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第276节
推荐阅读:快乐的花莲之旅、淫术炼金士20——城战谋策篇、姐姐与她的同学、娇女封后之路、最佳女配(快穿)、老板,你马甲掉了、我的大奶女友小瑄、重生攻略、穿书后我抢了反派雌虫、猎人游记[女追男,剧情,肉渣]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大明国师最新章节!
这段内容,郑和与卓敬并不太清楚,但姜星火这最后一课,本就是为了解决从《国运论》第一卷就埋下的核心主线。
所以,姜星火也只是让朱高煦替他给两人稍加解释。
一边看朱高煦解释,姜星火一边说道:“之前在《国运论》第一卷,我曾经讲解过一些缓解人地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摊役入亩与化肥、轮作套种,这三种办法,都能有效地延缓人地矛盾的爆发。”
“然而。”姜星火话锋一转。
“无论是减轻自耕农负担,让其更好地进行耕种的摊役入亩,还是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化肥,亦或是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增加单位田地利用率的轮作套种,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姜星火的语气有些低沉:“这些都只能延缓人地矛盾的最终爆发,而无法阻止人地矛盾的爆发。”
听到这里,卓敬从朱高煦转述的知识所带来的震撼中脱离出来,疑惑地问道:“田地有限,而人口代代繁衍生息,却是无限,人地矛盾如何能解?”
姜星火听到卓敬的问题,抬起了头。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这便是《国运论》第四卷的内容了。”
“第四卷名为:农业国与工业国,想象力难以企及的差距。”
——————
隔壁密室。
永乐朝六部尚书齐聚一堂!
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茹瑺、礼部尚书李至刚、工部尚书黄福、刑部尚书郑赐,并列坐在了皇帝和大皇子身后,几乎将狭小的密室挤得满满登登。
两名负责记录《姜先生讲课记录》的小吏,郭琎和柴车,则是只能委屈地站着悬腕提笔记笔记了。
六部尚书里,有四位是跟着皇帝听过课的。
而没有听过课的两位,工部尚书黄福、刑部尚书郑赐,郑赐乃是皇帝陛下头号舔狗,自然是不会发出什么不合时宜的疑问。
唯有工部尚书黄福,听着那面古怪的、略有破损的陶瓷扩音墙壁上传来的声音,蹙紧了眉头。
再看看狭窄逼仄的密室,以及皇帝、大皇子带着六部尚书偷听一个诏狱囚徒讲课的奇怪事情,黄福愈发觉得迷幻了起来。
我大明帝国的高层,咋就变成这样了?
不过,还没等黄福开口,朱棣反而先说话了。
“这面墙壁,纪纲不是说修好了吗?”
听着杂音和风声,朱棣有些不悦地问道。
大皇子朱高炽连忙答道:“父皇,纪指挥使之前颇费周折地寻到了洪武朝的老工匠,确实把墙拆了重修了一下,当时重修的效果不错.但不知为何,这还没几日,陶瓷上面就又裂了缝隙,扩音的效果也不是那么好了。”
很显然,翻修货就是不如原装的。
朱棣此时对此也是毫无办法,只得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总不能让纪纲现场再翻修一遍了,凑合听吧。
而黄福则是此时开口道:“陛下,臣有话说。”
刑部尚书郑赐见状也是连忙开口:“陛下,臣也有话要说!”
朱棣皱眉道:“赶紧说,别耽误朕听姜先生讲课!”
第255章千古难题,绝不可能有解!
密室里。
“黄尚书先说。”郑赐不怀好意地说道。
工部尚书黄福瞥了一眼郑赐阴鹫的嘴脸,对着皇帝开口道。
“陛下,虽然从未听闻所谓‘王朝周期律’,但臣以为姜星火所言颇有偏差参考历朝历代对人地矛盾的应对措施,核心绝不在于人地,而在于是否能抑制兼并。”
“喔?”
