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宋史最新章节!
周必大 留正 胡晋臣
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诜,宣和中卒庐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学博士。必大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
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守秘书省正字。馆职复召试自此始。兼国史院编修官,除监察御史。
孝宗践祚,除起居郎。直前奏事,上曰:"朕旧见卿文,其以近作进。"上初御经筵,必大奏:"经筵非为分章析句,欲从容访问,裨圣德,究治体。"先是,左右史久不除,并记注壅积,必大请言动必书,兼修月进。乃命必大兼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又兼权中书舍人。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
权给事中,缴驳不辟权幸。翟婉容位官吏转行碍止法,争之力,上曰:"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
曾觌、龙大渊得幸,台谏交弹之,并迁知阁门事,必大与金安节不书黄,且奏曰:"陛下于政府侍从,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人委曲迁就,恐人言纷纷未止也。"明日宣手诏,谓:"给舍为人鼓扇,太上时小事,安敢尔!"必大入谢曰:"审尔,则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退待罪,上曰:"朕知卿举职,但欲破朋党、明纪纲耳。"旬日,申前命,必大格不行,遂请祠去。
久之,差知南剑州,改提点福建刑狱。入对,愿诏中外举文武之才,区别所长为一籍,藏禁中,备缓急之用。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兼领史职。郑闻草必大制,上改窜其末,引汉宣帝事。必大因奏曰:"陛下取汉宣帝之言,亲制赞书,明示好恶。臣观西汉所谓社稷臣,乃鄙朴之周勃,少文之汲黯,不学之霍光。至于公孙弘、蔡义、韦贤,号曰儒者,而持禄保位,故宣帝谓俗儒不达时宜。使宣帝知真儒,保至杂伯哉?愿平心察之,不可有轻儒名。"上喜其精洽,欲与之日夕论文。
德寿加尊号,必大曰:"太上万寿,而绍兴末议文及近上表用嗣皇帝为未安。按建炎遥拜徽宗表,及唐宪宗上顺宗尊号册文,皆称皇帝。"议遂定。赵雄使金,赍国书,议受书礼。必大立具草,略谓:"尊卑分定,或较等威;叔侄亲情,岂嫌坐起!"上褒之曰:"未尝谕国书之意,而卿能道朕心中事,此大才也。"
兼权兵部侍郎。奏请重侍从以储将相,增台谏以广耳目,择监司、郡守以补郎官。寻权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婺州四年易守者五,平江四年易守者四,甚至秀州一年而四易守,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上善其言,为革二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
兼侍讲,兼中书舍人。未几,辞直学士院,从之。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给事中莫济封还录黄,必大奏曰:"昨举朝以为不可,陛下亦自知其误而止之矣。曾未周岁,此命复出。贵戚预政,公私两失,臣不敢具草。"上批:"王日严疾速撰入。济、必大予宫观,日下出国门。"说露章荐济、必大,于是济除温州,必大除建宁府。济被命即出,必大至丰城称疾而归,济闻之大悔。必大三请祠,以此名益重。
久之,除敷文阁待制兼侍读、兼权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劳之曰:"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除兵部侍郎,寻兼太子詹事。奏言:"太宗储才为真宗、仁宗之用,仁宗储才为治平、元祐之用。自章、蔡沮士气,卒致裔夷之祸。秦桧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愿陛下储才于闲暇之日。"
上日御球场,必大曰:"固知陛下不忘阅武,然太祖二百年天下,属在圣躬,愿自爱。"上改容曰:"卿言甚忠,得非虞衔橛之变乎?正以仇耻未雪,不欲自逸尔。"升兼侍读,改吏部侍郎,除翰林学士。
久雨,奏请减后宫给使,宽浙郡积逋,命省部议优恤。内直宣引,论:"金星近前星,武士击球,太子亦与,臣甚危之。"上俾语太子,必大曰:"太子人子也,陛下命以驱驰,臣安敢劝以违命,陛下勿命之可也。"
乞归,弗许。上欲召人与之分职,因问:"吕祖谦能文否?"对曰:"祖谦涵养久,知典故,不但文字之工。"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进吏部兼承旨。诏礼官议明堂典礼,必大定圜丘合宫互举之议。被旨撰选德殿记及皇朝文鉴序。必大在翰苑几六年,制命温雅,周尽事情,为一时词臣之冠。或言其再入也,实曾觌所荐,而必大不知。
除参知政事,上曰:"执政于宰相,固当和而不同。前此宰相议事,执政更无语,何也?"必大曰:"大臣自应互相可否。自秦桧当国,执政不敢措一辞,后遂以为当然。陛下虚心无我,大臣乃欲自是乎?惟小事不敢有隐,则大事何由蔽欺。"上深然之。久旱,手诏求言。宰相谓此诏一下,州郡皆乞振济,何以应之,约必大同奏。必大曰:"上欲通下情,而吾侪阻隔之,何以塞公论。"
有介椒房之援求为郎者,上俾谕给舍缴驳,必大曰:"台谏、给舍与三省相维持,岂可谕意?不从失体,从则坏法。命下之日,臣等自当执奏。"上喜曰:"肯如此任怨耶?"必大曰:"当予而不予则有怨,不当予而不予,何怨之有!"上曰:"此任责,非任怨也。"除知枢密院。上曰:"每见宰相不能处之事,卿以数语决之,三省本未可辍卿也。"
山阳旧屯军八千,雷世方乞止差镇江一军五千,必大曰:"山阳控扼清河口,若今减而后增,必致敌疑。扬州武锋军本屯山阳者,不若岁拨三千,与镇江五千同戍。"郭杲请移荆南军万二千永屯襄阳,必大言:"襄阳固要地,江陵亦江北喉襟。"于是留二千人。上谕以"金既还上京,且分诸子出镇,将若何?"必大言:"敌恫疑虚喝,正恐我先动。当镇之以静,惟边将不可不精择。"
拜枢密使。上曰:"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上诸军升差籍,时点召一二察能否,主帅悚激,无敢容私。创诸军点试法,其在外解发而亲阅之。池州李忠孝自言正将二人不能开弓,乞罢军。上曰:"此枢使措置之效也。"金州谋帅,必大曰:"与其私举,不若明扬。"令侍从、管军荐举。或传大石林牙将加兵于金,忽鲁大王分据上京,边臣结约夏国。必大皆屏不省,劝上持重,勿轻动。既而所传果妄。上曰:"卿真有先见之明。"
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首奏:"今内外晏然,殆将二纪,此正可惧之时,当思经远之计,不可纷更欲速。"秀州乞减大军总制钱二万,吏请勘当,必大曰:"此岂勘当时耶?"立蠲之。封事多言大臣同异,必大曰:"各尽所见,归于一是,岂可尚同?陛下复祖宗旧制,命三省覆奏而后行,正欲上下相维,非止奉行文书也。"
高宗升遐,议用显仁例,遣三使诣金。必大谓:"今昔事殊,不当畏敌曲徇。"止之。贺正使至,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十五年,思陵发引,援熙陵吕端故事,请行,乃摄太傅,为山陵使。明堂加恩,封济国公。
十一月,留身乞去,上奖劳再三。忽宣谕:"比年病倦,欲传位太子,须卿且留。"必大言:"圣体康宁,止因孝思稍过,何遽至倦勤。"上曰:"礼莫大于事宗庙,而孟飨多以病分诣;孝莫重于执丧,而不得自至德寿宫。欲不退休,得乎?朕方以此委卿。"必大泣而退。十二月壬申,密赐绍兴传位亲札。辛卯,命留身议定。二月壬戌,又命预草诏,专以奉几筵、侍东朝为意。拜左丞相、许国公。参政留正拜右丞相。壬子,上始以内禅意谕二府。二月辛酉朔,降传位诏。翼日,上吉服御紫宸殿。必大奏:"陛下巽位与子,盛典再见,度越千古。顾自今不得日侍天颜。"因哽噎不能言,上亦泫然曰:"正赖卿等协赞新君。"
光宗问当世急务,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国公。李巘草二相制,抑扬不同,上召巘令帖麻改定,既而斥巘予郡。必大求去。
何澹为司业,久不迁,留正奏选之。澹憾必大而德正,至是为谏长,遂首劾必大。诏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澹论不已,遂以少保充醴泉观使。判隆兴府,不赴,复除观文殿学士、判潭州,复大观文。坐所举官以贿败,降荥阳郡公。复益国公,改判隆兴,辞,除醴泉观使。
宁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曰圣孝,曰敬天,曰崇俭,曰久任。庆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傅致仕。
先是,布衣吕祖泰上书请诛韩侂胄,逐陈自强,以必大代之。嘉泰元年,御史施康年劾必大首唱伪徒,私植党与,诏降为少保。自庆元以后,侂胄之党立伪学之名,以禁锢君子,而必大与赵汝愚、留正实指为罪首。
二年,复少傅。四年,薨,年七十有九。赠太师,谥文忠。宁宗题篆其墓碑曰"忠文耆德之碑。"
自号平园老叟,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尝建三忠堂于乡,谓欧阳文忠修、杨忠襄邦乂、胡忠简铨皆庐陵人,必大平生所敬慕,为文记之,盖绝笔也。一子,纶。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六世祖从效,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封鄂国公。绍兴十三年,第进士,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
龚茂良守番禺,正言:"在法:劫盗脏满五贯死,海盗加等。小民饵利,率身陷重辟。请镂梓海上,使户知之。"民始知避。用茂良荐,赴都堂审察。宰相虞允文奇之,荐于上。得对,正言:"国家右文而略武备,祖宗以天下全力用于西夏,承平日久,边不为备,至敌人长驱而不能支。今当改辙,使文武并用。"孝宗嘉叹,书札中要语下三省施行。
