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_分卷阅读_139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武夫当国最新章节!
“粗略的估计大约有两千余人,不过他们进攻的线路很分散,也不太确定后方是不是还有其他人。”副官说道。
袁肃在心中大致的计算了一下,五十八团大约有一千两百余人,而他目前在宁陵县这里的第一团有一千五百余人,从兵力数量上来看似乎没有任何优势。不过摆在他面前的局势是没有其他选择,自己必然是要前去驰援,至于是否能够全歼这股民军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没过多久,第一团团长林智赶来与袁肃见面,众人在一起简单商量了一下驰援计划。
袁肃料定这支民军连续熬夜奔波作战已经是强弩之末,当务之急应该想办法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尽可能歼灭这支有生力量的民军。他要求第一团兵分两路,一路从官道火速赶往程庄与五十八团会合,在正面牵制民军,另外一路则迂回到程庄西北方向,尝试着绕道民军的后方或者侧翼,发动突袭。
当然,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袁肃还制订了另外一套备用方案,用以应对援军赶到时敌军企图撤退的情况。一旦发现民军已经撤退或者正要撤退,正面部队改防守状态为追击状态,紧咬着民军不放,另外一路继续从侧翼进行围堵,无论如何要趁势重创敌军。
商议已经,袁肃亲自率领第一团向程庄出击。
第35章,合击围堵
五十八团在程庄的战斗很是激烈,虽然民军进攻的节奏显得很乱,指挥上有着明显的无法统一协调,但是依然可以看得出来,这一路民军埋伏在这里就是为了一鼓作气吞吊一支政府军。因而从中午到傍晚,双方交战的激烈程度呈现递增趋势,尽管五十八团前期失利,可退守到镇外占据有利地形后,还是打出了一定的水准。
民军终归是没有任何军事基础的武装,哪怕这一路民军是属于白朗起义的本部人马,可麾下的人员实在良莠不齐,不仅没办法完全按照既定的命令执行,甚至还频频出现彼此之间缺乏默契的情况。
宁陵县距离程庄大约有四十里的路途,袁肃率领第一团马不停蹄的驰援,总算在傍晚时抵达这里。按照既定计划,他调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前往南边支援五十八团正面作战,又亲自带领两个营和团部的人马展开迂回。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民军没办法一鼓作气挤垮五十八团,不得不开始撤退。
然而在撤退的过程中同样连连发生问题,在缺乏有效通讯设施的条件下,前后传达命令只能依靠通讯兵骑着马来回奔波,而因此造成了传达命令不清楚以及接收命令存在延时,前面的部队和后面的部队完全无法协调起来。
在撤退的过程中,竟然还出现前后两路人马撞到一块,前面的质问后面的,后面的质问前面的,到最后甚至都不清楚谁接到的命令才是正确的,才是最新的。
趁着这个空隙,五十八团按照袁肃的吩咐组织起一轮反攻,两个营与第一团驰援的一个营从山丘上发起冲锋,紧追在撤退民军的后面。官军的反扑虽然没有什么战略意义,却在气势上给了民军很大的压力,原本就已经显出紊乱之态的民军,顿时一下子更乱了起来。
民军的撤退显得很是凌乱,若是不知情的人都会直接认为已经溃不成军了。在撤退的方向上这些没有军事素养的民军也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一部分人向西北方向跑,另外一部分人则向东北方向跑,原本兵员上尚且有一定优势,现在化整为零之后连这点优势也失去了。
袁肃带领两个营的兵力迂回了五、六里之远,来到一片小树林时,天色已经黑的差不多了。不过他发现前方小树林居然有火把,还有不少人影在晃动,不过过多的推理也能知道是民军在树林里面乱跑。当即,他下令在此处设置重机枪火力点,然后集中所有骑兵继续绕道北边的位置,利用黑夜的掩护来佯装大军围堵,把树林里面的民军向重机枪火力点这边驱赶,争取在重机枪的恐吓下能逼迫这支民军投降。
整个行动进行的很顺利,不到半个小时,绕道北边的骑兵便大呼小叫、密集放枪,树林里的民军根本看不清楚北边的情况,只当是从开封方向突然杀来一支官军,当即吓得连忙往南边逃窜而去。