听到黄福跟姜星火提出的观点意见相左,朱棣示意黄福继续说下去。
“周朝之所以国运绵长,臣以为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周朝施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井田制,井田制,就避免了田地兼并,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第一句话就让朱棣脸色一黑。
黄福不是挺务实的一个人吗?
开口闭口井田制是怎么回事,成解缙第二了?
不过好在,黄福的下一句话就把朱棣的心情拉了回来。
“井田制当然不可取,毕竟两千年前的鲁宣公时代就实行了‘初税亩’制度,承认了田地独有。而王莽篡汉,试图用‘王田制’来恢复‘井田制’都失败了,更不要说现在的大明,让所有田地归陛下所有,是不可能实现的。”
“臣之所以说是抑制田地兼并,而不是杜绝田地兼并,便是这个原因了。”
朱棣微微颔首,只要不像解缙一样跟他提井田制这种蠢主意,朱棣还是愿意听一听这些国家重臣的意见的。
黄福缓缓道:“而田地独有,臣认为其实是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否则秦国商鞅变法,也不会彻底承认田地独有,不承认田地独有,秦国没有打造‘耕-战’这套体系,也不可能统一六国。”
“而到了汉朝,正式形成了农业生产上的租佃关系,地主将田地出租给农民,农民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税收。”
“所以。”黄福郑重建议,“田地独有不能废除,租佃关系也不能废除,朝廷想办法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像此前历朝历代一样,考虑如何控制田地兼并,而非想着向外开拓田地,亦或是减少人口。”
显然,黄福不懂什么叫做“工业化”。
所以下意识地就认为,姜星火解决人地矛盾的思路,是通过对外征服增加田地,或者控制减少人口,而非传统的抑制兼并。
故此,黄福的话语,从他的角度上来讲,并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在农业时代,哪怕是再有聪明才智的人,都无法想象,工业时代的国家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无法想象全国可以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非现在的百分之九十多。
更无法想象,绝大多数的人们不在田间地头里劳作,而在工厂里。
甚至于,连准备跟他抬杠的刑部尚书郑赐,都在心里认同了黄福的观点。
郑赐虽然能力在六部尚书里垫底,连李至刚都不如,但其人的见识和阅历却并不差。
郑赐同样知道,在过去的上千年里,历朝历代都把田地兼并看作洪水猛兽,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加以抑制,便是因为一旦田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仅会让国家失去税源,剧烈的贫富差距更会引发社会动荡,破坏国家的稳定发展。
从曹魏的“屯田制”,到北魏、隋唐的“均田制”,饱经战乱后的各朝代之所以如此重视田地的平均分配,便是晓得不抑制田地兼并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
不过知道归知道,郑赐还是准备杠一下。
毕竟党同伐异的本质,不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吗?
但还没等郑赐开口,跟黄福颇为投契的夏原吉反而不赞同了起来。
“黄尚书此言差矣。”夏原吉摇头道。
黄福诧异反问:“为何?”
“废除田地独有,亦或是废除租佃关系,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夏原吉先开口认同了黄福刚才的观点,随后发表了不同意见。
“但依我对姜师的了解,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绝对不会是扩张田地,亦或是控制人口,因为前者在数学上是行不通的,而后者.在当下的人伦礼教上行不通。”
夏原吉的话语,可谓是浅尝辄止。
但现场的六部尚书,哪一个不是聪明人?
只需要略微一转脑筋,就明白夏原吉是什么意思。
而郑赐的心中,更是对夏原吉口中“姜师”的称谓,感到啧啧称奇。
先有道衍所谓的“姜圣”,现在又有夏原吉“姜师”,也不知道这个声音听起来年纪轻轻的姜星火,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人格魅力。
说实在的,郑赐一开始还以为这个能让皇帝如此重视的人物,会是一个姜子牙那般的存在。
可实在没想到,听起来竟是这般年轻。
这不由地让他的心中,浮出了几分轻视的念头。
“怕还是个不懂庙堂的年轻人也不对,若是谪仙人,恐怕未见得是实际年龄这般大。”
不过郑赐虽然附和朱棣,却不是个信鬼神之说的。
因此,郑赐的心中,更愿意相信,姜星火是个青年卧龙那般的人物,但也仅仅是才华天纵,若论起庙堂手段来,恐怕远远不如他这种老官僚。
这便是其人既不愿意相信,他非常在意的皇帝,会重视一个无能之辈.那会让拼命舔的他显得更无能。
但同样也不愿意相信,自己跟姜星火相比,是一无是处的。
所以,郑赐勉强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强项。
且不提郑赐这边心思转动,黄福向夏原吉问道:“那夏尚书认为,既然不是这四种办法,又非是我所提出的抑制兼并的老对策,解决人地矛盾的路子又在哪呢?”
