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新的世界(大结局)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一念永恒、武道宗师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大唐咸鱼最新章节!
事实证明李承乾的手腕还是很可以的,不仅很快稳住了局面,平稳的接过了李世民的权利,在李世民过世以后也能有条不紊的对国内势力继续进行梳理,还是在保证没有引起太大波澜的情况下。
如此两三年下去,确保国内已经稳住局面了,李承乾才开始采取措施来增强自己的威信,倒也不是一味的谋求对外用兵,而是先从国内开始的。
同历史上差不多的时间,官方编纂的《氏族志》经过几次修改后,终于正式出炉了。
皇族自然被列为第一等,其次是后族,而朝中各大重臣也紧跟其后。
几大世家并不如他们所预想的那样高高在上,自然免不了对此多加阻挠,可作为既得利益者,众多朝臣自然都站在皇帝一边,所以最后还是推行了下去。
而且不同于历史上那样,因为不得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这氏族的排行并没有取得特别实际的意义,民间并不是太认可。
这次因为《大唐邸报》的存在,官方有了自个的宣扬途径,而不是单纯靠着士林之间的传播来品评,可以说是搞得众人皆知。
而每一个氏族为什么排名高,对大唐有过哪些贡献,也都是有附录的,在按照官方要求一并对着民众宣扬,这样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
原本的世家大族因为几次被含沙射影的批判,大都给普通民众造成了这些家伙就会盘剥民脂民膏,是脱离群众自命清高的家伙。
偏偏他们裤裆里确实都不干净,净干些和他们自个标榜的东西相去甚远的破事,说个道貌岸然绝对不为过,那名声能好到哪去。
这一次的《氏族志》中又基本没提到他们的功绩,反倒是对那些国朝重臣的事迹多加赞赏,就很容易的给人一种印象,这些人落到三流四流的境地,绝对是咎由自取的。
如此随着这一版的排行逐渐深入人心,那些个世家大族在所谓民望方面,那肯定是大不如前了。
只不过他们大都在当地有着众多产业,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对当地的影响力一时半会还是消除不了的。
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李承乾才能腾出手来,去收拾那些对大唐不利的家伙。
先是挫败了吐蕃对大唐松州的侵扰,然后唐俭搞得秘密外交又建功了,西突厥那边竟然直接分裂成了东西两大部分。
而慎独弄出来的那些个靠商品间接控制原突厥草原的发自也奏效了,突厥各大部族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大唐,离不开和中原的贸易往来了。
如此联系紧密,彼此之间又是个互利互惠的局面,自然对大唐越发的归心。
有了稳定的北方,李承乾才好施展手段,先是给愈发强大的薛延陀那边封了个小可汗,摆明了就是给他们添点堵,搞个掣肘,让他们加强内斗的。
而这手段还真的好用,多了大唐的认可,那位小可汗的势力瞬间就得到了加强,自然也不会甘心居于大可汗之下,彼此之间的龌龊只会越来越多,更何况背后还有类似唐俭那样的家伙,时不时去友好的劝说两句。
如此一来薛延陀这边被绊住了脚步,还有突厥草原做缓冲,西突厥那边分裂了,同样内斗不断,自顾不暇,对大唐来说正是外部环境最平稳的时候,内部也已经理顺了,自然适合出兵。
于是李承乾这边找了个借口,直接对一直不服大唐的高昌国出兵了。
不过和历史上不一样,这一次的大总管可不是原本历史上的侯君集,而是如今已经被当作下一代军神在培养的李绩。
李世民对侯君集是异常信任的,在他的履历上也可以看到出将入相的过程,不知道是不是和慎独一直猜测的一样,是因为这位就是给李世民干黑活的。