民军刚刚从树林里面跑出来,早已在南边等候多时的机枪连一阵扫射,跑在最前面的七、八名民军应声栽倒在地。带领机枪连的一名军官随即高声呐喊起来,劝说面前的民军立刻放下武器,并且保证只要现在放下武器投降便能留下一条性命,否则无论是反抗还是逃跑都视为违抗到底,一律格杀勿论。
这一路民军连续奔波了多天,远远不止是从突袭开封那天才开始奔波。早先一直在豫北活动,后来听说白朗大部队向陕西转移,于是又打道向西而去,意图跟上大部队。哪里知道部队才转移不久,又听说商丘遭到官军大举围攻,于是临时改变计划,飞驰南下奇袭开封。
也就是说,从七八天开始,这支民军队伍便已经在大体力消耗的行军。直至最近两天又熬夜奔波作战,无论是军心还是战斗力全部都出现了消弱的状态。
在面对摆在眼前的官军重机枪,以及躺在地上的几具尸体,民军最后的底气彻底崩盘,所有人都没有心思再继续逃跑,也没有力气再想着反抗。就这样,在领头的几个民军先放下手中武器投降的带头下,剩下的所有人也跟着缴械投降了。
袁肃从后方赶上来,下令将所有俘虏都集中起来看管,同时派遣部队到树林里搜查是否有其他民军的踪迹。结果并没有发现还有其他民军,反而找到了民军的三门火炮,民军的炮兵在发现情况不对劲,索性直接不管大炮逃窜而去。这三门火炮虽然部是什么先进的型号,但好歹是之前官军的定制武器,现在能够收回来也算是可以洗清之前的耻辱。
到了晚上九点三十分时,程庄这边的战斗总算渐渐消停下来。
五十八团在北边追堵上一支民军队伍,带到程庄镇子的路口与袁肃这边会合。两边的俘虏凑到一块,一番清点之后差不多有四百余人。缴获的各式各样步枪有六百多支,子弹两千来发,大炮三门以及配套炮弹二十发。
袁肃与林团长会了面,询问了一下五十八团伤亡情况,被告知伤员还是有不少,现在正在送到镇子上治疗。袁肃则吩咐第一团积极协助五十八团转移和救治伤员,随即又与林团长商量对俘虏的处置问题。
如同之前的政策一样,袁肃并没有打算进行大屠杀,把这些俘虏全部处决,虽然这么做可以起到一定威慑作用,但同时也会带来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他不是信奉“暴力主义”的人,尤其是在对待同胞的时候,能够化解彼此的矛盾才是真正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
在确定处置办法之前,袁肃与林团长一起来到了关押俘虏的地方,这是一片空置的打谷场,四百多人拥挤在一块,密密麻麻的好像根本没有缝隙似的。林团长从一开始就一直在袁肃耳边劝说,索性把这些人都枪决以儆效尤算了,留着他们是麻烦,放了他们更麻烦。
袁肃没有正面回答林团长,看着蹲缩成一团的民军,一个个乌七八黑的样子,要么是衣衫褴褛、要么是处处补丁,不难想象这些人绝大多数就是普通农民。他让杜预派人上前问话,询问这支民军的来历,首领是谁,一共有多少人,附近还有没有其他据点等等。
第36章,俘周宝林
林团长这边也派人上前协助问话,不过五十八团的人明显没有什么好耐性,只要问话的俘虏稍微有些含糊其辞,便立刻一阵拳打脚踢。十七师虽然大部分士兵没有什么好素质,但这些与民军鏖战一年多的官军部队,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积攒的怨气不言而喻。也许以前是没有成功俘获过多少敌军,所以才没有听说有什么“屠杀泄愤”之类的新闻,然而今天总算有了一些“收获”,积怨已久的情绪自然要爆发一下。
袁肃没有进行阻扰,让五十八团的人打了一顿总比枪毙要好的多,更何况现在天色不早,他也要尽快弄清楚这路民军的情况,必要的刑讯还是可以接受的。
几分钟过后,就在几个被揪出来的民兵遭到毒打,在地上嚎叫求饶的时候,俘虏人群里忽然有人站起身来,中气十足的大喊道:“住手!”
这一声大喊很是气势,仿佛是平地里的一声雷,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聚焦到了喊话人的身上。
袁肃循声看过去,只见对方约摸三十多岁,皮肤黝黑,穿着一身破旧的新军军装,因为这一身军装实在太久,又沾满了许多污渍,若不是仔细的去看,还真看不出来这是一件新军军装。此人步履蹒跚的从人群里走出来,他所经过的地方,原本挤成一团的民军哪怕再拥挤,也都尽力的闪开一条道来。单单看到这一幕,也能猜出对方的身份肯定不一般。
几个士兵连忙上前,端起枪来对准了此人,并挡住了对方前进的道路。
袁肃将双手背扶在身后,打量了好一阵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你是何人?”
