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小说网 > 技术宅在古代 > 144、纸和砚

144、纸和砚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技术宅在古代最新章节!

    又过了一日, 李成突然来报, 京都来的宣纸纸匠,终于到了。

    说到这两个宣纸的纸匠, 李文柏也略微听李成说起过。

    因为宣纸制作不易,极为珍贵,工艺向来都是不传之秘,而把纸匠请走,也变意味着, 要买下人家的工艺。虽说是不传之秘,但毕竟都是商人, 商人之间的事,便都是钱的,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

    故而为了请这两个纸匠, 着实花费了李文柏家里不少的银子。

    终于请动两个纸匠后, 长途跋涉,又各种好生照料, 生怕这两个中年纸匠在路上有个三长两短, 要是一不小心病死在了路上,可就什么都白搭了。

    要知道,对于古人,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每一次长途跋涉,都可能是要命的。

    所以这两个纸匠能够平安来到交合县,着实是费了李家那边不少的心血和功夫。

    两个纸匠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见到李文柏后,发现竟是个这么年轻的公子,都有些意外。他们心里都知道,李家花了重金把他们请到交合县,自然是看中了他们手里的工艺。本以为也是个造纸的行家,却没想到竟是个县令,而且还是如此年轻的县令。

    见两个纸匠有些拘束不自在,李文柏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客套了两句,便在县衙周边安排了两间房,先让他们住下。

    等到第二天一早,李文柏才把两人叫到了县衙的书房。

    “不知李大人千里迢迢把我们叫到这里,可是为了宣纸的制造工艺?”

    两个纸匠知道,既然他们已经被李家买下,自然就是李家的匠人了,所以见到李文柏,便直接开门见山了。

    “不错。接下来一阵子,便要辛苦两位了。”李文柏心情不错,客气地说道。

    两位纸匠感觉到了李文柏的客气,也放松了不少,不再那么拘谨,互相交换了个眼神,道:“既然如此,那便请大人将您的纸匠请出来吧。我等也好快点开始。”

    “我的纸匠?”李文柏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笑了笑,指着自己,笑道:“不必请了,本官就是。”

    这下轮到两个纸匠愣住了,两人的脸上满是惊疑,似乎觉得李文柏在开玩笑。

    “大人您就是?这……大人还是别取笑我等了。”

    “本官可没有在说笑。”

    李文柏见两人不信,也没有过多的解释,而是走到一处书架上,从上面取出了几张图纸,然后放到了案台上。

    “这些图纸,乃是本官去岁腊月,绘制的,两位不妨看看,有什么建议,尽管提。”

    两个纸匠对视了一眼,下意识地走到了案台旁。

    当他们看到第一张图纸上的图案和文字详解时,不由得一怔,随即脸上疑惑的表情渐渐散去,转而变得认真起来。

    “这是蒸煮青檀树皮……然后日晒吗……为何要选青檀树的皮?”

    两人一边看,还一边喃喃自语。

    李文柏见状,也不打扰,只是站在一旁看着。

    然后他们拿开第一张图纸,翻到了第二张。

    “然后是捣碎,锤薄……嗯……这倒是没什么奇特之处……”

    然后翻到了第三张,两人的表情又变得古怪起来。

    “既然已经锤薄,为何还要撕碎?哦……原来如此……只是撕碎后,再想做成纸状,可就不易了啊。”

    两人一边看,一边低声自语,亦或是商讨着。

    李文柏在一旁紧紧听着,不由得脸色微变。这两人,不愧是老纸匠,自己都还没解释,他们光是看一遍图纸和文字详解,便能看出其中每一道工艺的优点和缺点。

    看来还是不能小看古代工匠的智慧啊。

    时间慢慢过去,大概过了两刻时间,两人终于看完了最后一张图纸和文字详解,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此时两人脸上的表情,早已不再是最初的疑惑,而是深深的震惊。

    对此,李文柏并不觉得意外。

    毕竟,他们俩看到的,是后世成熟的宣纸工艺流程,虽然简略,但也是千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在两人看来,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

    “依照此工艺,所造之宣纸,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都远超当今市面上的宣纸啊。”

    “大人……这……这图纸,是您所做?”