知循州,陛辞,言:"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上益喜,明日谕辅臣:"留正奏事,议论耿耿,可与职事官。"除军器监簿,历官考功郎官。太常谥叶义问"恭简",正覆谥,言:"义问将兵出疆,不知敌人情伪,及金犯边,督视寡谋,几至败事。"下太常更议,时论韪之。
擢起居舍人,寻权中书舍人。光宗自东宫朝,顾见正,谓左右曰:"修整如此,其人可知。"乃请于上,兼太子左谕德。正言:"记注进御,非设官本意。乞自今免奏御。"诏从之。
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兵部侍郎,除给事中。张说子荐往视镇江战舰,挟势游观,沉舟溺卒,除知阁门事、枢密副承旨,正封对还词头。洪邦直除御史,正言:"邦直为邑人所讼,不宜任风宪。"
兼权吏部尚书,言:"用人莫先论相。陛下志在恢复,而相位不能任辅赞。望精选人才,与图大计。"时相益不乐,以显谟阁直学士出知绍兴府。
侍御史范仲芑劾前帅脏六十万,有诏核责。正明其非辜,御史怒,并劾正,降显谟合待制、提举玉隆万寿宫。寻复职。知赣州,奏减上供米,不报。及为相,蠲一万八千石。知隆兴府。
进龙图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平四蜀折租价,岁减酒课三十八万。乾道初,羌酋奴儿结越大渡河,据安静砦,侵汉地几百里。正密授诸将方略,擒奴儿结以归,尽俘其党,羌平。进敷文阁学士,寻诏赴行在。正在蜀以简素化民,归装仅书数簏,人服其清。
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孝宗密谕内禅意,拜右丞相。一日奏事,皇太子参决侍立,上顾谓太子曰:"留正纯诚可托。"
光宗受禅,主管左右春坊姜特立随龙恩擢知阁门事,声势浸盛。正列其招权预政状,乞斥逐,上意犹未决。会副参阙,特立谒正曰:"上以丞相在位久,欲迁左相,叶翥、张枃当择一人执政,未知孰先?"正奏之,上大怒,诏特立提举兴国宫。孝宗闻之,曰:"真宰相也。"
绍熙元年,进左丞相。正谨法度,惜名器,豪发不可干以私。引赵汝愚首从班,卒与之共政。用黄裳为皇子嘉王翊善,世号得人。嘉王感疾,正言:"陛下只有一子,隔在宫墙外非便,乃令蚤正元良之位,入居东宫,则朝夕相见甚顺。"又奏:"太子,天下本。传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汉文帝即位,即建太子。本朝皇子居冢嫡,有未出阁而正储位者。皇子嘉王既居冢嫡,出合已久,宜早正储位,以定天下本。"再月不报。检汉文帝纪及本朝真宗立仁宗典故,并吕诲、张方平两奏,节其要语缴奏。
上不豫,外议汹汹,正与同列间至福宁殿奏事,处分得宜,人情以安。进封申国公。上疾浸平,正乞归政,不许。
初,正帅蜀,虑吴氏世将,谋去之。至是,朝廷议更蜀帅,正言:"西边三将,惟吴氏世袭兵柄,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遂以户部侍郎丘崈行。及吴挺死,韩侂胄为吴氏地,使吴曦世袭。正力请留曦环卫,遣张诏代挺。后数岁,曦入蜀,卒稔变。
寿皇圣政成,进少保,封卫国公。李端友以椒房亲,手诏除郎,正缴还,上不纳,复执奏曰:"昔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不许。今端友依凭内援,恐累圣德。"姜特立除浙东副总管,寻召赴行在,正引唐宪宗召吐突承璀事,乞罢相。上批:"成命已行,朕无反汗,卿宜自处。"正待罪六和塔,奏言:"陛下近年,不知何人献把定之说,遂至每事坚执,断不可回。天下至大,机务至烦,事出于是,则人无异词,可以固执;事出于非,则众论纷起,必须惟是之从。臣恐自此以往,事无是非,陛下壹持把定之说,言路遂塞。"因缴进前后锡赍及告敕,待罪范村,乞归田里,不许。
寿圣太后将以冬至上尊号册宝,以正为礼仪使,摄太傅。于是上遣左司徐谊谕旨,正复入都堂视事。是行也,待罪凡一百四十日。册宝礼成,拜不傅,封鲁国公。正力辞。
五年正月,孝宗疾革,正数请车驾过宫。一日,上拂衣起,正引裾泣谏,随至福宁殿门。正退上疏,言极激切。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能执丧,正率同列屡奏,乞早正嘉王储位,又拟指挥付学士院降诏。寻有手诏:"朕历事岁久,念欲退闲。"正得之始惧,请对,复不报。即出国门,上表请老,末曰:"愿陛下速回渊鉴,追悟前非,渐收人心,庶保国祚。"
正始议以上疾未克主丧,宜立皇太子监国;若终丧未倦勤,当复辟。设议内禅,太子可即位。时从臣郑湜奏与正同。既而赵汝愚以内禅请于宪圣,正谓:"建储诏未下,遽及此,他日必难处。"论既违,以肩舆逃去。及嘉王即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正为大行攒宫总护使,宁宗即位。入谢,复出。宪圣命速宣押,时汝愚亦以为请,上亲札,遣使召正还。
侍御史张叔椿请议正弃国之罚,乃徙叔椿吏部侍郎,而正复相。入贺,且请车驾一出,慰安都人心;及定寿康宫南向,撤去新增禁旅。诏悉从之。进少傅,屡辞不拜,奏言:"陛下勉徇群情,以登大宝,当遇事从简,示天下以不得已之意,实非颁爵之时。"
韩侂胄浸谋预政,数诣都堂,正使省吏谕之曰:"此非知阁日往来之地。"侂胄怒而退。会经筵晚讲赐坐,正执奏以为非,上不怿。侍御史黄度论马大同罪,正拟度补外,上知其情,除度右正言。正请推恩随龙人,上曰:"朕未见父母,可恩及下人耶?"积数事失上意,侂胄从而间之。八月,手诏正以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寻又以谏议大夫张叔椿言,落职。
庆元元年六月,诏正以上皇付正手诏八字进入,宣付史馆。复观文殿大学士。
初,刘德秀自重庆入朝,未为正所知,谒正客范仲黼请为言,正曰:"此人若留之班行,朝廷必不静。"乃除大理簿,德秀憾之。至是为谏议大夫,论正四大罪,褫职,自是弹劾无虚岁。以张釜言,责授中大夫、光禄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明年,令自便。给事中谢源明封还录黄,量移南剑州,再许自便。
复光禄大夫、提举洞霄宫。上章乞纳禄,诏复元官职致仕。又以御史林采言,依旧官光禄大夫致仕。俄复观文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嘉泰元年,进封魏国公,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开禧二年七月,薨,年七十八。赠太师。
正出处大致如绍熙去国,耻与姜特立并位而待罪近郊,五月复入,议者犹惜其去之不勇。首发大议,蚤正嘉王储位,遂致言者深文,指为弃国,岂弘毅有所不足耶?或问范仲黼:"留、赵二公处变不同如何?"仲黼曰:"赵,同姓之卿也;留则异姓之卿,反复之而不听,则去。"闻者以为名言。
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行于世。宝庆三年,谥忠宣。子恭、丙、端,皆为尚书郎。孙元英,工部侍郎;元刚,起居舍人。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
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上谓辅臣曰:"胡晋臣言可行。"
除度支郎,累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
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凊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缜密,人无知者。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论曰:谋大事,决大议,非凝定有立者不能也。周必大、留正一时俱以相业称,然必大纯笃忠厚,能以善道其君,光、宁禅受之际,惧祸而去,其可为有立乎哉?若胡晋臣争论朱熹,则侃侃有守者也。
<b>部分译文</b>
周必大字子充,又字洪道,其祖先是郑州管城人。祖父周诜,宣和年间在庐陵任副职,因此定居在这里。父亲周利建,是太学博士。年少时就特别杰出,父亲死后,他被寄养在外祖母家,母亲亲自督促他学习。
绍兴二十年(1150),周必大考中进士,被授予徽州户曹之职。周必大考中博学宏词科,任建康府教授。周必大拜官太学录,被召去应试馆职,高宗读了他的策文,说:“是个负责起草诏书的人才。”周必大任秘书省正字。馆职恢复由朝廷诏试从此开始。周必大兼国史院编修官,拜官监察御史。
孝宗即位后,周必大拜官起居郎。直接到皇上面前奏事,皇上说:“我过去看过你写的文章,把你的近作拿来看看。”皇上当初亲临经筵,周必大奏道:“经筵并不是分析文章讲解句子的地方,想从容不迫地了解情况,增益于圣德,就要探求治理之本。”开始,左右史很久没有任命人担任,史事记载被中断、累积,周必大请求必须记下君臣们的言行举止,他日夜兼程修史,每月一次呈给皇上看。于是皇上命令周必大兼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又兼权中书舍人。周必大在经筵侍讲,曾论及边境之事,皇上为蜀感到担忧,周必大回答说:“蜀中百姓受困苦已很久了,希望陛下颁布安抚令,要使政局稳定应减少赋税。”周必大应皇上诏令奏上十件事,都切中时弊。
周必大暂代给事中,封驳政令之失当,不任用权贵、宠臣。翟婉容对官吏进行升调时违反了有关法令,周必大竭力争执,认为不妥。皇上说:“原以为你只会写文章,没想到你如此刚强正直。”金索取讲和时的旧礼,周必大一一上奏,请求端正敌国之称呼,金国为之气沮。
曾觌、龙大渊被皇上宠幸,台谏官交替弹劾他们,一起被调任知。。门事,周必大与金安节不书写备案录黄,并奏道:“陛下对于政府侍从,想罢就罢,想贬就贬,唯独对这二个人委屈迁就,这样恐怕公众的议论会纷纷而至不得停止。”第二天皇上宣布手诏,说:“给事中、中书舍人为人煽风点火,太上皇时的小事情,怎么可以乱说。”周必大进宫谢罪道“:如此看来,那是我没有像侍奉太上皇一样侍奉陛下。”周必大退朝待罪,皇上说:“我知道你很尽职,只是想破除朋党、端正纲纪。”十天后,皇上重申以前的任命,周必大阻止不了,于是请求任宫观官。