对方气定神闲,脸上的表情十分坚毅,颇有一种大将面临千军万马的气势,他说道:“我是周宝林,扶汉讨袁军第三支队总司令。你们不必再难为我的手下,有什么尽管冲我来问就是,我比他们知道的都多。”
听到周宝林的名字,官军这边起了一阵议论声,尤其是五十八团的人。
之前在开封附近、河南东部地区最活跃的一支民军,让北洋十七师和十四师双双陷入被动困境的敌人,白朗本部人马麾下第三号人物,现如今居然战败被俘。这可是让十七师和十四师梦寐以求多日的大喜事,这可是整个河南镇压作战至今捕获的最有价值的敌人。
不过对于袁肃而言,他心中虽然同样很欣喜,却不像其他那样是认为立了大功。他倒是很想知道周宝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在河南东部居然有如此这般的传奇名声,能够领导一支农民武装力量与政府军鏖战这么久,先是在商丘打堑壕战,今又发动连续的奇袭。
或许懂一点谋略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谁家都有可能听过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之类的评书,又或者是其他的民间传说,从中学习了一些“虚虚实实”的思路。但懂得这些思路不代表能很好的投入实际运用,这就是纸上谈兵和身经百战最大的区别。
最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周宝林是带着一帮农民来执行谋略作战,就算有足够的策划思路,也一定要有足够的执行力来配合。偏偏周宝林还做到了,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客观的说也绝对要比那些所谓的政府军强得多,可见此人的领导指挥能力有多深厚。
“你是周宝林?”不等袁肃开口,一旁的林团长首先激动的追问道。
“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是信阳人,你们在信阳那里还有我的画像,有什么好辩驳的。大丈夫敢作敢当,既然走上这条路,就已经料到会有今时今日。我周某人不惧死,要杀要刮悉听尊便,只是古云杀降不详,我的这些手下无非是为了有一口饭吃,近闻北方来了一支中央军会在商丘救济百姓,所以我只希望你们能宽恕我的这些兄弟们。”周宝林语气没有任何波澜,不仅站立的姿态显得很平静,说话的语态也是不惊不诈。
“哼,事到如今你还想跟我们讨价还价。”林团长冷笑着说道。
“不管你们是真心实意要解决河南民乱,又或者只是装腔作势,如果你们真要把我们所有人都杀了,我敢肯定,今后绝不会再有民军向你们投降。这里的乱子势必会闹得更久,闹得更大。总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现在多说无益,我也不会求你们怎样。”周宝林语气耿直强硬的说道。
他的话音刚落,俘虏人群里有几个周宝林的心腹亲信立刻也跟着叫嚣起来。
“就是,谁求你们了,要杀要刮就痛快一点。”
“掉头不过碗大的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周司令,兄弟们与你共赴黄泉。”
虽然有这几个亲信心腹的支持,多少给在场一些俘虏带了一阵热血,可更多的人还是沉默不语,甚至还有几分焦急,万一官军恼羞成怒之下真的把他们杀了,那可该如何是好?他们揭竿而起不是为了死,恰恰是为了活。真正到了死亡的关头,没有人能说不害怕的。
“你还真是一条汉子。”袁肃带着一丝模棱两可的笑容开口说道。
“袁都督,此番擒拿贼首,当真是功德无量。在下以为理应立刻押往开封,交由张都督来发落。”林团长连忙向袁肃进言道。
“不急,今日先好好看管这些俘虏,等天亮之后再做定夺。”袁肃颇有深意的说道,事实上他心中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如此也好。”林团长倒是没有多疑,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袁肃专门吩咐警卫连亲自看押周宝林,当天晚上又与第一团团部的军官们做了一些商量,表示明天黎明时第一团开拔返回宁陵县,同时还要把俘虏都一并带走。但是考虑到五十八团在这边,所以办起事来还是要多加注意一些。
文钦和杜预认为还不如跟五十八团直接摊开来说,就说袁都督要把人带走去拷问,纵然五十八团想要争这份功劳,可也不敢跟袁都督对着干才是。袁肃觉得是有道理,但是就怕这姓林的脑子倔强,万一闹僵了反而对大家都不利。
经过一番思索之后,袁肃最终还是去找林团长商议此事,他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先将宁陵县官仓失窃的事情牵扯了出来,让林团长给一个交代。五十八团路过宁陵县时确实从官仓里取了一些物资,不过之前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开封方面给袁肃用来商丘善后的东西,只听说五十九团、六十团都拿过,所以也跟着一起拿了。
没想到现在袁肃追究起这件事,而且还表现的很是生气,林团长顿时有些尴尬起来,支支吾吾好一阵,连忙说了一些好话,又承诺会把所拿走的物资原封不动退还,甚至还愿意多赔偿一些。袁肃见对方如此态度,料定还是可以说话,于是表示可以不追究此事,但是这些俘虏要由自己来安排,全部带回宁陵县。
林团长很是吃惊,虽然他听说过袁肃在商丘曾经释放了不少俘虏的民军,但是此一时非彼一时,现在抓到的可是白朗本部人马的第三号人物,该不会连这个人都放了吧?他连忙问道:“袁都督,您打算……怎么处置这些人?”
袁肃没有打算隐瞒什么,直接说道:“我打算招降这支民军队伍。”
林团长眨了眨眼睛,惊叹的说道:“招降?袁都督,这……这未免也……”
袁肃镇定自若的笑道:“有何不可?从一开始我就已经很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态度,此番要想彻底解决河南民乱的问题,只能治根。之前在商丘我释放俘虏是这个道理,今日我要着想周宝林这路人马同样是这个道理。试想一下,杀死一个周宝林只能解决一时的麻烦,可倘若我们能招降周宝林,消息传出之后,那些还在继续顽抗的民军们会怎么想?”
