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而翔的美丽村庄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安徽周玉冰文集最新章节!
小井庄“敢为人先”精神的探寻与思考。
三十多年前,肥西小井庄在特殊时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一次性彻底底将土地承包到户,此举引爆了中国农村变革。三十多年后,小井庄发生了怎样变化?小井庄精神给我们哪些思考,记者为此探寻。
周玉冰
农村土地到户曾是“禁区”
肥西山南镇西行一两公里就是小井庄,因庄前一口建于清光绪二年间的水井而得名。
时值初春,大地上,树木枝桠横空,村落分布,阡陌交通,一派田园景象。
时光流逝。1978年9月23日,也许,一样的日落日出,但对于一个叫小井庄的村子而言是一个特殊日子。当时21户98口人,把全队的153亩田地全部分到户,此举比小岗村类似行动还早三个月。
小井庄的行动的确是中国农村的惊天动地的改革之举。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特殊。原安徽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作家尹曙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安徽农村饿、病、逃、荒、死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到什么程度?原安徽省委办公厅梁文斌曾经给出数据:“1959年我到安徽省委办公厅工作时,全省人口是3300万人,到1961年时只有2700万人,除去200万人算作正常减少外,非正常死亡算400万人差不多。”
困境中,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提出搞“责任田”1961年2月,派工作组在合肥南新庄开始搞试点,随后全省推行。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王光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年安徽增产粮食近50亿斤,除保证安徽自身渡过难关,还支援河南、山东、苏北等地粮食约5亿多斤。但是,随后安徽责任田的做法被否定了,曾希圣在“七千人大会”上受到批判。
此后,农村土地到户是个禁区。谁也不敢轻易去碰。
一个了不起的村庄
安徽是农业大省,在当时的情况下,田地出不了效益,农民只有贫困。
1977年6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带着“清帮”治皖的政治意图来到安徽。据说,在大别山区的一次走访中,有户农家没有吃穿,两个没衣服穿的女孩赤身裸体坐在锅堂里,利用土炤余热防寒。
“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让社员出工不出力,必须调动农民积极性!这年年底,万里主持制定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第二年,全省大旱。万里在省委的紧急会议上指出“与其土地撂荒,倒不如让农民各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度过灾荒。”省委为此出了“六条”允许农民“借地种保命麦”
山南区柿树岗公社黄花大队最早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决定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向贫穷宣战,向禁区宣战。1978年9月15日的一个夜晚,暗淡摇曳的煤油灯光下,升腾着农民们对光明最为真切的期盼。在此蹲点的山南区委书记汤茂林主持,黄花大队23名共产党员召开了一个特殊会议,决定在全大队实行包产到户。这不仅仅是“借地”而是“分地”!因而,决定是有了,但行动还是谨慎的。小井庄的21户农民则彻底地将土地分到户。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这次创举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进程
在2005年落成的小井庄中国包产到户纪念馆里,我看到了当初参加会议的同志们的合影。出于职业敏感,我特意询问:“当时的会议应该是很慎重的,为什么还能这样正式地留下合影?是不是后来配合宣传补拍的?”副镇长完颜健炜告诉说,当时怕有人反悔就合影为凭,这表现了一种共同承担的决心与勇气。
的确需要勇气。在纪念馆里,我就看到一封署名“乡村教师”写给省委的信的复印件,信上历数了汤茂林十条罪状。纪念馆里,还有周边邻县坚决抵制肥西单干风的标语图片。可见,小井庄人包产到户是顶着方方面面巨大压力的。
好在历史证明这种“创举”是对的。1979年,午季的粮食产量就由1978年之前的6万斤提高到9万斤。万里同志为此两次到小井庄调研,肯定了单干做法。
今天小井庄万里座谈会旧址前,有一个名为破茧的铜雕塑。破茧小井庄农民冲出束缚,破茧而出。
“破茧”激发了农民内心最强烈的渴望,山南区1073个生产队旋风般搞起了包产到户,农村改革星火燎原。江淮大地上一片艳阳天,到处是丰收景象,乃至有民谣说“没有米,找万里”
中央高层也肯定了安徽大地上的土地变革。邓小平1980年5月31日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中,特意提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aaa级景区的美丽村庄