很久后,周必大被差遣任南剑州知州,又改为提点福建刑狱。周必大进宫回答皇上的提问,希望皇上令中外各地举荐文武人才,分别把他们的长处记在一本册子上,藏于禁中,以备缓急之用。周必大拜为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兼任史职。郑闻起草,周必大定稿,最后由皇上修改,这是模仿汉宣帝时的制度所为的。于是上奏说“:陛下根据汉宣帝时的例子,亲自制定赞书,明确表示自己的好恶。我看西汉时所说的国家大臣,乃是浅陋朴实的周勃,缺乏文采的汲黯,不学无术的霍光。至于公孙弘、蔡义、韦贤,号称儒者,只是拿俸禄保全地位,所以汉宣帝说俗儒不合时宜。如果宣帝了解真正的儒士,怎么会把他们混淆呢?希望陛下平心观察,不可有轻视儒士的名声。”皇上喜爱他论述精辟,知识广博,想与他日夜讨论文章。
高宗要加尊号,周必大说:“太上皇万岁,而绍兴末年所议之文及近来上的表使用嗣皇帝的称呼不妥。按照建炎年间遥拜徽宗表,以及唐宪宗献给唐顺宗尊号的册文,都称皇帝。”决议于是定下。赵雄出使金朝,要携带国书,朝廷讨论受国书的礼节。周必大立即具体草拟,大致内容是:“尊卑名分之定,有人计较等级、威风;叔侄亲戚关系,难道还计较是坐着还是站立。”皇上赞赏地说“:我未曾告诉国书的内容,而你能道出我心中所想,真是真正的人才呀。”
周必大兼权兵部侍郎。奏请敬重侍从以储备将相之才,增设台谏官以广开言路,选择监司、郡守以补充郎官之不足。不久,周必大暂代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一天,皇上令周必大同王之奇、陈良翰到选德殿回答问题,皇上从袖中拿出手诏,举出唐太宗与魏征关系之例,询问他在位久,而功绩未成,治政的好坏,他自己不能发觉的解决办法,命令周必大等人尽言是否。周必大一一陈述“:陛下训练士兵以图谋恢复国土而将领多次更换,这是用将的法则未掌握好;选择人戍守郡国而郡守多次变换,这是把责任落在实处的方法不完善。各州官吏,一下子上任一下子罢职,婺州四年而地方官换了五次,平江四年换守臣四次,更有甚者秀州一年而四次换守臣,官吏奸邪如何得以考察清楚,百姓疾苦怎么可能得到缓和!”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于是革除了这二种弊端。江湖二州干旱,周必大请求捐出南库钱二十万代民交税,皇上很赞赏。
周必大兼侍讲,又兼任中书舍人。不久,他辞去直学士院之职,得到批准。张说再次拜为签书枢密院,给事中莫济封驳回录黄,周必大奏道:“过去全朝廷的人都认为张说这个任命不适合,陛下自己也知道错了而加以制止了。未到一年,这个任命又下发。贵戚参预政事,公私两方面都受到损失,我不敢草拟此令。”皇上批示:“王日严立即撰写任命书。莫济、周必大降为宫观官,傍晚离开国都。”张说公开奏章的内容,让被弹劾者知道,又荐举莫济、周必大二人,于是莫济被派往温州任职,周必大到建宁府任职。莫济接到任命立即离朝,周必大到丰城后称病而归,莫济听说后很后悔自己的行动。周必大三次请求一宫观职,因此名气更大了。
时间过了很久,周必大拜官敷文阁待制兼侍读、暂代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皇上安慰他说:“你不迎合别人,不附会权贵,我十分倚重你。”周必大拜为兵部侍郎,不久兼任太子詹事。他上奏说“:太宗储备人才为真宗、仁宗所用,仁宗储备人才为英宗、哲宗所用。自从章。。、蔡京打击了士气后,最终导致外族入侵之祸。秦桧嫉妒刻薄,驱逐人才,其弊端遗留至今。希望陛下在闲暇之时储备人才。”
皇上一天亲临。。场,周必大说:“我固然知道陛下不会忘记检阅战备,然而太祖二百年的天下,其希望在于圣上的勤勉,希望皇上自爱。”皇上脸色大变说:“你的话很忠心,是不是为了预防衔橛之变?我正以国仇未报、耻辱未雪为念,不想自寻安逸。”周必大升兼侍读,改任吏部侍郎,拜为翰林学士。
天上下了很长时间雨,周必大奏请减少后宫供给,松缓对浙郡长期以来积欠的租税的逼责,令省部讨论对百姓抚恤之事。内直宣引,上责说:“金星靠近前面的星,武士踢。。,太子参与,我们很担心。”皇上让周必大把这些话转告太子,周必大说:“太子是人子,陛下令他驱驰,我怎么敢劝他违抗命令,陛下不要命令他就可以了。”
周必大乞求回乡,未得到批准。皇上想召人为他分担职责,于是问周必大:“吕祖谦能写文章吗?”周必大回答说:“吕祖谦的涵养很深,了解典故,不仅仅工于文字。”周必大拜为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升为吏部兼承旨。皇上令礼官讨论明堂典礼,周必大提出祭天与祭地分别举行的意见。周必大受旨撰写选德殿记及皇朝文鉴序。周必大在翰苑近六年,制命文字温和、雅致,考虑事情周到、全面,是一时文学侍从之臣中的第一人。有人说他再次入翰苑任职,实际上是曾觌所荐,而周必大不知道真相。
周必大拜官参知政事,皇上说:“执政与宰相,本来应当和睦而又有不同之处。在这之前宰相论述某事,而执政再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这是为什么?”周必大说:“大臣本来应该相互支持或反对。自从秦桧当权后,执政不敢讲一句话,以后于是成为理所当然。陛下虚心请教抛开自己的尊严,大臣哪敢自以为是?只要小事不敢隐瞒,那么大事又有什么理由要隐瞒。”皇上深以为然。天久旱,皇上手诏求直言。宰相认为此诏令一下,各州郡都会乞求赈济,如何应付,于是约周必大一起上奏反对此令。周必大说“:皇上想了解下面的情况,而我们却要加以阻拦,怎么可以堵塞公众的言路呢?”
有人借助后妃的引荐请求为郎官,皇上把此事交给给事中与中书舍人处理,周必大说:“台谏、给舍与三省互相牵制,怎能禀承旨意办事呢?不听从旨意有失于礼节,听从了又有损于法则。旨令下达之日,我们应当一起上奏。”皇上高兴地说“:肯如此任劳任怨吗?”周必大说“:当给而未给就会有怨恨,不当给而不给,有什么怨恨呢!”皇上说:“这是负责任,不是任怨。”周必大拜官知枢密院。皇上说:“每次看见宰相不能处理之事,你用几句话就解决了,三省根本不能少了你。”
山阳过去屯兵八千,雷世方乞求只差遣镇江一支军队五千人驻守山阳,周必大说“:山阳控扼黄河口,如果今天减少驻军而后又增加驻军,必然导致敌人的怀疑。扬州武锋军本来驻守山阳,不如每年拨三千人,与镇江五千人一同驻守山阳。”郭杲请求把荆南军队一万二千人移至襄阳永久屯守,周必大说:“襄阳固然是要地,江陵也是江北的襟喉。”于是留下二千人驻扎江陵。皇上问“:金主已经回到上京,并分派他几个儿子镇守各地,将怎么办?”周必大说:“敌人的恫吓可能只是虚探,正担心我们先行动。我们应当静守,只是边地将领不可不精选。”
周必大拜官枢密使。皇上说“:如果边境出事,宣抚使之职只有你可胜任,他人不行。”各位统帅呈上各军升迁名单,周必大不时点名召见一二人考察其才能优劣,统帅十分恐惧,不敢容于私情。周必大创造了诸军点试法,对分散在外的军队就亲自去检阅。池州李忠孝自己说有二名正将不能拉开弓,乞求罢去他们的军职。皇上说“:这是枢密使措置的效果。”金州寻求将帅,周必大说:“与其让人私下举荐,不如正大光明地选报。”皇上命令侍从、管军举荐将帅。有人传言大石林牙将要加兵攻金,忽鲁大王分别占据上京,边境大臣与夏国订下盟约。周必大都一概不理会,劝皇上持重,不要轻举妄动。果然所传之言都是妄言。皇上说“:你真有先见之明。”
淳熙十四年(1187)二月,周必大拜官右丞相。他首先奏道“:现在国内外安定,这种安定局面大约将近有二十四年了,这正是令人担心之时,应考虑国家的长远之计,不可以频频更改治国方针以图速强。”秀州乞求减去大军总制钱二万缗,官吏请求核审是否合适,周必大说:“这难道是审核的时候?”立即蠲免了秀州的总制钱。密封的奏章多说大臣们的同异,周必大说:“各尽所见,归纳到一处,怎么可能还相同呢?陛下恢复祖宗过去的制度,令三省反复阅读奏章后行动,正是想使上下互相牵持,并不是只奉行文书。”
高宗逝世,议定根据显仁的例子,派三位使者报告金朝。周必大说“:今天的事很特殊,不应当害怕敌人而曲意顺从。”阻止了派使者之事。金的贺正使来到宋,有人请求皇上暂且穿淡黄袍在御殿接受国书,周必大执意不肯,于是皇上穿素色丧服,在帷幄中接见金使。淳熙十五年(1188),思陵出殡,周必大根据熙陵吕端的故事,请求随同前往,于是皇上给他太傅头衔,为山陵使。明堂大礼时皇上对周必大加封恩赐,封他为济国公。
十一月,周必大单独留下来请求让他去职,皇上再三加以安慰。皇上忽然宣谕道:“近年来我经常生病且感到疲倦,想传位给太子,但你必须暂且留下。”周必大说:“圣上身体安康,只是由于思念高宗稍稍过度了些,怎么至于倦于辛苦。”皇上说“:最大的礼仪没有比得上事奉宗庙的,而初享时我大多是带病前往坚持祭祀的;最大的礼仪没有大于执丧的,而我不能亲自到德寿宫去。想不退休,可以吗?我才把这个重任委托给你。”周必大哭着退下了。十二月十一日,皇上秘密赐给周必大绍兴时制定的传皇位亲札。三十日,皇上令周必大留下商议。二月初二日,又令周必大参与草拟诏书,专门论述了供奉灵位、侍奉太子之事。周必大拜为左丞相、许国公。参政留正拜为右丞相。壬子日,皇上才把传位的打算告诉二府。二月初一,皇上降传位令。第二天,皇上穿着吉祥的衣服到紫宸殿。周必大奏道“:陛下传位给皇子,再观盛典,流芳千古。看来从今后不能每天侍奉皇上了。”于是哽噎不能说下去,皇上也流泪说:“只有靠你们协助新君主。”
光宗询问当今急务,周必大奏称为用人、求言二件事。三月,周必大拜官少保、益国公。李山献草拟了二相制度,大家对此贬褒不一,皇上召李山献令他用麻纸另拟文书,不久把李山献贬斥到一郡任职。周必大请求离朝。
何澹为司业,在职很久都没有升迁,留正奏请提拔他。何澹对周必大不满而感激留正,到他为谏长时,于是首先弹劾周必大。皇上诏令周必大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职任潭州判官。何澹对周必大的谴责不停,于是周必大以少保充当醴泉观使。周必大任隆兴府判官,没有赴任,又拜为观文殿学士、潭州判官,恢复大观文之职。周必大被所举官吏受贿败露之事牵连,降职为荣阳郡公,又复为益国公,改任隆兴判官,他辞去此职,拜官醴泉观使。
宁宗即位,令大臣直言朝政得失,周必大奏上四件事:至孝、敬天、崇俭、久任。庆元元年(1195),周必大三次上表引退,于是以少傅身份退休。
开始,平民吕祖泰上书请求杀韩。。胄,驱逐陈自强,以周必大代替他。嘉泰元年(1201),御史施康年弹劾周必大首先为诡诈之徒唱赞歌,又私植党派,皇上令降周必大为少保。自庆元以后,韩。。胄之党以建立伪学的名义,来禁锢君子,而周必大与赵汝愚、留正被指责为罪魁祸首。
嘉泰二年(1202),周必大又为少傅。嘉泰四年(1204年)死去,终年七十九岁。皇上赠他为太师,谥号“文忠”宁宗为他的墓碑题写篆文“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自己号称平园老叟,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周必大曾在乡里建三忠堂,说欧阳修、杨邦。。、胡铨都是庐陵人,他平生所敬慕的人,故写文章记下他们的事迹,这是他的绝笔。周必大有一子,名周纶。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他的六世祖留从效,事奉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被封为鄂国公。绍兴十三年(1143),留正考中进士,被授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之职。