林团长深思了一阵,心中已然明白了袁肃的意思,他缓缓的点了点头,只是语气依然显得很为难的说道:“但是,卑职认为,这件事……还是得由张都督来做主才是……毕竟这周宝林……,唉,直接说了吧,这周宝林之前一直是我们十七师的首要敌人,如今好不容易让其落网,若是不做点什么,只怕难以服众。当然,咱们五十八团人微言轻无所谓,可张都督那边肯定是咽不下这口气,到时候只怕……”
袁肃微微的点了点头,依然很镇定的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一点你大可放心,张都督是我伯父,该怎么交代那是我的事情。林大人你大可放心,今日围剿周宝林的功劳,袁某绝不会忘记,届时一定会在我伯父那边为林大人提点几句。”
他故意强调“伯父”这个词,就是要让对方知道自己与张镇芳的关系。
林团长听到这里,自然也没办法再多说其他,再者他对袁肃的印象还是挺正派的,料定既然答应帮自己请功那一定不会出尔反尔,当即便应承下来:“如此,那就依袁都督之言。到时候还承蒙袁都督多加关照才是。”
第37章,晓以大义
次日一早,袁肃便押着俘虏启程返回宁陵县。
五十八团原本是要驰援开封,可开封显然既然已经安然无恙,索性也跟着第一团一起先回到师部驻地宁陵县,然后再发电文回开封汇报昨天发生的事情。因为一路上要看住俘虏,并且照顾伤员,队伍行进的很缓慢,直到傍晚时方才抵达宁陵县。
宁陵县这边留守的部队早已经准备好接应工作,包括抢救伤员,屯出空地来关押俘虏。
袁肃吩咐杜预去把俘虏分开关押,在民军队伍里担任军官的则分开关押,其他普通俘虏则集中关押,至于周宝林本人则要特别对待,先关押到一处小黑屋里。安排好这些事宜之后,他这才派人发电报到开封,把前前后后的事情做了交代,也把对周宝林等人的处置计划做了一定交代。
开封刚刚经历一场偷袭的惶恐,都督府直到深夜的时候才发来一封复电。
正如五十八团团长所预料的那样,张镇芳对周宝林是恨之入骨,根本不在乎招安纳降对大局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当务之急就应该杀鸡给猴看,如此不仅可以谢心头之恨,还能给予民军沉重的打击,更能借此向中央政府邀功。
因此在这封复电中,张镇芳要求袁肃立刻派人将周宝林押解到开封,甚至还说如若不行就地处决,只把尸首运回来同样亦可。
袁肃对于张镇芳这样义气用事的回复感到很失望,不过他早先多少也料到张镇芳的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所以心中还是筹备了一些应对的办法。他决定将这件事越级上报到北京,直接向总统府呈报自己缓和河南民乱的办法。然而在呈报之前,他必须先做出一番十足的表率,好让中央政府看出自己办法的可行之处。
而这个表率自然就是要先从周宝林下手,如果能让周宝林成功归顺政府,同时利用周宝林接受招安的消息来影响到其他地区的民军,那就足以证明这个办法不仅行得通,而且效果又直接又快捷,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治久安。
袁肃并没有急着去找周宝林谈话,他看得出来周宝林是一个硬汉,硬汉的性格就是固执和不屈服,简单的说教显然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自己必然先从实际行动着手,让周宝林意识到中央军与地方军的不同,意识到中央政府的态度与地方政府的态度不同,为彼此谈话先做好一定的铺垫。
因此,他在之后的两天时间,故意下令善待俘虏,不仅提供还算不错的伙食,同时安排专人进行户籍统计,尝试着联络这些人的家属。这么做看上去是打算把这些人遣返回原籍,但是事实上自然不可能那么简单就放人。
除此之外,他还故意安排了一些小细节,比如五十八团的官兵殴打俘虏,第一团的士兵出面制止。再比如主动给受伤的民兵提供医疗救助,差不多与第一团的伤员享受同样的待遇。又比如公开放出消息,表示用不了多久省府会派来救助物资,届时会将所有参与叛乱的“老百姓”进行妥善安置。
种种一切都彰显出中央军安抚民军的态度,业已彰显出官军不会杀降的作派。
到了第三天下午的时候,袁肃这才派人把周宝林从小黑屋里提了出来。当然这三天里周宝林并不是在小黑屋里一动不动,袁肃是专门给予周宝林每天一定时间的放风,再者小黑屋紧挨着关押俘虏的集中营,透过窗户就能听到和看到外面的情况。
周宝林被带到临时行营的书房里,袁肃示意警卫都退到门外,然后不冷不热的请周宝林在茶几对面落座下来。
“周宝林,自幼平,祖籍安徽凤台,幼年在安徽读过私塾,青年时又随家里迁入河南信阳,还在许昌念过中学,后来弃笔从戎被调派到第六镇,担任第六镇总镇司令处警卫兵。真没想到你原来是念过书的人。”待到周宝林坐下来后,袁肃又用十分平静的语气说道,这些都是从那些俘虏口中套取的一些资料,至于是否属实他也不清楚。
周宝林只是漠然的看着袁肃,并没有开口说话。