“我不知道。”
夏原吉摇了摇头,很坦率地答道。
黄福见状稍有错愕。
夏原吉这是什么意思?逗他玩呢?
“虽然我不清楚。”不过夏原吉马上说道:“但是既然姜师说了,农业国与工业国有着想象力难以企及的差距,那么我认为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答案所在,应该就落在这个‘工业国’上了。”
看着对姜星火几乎有一种盲目崇拜的夏原吉,黄福蹙着眉,有些费解。
黄福跟郑赐一样,到了这般高位,又不信鬼神,自然是不相信姜星火是所谓的谪仙人。
中老年人都是这般固执,三观早已定型,很难被改变,更何况是身居高位的尚书道衍和夏原吉那种,属于触动心灵被感化的特殊情况。
但即便黄福不相信姜星火是谪仙人,黄福也不得不承认,姜星火此人,当然是有本事、有见识的。
可即便如此,又凭什么能凭空创造出一套东西,从“治标”的角度解决人地矛盾这个两千年来都未曾有人解决过的难题呢?
须知道,历朝历代无数名臣,面对人地矛盾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抑制兼并”。
要么就是王莽那种开历史倒车,从刚才所提的“废除田地独有制、废除租佃关系、向外扩张田地、对内减少人口”四个注定失败的方面下功夫。
如果有比“抑制兼并”更好的办法,为什么会没人想出来?
所以,这个千古难题,绝不可能有解!
黄福在心中如是想到。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这段内容,郑和与卓敬并不太清楚,但姜星火这最后一课,本就是为了解决从《国运论》第一卷就埋下的核心主线。
所以,姜星火也只是让朱高煦替他给两人稍加解释。
一边看朱高煦解释,姜星火一边说道:“之前在《国运论》第一卷,我曾经讲解过一些缓解人地矛盾的方法,也就是摊役入亩与化肥、轮作套种,这三种办法,都能有效地延缓人地矛盾的爆发。”
“然而。”姜星火话锋一转。
“无论是减轻自耕农负担,让其更好地进行耕种的摊役入亩,还是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化肥,亦或是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增加单位田地利用率的轮作套种,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姜星火的语气有些低沉:“这些都只能延缓人地矛盾的最终爆发,而无法阻止人地矛盾的爆发。”
听到这里,卓敬从朱高煦转述的知识所带来的震撼中脱离出来,疑惑地问道:“田地有限,而人口代代繁衍生息,却是无限,人地矛盾如何能解?”
姜星火听到卓敬的问题,抬起了头。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这便是《国运论》第四卷的内容了。”
“第四卷名为:农业国与工业国,想象力难以企及的差距。”
——————
隔壁密室。
永乐朝六部尚书齐聚一堂!
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茹瑺、礼部尚书李至刚、工部尚书黄福、刑部尚书郑赐,并列坐在了皇帝和大皇子身后,几乎将狭小的密室挤得满满登登。
两名负责记录《姜先生讲课记录》的小吏,郭琎和柴车,则是只能委屈地站着悬腕提笔记笔记了。
六部尚书里,有四位是跟着皇帝听过课的。
而没有听过课的两位,工部尚书黄福、刑部尚书郑赐,郑赐乃是皇帝陛下头号舔狗,自然是不会发出什么不合时宜的疑问。
唯有工部尚书黄福,听着那面古怪的、略有破损的陶瓷扩音墙壁上传来的声音,蹙紧了眉头。
再看看狭窄逼仄的密室,以及皇帝、大皇子带着六部尚书偷听一个诏狱囚徒讲课的奇怪事情,黄福愈发觉得迷幻了起来。
我大明帝国的高层,咋就变成这样了?