三十多年过去,昔日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面目焕然一新。镇办公室副主任许文庆告诉我,1978年以前,小井庄人住的都是土坯房,生活贫穷。今天,小井庄按照“改革发源地、生态农业村、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路进行打造。
小井庄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了,辐射到附近几个村庄,已经形成27个村民组,950户农家。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我在小井庄走着,水泥路很整洁,装有路灯,新建的房屋为皖中地区徽派建筑特色,楼上楼下,每家每户独立院落,装有太阳能等现代化设施。篮球场、文化广场一应俱全。心想,要是在这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很
小井庄的农民如今干什么呢?村子里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了大棚蔬菜,水面养殖,精品绿化等。此外,小井庄工业聚集区以机械制造、服装加工两大产业为支撑,已经初现规模,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就业创业。2010年,小井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
小井庄精神的思考
不管是小井庄的包产到户还是小岗村的大包干,都发生在我们安徽,是江淮儿女具有独特创新精神的体现,让我们引以为豪。
今天的小井庄是一个靓丽的村庄。然而,土地到户也只能是提高农民积极性,解决温饱。靠传统的农业,农民难以建起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村庄。包括小岗村在内,这样美丽富裕的“典型村”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那么,小井村出现的意义是什么呢?“小井庄的壮举,更新了国人思维,引爆了中国农村乃至各个领域的崭新变革”山南镇党委委员何欣欣认为,小井庄为天下先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新形式下应该赋予新的内涵。
“几十年前,土地分到户解放了生产力。社会在变化,今天的土地过于分散产生不了巨大效益,小井庄还要探索,寻求新形式下土地的合理流转。”肥西县组织部岳瑾主任认为新的形式下,小井庄要谋求再次变革。“山南因位于大潜山南而得名,是肥西两大古镇之一,2010年,生产总值19。68亿元。‘十二五’期间,农业经济形态上也要有根本性突破。”
小井庄“敢为人先”精神的探寻与思考。
三十多年前,肥西小井庄在特殊时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一次性彻底底将土地承包到户,此举引爆了中国农村变革。三十多年后,小井庄发生了怎样变化?小井庄精神给我们哪些思考,记者为此探寻。
周玉冰
农村土地到户曾是“禁区”
肥西山南镇西行一两公里就是小井庄,因庄前一口建于清光绪二年间的水井而得名。
时值初春,大地上,树木枝桠横空,村落分布,阡陌交通,一派田园景象。
时光流逝。1978年9月23日,也许,一样的日落日出,但对于一个叫小井庄的村子而言是一个特殊日子。当时21户98口人,把全队的153亩田地全部分到户,此举比小岗村类似行动还早三个月。
小井庄的行动的确是中国农村的惊天动地的改革之举。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特殊。原安徽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作家尹曙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安徽农村饿、病、逃、荒、死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到什么程度?原安徽省委办公厅梁文斌曾经给出数据:“1959年我到安徽省委办公厅工作时,全省人口是3300万人,到1961年时只有2700万人,除去200万人算作正常减少外,非正常死亡算400万人差不多。”
困境中,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提出搞“责任田”1961年2月,派工作组在合肥南新庄开始搞试点,随后全省推行。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王光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年安徽增产粮食近50亿斤,除保证安徽自身渡过难关,还支援河南、山东、苏北等地粮食约5亿多斤。但是,随后安徽责任田的做法被否定了,曾希圣在“七千人大会”上受到批判。
此后,农村土地到户是个禁区。谁也不敢轻易去碰。
一个了不起的村庄
安徽是农业大省,在当时的情况下,田地出不了效益,农民只有贫困。
1977年6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带着“清帮”治皖的政治意图来到安徽。据说,在大别山区的一次走访中,有户农家没有吃穿,两个没衣服穿的女孩赤身裸体坐在锅堂里,利用土炤余热防寒。