“看得出来,你是一条汉子,而且能跟官军在豫东交战一年之久,把官军耍的团团转,也算是一个懂军事的人。既然你不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那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你先看看这份电文。”停顿了片刻,袁肃轻描淡写的说着,随后将早已准备好的文件取了出来,交到周宝林手里。
周宝林依然不说话,不过却很麻利的接过了电文文件,打开来仔细过目了一遍。
这份电文就是之前张镇芳从开封发来的复电,要求袁肃立刻处置周宝林。
“既如此,也没什么好说的,周某人这几日早已看得淡然,只要你能放过我的那些兄弟,我周某的头颅根本算不得什么,尽管取去就是。”看完电报之后,周宝林这才开口说了话,不过说话的语气却反而比袁肃更冷静。
“果然是一条汉子。我给你看这份电文不是在宣告你的死期,你应该注意到电文的日期,这是三天前发来的。如果我真的要你死,三天前你已经死了。诚实的说,我本是河南人,如今面对故乡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多少是于心不忍。此番我主动请缨由直隶南下,其目的不在杀伐,而在根除困境。”袁肃气定神闲的说道。
“粗略的估计大约有两千余人,不过他们进攻的线路很分散,也不太确定后方是不是还有其他人。”副官说道。
袁肃在心中大致的计算了一下,五十八团大约有一千两百余人,而他目前在宁陵县这里的第一团有一千五百余人,从兵力数量上来看似乎没有任何优势。不过摆在他面前的局势是没有其他选择,自己必然是要前去驰援,至于是否能够全歼这股民军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没过多久,第一团团长林智赶来与袁肃见面,众人在一起简单商量了一下驰援计划。
袁肃料定这支民军连续熬夜奔波作战已经是强弩之末,当务之急应该想办法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尽可能歼灭这支有生力量的民军。他要求第一团兵分两路,一路从官道火速赶往程庄与五十八团会合,在正面牵制民军,另外一路则迂回到程庄西北方向,尝试着绕道民军的后方或者侧翼,发动突袭。
当然,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袁肃还制订了另外一套备用方案,用以应对援军赶到时敌军企图撤退的情况。一旦发现民军已经撤退或者正要撤退,正面部队改防守状态为追击状态,紧咬着民军不放,另外一路继续从侧翼进行围堵,无论如何要趁势重创敌军。
商议已经,袁肃亲自率领第一团向程庄出击。
第35章,合击围堵
五十八团在程庄的战斗很是激烈,虽然民军进攻的节奏显得很乱,指挥上有着明显的无法统一协调,但是依然可以看得出来,这一路民军埋伏在这里就是为了一鼓作气吞吊一支政府军。因而从中午到傍晚,双方交战的激烈程度呈现递增趋势,尽管五十八团前期失利,可退守到镇外占据有利地形后,还是打出了一定的水准。
民军终归是没有任何军事基础的武装,哪怕这一路民军是属于白朗起义的本部人马,可麾下的人员实在良莠不齐,不仅没办法完全按照既定的命令执行,甚至还频频出现彼此之间缺乏默契的情况。
宁陵县距离程庄大约有四十里的路途,袁肃率领第一团马不停蹄的驰援,总算在傍晚时抵达这里。按照既定计划,他调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前往南边支援五十八团正面作战,又亲自带领两个营和团部的人马展开迂回。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民军没办法一鼓作气挤垮五十八团,不得不开始撤退。
然而在撤退的过程中同样连连发生问题,在缺乏有效通讯设施的条件下,前后传达命令只能依靠通讯兵骑着马来回奔波,而因此造成了传达命令不清楚以及接收命令存在延时,前面的部队和后面的部队完全无法协调起来。
在撤退的过程中,竟然还出现前后两路人马撞到一块,前面的质问后面的,后面的质问前面的,到最后甚至都不清楚谁接到的命令才是正确的,才是最新的。
趁着这个空隙,五十八团按照袁肃的吩咐组织起一轮反攻,两个营与第一团驰援的一个营从山丘上发起冲锋,紧追在撤退民军的后面。官军的反扑虽然没有什么战略意义,却在气势上给了民军很大的压力,原本就已经显出紊乱之态的民军,顿时一下子更乱了起来。
民军的撤退显得很是凌乱,若是不知情的人都会直接认为已经溃不成军了。在撤退的方向上这些没有军事素养的民军也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一部分人向西北方向跑,另外一部分人则向东北方向跑,原本兵员上尚且有一定优势,现在化整为零之后连这点优势也失去了。