可李承乾却并没有和历史上那样对这位格外看重,历史上他们是为了造李世民的反才联手的,而这一世李世民早早的过世,还是禅位给李承乾的,他压根就没来得及生出造反的想法呢,自然也不会和侯君集早早的勾结到一起了。
彼此的瓜葛少了一些,对于这位相对年轻些就身居高位的家伙,说不定还有压制的想法呢。
毕竟李承乾自己麾下的心腹也有适合这种位置的啊,他也得慢慢提拔自己的班底不是。
就比如说这一次对高昌的战斗,苏定方和慎独两位经李承乾的手,提拔到将军的家伙就都参与了进去,各自还都承担了一路先锋,或者是副总管的角色。
既是看重了他们的勇猛,也未尝没有制衡李绩的意思在里面。
不过效果倒是一如既往的,那位高昌国王鞠文泰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只不过这次他可不是安稳的死在高昌城里,而是在慎独破城之后被抓住了,在押回长安城之后,就被当着众多部族首领的面给咔嚓了而已。
之后大唐置安西都护府,苏定方正是第一任都护,慎独却一如既往的回长安城任职了,因为他不想离家太远。
当然封赏也是少不了的,职位上调整不大,勋官和散官自然还是要升一下的。
再之后大唐还是和吐蕃和亲了,找了个宗室女子给了个公主的封号。
只不过这一次李承乾也听取了慎独的意见,并没有赏赐任何的工匠和技术,只是弄了很多吃穿用度,免得落了大唐公主的面子。
还给了她一些个手下让她方便保卫自己,同时也巩固地位。
当然少不了带去很多佛道儒三教的书籍去,都是关于加强自身修养这类的,增强统治力的或者是兵书,那肯定是没有的。
不过不久之后大唐和新晋的草原霸主薛延陀之间,还是没能避免大战了一场。
慎独自然又挑起了开路先锋的重任,李绩依然是三军统帅,一战将薛延陀给灭了。
感受到大唐的强大,北方的各大部族,包括九姓铁勒这些本来跟随薛延陀混的,都投了大唐,契丹,回纥等也都老老实实的听命于大唐。
至此,李承乾的威望算是彻底树立了起来,也将大唐的领地扩张到了一定的极限,在北方也设置了一个都护府,用来管理草原上的事务。
在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彻底巩固现有地盘后,李承乾自觉地已经是时候了,该实现李世民一直想要实现的一大理想,征伐高句丽!
大唐国内如今可不缺粮食,因为连年丰产,尤其是水稻的高产,粮食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大唐官方每年都要从百姓手中买上许多粮食,放入常平仓,以免粮贱伤农。
如今战时需要的粮食调拨起来可就方便多了,储备的多啊。
不过李承乾倒是也没有太盲目的打算一口气就把高句丽都给灭了,而是选择了稳扎稳打,逐步蚕食,先吞下几座大城建立,稳定的防线再说。
所以真正开赴过去的军队,并不像历史上规模那么庞大,主要也就是李绩及薛万彻,慎独等几员猛将,当然还有两路配合的大军。
形式上也更像是轮番上阵,先后攻下了辽东城,白岩城,最后还来了个围点打援,把安市城也给吃下了,然后就暂时罢战,转而稳固在这几城重的统治了。
而这一线随后就成了大唐这边练兵的地方,当然也成了许多新生代将领的试金石。
毕竟大唐开国已经这么多年了,最早跟随李唐皇室转战天下的那批老卒,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也不适合再继续征战了。
而程咬金他们这些老一辈的将领,如今也更多的是作为威慑力量存在,轻易的不会出战的。
比如这次的征伐高句丽,程咬金他们就是处于二线,驻防幽州等地,先确保大唐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而李承乾也知道锻炼队伍的重要性,为了不至于青黄不接,自然要通过这样的战斗,多磨练一些合格的兵将出来。
程铭振等大将,在这些战斗中都有上佳表现。
而薛仁贵,席君买,刘仁轨,裴行俭等和慎独同辈的年轻将领,也在辽东战场上展露头角,逐渐成了军中的中流砥柱。
