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可卿——望与毁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误读红楼最新章节!
欲望与毁灭也是永恒的主题,许仙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
曾觉着这个人又窝囊又暧昧,他爱白蛇,却经不住法海的挑唆,稀里糊涂随他出了家,又尘心未了,逃出来寻白蛇,连小青都不耐烦了,拔出剑来要给他一个了断,当此际,看他一把鼻涕一把泪、茫然无措的惨样儿,真不知道是可怜还是可恨。
这么个脑筋不好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白蛇之痴情,法海之执着,在两边平衡用力,将一个脆弱的人儿拉拽得不知所从。
其实许仙的处境正是人类的基本处境,白蛇是一种诱惑,是飞扬、动荡、不管不顾的欲念,让人无力抵挡。但她又有着妖的恐怖与不洁,于生命大有妨害;法海也是一种诱惑,是人们渴望安定、从容、永生的本性,另一方面,他又意味着克制、忍耐、苦苦修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愿意经历那样长的跋涉去修得一个摒弃了一切人间享乐的正果?白蛇与法海的斗法,正是欲望与理性绵延不绝的较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终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法海也只落个灰溜溜,到底谁赢谁输,还真难说清楚。
红楼梦前十几回,似乎也在朝这个主题上靠,稀松平常地就死了三个主要角色,即秦氏姐弟和贾瑞,这三个人的死,都和**有关。
贾瑞之死最靠近主题,此人没品且愚蠢,苟延残喘之际,上天不是没给他机会的,只要他坚持看风月宝鉴的背面,领悟一切美女无非骷髅,晓得色即是空,便可拾条命回来。可惜这家伙太不争气,任欲望做主,再三被镜子正面里照出的凤姐勾进去云雨,直到油尽灯枯,一命呜呼。秦钟的死和贾瑞神似,只是更为潦草,这个风流俊美的少年,方才还在学堂里勾引同性恋伙伴呢——学堂这一章倒像专为表现他的放荡而设,还和小尼姑智能儿偷期缱绻呢,却因此失之于调养,先是咳嗽伤风,几日不见,就露出下世的光景。他短暂的人生非常地概念化,似乎只是为了警戒世人:请珍惜生命,清心寡欲。
在贾瑞与秦钟身上,曹公对于欲望是绝对的否定,到了秦可卿这儿,他的态度则有点含混与迟疑了。这个神秘的女子,身上有太多谜团,比如一个平民的女儿,如何轻松嫁入宁国府,且成为重孙媳里第一个得意之人?比如她是那样的女性化,如何在奔赴黄泉之前,对“脂粉队里的英雄”凤姐交代应变之道,殷殷之情,可比曾国藩家书?也许她果然有一番不凡的来历,甚至改变了贾家的命运,八十回后漫漶不见,容许每一种猜测存在,这里只说,她作为一个女人,对宝玉有着怎样的影响,因为一部红楼梦,也可理解成一个男人的心灵史。
即使在未成年人宝玉眼中,她也有着触目惊心的性感,作家不言她容颜身段,另辟奚径,描写她的房间是怎样的旖旎柔靡,令人眼饧骨软的熏香,充满暗示的摆设,才子们香艳的诗与画,都是一个个指示牌,指向**如青草茂密生长的所在。
宝玉被催眠了,接下来他梦游仙境,与警幻之妹可卿共行云雨之事,这一章仿佛是提纲挈领,但要是弗洛伊德来解释,一定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虽然只是一个午觉,也是刚才受了太多刺激的结果。
我怀疑,与可卿共行云雨之事这段,是曹公自己的童年经验,很可能他真的见过这么个性感成熟的女性,虽然交道不深——关于秦可卿的描写都很淡,多是转述的印象,但那女子的一个绰约的背影,便启蒙了这个男孩的性意识,使他模糊间,懂得了男女。
这种体验很多男孩子都有过,郭沫若小时候暗恋过漂亮的嫂子,后来做学问,人家考证甄后嫁入曹家时已经三十多岁,而曹植才十来岁,所谓情事不大可能,郭沫若便以切身经验辩驳:怎知不是一段姐弟恋呢。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对宁静的着迷,贺岁片手机里,严守一对表嫂的恋慕,都属于此列,看来古今一般同,别管诗人俗人,感情的模版也就那几块啊。从某种意义上说,可卿才是宝玉的初恋情人。
然而,性感却也是把双刃剑,赋予可卿万种风情同时,也把她带入“yin”字的旋涡,焦大的叫骂已经将贾珍和她之间非常关系坐实,她死去之后,贾珍全无礼法的大哭,更是“扒灰说”的绝妙注脚。许多人不忍看“金陵十二钗”里第一美女有**的嫌疑,又憎恶贾珍的龌龊嘴脸,替她开解,说是不得已屈服贾珍的yin威,可果真如此,最肯直面现实的曹公何必在她的判词中言:情天情海幻情真,他最珍惜的就是这个情字,怎么肯用来美化一个老yin贼呢?