袁肃带领两个营的兵力迂回了五、六里之远,来到一片小树林时,天色已经黑的差不多了。不过他发现前方小树林居然有火把,还有不少人影在晃动,不过过多的推理也能知道是民军在树林里面乱跑。当即,他下令在此处设置重机枪火力点,然后集中所有骑兵继续绕道北边的位置,利用黑夜的掩护来佯装大军围堵,把树林里面的民军向重机枪火力点这边驱赶,争取在重机枪的恐吓下能逼迫这支民军投降。
整个行动进行的很顺利,不到半个小时,绕道北边的骑兵便大呼小叫、密集放枪,树林里的民军根本看不清楚北边的情况,只当是从开封方向突然杀来一支官军,当即吓得连忙往南边逃窜而去。
民军刚刚从树林里面跑出来,早已在南边等候多时的机枪连一阵扫射,跑在最前面的七、八名民军应声栽倒在地。带领机枪连的一名军官随即高声呐喊起来,劝说面前的民军立刻放下武器,并且保证只要现在放下武器投降便能留下一条性命,否则无论是反抗还是逃跑都视为违抗到底,一律格杀勿论。
这一路民军连续奔波了多天,远远不止是从突袭开封那天才开始奔波。早先一直在豫北活动,后来听说白朗大部队向陕西转移,于是又打道向西而去,意图跟上大部队。哪里知道部队才转移不久,又听说商丘遭到官军大举围攻,于是临时改变计划,飞驰南下奇袭开封。
也就是说,从七八天开始,这支民军队伍便已经在大体力消耗的行军。直至最近两天又熬夜奔波作战,无论是军心还是战斗力全部都出现了消弱的状态。
在面对摆在眼前的官军重机枪,以及躺在地上的几具尸体,民军最后的底气彻底崩盘,所有人都没有心思再继续逃跑,也没有力气再想着反抗。就这样,在领头的几个民军先放下手中武器投降的带头下,剩下的所有人也跟着缴械投降了。
袁肃从后方赶上来,下令将所有俘虏都集中起来看管,同时派遣部队到树林里搜查是否有其他民军的踪迹。结果并没有发现还有其他民军,反而找到了民军的三门火炮,民军的炮兵在发现情况不对劲,索性直接不管大炮逃窜而去。这三门火炮虽然部是什么先进的型号,但好歹是之前官军的定制武器,现在能够收回来也算是可以洗清之前的耻辱。
到了晚上九点三十分时,程庄这边的战斗总算渐渐消停下来。
五十八团在北边追堵上一支民军队伍,带到程庄镇子的路口与袁肃这边会合。两边的俘虏凑到一块,一番清点之后差不多有四百余人。缴获的各式各样步枪有六百多支,子弹两千来发,大炮三门以及配套炮弹二十发。
袁肃与林团长会了面,询问了一下五十八团伤亡情况,被告知伤员还是有不少,现在正在送到镇子上治疗。袁肃则吩咐第一团积极协助五十八团转移和救治伤员,随即又与林团长商量对俘虏的处置问题。
如同之前的政策一样,袁肃并没有打算进行大屠杀,把这些俘虏全部处决,虽然这么做可以起到一定威慑作用,但同时也会带来极其不好的负面影响。他不是信奉“暴力主义”的人,尤其是在对待同胞的时候,能够化解彼此的矛盾才是真正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
在确定处置办法之前,袁肃与林团长一起来到了关押俘虏的地方,这是一片空置的打谷场,四百多人拥挤在一块,密密麻麻的好像根本没有缝隙似的。林团长从一开始就一直在袁肃耳边劝说,索性把这些人都枪决以儆效尤算了,留着他们是麻烦,放了他们更麻烦。
袁肃没有正面回答林团长,看着蹲缩成一团的民军,一个个乌七八黑的样子,要么是衣衫褴褛、要么是处处补丁,不难想象这些人绝大多数就是普通农民。他让杜预派人上前问话,询问这支民军的来历,首领是谁,一共有多少人,附近还有没有其他据点等等。
第36章,俘周宝林
林团长这边也派人上前协助问话,不过五十八团的人明显没有什么好耐性,只要问话的俘虏稍微有些含糊其辞,便立刻一阵拳打脚踢。十七师虽然大部分士兵没有什么好素质,但这些与民军鏖战一年多的官军部队,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积攒的怨气不言而喻。也许以前是没有成功俘获过多少敌军,所以才没有听说有什么“屠杀泄愤”之类的新闻,然而今天总算有了一些“收获”,积怨已久的情绪自然要爆发一下。
袁肃没有进行阻扰,让五十八团的人打了一顿总比枪毙要好的多,更何况现在天色不早,他也要尽快弄清楚这路民军的情况,必要的刑讯还是可以接受的。
几分钟过后,就在几个被揪出来的民兵遭到毒打,在地上嚎叫求饶的时候,俘虏人群里忽然有人站起身来,中气十足的大喊道:“住手!”
这一声大喊很是气势,仿佛是平地里的一声雷,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聚焦到了喊话人的身上。
袁肃循声看过去,只见对方约摸三十多岁,皮肤黝黑,穿着一身破旧的新军军装,因为这一身军装实在太久,又沾满了许多污渍,若不是仔细的去看,还真看不出来这是一件新军军装。此人步履蹒跚的从人群里走出来,他所经过的地方,原本挤成一团的民军哪怕再拥挤,也都尽力的闪开一条道来。单单看到这一幕,也能猜出对方的身份肯定不一般。
几个士兵连忙上前,端起枪来对准了此人,并挡住了对方前进的道路。
袁肃将双手背扶在身后,打量了好一阵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你是何人?”