龚茂良驻守番禺,留正说:“法律规定:抢劫之赃物满了五贯要判死刑,海盗定罪还要加一等。百姓受利引诱,听任自身陷于严重违法的境地。请雕刻有关法令立于海上,使每户百姓知道。”百姓始知遵守法令。留正由于龚茂良的推荐,赴都堂审察。宰相虞允文认为他很奇特,向皇上推荐。留正得以与皇上对话,他说:“国家偏重文辞而忽略武备,祖宗竭尽天下全力对付西夏,天下安定日久,边境不做战争准备,以致敌人长驱直入难以抵挡,今天应当改变过去的做法,使文武都得到重视。”孝宗很赞赏,把他奏札中重要的话记下,下发给三省贯彻施行。
留正任循州知州,他到宫中辞行时对皇上说:“士大夫的名节不建立,国家缓急之时无所倚仗,靖康时金人侵入国都,为义而死的人很少,趁乱谋利的人很多。今天要恢复国土,应当崇尚名节。”皇上更加高兴,第二天告诉辅臣说:“留正的奏议,所发议论正直,可给与他职事官之职。”留正拜为军器监簿,历官考功郎官。太常给叶义问谥号“恭简”留正到此反对,他说:“叶义问率兵出征,不知道敌人阴险诡诈,以致金兵入侵边境,他管理军队缺乏谋略,几乎一败涂地。”皇上把此事下发给太常再讨论,当时大家肯定了留正的观点。
留正被提为起居舍人,不久任权中书舍人。光宗从东宫来拜见皇上,看见留正,便对左右人说:“仪表如此整洁,这个人可用。”于是向皇上请求,留正于是兼太子左谕德。留正说“:记注官要把所书内容呈给皇上过目,这并非设此官的本意。乞求从今免去进呈皇上过目的程序。”皇上下令遵从。
留正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兵部侍郎,拜为给事中。张说之子张荐前往视察镇江的战船,他倚仗权势到处游玩,造成船沉士兵溺死,朝廷任他为知。。门事、枢密副承旨,留正驳回了朝廷的谕旨。洪邦直拜为御史,留正说:“洪邦直被邑人所诉讼,不宜任风宪之职。”
留正兼代吏部尚书,他说:“用人没有先于考虑宰相的人选的。陛下的志愿在于恢复国土,而宰相之位不能担当起辅佐襄赞之重任。希望精选人才,与之图谋大计。”当时的宰相很不高兴,于是留正以显谟阁直学士之职出任绍兴府知府。
侍御史范仲艹己弹劾前帅贪赃六十万,皇上诏令加以核实。留正清楚他没有罪,御史大怒,同时又弹劾留正,留正被降职为显谟阁待制、提举玉隆万寿宫。不久复职。留正任赣州知州,奏请减少上供米,未得到回音。等到他为宰相后,蠲免赣州上供米一万八千石。留正为隆兴府知府。
留正被提为龙图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任成都府知府。他使四蜀折租价得以稳定,每年减去酒税三十八万。乾道初年,羌族首领奴儿结渡过大渡河,占据了安静砦,侵占了汉族几百里的土地。留正秘密授给各将方略,抓住了奴儿结,把他的党徒全部捕俘,羌族被平。留正被升为敷文阁学士,不久皇上诏令他赴行在。留正在蜀时以简单、朴素教化百姓,他回朝时只装有几竹箱书,人人信服他的廉洁。
留正拜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孝宗私下告诉他想传位的事,留正拜为右丞相。一天他向皇上奏事,皇太子参与决策正侍立于旁,皇上回头对太子说:“留正纯正、忠诚,可以依托。”
光宗即位,主管左右春坊的姜特立随着皇上的恩宠被提为知。。门事,其声势更加兴盛。留正列举出他揽权预政的罪状,请求将他加以责斥驱逐,皇上心中还未决定。正好副参知政事一职空缺,姜特立拜见留正说“:皇上由于丞相你在位很久了,想提你为左相,叶翥、张木匀应当选一人为执政,不知哪个人在先?”留正奏告皇上,皇上大怒,令姜特立提举兴国宫。孝宗听说此事后,说:“这是真正的宰相。”
绍熙元年(1190),留正升为左丞相。留正严格法律制度,爱惜名声与才能,一丝一毫不可以受私情干扰。他引荐赵汝愚,先为他的部属,最后与他一同执政。留正选用黄棠为皇子嘉王的助手,世称真正得到人才。嘉王感染疾病,留正说:“陛下只有一个儿子,隔绝在宫墙外不方便,应早日确定他的太子之位,入居东宫,那么陛下与太子朝夕相见很方便了。”他又奏道:“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传说‘:预备立太子,就是重视宗庙国家。’汉文帝即位,就立太子。本朝皇子为嫡长子,有没出。。门而被立为太子的。嘉王既为嫡长子,出。。门也很久了,应该早日立他为太子,以安定天下的人心。”过了一个月没有回音。留正检阅汉文帝纪以及本朝真宗立仁宗为太子的事例,以及吕诲、张方平两人的奏札,摘节他们奏札中重要的话写成奏章呈上。
皇上身体不适,宫外议论纷纷,留正与同僚间或到福宁殿奏事,处理事情十分合宜,人心因此得以安定。留正被封为申国公。皇上的病慢慢好了,留正请求归还皇上执政权,未得到批准。
当初,留正统帅蜀时,考虑到吴氏世代为将,想设法去除他。到这时,朝廷有意见更换蜀帅,留正说:“西边三位将领,只有吴氏世袭兵权,号称‘吴家军’,他们不知道还有朝廷。”于是以户部侍郎丘宗山代理其职。等到吴挺死后,韩。。胄为吴氏打算使吴曦世袭将职。留正竭力请求留吴曦为环卫官,派张诏继任吴挺的职位。以后数年,吴曦入蜀,最终没有改变吴氏世袭将帅之职的局面。
德皇圣政一书写成,留正被升为少保,封为卫国公。李端友因为与后妃有亲戚关系,皇上手诏他拜为郎官,留正交还手诏,皇上不收,留正又拿着奏札说“:过去馆陶公主为儿子求郎官之职,明帝不答应。今天李端友凭着内亲,求郎官之职,恐怕会有损于圣德。”姜特立拜为渐东副总管,不久皇上召他赴行在,留正引用唐宪宗召见吐突承璀的事例,乞求罢去宰相之职。皇上批示“:命令已经颁行,不能反悔,你应该自己处理。”留正在六和塔待罪,他奏言:“近年来,不知是谁进献了那么有把握的策略,以致陛下每件事都坚决执行,断断不能改变。天下很大,机要事务至烦,事情出于正确方面,那么无不同意见,皇上可以坚持执行;事情出于不正确的方面,那么大家会议论纷纷,必须只按正确的去做。我担心从此以后,事情不管对错,陛下一概坚定既定之策,谏言之路就会被堵塞。”留正于是交回前后所得的赏赐及收回请求休假的报告,在范村待罪,乞求回归田里,皇上不答应。
寿圣太后将要在冬至上尊号册书宝玺,以留正为礼仪使,给他太傅的头衔。于是皇上派左司徐谊宣旨,留正又进入都堂办公。到这次任职,留正待罪共一百四十天。册宝礼结束,留正拜官少傅,封为鲁国公。留正极力推辞。
绍熙五年(1194)正月,孝宗病情恶化,留正多次请求光宗到宫中去拜见孝宗。一天,光宗拂袖而起,留正拉着他衣服的大襟哭着劝谏,又随同光宗来到福宁殿门口。留正退朝上疏,其言词十分激切。六月初九,孝宗逝世。光宗因为生病未能主持丧事,留正率同僚多次上奏,乞求早点定下嘉王王储的位子,又拟定指挥交给学士院降诏。不久皇上有手诏说:“我执政年久,打算退下养闲。”留正得到这个消息后开始害怕,请求对话,未得到回音。留正于是离开国都,上表请求告老,在表的末尾说:“希望陛下迅速收回所说的话,追悟前非,慢慢收回人心,以保全国家。”
留正开始提出由于皇上生病未完全主持孝宗的丧事,应该立皇太子监国;如果丧事办完不感到疲倦,应当恢复以前的局面。如果讨论内禅之意,太子可以即位。当时侍从郑。。奏言与留正相同。不久赵汝愚把内禅的意见请示于宪圣太后,留正说:“建储的诏令未下达,就做到这一步,他日一定难以收拾。”留正的意见未被采纳,他于是乘轿子逃走了。等到嘉王即位,尊光宗为太上皇帝,以留正为大行攒宫总护使。宁宗即位,留正进宫谢罪,又离朝。宪圣太后令立即宣诏把他押回,当时赵汝愚也请求如此做,皇上亲书札状,派人召回留正。
侍御史张叔椿请求论留正弃国之罪,于是改张叔椿为吏部侍郎,而留正恢复宰相之职。留正进宫向宁宗祝贺,并请求皇上出宫一次,以安定国都的人心;以及确定寿康宫朝南,撤去新增禁军。皇上诏令全部依从。留正进升为少傅,他多次辞去不受,并奏道:“陛下勤勉,顺应民情,登上了帝位,应当遇事从简,以示天下不得已之意,实在不是封爵之时呀。”
韩。。胄想渐渐谋取参政权,他多次到都堂去,留正派省吏告诉他说:“这不是知。。每天往来之地。”韩。。胄愤怒地退出。遇到晚上在经筵侍讲时,皇上赐座,留正认为不可,皇上不高兴。侍御史黄度论述马大同的罪行,留正拟请让黄度补为朝外官,皇上了解情况后,让黄度拜为右正言。留正请求推恩给随龙人,宁宗说“:我未见父母,可以推恩到身边的人吗?”累积有几件事留正都违背了皇上的意愿,韩。。胄又从中挑拨。八月,皇上手诏留正为少师、观文殿大学士之职为建康府判官。不久又因为谏议大夫张叔椿的谏言,留正失去职位。
庆元元年(1195年)六月,皇上诏令留正把太上皇交给他的手诏共八个字呈入,宣布交给史馆。留正恢复观文殿大学士之职。
当初,刘德秀从重庆进入朝廷,留正不清楚此事,他拜见留正的门客范仲黼请他说句话,留正说:“此人如留在朝廷做官,朝廷一定不得安宁。”于是让他任大理簿,刘德秀深感不满。到他为谏议大夫时,就论述留正有四大罪行,革除了留正的职位,从此刘德秀年年弹劾留正。因为张釜的意见,留正贬为中大夫、光禄卿,分司西京,在邵州居住。第二年,皇上令他自便。
给事中谢源明驳回录黄,留正遇恩赦迁移至南剑州,再次允许他自便。留正又为光禄大夫、提举洞霄宫。他上书乞求发给俸禄,皇上诏令他恢复原官职退休。又根据御史林采的意见,留正依旧以禄大夫的职衔退休。不久被授予观文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嘉泰元年(1201),留正进封为魏国公,恢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之职。开禧二年(1206)七月,死去,终年七十八岁。朝廷赠他太师之职。
留正进退情况大致如下:绍熙年间离开朝廷,他耻于与姜特立在同一位子共事而在近郊待罪,五月又入朝,人们仍可惜他离朝不坚决。他入朝后首先发表意见,要求早日确定嘉王的王储位子,于是招致言官苛刻地授用法律条文,指责他抛弃国家,难道是他抱负不够远大,意志不够坚强?有人以此问范仲黼:“留正、赵汝愚二人处理变故方式有何不同?”范仲黼说:“赵汝愚,是与皇上同姓的大臣,留正则是异姓大臣,他被反复降职而不接受教训,最终离朝。”听的人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留正著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留传于世。宝庆三年(1227)朝廷赠他谥号“忠宣”其子留恭、留丙、留端,都是尚书郎。其孙子留元英,是工部侍郎;留元刚,是起居舍人。
周必大 留正 胡晋臣