    两人的语气里充满了震惊与钦佩,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怀疑。

    李文柏很敏锐地听出了他们的怀疑,他本来就不打算把这个工艺流程归为自己的名下,毕竟分量太重,不是他这么一个年轻人可以担得起的。

    于是便解释道:“这些工艺流程,是本官一年前在一个孤寡老纸匠那里听来的,老纸匠没多久便去世了。本官见如此工艺后继无人,觉得甚为可惜,便将当初所听所闻,凭着印象,记录在纸上。只是隔了一年了,其中难免有错漏之处,且当初那老纸匠也曾感叹此工艺尚有不足。故而,才将二位请来,将此工艺完善。正好本官,也要在交合县制造这新宣纸。”

    见李文柏如此说,两个纸匠这才抚须长叹,一边惋惜老纸匠的去世,一边脸上露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显然这个解释,比起李文柏亲自创出这工艺的说法,要更容易接受得多。

    见两个纸匠没有怀疑,李文柏也暗自松了口气。

    他对改良宣纸的所有的印象,都已经记录在了图纸之上,也没有什么可以和两个纸匠探讨解释的。于是便直接将图纸交给了他们,任由他们琢磨。

    而他只有一个要求,那便是尽快将这套工艺流程的遗漏之处还有细节,都补上,然后尽快研究出一个可用于量产的改良宣纸制作新工艺。

    眼下一切都才刚开始,李文柏估摸着,即便给了工艺图纸、场地和银子,等到两个纸匠将最终量产改良宣纸的方案确定下来,怎么也得十天半月的。所以主要重心,还是放在了开凿端山和种植芦苇、龙须草的事情上。

    第二天一早,李二将这三日登记的雇佣名册,交了上来。

    “共有多少人报名?”李文柏问道。

    “回大人,大约三千余人。”李二回答道。

    “这么多?”这个结果让李文柏有些惊讶,他本以为一两千就差不多了。

    李二的脸上有些激动,显然也是被百姓们的热情震撼到了,笑道:“这还只是县城里以及周边乡村的百姓,若大人将报名期限再宽限几日,几个远的乡村百姓问询而至,人数只怕会更多。”

    “想不到人这么多。”

    除了震惊之外,李文柏的内心还是有一些担忧的。因为报名的人越多,就说明交合县原本没有收入、赋闲的百姓越多。

    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是有工作,才有饭吃。如此多的百姓没有工作,若县衙没有招工,只怕过不了几个月,交合县内,又要多出一批饿死在路边的灾民。

    想到这,李文柏那发展交合经济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施五倒了,曹严倒了,但交合县,依旧是那个贫困破败的县。

    李二也有些感慨,叹了口气,道:“毕竟整整一个隆冬,田地里没有收成,百姓们也没什么收入,如今咱们县衙招人,还给现钱,百姓们哪里还闲的住啊。”

    去年冬天交合县的雪下得特别的大,而且持续时间长达三个月。就算没有施五的存在,这连续三个月的大雪,也算是天灾了。虽说瑞雪兆丰年,但雪下的大了,也不知道会冻死多少饥寒交迫的百姓。尽管李文柏以工代赈,让受灾百姓们度过了这个严冬,但一开春,他们还是要挨饿。

    所以一听说县衙要招工,一个个便争先恐后,生怕报不上名。这都是饿怕了。

    “眼下三千人,先用着吧。等过阵子,还要再招的。”李文柏想了想,问道:“劳工们都到齐了吗?”

    “都到齐了,全部在西城门口候着。大人您看……”

    “你先派人领大家去草场,本官随后就到。”

    “是。大人。”李二点头领命,跟手下吩咐了几声,自己则是留在衙门等候李文柏。

    李文柏在等人。

    对于制造宣纸,他还知道一些大概的工艺流程,但是对于砚台的制造,他则是完全的门外汉,一窍不通。

    所以,早在前些天,他就让李成,派手下去附近州县,找几个懂砚台的、会制造砚台的行家来。

    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都是文人玩的东西。文人玩的东西,都是出了名的精细、讲究。没有专家行家在,哪怕李文柏坐拥端山,最后也与废石无异。

    “算算时间,也该来了吧。”李文柏喃喃道。

    果然,没过多久,李成的声音从衙门前面传来。

    不一会儿,便带来了四五个中年商人。

    “大人,这几位,都是从附近几个州县,请来的行家,一生浸淫在砚台上,无论是造砚,还是品砚,都不在话下。”李成有些兴奋的介绍着。

    “嗯,如此甚好。”李文柏满意地点点头,有这几人在,端砚从开采到制作成型,便都有了指导和监督。

    几个商人的脸上有些将信将疑,犹豫了一下,问道:“大人,小的们听说,大人发现了一座奇山,山里的石料是制作砚台的上好材料?”

    “不错。”

    “小人们斗胆问一句,不知……是什么料子?”

