前市面上红楼梦的版本确实够多的了,但其中绝大多数是一百二十回本,也有很少量的八十回本,如周汝昌的本子。我搞的这个七十八回本,就是在八十回本的基础上,去掉第七十九、八十两回。我的考虑是这样的:

    首先,让曹著归曹著,续著归续著。红学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大家都认为后四十回与曹著原意不符,另一方面又不肯舍弃后四十回;一方面红学家们让读者读一百二十回的本子,另一方面自己在评说红楼梦时,又只拿前八十回说事。这是十分矛盾的。推崇一百二十回本的人(的)理由不外两条:一是续著不乏较高的文学价值;二是对红楼梦的传播有功。关于第一条,俞平伯的话至今仍是不刊之论:任何书都不可续。当然,到了晚年,俞平伯对自己早期的观点又反悔了,自称腰斩红楼有罪,续著有功,因他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最早推出了八十回的汇校本。但我仍然坚定地拥护俞平伯早期的观点,道理很简单,即使是两个天才,也不可能合一副肠胃。何况续著虽然不乏精彩之笔,但不能说成是天才之作,其艺术水准,与曹著相比,实不可以道里计。这就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人们是根据前八十回还是一百二十回来理解红楼梦?结论只能是,只有回到八十回的本子上来,才能对红楼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谈得上探讨和批评红楼梦,一切建立在一百二十回基础上的探讨和批评都难免与曹著龃龉。

    关于第二条,我说两点。第一,没有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也会流传下来,只是传播的范围可能会小一些,速度慢一些而已。因为在此之前,红楼梦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流传。据程伟元说,在活字摆印本刊行前,已有人专门传抄了拿到庙市中卖,每本价值“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又说“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这三十年正好是曹雪芹死后(1762)到活字摆印本刊行(1791)这一段时间。另据周绍良研究,其间还曾有一种“蒸锅铺”本,所谓“蒸锅铺”者,是北京一种卖馒头的铺子,专为早市人而设,凌晨开肆,近午而歇,其余时间,则由铺中伙计抄租小说唱本。可见自曹雪芹去世后,八十回本一直以传抄的方式在流传。第二,一百二十回本对红楼梦的传播功过参半。一方面,它既扩大了红楼梦的传播——因为排印本的发行,较手抄本更为量大和价廉,使它更容易走进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也抑制了八十回本的传播——因为人们以为找到了真正的全本,当然不愿再去搭理八十回本了。退一步说,即使一百二十回本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人们对脂本的发现和认识,它的历史使命亦已完成。登岸弃筏,得鱼忘筌,此其时矣。

    严:那么,又为什么是七十八回呢?

    成:一是我认为七十九、八十两回是由他手所补。最早提出此回为他人所补的是周汝昌,他提出两条理由:一是七十八回末,王府、戚序、南图诸本在芙蓉女儿诔后无“读毕且听下回分解”一段文字,杨藏在“且听下回分解”后有朱笔“兰墅阅过”字样,表明原稿应止于“芙蓉女儿诔”;二是七十九、八十两回叙薛家事,喧宾夺主,实乖大局。而我认为还有一条更重要的证据:按照曹雪芹的笔法,薛蟠娶亲这样的大事,在之前一定会有铺垫。现在的铺垫在第六十七回,那时薛蟠正为柳湘莲随道人遁去而伤心,薛姨妈说:“你既找寻过没有,也算把你作朋友的心尽了。焉知他这一出家不是得了好处去呢。只是你如今也该张罗张罗买卖,二则把你自己娶媳妇应办的事情,倒早些料理料理。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得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而六十七回恰恰为他手所补。因此,薛蟠娶亲一节只能有两种情况:一,也是他手所补;二,是整理者从雪芹旧稿风月宝鉴中直接移来,而非曹雪芹的定稿。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矛盾难以克服,即薛蟠在贾府一住若干年,已经不尽情理,现在又在贾家成亲,实在是说不过去的。又夏金桂治香菱,与凤姐治尤二姐有太多相似,以至东观阁本屡屡批云:“与王熙凤害尤二姐一样辣手”;“毒处似凤姐”;“口角亦似凤姐”;“王熙凤接尤二姐同住亦是此意”此外,宝蟾也是秋桐的翻版。虽然雪芹惯用“特犯不犯”然二人手法也相似太甚。观前文写宝钗、凤姐、贾母之生日,何曾有一毫相似之处。