我们总是想像,爱情只和那些美好的人有关,在社会新闻中,也看到有人爱上一个恶棍,却只用一声惊叹便打发了,那是非常态,是个故事,不必做体贴的理解。这份自以为是,这份对于生活的真实性和丰富性的拒绝损害了我们心灵的广度,虽然都会把张氏的名言挂在嘴边:人是做不了自己的主的。
也许她真的是爱他的,用身体而非心灵爱着他,没有风花雪月打底,长吁短叹作衬,没有形而上的斟酌与思索,更没有把爱情变为一宗哲学的趋势,他们之间是两个欲望强烈的男女的爱情,结实、有力、yin秽、原始,可谁能说,这样的爱情就不是爱情,谁能够,给爱情下一个精准的定义?
可卿之死,多少应该与她和贾珍的“不正当”关系有关,就算她不是“yin丧天香楼”而是像医生所说,得的是心病,那心病也不是无缘无故生出来的。
对于可卿,曹公总有一种复杂的感觉。一方面他不惜拿最爱的两个女子做比,说她“鲜艳妩媚,有如宝钗,风流袅娜,又似黛玉”所谓“兼美”要形容香菱生的好模样,只一句“有些东府蓉儿奶奶的品行儿”便搞定;另一方面,却在她的判词里,不但用了一个“yin”字,还道: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又言:擅风情,秉月貌,总是败家的根本。多少有点不以为然。这样一种迟疑与反复,其实是曹公对于欲望的暧昧态度,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徘徊,正是白蛇与法海之间的主场变换,虽然他安排了秦可卿的死亡,就像代表欲望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却仍给后世读者留下一个神秘妩媚的秦可卿,一如白娘子在民间亲切可爱的形象。
说到底,面对不可兼得的欲望与永恒,没有谁能有个坚决彻底的态度,即使一开始立场坚定地反对,随着叙述的深入,也会逐渐惶惑起来。
单看前十六回,曹公似乎想写一部告诫世人色即是空的小说,除了沉溺欲望必然灭亡的实例,警幻仙子教宝玉男女之事,也是想用特殊的教育方式使他远离欲望,成为一个于国于家有益的人。她的办法跟刺激小白鼠类似,都是采用条件反射原理,先教会他男女之事,刚刚得趣,就将他带到前有深渊后有虎狼的险境,那意思是把他给弄恶心了,永远不想这码事,好像戒烟的原理也是这样的。可惜宝玉没有领略到这番良苦用心,竟就此产生了兴趣,警幻反成诲yin诲盗了,她的办法很像文革时的反面教材,什么冰山上的来客啦,小城三月啦,都是供批判的大毒草,可是当电影院里的灯一灭,多少人沉浸其中,根本记不起上面的初衷。
这十六回与后面的风格迥异,它主题突出,内容驳杂,神仙故事、官场际遇、情色描写一应俱全,最过分的是第八回,先在回目上打个广告,说“送宫花贾琏戏熙凤”明显地吊人胃口,谁知知旁敲侧击地描写了一阵笑声了事,极有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做虚假广告之嫌。这些手段,使得小说高潮迭起,卖点多多,与市面上流行的小说非常相似,最多也就是文字更雅致,刻画更细致,远没有后面章节的从容、舒缓与自信,没有那种妙手偶得的空灵诗意,它写得太紧张,太像小说了,我觉得这暴露了长篇作者开始时的不自信。
不是每一个作家提笔时都知道要写什么,许多细节人物已堆积在他心中,他要为这些东西找到一个灵魂,使它们能够立得起来。这种寻找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有时甚至要走了一大半,你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在这之前,你先要上路,要在茫然的搜寻中,渐渐锁定你的目标。
教化世人,讲述欲望与毁灭、讲述“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道理,对一个初上路者是安全的,前十六回里,他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然而随着笔触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深沉的感情、绵密的记忆翻涌出来,单一的主题不能承载他要倾诉的全部,甚至,他都找不到可以容纳一切的主题。写到这一步,他已经由必然国王进入自由王国,不再尝试把他心灵的海洋收束到一个瓶子里,他放开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抡圆了写,情感的潮水席卷过来,淹没所有脆弱的主题。
林白说,她喜欢那些不像小说的小说,大概因为这种小说没有参照,孤立无援,完全是遵循直觉的指引,趟出一条从未有过的路数,假如我的猜测还有一点靠谱,我真要为曹公感到庆幸,十六回后,他摆脱了既有的阅读经验,趟出了仅仅属于自己的天才之路。