    “端石。”李文柏没有隐瞒。

    “端石?”几个商人皱了皱眉,彼此对视了一眼,都有些茫然。

    显然,他们都没听说过砚台还有用端石做料子的。

    但李文柏毕竟是县令,请他们到这里,他们也不敢多质疑什么,于是犹豫了一下,便拱手道:“那便请大人带小的们去看看那端石吧。”

    “本官正要此意,尔等便随本官来吧。”

    半个时辰后,几辆马车在草场上行驶着,最后停在了端山的山脚下。

    其实端山并不高,在广袤的草场上看去,端山也就是一个小山丘。经过常年风雨的侵蚀,山脚下散落着许许多多的碎石,有大有小,小的只有手指大小,大的则需两三个人合抱才能抱住。

    此时那三千百姓已经到达草场,正等着李文柏下命令。

    李文柏走出马车,先是指了指不远处的山脚,对几个商人说道:“不远处便是端山,本官所谓的端石就在那里,尔等可以去看看。”

    等到安排好几个商人,李文柏便来到三千百姓面前。

    作为主要策划人和负责人,他必须做好三千百姓的任务分配,否则乱成一锅粥可不行。

    三千百姓分成两半,一千五百姓被分到了草场临河面的荒地上,负责开垦荒地,为播种芦苇和龙须草做准备。

    剩下一千五百姓则是被分到草场北面的树林上,负责砍伐树林里的青檀树。将青檀树运回来后,再将青檀树剥去树皮。树干用作开采端山端石的建筑工事,青檀树皮则是改良宣纸的最佳原材料。正所谓一举两得。

    既然是县衙的项目,那么监守的管事必须都得是县衙的人才行。于是李文柏又叫来了李成,让他担任这两块区域总计三千人的百姓团队,然后再选出十多个衙役,细化管理各个片区的百姓队伍。

    在安排完分工和管理后,李文柏这才回到了端山山脚下。

    此时五个商人正围在一起,交头接耳着。李文柏走上前,才发现原来正围在一块黑色石块周围,品头论足,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兴奋与震惊之色。

    “几位,这端石,可还入得几位的眼?”

    一见几人的表情,李文柏便知道几人已经被端石折服了。

    不只是他们,李文柏相信,就算是当时最有名的砚台收藏名家,看到这端石,也会被这端石震惊到。要知道,在后世,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同时,端砚还是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就连后世的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其珍贵优良,可见一斑。

    本来五人还对李文柏的说法颇为不信,现在亲眼见到这端石,哪里还不知道端石的好处?

    他们甚至都能想象到,这端石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制作成成品端砚的时候,是怎样一个精致绝美的画面。

    五人细细回味了好一会儿,才突然反应过来,连忙朝李文柏施礼作揖,有些歉意地道:“实在惭愧,小的们都是爱砚之人,一时见到如此极品的石料,不免欣喜忘情,让大人见笑了。”

    李文柏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她们不必介意,问道:“那依照几位看来,这端石,可否用以制作砚台啊?”

    五人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一脸慎重地说道:“大人,此端石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正是制作砚台的绝佳材料啊。小的们敢拿自家经营了两辈子的招牌担保,此砚一出,必然引起文人界的大轰动啊。”

    见五人如此激动,李文柏却是淡定地笑了笑,“既然如此,那端石的开采工作,一些细节问题,就交给诸位了。”

    “应当的应当的,采石是砚台制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会让工人们小心的。大人您就放心吧。”五个商人保证道。

    李文柏点点头,正要走,却被几人叫住。

    “大人,不知这端石制作的砚台,大人打算叫什么名?”几人的眼神都变得热切起来,毕竟他们都看出了端石的非凡之处,制作出的砚台必然举世闻名,能给这样的砚台起名,不得不说是莫大的荣耀。

    他们一辈子都和砚台打交道,自然都希望获得这个起名的殊荣。但这端石毕竟是李文柏发现的,而且李文柏与他们尊卑有别,这权利,怎么也轮不到他们的身上。

    李文柏闻言,想都没想,毫不犹豫道:“既然是以端石为原料,那自然取名端砚。以后,便叫做端砚吧。”

    废话,端砚在后世名声大噪,享有盛名,李文柏现在也只是提前了几十年将端砚开发出来而已,怎么可能随便更改它原本的名字?

    既然前世端砚举世闻名,那么这一世,端砚在他手上,也必将轰动天下。

    “端砚……端砚……端正雅致……好名字。”

    几人跟着叫了两声,连连拍着马屁,大声叫好,脸上红光满面,都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他们都是酷爱砚台之人,能亲眼见证一种名砚的诞生,确实值得骄傲和高兴。

本站推荐:青城道长仙帝归来大奉打更人神武至尊刀剑天帝凡人修仙传异世邪君亘古大帝三寸人间神武仙踪

技术宅在古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58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沉云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沉云香并收藏技术宅在古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