    二是觉得八十回本给人的感觉就只是一个残缺不全的本子,而在七十八回,准确地说是在第七十九回宝、黛商改芙蓉女儿诔后煞尾,则给人一种相对完整的感觉,甚至让人觉得是一个有着精心预谋和深刻意味的结尾,用王蒙的话说,是“绝笔于获麟”晴雯之死是黛玉之死的预演,黛玉之死又是整个大观园消亡的标志,大观园的消亡又是整个贾府毁灭的前奏,从而构成一个可以预料的一连串事件的导火索,它的指向必然是白茫茫大地。这种结尾也与西厢记结于“草桥店惊梦”水浒传结于“英雄排座次”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这一切都基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本身未完成之上,与金圣叹腰斩水浒不尽相同。

    我常常想,假如曹雪芹地下有知,他是否会乐意看到把他人的续著硬和他的著作捆绑在一起。我的结论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又有什么道理不顾曹雪芹的想法,而硬要让曹雪芹不快乐呢?所以,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要为八十回本赢得更多的市场,要让八十回本与一百二十回本竞争。当然,这不是凭我一人之力所能做到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做这个事,特别是出版部门,要有这样的勇气。

    严:您的这一想法是否有点唐吉诃德?

    成:我想并不完全是,因为我面对的绝不是一架风车,而是一个真实的可能性,需要的只是时间。从八十回本到一百二十回本再到八十回本,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螺旋式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人们对八十回本认识的不断深化。开始人们读到八十回本,感到很不满足,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阅读心理下,一百二十回本才应运而生。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存在很大的矛盾,读者会逐步放弃后四十回,而选择前八十回本。而且,随着人们鉴赏力的提高,人们的求全心理也会减弱。人们从来没有觉得断臂的维纳斯有什么不好;罗丹在雕塑巴尔扎克像时,塑好后觉得两只膀子碍眼,又把两只膀子砍去,效果反而更好。卡夫卡的三部长篇都没有写完,照样成为经典。可见未完成的著作已经不再成为读者接受的障碍。事实上,未完成性已经成为红楼梦的魅力之源,沿着这一源泉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红楼”中的秘密,一百二十回本只会堵塞这一源泉。

    严:您的这个本子在校勘上有哪些特点?

    成:我的这个本子,采用目前已发现的十二种版本汇校,这十二种本子都属于脂评本,即脂砚斋评批的本子,它们是甲戌、己卯、庚辰、王府、戚序、戚宁、舒序、杨藏、列藏、郑藏、卞藏、程甲诸本。说到特点,有这样几点,首先,我在校勘时没有定底本,也就是在十二种本子中择善而从。由于采取了这样一种方法,就带来了二、三两点。

    先说第二点,就是在文字上更简净清通了。我们知道,红楼梦的语言,一方面以其极强的表现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境界,另一方面,又有时出现一些拗口、罗嗦的地方。其中原因当然是很复杂:一者可能那时的语言习惯与今日不尽相同;二者,现在留传下来的本子,均非曹雪芹的手稿本,这些抄本,鲁鱼亥豕,相当突出。因此我在校勘中,在不影响原意及文学性的前提下,稍稍向通顺方面靠拢些,这就不能完全拘泥于本子的先后。总体上看,早期的本子如甲戌、己卯、庚辰的文字比较可靠。后来的本子,从积极的方面看,一是改正了些错误,二是在简净清通上做了些努力;从消极的方面看,也有许多地方反而改累赘了,人物对话则几乎都改坏了,失去原来的韵味。有了这么一个基本的认识,把握起来就比较容易,即既充分尊重甲戌、己卯、庚辰的文字,又充分吸收后来本子积极的成果。

    再说第三点,就是一些有争议的段落,我作了较为圆通的处理。如第五回宝玉与可卿梦游一段描写,甲戌与庚辰诸本文字大异,专家较其优劣,亦各执一词。我以为,两者各有长短,实可互补。第十六回回末尾秦钟之死则采用了舒序本的文字。第六十七回,我以杨藏本为底本,参考了其他的本子。

    严:这岂不成了一个百纳本?