“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让社员出工不出力,必须调动农民积极性!这年年底,万里主持制定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第二年,全省大旱。万里在省委的紧急会议上指出“与其土地撂荒,倒不如让农民各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度过灾荒。”省委为此出了“六条”允许农民“借地种保命麦”
山南区柿树岗公社黄花大队最早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决定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向贫穷宣战,向禁区宣战。1978年9月15日的一个夜晚,暗淡摇曳的煤油灯光下,升腾着农民们对光明最为真切的期盼。在此蹲点的山南区委书记汤茂林主持,黄花大队23名共产党员召开了一个特殊会议,决定在全大队实行包产到户。这不仅仅是“借地”而是“分地”!因而,决定是有了,但行动还是谨慎的。小井庄的21户农民则彻底地将土地分到户。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这次创举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进程
在2005年落成的小井庄中国包产到户纪念馆里,我看到了当初参加会议的同志们的合影。出于职业敏感,我特意询问:“当时的会议应该是很慎重的,为什么还能这样正式地留下合影?是不是后来配合宣传补拍的?”副镇长完颜健炜告诉说,当时怕有人反悔就合影为凭,这表现了一种共同承担的决心与勇气。
的确需要勇气。在纪念馆里,我就看到一封署名“乡村教师”写给省委的信的复印件,信上历数了汤茂林十条罪状。纪念馆里,还有周边邻县坚决抵制肥西单干风的标语图片。可见,小井庄人包产到户是顶着方方面面巨大压力的。
好在历史证明这种“创举”是对的。1979年,午季的粮食产量就由1978年之前的6万斤提高到9万斤。万里同志为此两次到小井庄调研,肯定了单干做法。
今天小井庄万里座谈会旧址前,有一个名为破茧的铜雕塑。破茧小井庄农民冲出束缚,破茧而出。
“破茧”激发了农民内心最强烈的渴望,山南区1073个生产队旋风般搞起了包产到户,农村改革星火燎原。江淮大地上一片艳阳天,到处是丰收景象,乃至有民谣说“没有米,找万里”
中央高层也肯定了安徽大地上的土地变革。邓小平1980年5月31日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中,特意提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aaa级景区的美丽村庄
三十多年过去,昔日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面目焕然一新。镇办公室副主任许文庆告诉我,1978年以前,小井庄人住的都是土坯房,生活贫穷。今天,小井庄按照“改革发源地、生态农业村、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路进行打造。
小井庄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了,辐射到附近几个村庄,已经形成27个村民组,950户农家。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我在小井庄走着,水泥路很整洁,装有路灯,新建的房屋为皖中地区徽派建筑特色,楼上楼下,每家每户独立院落,装有太阳能等现代化设施。篮球场、文化广场一应俱全。心想,要是在这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很
小井庄的农民如今干什么呢?村子里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了大棚蔬菜,水面养殖,精品绿化等。此外,小井庄工业聚集区以机械制造、服装加工两大产业为支撑,已经初现规模,吸引了不少人前去就业创业。2010年,小井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
小井庄精神的思考
不管是小井庄的包产到户还是小岗村的大包干,都发生在我们安徽,是江淮儿女具有独特创新精神的体现,让我们引以为豪。
今天的小井庄是一个靓丽的村庄。然而,土地到户也只能是提高农民积极性,解决温饱。靠传统的农业,农民难以建起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村庄。包括小岗村在内,这样美丽富裕的“典型村”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那么,小井村出现的意义是什么呢?“小井庄的壮举,更新了国人思维,引爆了中国农村乃至各个领域的崭新变革”山南镇党委委员何欣欣认为,小井庄为天下先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新形式下应该赋予新的内涵。
“几十年前,土地分到户解放了生产力。社会在变化,今天的土地过于分散产生不了巨大效益,小井庄还要探索,寻求新形式下土地的合理流转。”肥西县组织部岳瑾主任认为新的形式下,小井庄要谋求再次变革。“山南因位于大潜山南而得名,是肥西两大古镇之一,2010年,生产总值19。68亿元。‘十二五’期间,农业经济形态上也要有根本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