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诜,宣和中卒庐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学博士。必大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
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守秘书省正字。馆职复召试自此始。兼国史院编修官,除监察御史。
孝宗践祚,除起居郎。直前奏事,上曰:"朕旧见卿文,其以近作进。"上初御经筵,必大奏:"经筵非为分章析句,欲从容访问,裨圣德,究治体。"先是,左右史久不除,并记注壅积,必大请言动必书,兼修月进。乃命必大兼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又兼权中书舍人。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
权给事中,缴驳不辟权幸。翟婉容位官吏转行碍止法,争之力,上曰:"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
曾觌、龙大渊得幸,台谏交弹之,并迁知阁门事,必大与金安节不书黄,且奏曰:"陛下于政府侍从,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人委曲迁就,恐人言纷纷未止也。"明日宣手诏,谓:"给舍为人鼓扇,太上时小事,安敢尔!"必大入谢曰:"审尔,则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退待罪,上曰:"朕知卿举职,但欲破朋党、明纪纲耳。"旬日,申前命,必大格不行,遂请祠去。
久之,差知南剑州,改提点福建刑狱。入对,愿诏中外举文武之才,区别所长为一籍,藏禁中,备缓急之用。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兼领史职。郑闻草必大制,上改窜其末,引汉宣帝事。必大因奏曰:"陛下取汉宣帝之言,亲制赞书,明示好恶。臣观西汉所谓社稷臣,乃鄙朴之周勃,少文之汲黯,不学之霍光。至于公孙弘、蔡义、韦贤,号曰儒者,而持禄保位,故宣帝谓俗儒不达时宜。使宣帝知真儒,保至杂伯哉?愿平心察之,不可有轻儒名。"上喜其精洽,欲与之日夕论文。
德寿加尊号,必大曰:"太上万寿,而绍兴末议文及近上表用嗣皇帝为未安。按建炎遥拜徽宗表,及唐宪宗上顺宗尊号册文,皆称皇帝。"议遂定。赵雄使金,赍国书,议受书礼。必大立具草,略谓:"尊卑分定,或较等威;叔侄亲情,岂嫌坐起!"上褒之曰:"未尝谕国书之意,而卿能道朕心中事,此大才也。"
兼权兵部侍郎。奏请重侍从以储将相,增台谏以广耳目,择监司、郡守以补郎官。寻权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婺州四年易守者五,平江四年易守者四,甚至秀州一年而四易守,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上善其言,为革二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
兼侍讲,兼中书舍人。未几,辞直学士院,从之。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给事中莫济封还录黄,必大奏曰:"昨举朝以为不可,陛下亦自知其误而止之矣。曾未周岁,此命复出。贵戚预政,公私两失,臣不敢具草。"上批:"王日严疾速撰入。济、必大予宫观,日下出国门。"说露章荐济、必大,于是济除温州,必大除建宁府。济被命即出,必大至丰城称疾而归,济闻之大悔。必大三请祠,以此名益重。
久之,除敷文阁待制兼侍读、兼权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劳之曰:"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除兵部侍郎,寻兼太子詹事。奏言:"太宗储才为真宗、仁宗之用,仁宗储才为治平、元祐之用。自章、蔡沮士气,卒致裔夷之祸。秦桧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愿陛下储才于闲暇之日。"
上日御球场,必大曰:"固知陛下不忘阅武,然太祖二百年天下,属在圣躬,愿自爱。"上改容曰:"卿言甚忠,得非虞衔橛之变乎?正以仇耻未雪,不欲自逸尔。"升兼侍读,改吏部侍郎,除翰林学士。
久雨,奏请减后宫给使,宽浙郡积逋,命省部议优恤。内直宣引,论:"金星近前星,武士击球,太子亦与,臣甚危之。"上俾语太子,必大曰:"太子人子也,陛下命以驱驰,臣安敢劝以违命,陛下勿命之可也。"
乞归,弗许。上欲召人与之分职,因问:"吕祖谦能文否?"对曰:"祖谦涵养久,知典故,不但文字之工。"除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进吏部兼承旨。诏礼官议明堂典礼,必大定圜丘合宫互举之议。被旨撰选德殿记及皇朝文鉴序。必大在翰苑几六年,制命温雅,周尽事情,为一时词臣之冠。或言其再入也,实曾觌所荐,而必大不知。
除参知政事,上曰:"执政于宰相,固当和而不同。前此宰相议事,执政更无语,何也?"必大曰:"大臣自应互相可否。自秦桧当国,执政不敢措一辞,后遂以为当然。陛下虚心无我,大臣乃欲自是乎?惟小事不敢有隐,则大事何由蔽欺。"上深然之。久旱,手诏求言。宰相谓此诏一下,州郡皆乞振济,何以应之,约必大同奏。必大曰:"上欲通下情,而吾侪阻隔之,何以塞公论。"
有介椒房之援求为郎者,上俾谕给舍缴驳,必大曰:"台谏、给舍与三省相维持,岂可谕意?不从失体,从则坏法。命下之日,臣等自当执奏。"上喜曰:"肯如此任怨耶?"必大曰:"当予而不予则有怨,不当予而不予,何怨之有!"上曰:"此任责,非任怨也。"除知枢密院。上曰:"每见宰相不能处之事,卿以数语决之,三省本未可辍卿也。"
山阳旧屯军八千,雷世方乞止差镇江一军五千,必大曰:"山阳控扼清河口,若今减而后增,必致敌疑。扬州武锋军本屯山阳者,不若岁拨三千,与镇江五千同戍。"郭杲请移荆南军万二千永屯襄阳,必大言:"襄阳固要地,江陵亦江北喉襟。"于是留二千人。上谕以"金既还上京,且分诸子出镇,将若何?"必大言:"敌恫疑虚喝,正恐我先动。当镇之以静,惟边将不可不精择。"
拜枢密使。上曰:"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上诸军升差籍,时点召一二察能否,主帅悚激,无敢容私。创诸军点试法,其在外解发而亲阅之。池州李忠孝自言正将二人不能开弓,乞罢军。上曰:"此枢使措置之效也。"金州谋帅,必大曰:"与其私举,不若明扬。"令侍从、管军荐举。或传大石林牙将加兵于金,忽鲁大王分据上京,边臣结约夏国。必大皆屏不省,劝上持重,勿轻动。既而所传果妄。上曰:"卿真有先见之明。"
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首奏:"今内外晏然,殆将二纪,此正可惧之时,当思经远之计,不可纷更欲速。"秀州乞减大军总制钱二万,吏请勘当,必大曰:"此岂勘当时耶?"立蠲之。封事多言大臣同异,必大曰:"各尽所见,归于一是,岂可尚同?陛下复祖宗旧制,命三省覆奏而后行,正欲上下相维,非止奉行文书也。"
高宗升遐,议用显仁例,遣三使诣金。必大谓:"今昔事殊,不当畏敌曲徇。"止之。贺正使至,或请权易淡黄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十五年,思陵发引,援熙陵吕端故事,请行,乃摄太傅,为山陵使。明堂加恩,封济国公。
十一月,留身乞去,上奖劳再三。忽宣谕:"比年病倦,欲传位太子,须卿且留。"必大言:"圣体康宁,止因孝思稍过,何遽至倦勤。"上曰:"礼莫大于事宗庙,而孟飨多以病分诣;孝莫重于执丧,而不得自至德寿宫。欲不退休,得乎?朕方以此委卿。"必大泣而退。十二月壬申,密赐绍兴传位亲札。辛卯,命留身议定。二月壬戌,又命预草诏,专以奉几筵、侍东朝为意。拜左丞相、许国公。参政留正拜右丞相。壬子,上始以内禅意谕二府。二月辛酉朔,降传位诏。翼日,上吉服御紫宸殿。必大奏:"陛下巽位与子,盛典再见,度越千古。顾自今不得日侍天颜。"因哽噎不能言,上亦泫然曰:"正赖卿等协赞新君。"
光宗问当世急务,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国公。李巘草二相制,抑扬不同,上召巘令帖麻改定,既而斥巘予郡。必大求去。
何澹为司业,久不迁,留正奏选之。澹憾必大而德正,至是为谏长,遂首劾必大。诏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澹论不已,遂以少保充醴泉观使。判隆兴府,不赴,复除观文殿学士、判潭州,复大观文。坐所举官以贿败,降荥阳郡公。复益国公,改判隆兴,辞,除醴泉观使。
宁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曰圣孝,曰敬天,曰崇俭,曰久任。庆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傅致仕。
先是,布衣吕祖泰上书请诛韩侂胄,逐陈自强,以必大代之。嘉泰元年,御史施康年劾必大首唱伪徒,私植党与,诏降为少保。自庆元以后,侂胄之党立伪学之名,以禁锢君子,而必大与赵汝愚、留正实指为罪首。
二年,复少傅。四年,薨,年七十有九。赠太师,谥文忠。宁宗题篆其墓碑曰"忠文耆德之碑。"
自号平园老叟,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尝建三忠堂于乡,谓欧阳文忠修、杨忠襄邦乂、胡忠简铨皆庐陵人,必大平生所敬慕,为文记之,盖绝笔也。一子,纶。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六世祖从效,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封鄂国公。绍兴十三年,第进士,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
龚茂良守番禺,正言:"在法:劫盗脏满五贯死,海盗加等。小民饵利,率身陷重辟。请镂梓海上,使户知之。"民始知避。用茂良荐,赴都堂审察。宰相虞允文奇之,荐于上。得对,正言:"国家右文而略武备,祖宗以天下全力用于西夏,承平日久,边不为备,至敌人长驱而不能支。今当改辙,使文武并用。"孝宗嘉叹,书札中要语下三省施行。