欲望与毁灭也是永恒的主题,许仙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
曾觉着这个人又窝囊又暧昧,他爱白蛇,却经不住法海的挑唆,稀里糊涂随他出了家,又尘心未了,逃出来寻白蛇,连小青都不耐烦了,拔出剑来要给他一个了断,当此际,看他一把鼻涕一把泪、茫然无措的惨样儿,真不知道是可怜还是可恨。
这么个脑筋不好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白蛇之痴情,法海之执着,在两边平衡用力,将一个脆弱的人儿拉拽得不知所从。
其实许仙的处境正是人类的基本处境,白蛇是一种诱惑,是飞扬、动荡、不管不顾的欲念,让人无力抵挡。但她又有着妖的恐怖与不洁,于生命大有妨害;法海也是一种诱惑,是人们渴望安定、从容、永生的本性,另一方面,他又意味着克制、忍耐、苦苦修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愿意经历那样长的跋涉去修得一个摒弃了一切人间享乐的正果?白蛇与法海的斗法,正是欲望与理性绵延不绝的较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终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法海也只落个灰溜溜,到底谁赢谁输,还真难说清楚。
红楼梦前十几回,似乎也在朝这个主题上靠,稀松平常地就死了三个主要角色,即秦氏姐弟和贾瑞,这三个人的死,都和**有关。
贾瑞之死最靠近主题,此人没品且愚蠢,苟延残喘之际,上天不是没给他机会的,只要他坚持看风月宝鉴的背面,领悟一切美女无非骷髅,晓得色即是空,便可拾条命回来。可惜这家伙太不争气,任欲望做主,再三被镜子正面里照出的凤姐勾进去云雨,直到油尽灯枯,一命呜呼。秦钟的死和贾瑞神似,只是更为潦草,这个风流俊美的少年,方才还在学堂里勾引同性恋伙伴呢——学堂这一章倒像专为表现他的放荡而设,还和小尼姑智能儿偷期缱绻呢,却因此失之于调养,先是咳嗽伤风,几日不见,就露出下世的光景。他短暂的人生非常地概念化,似乎只是为了警戒世人:请珍惜生命,清心寡欲。
在贾瑞与秦钟身上,曹公对于欲望是绝对的否定,到了秦可卿这儿,他的态度则有点含混与迟疑了。这个神秘的女子,身上有太多谜团,比如一个平民的女儿,如何轻松嫁入宁国府,且成为重孙媳里第一个得意之人?比如她是那样的女性化,如何在奔赴黄泉之前,对“脂粉队里的英雄”凤姐交代应变之道,殷殷之情,可比曾国藩家书?也许她果然有一番不凡的来历,甚至改变了贾家的命运,八十回后漫漶不见,容许每一种猜测存在,这里只说,她作为一个女人,对宝玉有着怎样的影响,因为一部红楼梦,也可理解成一个男人的心灵史。
即使在未成年人宝玉眼中,她也有着触目惊心的性感,作家不言她容颜身段,另辟奚径,描写她的房间是怎样的旖旎柔靡,令人眼饧骨软的熏香,充满暗示的摆设,才子们香艳的诗与画,都是一个个指示牌,指向**如青草茂密生长的所在。
宝玉被催眠了,接下来他梦游仙境,与警幻之妹可卿共行云雨之事,这一章仿佛是提纲挈领,但要是弗洛伊德来解释,一定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虽然只是一个午觉,也是刚才受了太多刺激的结果。
我怀疑,与可卿共行云雨之事这段,是曹公自己的童年经验,很可能他真的见过这么个性感成熟的女性,虽然交道不深——关于秦可卿的描写都很淡,多是转述的印象,但那女子的一个绰约的背影,便启蒙了这个男孩的性意识,使他模糊间,懂得了男女。
这种体验很多男孩子都有过,郭沫若小时候暗恋过漂亮的嫂子,后来做学问,人家考证甄后嫁入曹家时已经三十多岁,而曹植才十来岁,所谓情事不大可能,郭沫若便以切身经验辩驳:怎知不是一段姐弟恋呢。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对宁静的着迷,贺岁片手机里,严守一对表嫂的恋慕,都属于此列,看来古今一般同,别管诗人俗人,感情的模版也就那几块啊。从某种意义上说,可卿才是宝玉的初恋情人。
然而,性感却也是把双刃剑,赋予可卿万种风情同时,也把她带入“yin”字的旋涡,焦大的叫骂已经将贾珍和她之间非常关系坐实,她死去之后,贾珍全无礼法的大哭,更是“扒灰说”的绝妙注脚。许多人不忍看“金陵十二钗”里第一美女有**的嫌疑,又憎恶贾珍的龌龊嘴脸,替她开解,说是不得已屈服贾珍的yin威,可果真如此,最肯直面现实的曹公何必在她的判词中言:情天情海幻情真,他最珍惜的就是这个情字,怎么肯用来美化一个老yin贼呢?