    成:校勘必先确定底本,这是一个通则。然而,在红楼梦的校勘中,这一原则却被普遍地打破了。自从俞平伯以来的几个重要的脂校本,除不择底本的外,不管是以某一种抄本为底本,还是以某几个抄本为底本,在实际操作中,都有突破底本、择善而从的倾向,区别仅仅是五十步与百步耳。

    其所以如此,应是由红楼梦版本的复杂情况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在红楼梦现有十二种抄本中,谁先谁后,谁父谁子,哪一种是曹雪芹的定本,哪一种是曹雪芹增删过程中的本子,到现在还没有形成共识。刘世德先生曾通过一些文字差异,描绘出五种路线图,但这五种路线图是相互矛盾、不可兼容的。他的结论是,红楼梦文本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抄本与抄本之间,而且体现在回与回之间、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这就为不定底本、择善而从提供了最坚硬的理由。

    再则,尽管异文很多,但所有十二种抄本的基本情节仍然相同。所谓异文,有几种情况:一是错字、别字、异体字;二是脱文、倒文;三是多一个或少一个“的”“了”“呢”等字;四是意义相近的字,这些既占了最大量的部分,又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剩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异文,这些异文或意境有别,或细节稍异。所谓择善而从,主要在此。但不管选择何种文字,都不会改变小说故事的基本格局和方向。如有些学者考证的,原来只有宁府,没有荣府;原来宝玉和凤姐是夫妇,这样的本子我们并没有看到,最多现存本子中有一些孑遗而已,这些遗存只能是曹雪芹改而未尽。因此,这十二种本子总体上仍是一个源头。这又为不定底本、择善而从提供了可能。

    严:我对您的“汇评”作了一个初略的统计,共100家,近3000条批语,其取材之广,择材之严,实当得起“取精用宏”四个字,在目前国内同类型的本子中,也是不多见的。

    成:应该说,这是我用力最多的地方,因为就我的主观愿望来说,就是要搞出一个集大成的本子。我历来喜欢集大成的本子,比如清人仇兆螯的杜诗详注,这对读者来说比较方便省事。为了这一目的,我在选材范围上是非常宽泛的,这使我不得不大量的阅读。比如王伯沆的批语有一万二千三百八十余条,而选到我这个本子里来的只有一百五十余条。评点的重心又在本事、文心、佚文三个方面,因为这方面的内容相对比较客观。思想、人物品评则一般不予采录。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更是如此,所以,我不想以一家之言牢笼读者的思想。关于曹雪芹的家世及其本事,可用来知人论世。我想今天的读者,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话大多有所耳闻,而将曹家与贾家画等号者,反成凤毛麟角了。有关佚文的提示,仅限于文本和脂批中提到的,聊资想象而已。红楼探佚,宜粗不宜细。一旦具体而微,则难圆融。倒莫如留待读者自去悬想,反添兴致。文心探测则是评注中的精华,成就最高,量也最大。所谓文心,是指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本来的想法,这就决定了它是充分民族化的。现在也有不少研究者用西方的文艺理论来解读红楼梦,这是完全应该而且可能的。但从现在的实践看,融洽无间的还不很多。我举一个例子,宝钗扑蝶时,于滴翠亭外听得小红与坠儿私语,提到“遗帕”一事,心中吃惊,反怕被他们知道了生事,因借寻找黛玉脱身。论者多谓宝钗故意嫁祸于黛玉,用心十分险恶。反对派则认为宝钗刚从黛玉处来,情急中叫“颦儿”实在自然不过。但按照弗洛依德的理论,在显意识中为无意,在潜意识中仍为有意。但这一说法是否符合实际,恐怕还是要打问号的。

    严:我看了书中的“后半部导引”很有帮助,通过它可对红楼梦的结局有一个鸟瞰。

    成:首先要说明的是,所谓“后半部”是沿用了脂砚的说法,脂砚还有一种说法是“后三十回”学界一般认为“三十回”比较可靠。事实上,进入七十九回,已经走向结局。虽然这个结局我们看不到了,但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和脂砚斋的批语中留下了大量的提示,这些提示虽然不很完整,但毕竟对全书的结局已经描出大概。我现在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提示集中起来,让大家对红楼梦的结局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同时也是使八十回本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本子。

    严: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刘心武的续红楼梦?

    成:首先,我还是那句话,任何小说都不可续。我从文汇读书周报上看到他的第八十八回,可用六个字来概括:有情节,无细节。其实,我在没有看到的时候,就已经这么断定了,因为这只是一个常识。第二,我不反对刘心武续红楼梦,这是他的权力;如果有读者愿意看,这也是他的权力。第三,我对刘心武先生依然表示极大的敬意,因为续红楼也是一痴,他一定是到了不做就不能安宁的时候,才会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第四,如果我们不把它作为小说看,而作为对后半部的一种探索和理解,也还是有它的价值的。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笔香河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58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笔香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笔香河并收藏笔香河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