知循州,陛辞,言:"士大夫名节不立,国家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乱谋利者多。今欲恢复,当崇尚名节。"上益喜,明日谕辅臣:"留正奏事,议论耿耿,可与职事官。"除军器监簿,历官考功郎官。太常谥叶义问"恭简",正覆谥,言:"义问将兵出疆,不知敌人情伪,及金犯边,督视寡谋,几至败事。"下太常更议,时论韪之。
擢起居舍人,寻权中书舍人。光宗自东宫朝,顾见正,谓左右曰:"修整如此,其人可知。"乃请于上,兼太子左谕德。正言:"记注进御,非设官本意。乞自今免奏御。"诏从之。
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兵部侍郎,除给事中。张说子荐往视镇江战舰,挟势游观,沉舟溺卒,除知阁门事、枢密副承旨,正封对还词头。洪邦直除御史,正言:"邦直为邑人所讼,不宜任风宪。"
兼权吏部尚书,言:"用人莫先论相。陛下志在恢复,而相位不能任辅赞。望精选人才,与图大计。"时相益不乐,以显谟阁直学士出知绍兴府。
侍御史范仲芑劾前帅脏六十万,有诏核责。正明其非辜,御史怒,并劾正,降显谟合待制、提举玉隆万寿宫。寻复职。知赣州,奏减上供米,不报。及为相,蠲一万八千石。知隆兴府。
进龙图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平四蜀折租价,岁减酒课三十八万。乾道初,羌酋奴儿结越大渡河,据安静砦,侵汉地几百里。正密授诸将方略,擒奴儿结以归,尽俘其党,羌平。进敷文阁学士,寻诏赴行在。正在蜀以简素化民,归装仅书数簏,人服其清。
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孝宗密谕内禅意,拜右丞相。一日奏事,皇太子参决侍立,上顾谓太子曰:"留正纯诚可托。"
光宗受禅,主管左右春坊姜特立随龙恩擢知阁门事,声势浸盛。正列其招权预政状,乞斥逐,上意犹未决。会副参阙,特立谒正曰:"上以丞相在位久,欲迁左相,叶翥、张枃当择一人执政,未知孰先?"正奏之,上大怒,诏特立提举兴国宫。孝宗闻之,曰:"真宰相也。"
绍熙元年,进左丞相。正谨法度,惜名器,豪发不可干以私。引赵汝愚首从班,卒与之共政。用黄裳为皇子嘉王翊善,世号得人。嘉王感疾,正言:"陛下只有一子,隔在宫墙外非便,乃令蚤正元良之位,入居东宫,则朝夕相见甚顺。"又奏:"太子,天下本。传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汉文帝即位,即建太子。本朝皇子居冢嫡,有未出阁而正储位者。皇子嘉王既居冢嫡,出合已久,宜早正储位,以定天下本。"再月不报。检汉文帝纪及本朝真宗立仁宗典故,并吕诲、张方平两奏,节其要语缴奏。
上不豫,外议汹汹,正与同列间至福宁殿奏事,处分得宜,人情以安。进封申国公。上疾浸平,正乞归政,不许。
初,正帅蜀,虑吴氏世将,谋去之。至是,朝廷议更蜀帅,正言:"西边三将,惟吴氏世袭兵柄,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遂以户部侍郎丘崈行。及吴挺死,韩侂胄为吴氏地,使吴曦世袭。正力请留曦环卫,遣张诏代挺。后数岁,曦入蜀,卒稔变。
寿皇圣政成,进少保,封卫国公。李端友以椒房亲,手诏除郎,正缴还,上不纳,复执奏曰:"昔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不许。今端友依凭内援,恐累圣德。"姜特立除浙东副总管,寻召赴行在,正引唐宪宗召吐突承璀事,乞罢相。上批:"成命已行,朕无反汗,卿宜自处。"正待罪六和塔,奏言:"陛下近年,不知何人献把定之说,遂至每事坚执,断不可回。天下至大,机务至烦,事出于是,则人无异词,可以固执;事出于非,则众论纷起,必须惟是之从。臣恐自此以往,事无是非,陛下壹持把定之说,言路遂塞。"因缴进前后锡赍及告敕,待罪范村,乞归田里,不许。
寿圣太后将以冬至上尊号册宝,以正为礼仪使,摄太傅。于是上遣左司徐谊谕旨,正复入都堂视事。是行也,待罪凡一百四十日。册宝礼成,拜不傅,封鲁国公。正力辞。
五年正月,孝宗疾革,正数请车驾过宫。一日,上拂衣起,正引裾泣谏,随至福宁殿门。正退上疏,言极激切。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能执丧,正率同列屡奏,乞早正嘉王储位,又拟指挥付学士院降诏。寻有手诏:"朕历事岁久,念欲退闲。"正得之始惧,请对,复不报。即出国门,上表请老,末曰:"愿陛下速回渊鉴,追悟前非,渐收人心,庶保国祚。"
正始议以上疾未克主丧,宜立皇太子监国;若终丧未倦勤,当复辟。设议内禅,太子可即位。时从臣郑湜奏与正同。既而赵汝愚以内禅请于宪圣,正谓:"建储诏未下,遽及此,他日必难处。"论既违,以肩舆逃去。及嘉王即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正为大行攒宫总护使,宁宗即位。入谢,复出。宪圣命速宣押,时汝愚亦以为请,上亲札,遣使召正还。
侍御史张叔椿请议正弃国之罚,乃徙叔椿吏部侍郎,而正复相。入贺,且请车驾一出,慰安都人心;及定寿康宫南向,撤去新增禁旅。诏悉从之。进少傅,屡辞不拜,奏言:"陛下勉徇群情,以登大宝,当遇事从简,示天下以不得已之意,实非颁爵之时。"
韩侂胄浸谋预政,数诣都堂,正使省吏谕之曰:"此非知阁日往来之地。"侂胄怒而退。会经筵晚讲赐坐,正执奏以为非,上不怿。侍御史黄度论马大同罪,正拟度补外,上知其情,除度右正言。正请推恩随龙人,上曰:"朕未见父母,可恩及下人耶?"积数事失上意,侂胄从而间之。八月,手诏正以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寻又以谏议大夫张叔椿言,落职。
庆元元年六月,诏正以上皇付正手诏八字进入,宣付史馆。复观文殿大学士。
初,刘德秀自重庆入朝,未为正所知,谒正客范仲黼请为言,正曰:"此人若留之班行,朝廷必不静。"乃除大理簿,德秀憾之。至是为谏议大夫,论正四大罪,褫职,自是弹劾无虚岁。以张釜言,责授中大夫、光禄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明年,令自便。给事中谢源明封还录黄,量移南剑州,再许自便。
复光禄大夫、提举洞霄宫。上章乞纳禄,诏复元官职致仕。又以御史林采言,依旧官光禄大夫致仕。俄复观文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嘉泰元年,进封魏国公,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开禧二年七月,薨,年七十八。赠太师。
正出处大致如绍熙去国,耻与姜特立并位而待罪近郊,五月复入,议者犹惜其去之不勇。首发大议,蚤正嘉王储位,遂致言者深文,指为弃国,岂弘毅有所不足耶?或问范仲黼:"留、赵二公处变不同如何?"仲黼曰:"赵,同姓之卿也;留则异姓之卿,反复之而不听,则去。"闻者以为名言。
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行于世。宝庆三年,谥忠宣。子恭、丙、端,皆为尚书郎。孙元英,工部侍郎;元刚,起居舍人。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
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上谓辅臣曰:"胡晋臣言可行。"
除度支郎,累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
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凊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缜密,人无知者。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论曰:谋大事,决大议,非凝定有立者不能也。周必大、留正一时俱以相业称,然必大纯笃忠厚,能以善道其君,光、宁禅受之际,惧祸而去,其可为有立乎哉?若胡晋臣争论朱熹,则侃侃有守者也。
<b>部分译文</b>
周必大字子充,又字洪道,其祖先是郑州管城人。祖父周诜,宣和年间在庐陵任副职,因此定居在这里。父亲周利建,是太学博士。年少时就特别杰出,父亲死后,他被寄养在外祖母家,母亲亲自督促他学习。
绍兴二十年(1150),周必大考中进士,被授予徽州户曹之职。周必大考中博学宏词科,任建康府教授。周必大拜官太学录,被召去应试馆职,高宗读了他的策文,说:“是个负责起草诏书的人才。”周必大任秘书省正字。馆职恢复由朝廷诏试从此开始。周必大兼国史院编修官,拜官监察御史。
孝宗即位后,周必大拜官起居郎。直接到皇上面前奏事,皇上说:“我过去看过你写的文章,把你的近作拿来看看。”皇上当初亲临经筵,周必大奏道:“经筵并不是分析文章讲解句子的地方,想从容不迫地了解情况,增益于圣德,就要探求治理之本。”开始,左右史很久没有任命人担任,史事记载被中断、累积,周必大请求必须记下君臣们的言行举止,他日夜兼程修史,每月一次呈给皇上看。于是皇上命令周必大兼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又兼权中书舍人。周必大在经筵侍讲,曾论及边境之事,皇上为蜀感到担忧,周必大回答说:“蜀中百姓受困苦已很久了,希望陛下颁布安抚令,要使政局稳定应减少赋税。”周必大应皇上诏令奏上十件事,都切中时弊。
周必大暂代给事中,封驳政令之失当,不任用权贵、宠臣。翟婉容对官吏进行升调时违反了有关法令,周必大竭力争执,认为不妥。皇上说:“原以为你只会写文章,没想到你如此刚强正直。”金索取讲和时的旧礼,周必大一一上奏,请求端正敌国之称呼,金国为之气沮。
曾觌、龙大渊被皇上宠幸,台谏官交替弹劾他们,一起被调任知。。门事,周必大与金安节不书写备案录黄,并奏道:“陛下对于政府侍从,想罢就罢,想贬就贬,唯独对这二个人委屈迁就,这样恐怕公众的议论会纷纷而至不得停止。”第二天皇上宣布手诏,说:“给事中、中书舍人为人煽风点火,太上皇时的小事情,怎么可以乱说。”周必大进宫谢罪道“:如此看来,那是我没有像侍奉太上皇一样侍奉陛下。”周必大退朝待罪,皇上说:“我知道你很尽职,只是想破除朋党、端正纲纪。”十天后,皇上重申以前的任命,周必大阻止不了,于是请求任宫观官。