对方气定神闲,脸上的表情十分坚毅,颇有一种大将面临千军万马的气势,他说道:“我是周宝林,扶汉讨袁军第三支队总司令。你们不必再难为我的手下,有什么尽管冲我来问就是,我比他们知道的都多。”
听到周宝林的名字,官军这边起了一阵议论声,尤其是五十八团的人。
之前在开封附近、河南东部地区最活跃的一支民军,让北洋十七师和十四师双双陷入被动困境的敌人,白朗本部人马麾下第三号人物,现如今居然战败被俘。这可是让十七师和十四师梦寐以求多日的大喜事,这可是整个河南镇压作战至今捕获的最有价值的敌人。
不过对于袁肃而言,他心中虽然同样很欣喜,却不像其他那样是认为立了大功。他倒是很想知道周宝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在河南东部居然有如此这般的传奇名声,能够领导一支农民武装力量与政府军鏖战这么久,先是在商丘打堑壕战,今又发动连续的奇袭。
或许懂一点谋略并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谁家都有可能听过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之类的评书,又或者是其他的民间传说,从中学习了一些“虚虚实实”的思路。但懂得这些思路不代表能很好的投入实际运用,这就是纸上谈兵和身经百战最大的区别。
最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周宝林是带着一帮农民来执行谋略作战,就算有足够的策划思路,也一定要有足够的执行力来配合。偏偏周宝林还做到了,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客观的说也绝对要比那些所谓的政府军强得多,可见此人的领导指挥能力有多深厚。
“你是周宝林?”不等袁肃开口,一旁的林团长首先激动的追问道。
“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是信阳人,你们在信阳那里还有我的画像,有什么好辩驳的。大丈夫敢作敢当,既然走上这条路,就已经料到会有今时今日。我周某人不惧死,要杀要刮悉听尊便,只是古云杀降不详,我的这些手下无非是为了有一口饭吃,近闻北方来了一支中央军会在商丘救济百姓,所以我只希望你们能宽恕我的这些兄弟们。”周宝林语气没有任何波澜,不仅站立的姿态显得很平静,说话的语态也是不惊不诈。
“哼,事到如今你还想跟我们讨价还价。”林团长冷笑着说道。
“不管你们是真心实意要解决河南民乱,又或者只是装腔作势,如果你们真要把我们所有人都杀了,我敢肯定,今后绝不会再有民军向你们投降。这里的乱子势必会闹得更久,闹得更大。总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现在多说无益,我也不会求你们怎样。”周宝林语气耿直强硬的说道。
他的话音刚落,俘虏人群里有几个周宝林的心腹亲信立刻也跟着叫嚣起来。
“就是,谁求你们了,要杀要刮就痛快一点。”
“掉头不过碗大的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周司令,兄弟们与你共赴黄泉。”
虽然有这几个亲信心腹的支持,多少给在场一些俘虏带了一阵热血,可更多的人还是沉默不语,甚至还有几分焦急,万一官军恼羞成怒之下真的把他们杀了,那可该如何是好?他们揭竿而起不是为了死,恰恰是为了活。真正到了死亡的关头,没有人能说不害怕的。
“你还真是一条汉子。”袁肃带着一丝模棱两可的笑容开口说道。
“袁都督,此番擒拿贼首,当真是功德无量。在下以为理应立刻押往开封,交由张都督来发落。”林团长连忙向袁肃进言道。
“不急,今日先好好看管这些俘虏,等天亮之后再做定夺。”袁肃颇有深意的说道,事实上他心中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如此也好。”林团长倒是没有多疑,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袁肃专门吩咐警卫连亲自看押周宝林,当天晚上又与第一团团部的军官们做了一些商量,表示明天黎明时第一团开拔返回宁陵县,同时还要把俘虏都一并带走。但是考虑到五十八团在这边,所以办起事来还是要多加注意一些。
文钦和杜预认为还不如跟五十八团直接摊开来说,就说袁都督要把人带走去拷问,纵然五十八团想要争这份功劳,可也不敢跟袁都督对着干才是。袁肃觉得是有道理,但是就怕这姓林的脑子倔强,万一闹僵了反而对大家都不利。
经过一番思索之后,袁肃最终还是去找林团长商议此事,他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先将宁陵县官仓失窃的事情牵扯了出来,让林团长给一个交代。五十八团路过宁陵县时确实从官仓里取了一些物资,不过之前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开封方面给袁肃用来商丘善后的东西,只听说五十九团、六十团都拿过,所以也跟着一起拿了。
没想到现在袁肃追究起这件事,而且还表现的很是生气,林团长顿时有些尴尬起来,支支吾吾好一阵,连忙说了一些好话,又承诺会把所拿走的物资原封不动退还,甚至还愿意多赔偿一些。袁肃见对方如此态度,料定还是可以说话,于是表示可以不追究此事,但是这些俘虏要由自己来安排,全部带回宁陵县。
林团长很是吃惊,虽然他听说过袁肃在商丘曾经释放了不少俘虏的民军,但是此一时非彼一时,现在抓到的可是白朗本部人马的第三号人物,该不会连这个人都放了吧?他连忙问道:“袁都督,您打算……怎么处置这些人?”
袁肃没有打算隐瞒什么,直接说道:“我打算招降这支民军队伍。”
林团长眨了眨眼睛,惊叹的说道:“招降?袁都督,这……这未免也……”
袁肃镇定自若的笑道:“有何不可?从一开始我就已经很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态度,此番要想彻底解决河南民乱的问题,只能治根。之前在商丘我释放俘虏是这个道理,今日我要着想周宝林这路人马同样是这个道理。试想一下,杀死一个周宝林只能解决一时的麻烦,可倘若我们能招降周宝林,消息传出之后,那些还在继续顽抗的民军们会怎么想?”