不过,还没等黄福开口,朱棣反而先说话了。
“这面墙壁,纪纲不是说修好了吗?”
听着杂音和风声,朱棣有些不悦地问道。
大皇子朱高炽连忙答道:“父皇,纪指挥使之前颇费周折地寻到了洪武朝的老工匠,确实把墙拆了重修了一下,当时重修的效果不错.但不知为何,这还没几日,陶瓷上面就又裂了缝隙,扩音的效果也不是那么好了。”
很显然,翻修货就是不如原装的。
朱棣此时对此也是毫无办法,只得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总不能让纪纲现场再翻修一遍了,凑合听吧。
而黄福则是此时开口道:“陛下,臣有话说。”
刑部尚书郑赐见状也是连忙开口:“陛下,臣也有话要说!”
朱棣皱眉道:“赶紧说,别耽误朕听姜先生讲课!”
第255章千古难题,绝不可能有解!
密室里。
“黄尚书先说。”郑赐不怀好意地说道。
工部尚书黄福瞥了一眼郑赐阴鹫的嘴脸,对着皇帝开口道。
“陛下,虽然从未听闻所谓‘王朝周期律’,但臣以为姜星火所言颇有偏差参考历朝历代对人地矛盾的应对措施,核心绝不在于人地,而在于是否能抑制兼并。”
“喔?”
听到黄福跟姜星火提出的观点意见相左,朱棣示意黄福继续说下去。
“周朝之所以国运绵长,臣以为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周朝施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井田制,井田制,就避免了田地兼并,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第一句话就让朱棣脸色一黑。
黄福不是挺务实的一个人吗?
开口闭口井田制是怎么回事,成解缙第二了?
不过好在,黄福的下一句话就把朱棣的心情拉了回来。
“井田制当然不可取,毕竟两千年前的鲁宣公时代就实行了‘初税亩’制度,承认了田地独有。而王莽篡汉,试图用‘王田制’来恢复‘井田制’都失败了,更不要说现在的大明,让所有田地归陛下所有,是不可能实现的。”
“臣之所以说是抑制田地兼并,而不是杜绝田地兼并,便是这个原因了。”
朱棣微微颔首,只要不像解缙一样跟他提井田制这种蠢主意,朱棣还是愿意听一听这些国家重臣的意见的。
黄福缓缓道:“而田地独有,臣认为其实是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否则秦国商鞅变法,也不会彻底承认田地独有,不承认田地独有,秦国没有打造‘耕-战’这套体系,也不可能统一六国。”
“而到了汉朝,正式形成了农业生产上的租佃关系,地主将田地出租给农民,农民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税收。”
“所以。”黄福郑重建议,“田地独有不能废除,租佃关系也不能废除,朝廷想办法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像此前历朝历代一样,考虑如何控制田地兼并,而非想着向外开拓田地,亦或是减少人口。”
显然,黄福不懂什么叫做“工业化”。
所以下意识地就认为,姜星火解决人地矛盾的思路,是通过对外征服增加田地,或者控制减少人口,而非传统的抑制兼并。
故此,黄福的话语,从他的角度上来讲,并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在农业时代,哪怕是再有聪明才智的人,都无法想象,工业时代的国家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无法想象全国可以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而非现在的百分之九十多。
更无法想象,绝大多数的人们不在田间地头里劳作,而在工厂里。
甚至于,连准备跟他抬杠的刑部尚书郑赐,都在心里认同了黄福的观点。
郑赐虽然能力在六部尚书里垫底,连李至刚都不如,但其人的见识和阅历却并不差。
郑赐同样知道,在过去的上千年里,历朝历代都把田地兼并看作洪水猛兽,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加以抑制,便是因为一旦田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仅会让国家失去税源,剧烈的贫富差距更会引发社会动荡,破坏国家的稳定发展。
从曹魏的“屯田制”,到北魏、隋唐的“均田制”,饱经战乱后的各朝代之所以如此重视田地的平均分配,便是晓得不抑制田地兼并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
不过知道归知道,郑赐还是准备杠一下。
毕竟党同伐异的本质,不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吗?