很久后,周必大被差遣任南剑州知州,又改为提点福建刑狱。周必大进宫回答皇上的提问,希望皇上令中外各地举荐文武人才,分别把他们的长处记在一本册子上,藏于禁中,以备缓急之用。周必大拜为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兼任史职。郑闻起草,周必大定稿,最后由皇上修改,这是模仿汉宣帝时的制度所为的。于是上奏说“:陛下根据汉宣帝时的例子,亲自制定赞书,明确表示自己的好恶。我看西汉时所说的国家大臣,乃是浅陋朴实的周勃,缺乏文采的汲黯,不学无术的霍光。至于公孙弘、蔡义、韦贤,号称儒者,只是拿俸禄保全地位,所以汉宣帝说俗儒不合时宜。如果宣帝了解真正的儒士,怎么会把他们混淆呢?希望陛下平心观察,不可有轻视儒士的名声。”皇上喜爱他论述精辟,知识广博,想与他日夜讨论文章。
高宗要加尊号,周必大说:“太上皇万岁,而绍兴末年所议之文及近来上的表使用嗣皇帝的称呼不妥。按照建炎年间遥拜徽宗表,以及唐宪宗献给唐顺宗尊号的册文,都称皇帝。”决议于是定下。赵雄出使金朝,要携带国书,朝廷讨论受国书的礼节。周必大立即具体草拟,大致内容是:“尊卑名分之定,有人计较等级、威风;叔侄亲戚关系,难道还计较是坐着还是站立。”皇上赞赏地说“:我未曾告诉国书的内容,而你能道出我心中所想,真是真正的人才呀。”
周必大兼权兵部侍郎。奏请敬重侍从以储备将相之才,增设台谏官以广开言路,选择监司、郡守以补充郎官之不足。不久,周必大暂代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一天,皇上令周必大同王之奇、陈良翰到选德殿回答问题,皇上从袖中拿出手诏,举出唐太宗与魏征关系之例,询问他在位久,而功绩未成,治政的好坏,他自己不能发觉的解决办法,命令周必大等人尽言是否。周必大一一陈述“:陛下训练士兵以图谋恢复国土而将领多次更换,这是用将的法则未掌握好;选择人戍守郡国而郡守多次变换,这是把责任落在实处的方法不完善。各州官吏,一下子上任一下子罢职,婺州四年而地方官换了五次,平江四年换守臣四次,更有甚者秀州一年而四次换守臣,官吏奸邪如何得以考察清楚,百姓疾苦怎么可能得到缓和!”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于是革除了这二种弊端。江湖二州干旱,周必大请求捐出南库钱二十万代民交税,皇上很赞赏。
周必大兼侍讲,又兼任中书舍人。不久,他辞去直学士院之职,得到批准。张说再次拜为签书枢密院,给事中莫济封驳回录黄,周必大奏道:“过去全朝廷的人都认为张说这个任命不适合,陛下自己也知道错了而加以制止了。未到一年,这个任命又下发。贵戚参预政事,公私两方面都受到损失,我不敢草拟此令。”皇上批示:“王日严立即撰写任命书。莫济、周必大降为宫观官,傍晚离开国都。”张说公开奏章的内容,让被弹劾者知道,又荐举莫济、周必大二人,于是莫济被派往温州任职,周必大到建宁府任职。莫济接到任命立即离朝,周必大到丰城后称病而归,莫济听说后很后悔自己的行动。周必大三次请求一宫观职,因此名气更大了。
时间过了很久,周必大拜官敷文阁待制兼侍读、暂代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皇上安慰他说:“你不迎合别人,不附会权贵,我十分倚重你。”周必大拜为兵部侍郎,不久兼任太子詹事。他上奏说“:太宗储备人才为真宗、仁宗所用,仁宗储备人才为英宗、哲宗所用。自从章。。、蔡京打击了士气后,最终导致外族入侵之祸。秦桧嫉妒刻薄,驱逐人才,其弊端遗留至今。希望陛下在闲暇之时储备人才。”
皇上一天亲临。。场,周必大说:“我固然知道陛下不会忘记检阅战备,然而太祖二百年的天下,其希望在于圣上的勤勉,希望皇上自爱。”皇上脸色大变说:“你的话很忠心,是不是为了预防衔橛之变?我正以国仇未报、耻辱未雪为念,不想自寻安逸。”周必大升兼侍读,改任吏部侍郎,拜为翰林学士。
天上下了很长时间雨,周必大奏请减少后宫供给,松缓对浙郡长期以来积欠的租税的逼责,令省部讨论对百姓抚恤之事。内直宣引,上责说:“金星靠近前面的星,武士踢。。,太子参与,我们很担心。”皇上让周必大把这些话转告太子,周必大说:“太子是人子,陛下令他驱驰,我怎么敢劝他违抗命令,陛下不要命令他就可以了。”
周必大乞求回乡,未得到批准。皇上想召人为他分担职责,于是问周必大:“吕祖谦能写文章吗?”周必大回答说:“吕祖谦的涵养很深,了解典故,不仅仅工于文字。”周必大拜为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升为吏部兼承旨。皇上令礼官讨论明堂典礼,周必大提出祭天与祭地分别举行的意见。周必大受旨撰写选德殿记及皇朝文鉴序。周必大在翰苑近六年,制命文字温和、雅致,考虑事情周到、全面,是一时文学侍从之臣中的第一人。有人说他再次入翰苑任职,实际上是曾觌所荐,而周必大不知道真相。
周必大拜官参知政事,皇上说:“执政与宰相,本来应当和睦而又有不同之处。在这之前宰相论述某事,而执政再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这是为什么?”周必大说:“大臣本来应该相互支持或反对。自从秦桧当权后,执政不敢讲一句话,以后于是成为理所当然。陛下虚心请教抛开自己的尊严,大臣哪敢自以为是?只要小事不敢隐瞒,那么大事又有什么理由要隐瞒。”皇上深以为然。天久旱,皇上手诏求直言。宰相认为此诏令一下,各州郡都会乞求赈济,如何应付,于是约周必大一起上奏反对此令。周必大说“:皇上想了解下面的情况,而我们却要加以阻拦,怎么可以堵塞公众的言路呢?”
有人借助后妃的引荐请求为郎官,皇上把此事交给给事中与中书舍人处理,周必大说:“台谏、给舍与三省互相牵制,怎能禀承旨意办事呢?不听从旨意有失于礼节,听从了又有损于法则。旨令下达之日,我们应当一起上奏。”皇上高兴地说“:肯如此任劳任怨吗?”周必大说“:当给而未给就会有怨恨,不当给而不给,有什么怨恨呢!”皇上说:“这是负责任,不是任怨。”周必大拜官知枢密院。皇上说:“每次看见宰相不能处理之事,你用几句话就解决了,三省根本不能少了你。”
山阳过去屯兵八千,雷世方乞求只差遣镇江一支军队五千人驻守山阳,周必大说“:山阳控扼黄河口,如果今天减少驻军而后又增加驻军,必然导致敌人的怀疑。扬州武锋军本来驻守山阳,不如每年拨三千人,与镇江五千人一同驻守山阳。”郭杲请求把荆南军队一万二千人移至襄阳永久屯守,周必大说:“襄阳固然是要地,江陵也是江北的襟喉。”于是留下二千人驻扎江陵。皇上问“:金主已经回到上京,并分派他几个儿子镇守各地,将怎么办?”周必大说:“敌人的恫吓可能只是虚探,正担心我们先行动。我们应当静守,只是边地将领不可不精选。”
周必大拜官枢密使。皇上说“:如果边境出事,宣抚使之职只有你可胜任,他人不行。”各位统帅呈上各军升迁名单,周必大不时点名召见一二人考察其才能优劣,统帅十分恐惧,不敢容于私情。周必大创造了诸军点试法,对分散在外的军队就亲自去检阅。池州李忠孝自己说有二名正将不能拉开弓,乞求罢去他们的军职。皇上说“:这是枢密使措置的效果。”金州寻求将帅,周必大说:“与其让人私下举荐,不如正大光明地选报。”皇上命令侍从、管军举荐将帅。有人传言大石林牙将要加兵攻金,忽鲁大王分别占据上京,边境大臣与夏国订下盟约。周必大都一概不理会,劝皇上持重,不要轻举妄动。果然所传之言都是妄言。皇上说“:你真有先见之明。”
淳熙十四年(1187)二月,周必大拜官右丞相。他首先奏道“:现在国内外安定,这种安定局面大约将近有二十四年了,这正是令人担心之时,应考虑国家的长远之计,不可以频频更改治国方针以图速强。”秀州乞求减去大军总制钱二万缗,官吏请求核审是否合适,周必大说:“这难道是审核的时候?”立即蠲免了秀州的总制钱。密封的奏章多说大臣们的同异,周必大说:“各尽所见,归纳到一处,怎么可能还相同呢?陛下恢复祖宗过去的制度,令三省反复阅读奏章后行动,正是想使上下互相牵持,并不是只奉行文书。”
高宗逝世,议定根据显仁的例子,派三位使者报告金朝。周必大说“:今天的事很特殊,不应当害怕敌人而曲意顺从。”阻止了派使者之事。金的贺正使来到宋,有人请求皇上暂且穿淡黄袍在御殿接受国书,周必大执意不肯,于是皇上穿素色丧服,在帷幄中接见金使。淳熙十五年(1188),思陵出殡,周必大根据熙陵吕端的故事,请求随同前往,于是皇上给他太傅头衔,为山陵使。明堂大礼时皇上对周必大加封恩赐,封他为济国公。
十一月,周必大单独留下来请求让他去职,皇上再三加以安慰。皇上忽然宣谕道:“近年来我经常生病且感到疲倦,想传位给太子,但你必须暂且留下。”周必大说:“圣上身体安康,只是由于思念高宗稍稍过度了些,怎么至于倦于辛苦。”皇上说“:最大的礼仪没有比得上事奉宗庙的,而初享时我大多是带病前往坚持祭祀的;最大的礼仪没有大于执丧的,而我不能亲自到德寿宫去。想不退休,可以吗?我才把这个重任委托给你。”周必大哭着退下了。十二月十一日,皇上秘密赐给周必大绍兴时制定的传皇位亲札。三十日,皇上令周必大留下商议。二月初二日,又令周必大参与草拟诏书,专门论述了供奉灵位、侍奉太子之事。周必大拜为左丞相、许国公。参政留正拜为右丞相。壬子日,皇上才把传位的打算告诉二府。二月初一,皇上降传位令。第二天,皇上穿着吉祥的衣服到紫宸殿。周必大奏道“:陛下传位给皇子,再观盛典,流芳千古。看来从今后不能每天侍奉皇上了。”于是哽噎不能说下去,皇上也流泪说:“只有靠你们协助新君主。”
光宗询问当今急务,周必大奏称为用人、求言二件事。三月,周必大拜官少保、益国公。李山献草拟了二相制度,大家对此贬褒不一,皇上召李山献令他用麻纸另拟文书,不久把李山献贬斥到一郡任职。周必大请求离朝。
何澹为司业,在职很久都没有升迁,留正奏请提拔他。何澹对周必大不满而感激留正,到他为谏长时,于是首先弹劾周必大。皇上诏令周必大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职任潭州判官。何澹对周必大的谴责不停,于是周必大以少保充当醴泉观使。周必大任隆兴府判官,没有赴任,又拜为观文殿学士、潭州判官,恢复大观文之职。周必大被所举官吏受贿败露之事牵连,降职为荣阳郡公,又复为益国公,改任隆兴判官,他辞去此职,拜官醴泉观使。
宁宗即位,令大臣直言朝政得失,周必大奏上四件事:至孝、敬天、崇俭、久任。庆元元年(1195),周必大三次上表引退,于是以少傅身份退休。
开始,平民吕祖泰上书请求杀韩。。胄,驱逐陈自强,以周必大代替他。嘉泰元年(1201),御史施康年弹劾周必大首先为诡诈之徒唱赞歌,又私植党派,皇上令降周必大为少保。自庆元以后,韩。。胄之党以建立伪学的名义,来禁锢君子,而周必大与赵汝愚、留正被指责为罪魁祸首。
嘉泰二年(1202),周必大又为少傅。嘉泰四年(1204年)死去,终年七十九岁。皇上赠他为太师,谥号“文忠”宁宗为他的墓碑题写篆文“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自己号称平园老叟,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周必大曾在乡里建三忠堂,说欧阳修、杨邦。。、胡铨都是庐陵人,他平生所敬慕的人,故写文章记下他们的事迹,这是他的绝笔。周必大有一子,名周纶。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他的六世祖留从效,事奉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被封为鄂国公。绍兴十三年(1143),留正考中进士,被授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之职。