林团长深思了一阵,心中已然明白了袁肃的意思,他缓缓的点了点头,只是语气依然显得很为难的说道:“但是,卑职认为,这件事……还是得由张都督来做主才是……毕竟这周宝林……,唉,直接说了吧,这周宝林之前一直是我们十七师的首要敌人,如今好不容易让其落网,若是不做点什么,只怕难以服众。当然,咱们五十八团人微言轻无所谓,可张都督那边肯定是咽不下这口气,到时候只怕……”
袁肃微微的点了点头,依然很镇定的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一点你大可放心,张都督是我伯父,该怎么交代那是我的事情。林大人你大可放心,今日围剿周宝林的功劳,袁某绝不会忘记,届时一定会在我伯父那边为林大人提点几句。”
他故意强调“伯父”这个词,就是要让对方知道自己与张镇芳的关系。
林团长听到这里,自然也没办法再多说其他,再者他对袁肃的印象还是挺正派的,料定既然答应帮自己请功那一定不会出尔反尔,当即便应承下来:“如此,那就依袁都督之言。到时候还承蒙袁都督多加关照才是。”
第37章,晓以大义
次日一早,袁肃便押着俘虏启程返回宁陵县。
五十八团原本是要驰援开封,可开封显然既然已经安然无恙,索性也跟着第一团一起先回到师部驻地宁陵县,然后再发电文回开封汇报昨天发生的事情。因为一路上要看住俘虏,并且照顾伤员,队伍行进的很缓慢,直到傍晚时方才抵达宁陵县。
宁陵县这边留守的部队早已经准备好接应工作,包括抢救伤员,屯出空地来关押俘虏。
袁肃吩咐杜预去把俘虏分开关押,在民军队伍里担任军官的则分开关押,其他普通俘虏则集中关押,至于周宝林本人则要特别对待,先关押到一处小黑屋里。安排好这些事宜之后,他这才派人发电报到开封,把前前后后的事情做了交代,也把对周宝林等人的处置计划做了一定交代。
开封刚刚经历一场偷袭的惶恐,都督府直到深夜的时候才发来一封复电。
正如五十八团团长所预料的那样,张镇芳对周宝林是恨之入骨,根本不在乎招安纳降对大局的重要意义。在他看来,当务之急就应该杀鸡给猴看,如此不仅可以谢心头之恨,还能给予民军沉重的打击,更能借此向中央政府邀功。
因此在这封复电中,张镇芳要求袁肃立刻派人将周宝林押解到开封,甚至还说如若不行就地处决,只把尸首运回来同样亦可。
袁肃对于张镇芳这样义气用事的回复感到很失望,不过他早先多少也料到张镇芳的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所以心中还是筹备了一些应对的办法。他决定将这件事越级上报到北京,直接向总统府呈报自己缓和河南民乱的办法。然而在呈报之前,他必须先做出一番十足的表率,好让中央政府看出自己办法的可行之处。
而这个表率自然就是要先从周宝林下手,如果能让周宝林成功归顺政府,同时利用周宝林接受招安的消息来影响到其他地区的民军,那就足以证明这个办法不仅行得通,而且效果又直接又快捷,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治久安。
袁肃并没有急着去找周宝林谈话,他看得出来周宝林是一个硬汉,硬汉的性格就是固执和不屈服,简单的说教显然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自己必然先从实际行动着手,让周宝林意识到中央军与地方军的不同,意识到中央政府的态度与地方政府的态度不同,为彼此谈话先做好一定的铺垫。
因此,他在之后的两天时间,故意下令善待俘虏,不仅提供还算不错的伙食,同时安排专人进行户籍统计,尝试着联络这些人的家属。这么做看上去是打算把这些人遣返回原籍,但是事实上自然不可能那么简单就放人。
除此之外,他还故意安排了一些小细节,比如五十八团的官兵殴打俘虏,第一团的士兵出面制止。再比如主动给受伤的民兵提供医疗救助,差不多与第一团的伤员享受同样的待遇。又比如公开放出消息,表示用不了多久省府会派来救助物资,届时会将所有参与叛乱的“老百姓”进行妥善安置。
种种一切都彰显出中央军安抚民军的态度,业已彰显出官军不会杀降的作派。
到了第三天下午的时候,袁肃这才派人把周宝林从小黑屋里提了出来。当然这三天里周宝林并不是在小黑屋里一动不动,袁肃是专门给予周宝林每天一定时间的放风,再者小黑屋紧挨着关押俘虏的集中营,透过窗户就能听到和看到外面的情况。
周宝林被带到临时行营的书房里,袁肃示意警卫都退到门外,然后不冷不热的请周宝林在茶几对面落座下来。
“周宝林,自幼平,祖籍安徽凤台,幼年在安徽读过私塾,青年时又随家里迁入河南信阳,还在许昌念过中学,后来弃笔从戎被调派到第六镇,担任第六镇总镇司令处警卫兵。真没想到你原来是念过书的人。”待到周宝林坐下来后,袁肃又用十分平静的语气说道,这些都是从那些俘虏口中套取的一些资料,至于是否属实他也不清楚。
周宝林只是漠然的看着袁肃,并没有开口说话。
“看得出来,你是一条汉子,而且能跟官军在豫东交战一年之久,把官军耍的团团转,也算是一个懂军事的人。既然你不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那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你先看看这份电文。”停顿了片刻,袁肃轻描淡写的说着,随后将早已准备好的文件取了出来,交到周宝林手里。
周宝林依然不说话,不过却很麻利的接过了电文文件,打开来仔细过目了一遍。
这份电文就是之前张镇芳从开封发来的复电,要求袁肃立刻处置周宝林。
“既如此,也没什么好说的,周某人这几日早已看得淡然,只要你能放过我的那些兄弟,我周某的头颅根本算不得什么,尽管取去就是。”看完电报之后,周宝林这才开口说了话,不过说话的语气却反而比袁肃更冷静。
“果然是一条汉子。我给你看这份电文不是在宣告你的死期,你应该注意到电文的日期,这是三天前发来的。如果我真的要你死,三天前你已经死了。诚实的说,我本是河南人,如今面对故乡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多少是于心不忍。此番我主动请缨由直隶南下,其目的不在杀伐,而在根除困境。”袁肃气定神闲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