我们总是想像,爱情只和那些美好的人有关,在社会新闻中,也看到有人爱上一个恶棍,却只用一声惊叹便打发了,那是非常态,是个故事,不必做体贴的理解。这份自以为是,这份对于生活的真实性和丰富性的拒绝损害了我们心灵的广度,虽然都会把张氏的名言挂在嘴边:人是做不了自己的主的。
也许她真的是爱他的,用身体而非心灵爱着他,没有风花雪月打底,长吁短叹作衬,没有形而上的斟酌与思索,更没有把爱情变为一宗哲学的趋势,他们之间是两个欲望强烈的男女的爱情,结实、有力、yin秽、原始,可谁能说,这样的爱情就不是爱情,谁能够,给爱情下一个精准的定义?
可卿之死,多少应该与她和贾珍的“不正当”关系有关,就算她不是“yin丧天香楼”而是像医生所说,得的是心病,那心病也不是无缘无故生出来的。
对于可卿,曹公总有一种复杂的感觉。一方面他不惜拿最爱的两个女子做比,说她“鲜艳妩媚,有如宝钗,风流袅娜,又似黛玉”所谓“兼美”要形容香菱生的好模样,只一句“有些东府蓉儿奶奶的品行儿”便搞定;另一方面,却在她的判词里,不但用了一个“yin”字,还道: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又言:擅风情,秉月貌,总是败家的根本。多少有点不以为然。这样一种迟疑与反复,其实是曹公对于欲望的暧昧态度,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徘徊,正是白蛇与法海之间的主场变换,虽然他安排了秦可卿的死亡,就像代表欲望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却仍给后世读者留下一个神秘妩媚的秦可卿,一如白娘子在民间亲切可爱的形象。
说到底,面对不可兼得的欲望与永恒,没有谁能有个坚决彻底的态度,即使一开始立场坚定地反对,随着叙述的深入,也会逐渐惶惑起来。
单看前十六回,曹公似乎想写一部告诫世人色即是空的小说,除了沉溺欲望必然灭亡的实例,警幻仙子教宝玉男女之事,也是想用特殊的教育方式使他远离欲望,成为一个于国于家有益的人。她的办法跟刺激小白鼠类似,都是采用条件反射原理,先教会他男女之事,刚刚得趣,就将他带到前有深渊后有虎狼的险境,那意思是把他给弄恶心了,永远不想这码事,好像戒烟的原理也是这样的。可惜宝玉没有领略到这番良苦用心,竟就此产生了兴趣,警幻反成诲yin诲盗了,她的办法很像文革时的反面教材,什么冰山上的来客啦,小城三月啦,都是供批判的大毒草,可是当电影院里的灯一灭,多少人沉浸其中,根本记不起上面的初衷。
这十六回与后面的风格迥异,它主题突出,内容驳杂,神仙故事、官场际遇、情色描写一应俱全,最过分的是第八回,先在回目上打个广告,说“送宫花贾琏戏熙凤”明显地吊人胃口,谁知知旁敲侧击地描写了一阵笑声了事,极有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做虚假广告之嫌。这些手段,使得小说高潮迭起,卖点多多,与市面上流行的小说非常相似,最多也就是文字更雅致,刻画更细致,远没有后面章节的从容、舒缓与自信,没有那种妙手偶得的空灵诗意,它写得太紧张,太像小说了,我觉得这暴露了长篇作者开始时的不自信。
不是每一个作家提笔时都知道要写什么,许多细节人物已堆积在他心中,他要为这些东西找到一个灵魂,使它们能够立得起来。这种寻找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有时甚至要走了一大半,你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在这之前,你先要上路,要在茫然的搜寻中,渐渐锁定你的目标。
教化世人,讲述欲望与毁灭、讲述“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道理,对一个初上路者是安全的,前十六回里,他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然而随着笔触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深沉的感情、绵密的记忆翻涌出来,单一的主题不能承载他要倾诉的全部,甚至,他都找不到可以容纳一切的主题。写到这一步,他已经由必然国王进入自由王国,不再尝试把他心灵的海洋收束到一个瓶子里,他放开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抡圆了写,情感的潮水席卷过来,淹没所有脆弱的主题。
林白说,她喜欢那些不像小说的小说,大概因为这种小说没有参照,孤立无援,完全是遵循直觉的指引,趟出一条从未有过的路数,假如我的猜测还有一点靠谱,我真要为曹公感到庆幸,十六回后,他摆脱了既有的阅读经验,趟出了仅仅属于自己的天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