龚茂良驻守番禺,留正说:“法律规定:抢劫之赃物满了五贯要判死刑,海盗定罪还要加一等。百姓受利引诱,听任自身陷于严重违法的境地。请雕刻有关法令立于海上,使每户百姓知道。”百姓始知遵守法令。留正由于龚茂良的推荐,赴都堂审察。宰相虞允文认为他很奇特,向皇上推荐。留正得以与皇上对话,他说:“国家偏重文辞而忽略武备,祖宗竭尽天下全力对付西夏,天下安定日久,边境不做战争准备,以致敌人长驱直入难以抵挡,今天应当改变过去的做法,使文武都得到重视。”孝宗很赞赏,把他奏札中重要的话记下,下发给三省贯彻施行。
留正任循州知州,他到宫中辞行时对皇上说:“士大夫的名节不建立,国家缓急之时无所倚仗,靖康时金人侵入国都,为义而死的人很少,趁乱谋利的人很多。今天要恢复国土,应当崇尚名节。”皇上更加高兴,第二天告诉辅臣说:“留正的奏议,所发议论正直,可给与他职事官之职。”留正拜为军器监簿,历官考功郎官。太常给叶义问谥号“恭简”留正到此反对,他说:“叶义问率兵出征,不知道敌人阴险诡诈,以致金兵入侵边境,他管理军队缺乏谋略,几乎一败涂地。”皇上把此事下发给太常再讨论,当时大家肯定了留正的观点。
留正被提为起居舍人,不久任权中书舍人。光宗从东宫来拜见皇上,看见留正,便对左右人说:“仪表如此整洁,这个人可用。”于是向皇上请求,留正于是兼太子左谕德。留正说“:记注官要把所书内容呈给皇上过目,这并非设此官的本意。乞求从今免去进呈皇上过目的程序。”皇上下令遵从。
留正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兵部侍郎,拜为给事中。张说之子张荐前往视察镇江的战船,他倚仗权势到处游玩,造成船沉士兵溺死,朝廷任他为知。。门事、枢密副承旨,留正驳回了朝廷的谕旨。洪邦直拜为御史,留正说:“洪邦直被邑人所诉讼,不宜任风宪之职。”
留正兼代吏部尚书,他说:“用人没有先于考虑宰相的人选的。陛下的志愿在于恢复国土,而宰相之位不能担当起辅佐襄赞之重任。希望精选人才,与之图谋大计。”当时的宰相很不高兴,于是留正以显谟阁直学士之职出任绍兴府知府。
侍御史范仲艹己弹劾前帅贪赃六十万,皇上诏令加以核实。留正清楚他没有罪,御史大怒,同时又弹劾留正,留正被降职为显谟阁待制、提举玉隆万寿宫。不久复职。留正任赣州知州,奏请减少上供米,未得到回音。等到他为宰相后,蠲免赣州上供米一万八千石。留正为隆兴府知府。
留正被提为龙图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任成都府知府。他使四蜀折租价得以稳定,每年减去酒税三十八万。乾道初年,羌族首领奴儿结渡过大渡河,占据了安静砦,侵占了汉族几百里的土地。留正秘密授给各将方略,抓住了奴儿结,把他的党徒全部捕俘,羌族被平。留正被升为敷文阁学士,不久皇上诏令他赴行在。留正在蜀时以简单、朴素教化百姓,他回朝时只装有几竹箱书,人人信服他的廉洁。
留正拜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孝宗私下告诉他想传位的事,留正拜为右丞相。一天他向皇上奏事,皇太子参与决策正侍立于旁,皇上回头对太子说:“留正纯正、忠诚,可以依托。”
光宗即位,主管左右春坊的姜特立随着皇上的恩宠被提为知。。门事,其声势更加兴盛。留正列举出他揽权预政的罪状,请求将他加以责斥驱逐,皇上心中还未决定。正好副参知政事一职空缺,姜特立拜见留正说“:皇上由于丞相你在位很久了,想提你为左相,叶翥、张木匀应当选一人为执政,不知哪个人在先?”留正奏告皇上,皇上大怒,令姜特立提举兴国宫。孝宗听说此事后,说:“这是真正的宰相。”
绍熙元年(1190),留正升为左丞相。留正严格法律制度,爱惜名声与才能,一丝一毫不可以受私情干扰。他引荐赵汝愚,先为他的部属,最后与他一同执政。留正选用黄棠为皇子嘉王的助手,世称真正得到人才。嘉王感染疾病,留正说:“陛下只有一个儿子,隔绝在宫墙外不方便,应早日确定他的太子之位,入居东宫,那么陛下与太子朝夕相见很方便了。”他又奏道:“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传说‘:预备立太子,就是重视宗庙国家。’汉文帝即位,就立太子。本朝皇子为嫡长子,有没出。。门而被立为太子的。嘉王既为嫡长子,出。。门也很久了,应该早日立他为太子,以安定天下的人心。”过了一个月没有回音。留正检阅汉文帝纪以及本朝真宗立仁宗为太子的事例,以及吕诲、张方平两人的奏札,摘节他们奏札中重要的话写成奏章呈上。
皇上身体不适,宫外议论纷纷,留正与同僚间或到福宁殿奏事,处理事情十分合宜,人心因此得以安定。留正被封为申国公。皇上的病慢慢好了,留正请求归还皇上执政权,未得到批准。
当初,留正统帅蜀时,考虑到吴氏世代为将,想设法去除他。到这时,朝廷有意见更换蜀帅,留正说:“西边三位将领,只有吴氏世袭兵权,号称‘吴家军’,他们不知道还有朝廷。”于是以户部侍郎丘宗山代理其职。等到吴挺死后,韩。。胄为吴氏打算使吴曦世袭将职。留正竭力请求留吴曦为环卫官,派张诏继任吴挺的职位。以后数年,吴曦入蜀,最终没有改变吴氏世袭将帅之职的局面。
德皇圣政一书写成,留正被升为少保,封为卫国公。李端友因为与后妃有亲戚关系,皇上手诏他拜为郎官,留正交还手诏,皇上不收,留正又拿着奏札说“:过去馆陶公主为儿子求郎官之职,明帝不答应。今天李端友凭着内亲,求郎官之职,恐怕会有损于圣德。”姜特立拜为渐东副总管,不久皇上召他赴行在,留正引用唐宪宗召见吐突承璀的事例,乞求罢去宰相之职。皇上批示“:命令已经颁行,不能反悔,你应该自己处理。”留正在六和塔待罪,他奏言:“近年来,不知是谁进献了那么有把握的策略,以致陛下每件事都坚决执行,断断不能改变。天下很大,机要事务至烦,事情出于正确方面,那么无不同意见,皇上可以坚持执行;事情出于不正确的方面,那么大家会议论纷纷,必须只按正确的去做。我担心从此以后,事情不管对错,陛下一概坚定既定之策,谏言之路就会被堵塞。”留正于是交回前后所得的赏赐及收回请求休假的报告,在范村待罪,乞求回归田里,皇上不答应。
寿圣太后将要在冬至上尊号册书宝玺,以留正为礼仪使,给他太傅的头衔。于是皇上派左司徐谊宣旨,留正又进入都堂办公。到这次任职,留正待罪共一百四十天。册宝礼结束,留正拜官少傅,封为鲁国公。留正极力推辞。
绍熙五年(1194)正月,孝宗病情恶化,留正多次请求光宗到宫中去拜见孝宗。一天,光宗拂袖而起,留正拉着他衣服的大襟哭着劝谏,又随同光宗来到福宁殿门口。留正退朝上疏,其言词十分激切。六月初九,孝宗逝世。光宗因为生病未能主持丧事,留正率同僚多次上奏,乞求早点定下嘉王王储的位子,又拟定指挥交给学士院降诏。不久皇上有手诏说:“我执政年久,打算退下养闲。”留正得到这个消息后开始害怕,请求对话,未得到回音。留正于是离开国都,上表请求告老,在表的末尾说:“希望陛下迅速收回所说的话,追悟前非,慢慢收回人心,以保全国家。”
留正开始提出由于皇上生病未完全主持孝宗的丧事,应该立皇太子监国;如果丧事办完不感到疲倦,应当恢复以前的局面。如果讨论内禅之意,太子可以即位。当时侍从郑。。奏言与留正相同。不久赵汝愚把内禅的意见请示于宪圣太后,留正说:“建储的诏令未下达,就做到这一步,他日一定难以收拾。”留正的意见未被采纳,他于是乘轿子逃走了。等到嘉王即位,尊光宗为太上皇帝,以留正为大行攒宫总护使。宁宗即位,留正进宫谢罪,又离朝。宪圣太后令立即宣诏把他押回,当时赵汝愚也请求如此做,皇上亲书札状,派人召回留正。
侍御史张叔椿请求论留正弃国之罪,于是改张叔椿为吏部侍郎,而留正恢复宰相之职。留正进宫向宁宗祝贺,并请求皇上出宫一次,以安定国都的人心;以及确定寿康宫朝南,撤去新增禁军。皇上诏令全部依从。留正进升为少傅,他多次辞去不受,并奏道:“陛下勤勉,顺应民情,登上了帝位,应当遇事从简,以示天下不得已之意,实在不是封爵之时呀。”
韩。。胄想渐渐谋取参政权,他多次到都堂去,留正派省吏告诉他说:“这不是知。。每天往来之地。”韩。。胄愤怒地退出。遇到晚上在经筵侍讲时,皇上赐座,留正认为不可,皇上不高兴。侍御史黄度论述马大同的罪行,留正拟请让黄度补为朝外官,皇上了解情况后,让黄度拜为右正言。留正请求推恩给随龙人,宁宗说“:我未见父母,可以推恩到身边的人吗?”累积有几件事留正都违背了皇上的意愿,韩。。胄又从中挑拨。八月,皇上手诏留正为少师、观文殿大学士之职为建康府判官。不久又因为谏议大夫张叔椿的谏言,留正失去职位。
庆元元年(1195年)六月,皇上诏令留正把太上皇交给他的手诏共八个字呈入,宣布交给史馆。留正恢复观文殿大学士之职。
当初,刘德秀从重庆进入朝廷,留正不清楚此事,他拜见留正的门客范仲黼请他说句话,留正说:“此人如留在朝廷做官,朝廷一定不得安宁。”于是让他任大理簿,刘德秀深感不满。到他为谏议大夫时,就论述留正有四大罪行,革除了留正的职位,从此刘德秀年年弹劾留正。因为张釜的意见,留正贬为中大夫、光禄卿,分司西京,在邵州居住。第二年,皇上令他自便。
给事中谢源明驳回录黄,留正遇恩赦迁移至南剑州,再次允许他自便。留正又为光禄大夫、提举洞霄宫。他上书乞求发给俸禄,皇上诏令他恢复原官职退休。又根据御史林采的意见,留正依旧以禄大夫的职衔退休。不久被授予观文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嘉泰元年(1201),留正进封为魏国公,恢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之职。开禧二年(1206)七月,死去,终年七十八岁。朝廷赠他太师之职。
留正进退情况大致如下:绍熙年间离开朝廷,他耻于与姜特立在同一位子共事而在近郊待罪,五月又入朝,人们仍可惜他离朝不坚决。他入朝后首先发表意见,要求早日确定嘉王的王储位子,于是招致言官苛刻地授用法律条文,指责他抛弃国家,难道是他抱负不够远大,意志不够坚强?有人以此问范仲黼:“留正、赵汝愚二人处理变故方式有何不同?”范仲黼说:“赵汝愚,是与皇上同姓的大臣,留正则是异姓大臣,他被反复降职而不接受教训,最终离朝。”听的人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留正著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留传于世。宝庆三年(1227)朝廷赠他谥号“忠宣”其子留恭、留丙、留端,都是尚书郎。其孙子留元英,是工部侍郎;留元刚,是起居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