但还没等郑赐开口,跟黄福颇为投契的夏原吉反而不赞同了起来。
“黄尚书此言差矣。”夏原吉摇头道。
黄福诧异反问:“为何?”
“废除田地独有,亦或是废除租佃关系,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夏原吉先开口认同了黄福刚才的观点,随后发表了不同意见。
“但依我对姜师的了解,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绝对不会是扩张田地,亦或是控制人口,因为前者在数学上是行不通的,而后者.在当下的人伦礼教上行不通。”
夏原吉的话语,可谓是浅尝辄止。
但现场的六部尚书,哪一个不是聪明人?
只需要略微一转脑筋,就明白夏原吉是什么意思。
而郑赐的心中,更是对夏原吉口中“姜师”的称谓,感到啧啧称奇。
先有道衍所谓的“姜圣”,现在又有夏原吉“姜师”,也不知道这个声音听起来年纪轻轻的姜星火,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人格魅力。
说实在的,郑赐一开始还以为这个能让皇帝如此重视的人物,会是一个姜子牙那般的存在。
可实在没想到,听起来竟是这般年轻。
这不由地让他的心中,浮出了几分轻视的念头。
“怕还是个不懂庙堂的年轻人也不对,若是谪仙人,恐怕未见得是实际年龄这般大。”
不过郑赐虽然附和朱棣,却不是个信鬼神之说的。
因此,郑赐的心中,更愿意相信,姜星火是个青年卧龙那般的人物,但也仅仅是才华天纵,若论起庙堂手段来,恐怕远远不如他这种老官僚。
这便是其人既不愿意相信,他非常在意的皇帝,会重视一个无能之辈.那会让拼命舔的他显得更无能。
但同样也不愿意相信,自己跟姜星火相比,是一无是处的。
所以,郑赐勉强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强项。
且不提郑赐这边心思转动,黄福向夏原吉问道:“那夏尚书认为,既然不是这四种办法,又非是我所提出的抑制兼并的老对策,解决人地矛盾的路子又在哪呢?”
“我不知道。”
夏原吉摇了摇头,很坦率地答道。
黄福见状稍有错愕。
夏原吉这是什么意思?逗他玩呢?
“虽然我不清楚。”不过夏原吉马上说道:“但是既然姜师说了,农业国与工业国有着想象力难以企及的差距,那么我认为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答案所在,应该就落在这个‘工业国’上了。”
看着对姜星火几乎有一种盲目崇拜的夏原吉,黄福蹙着眉,有些费解。
黄福跟郑赐一样,到了这般高位,又不信鬼神,自然是不相信姜星火是所谓的谪仙人。
中老年人都是这般固执,三观早已定型,很难被改变,更何况是身居高位的尚书道衍和夏原吉那种,属于触动心灵被感化的特殊情况。
但即便黄福不相信姜星火是谪仙人,黄福也不得不承认,姜星火此人,当然是有本事、有见识的。
可即便如此,又凭什么能凭空创造出一套东西,从“治标”的角度解决人地矛盾这个两千年来都未曾有人解决过的难题呢?
须知道,历朝历代无数名臣,面对人地矛盾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抑制兼并”。
要么就是王莽那种开历史倒车,从刚才所提的“废除田地独有制、废除租佃关系、向外扩张田地、对内减少人口”四个注定失败的方面下功夫。
如果有比“抑制兼并”更好的办法,为什么会没人想出来?
所以,这个千古难题,绝不可能有解!
黄福在心中如是想到。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