新罗和百济也参与进了这场战斗中,只不过他们的立场还不太一样,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
这半岛三国加入倒是可以理解,倭国也跑来,还不自量力的挑衅大唐水师,这就让人不能忍了。
大唐不只是狠狠的教训了倭国的水师,而且暂停了对辽东战场的扩张,转而组织大军开启了对倭国的征伐。
理由不只是倭国竟敢率先挑起战斗,还着重说明了倭国的嚣张,对大唐的不敬,这是要好好教他们做人。
慎独对这场战斗可是积极的很,甚至拿出了不少私人力量投入了进去,最后彻底推平了倭国全岛,把这里变成了大唐的殖民地。
当然名义上还是搞了个都护府,只是相对其他的都护府治下,这倭国的人享受的待遇就低上许多。
做矿奴,做苦力,为奴为俾,才是大多数倭人最后的归宿。
而换来的却是大唐愈发的繁荣,尤其是在石见银山得到大规模开发,岛上的金矿也慢慢的投入运作以后。
……
李承乾上位后的第二十个年头,大唐已经彻底的统治了倭国,对高句丽也在逐步蚕食中,而每一次战斗中都有着上佳表现,如今已是十六卫大将军之一,身上还挂了无数头衔的慎独,已经乞骸骨,不再任事。
到了第三十个年头,已经两鬓斑白的李承乾,也已经是清闲的状态,因为他把皇位传给了自个的儿子,已经享受了几年太上皇的生活。
不久后,李承乾收到了慎独的一封信,信中告知李承乾,他慎独已经带着老婆出海远航去了,准备探索新的世界,此生应该不会再重新回到大唐的土地了,除非他的儿女遭到了什么不公的待遇。
而此时等等和果果他们早已长大,等等已经是公认的年轻一辈第一猛将,其武力甚至比父亲慎独还要来的强悍。
不过这位也是个顾家的,基本就干点猛将的活,从来不会长时间在外边任职。
果果则是做了程处默的儿媳妇,小日子平安喜乐。
……
一年多以后,一艘全部由名贵木材打造的海船抵达了美洲大陆,这艘船放到这个年代来说,绝对是巨无霸,不过还是被大海摧残的有点惨。
大船放下了几艘小船,很快就靠到了岸上,一些因为风吹日晒而显得黑黝黝的精干船员登陆后,很自然的摆出了阵型,拿好各自的武器,逐步朝着森林的方向排查了过去。
不久后有人回大船上回报,然后就见到慎独和尉迟宝夫妻俩,淡定的坐着小船来到了岸上。
“嗯,看来这里就是美洲大陆了,咱们没有跑偏,终于到达目的地啦!”慎独高兴的吼了一嗓子。
“我来,我见,我征服!”
慎独忍不住得意的喊了几句口号。
“不对,这边的印第安人好像和咱们老祖宗还有点关系来着,大家都是黄种人,还是带着爱与和平来与他们做朋友吧。”慎独转而笑眯眯的说到。
话是这么说,却见慎独轻轻挥了挥手,面前的空地上瞬间就多了几千号全副武装的人马,武器盔甲一应俱全,连胯下那与众不同的坐骑都身披厚厚的铠甲,如同九幽魔神一般。
“当然,得是他们听话的前提下。”慎独这才补充道。
“走吧,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
全书完!
事实证明李承乾的手腕还是很可以的,不仅很快稳住了局面,平稳的接过了李世民的权利,在李世民过世以后也能有条不紊的对国内势力继续进行梳理,还是在保证没有引起太大波澜的情况下。
如此两三年下去,确保国内已经稳住局面了,李承乾才开始采取措施来增强自己的威信,倒也不是一味的谋求对外用兵,而是先从国内开始的。
同历史上差不多的时间,官方编纂的《氏族志》经过几次修改后,终于正式出炉了。
皇族自然被列为第一等,其次是后族,而朝中各大重臣也紧跟其后。
几大世家并不如他们所预想的那样高高在上,自然免不了对此多加阻挠,可作为既得利益者,众多朝臣自然都站在皇帝一边,所以最后还是推行了下去。
而且不同于历史上那样,因为不得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这氏族的排行并没有取得特别实际的意义,民间并不是太认可。
这次因为《大唐邸报》的存在,官方有了自个的宣扬途径,而不是单纯靠着士林之间的传播来品评,可以说是搞得众人皆知。
而每一个氏族为什么排名高,对大唐有过哪些贡献,也都是有附录的,在按照官方要求一并对着民众宣扬,这样造成的影响可就大了。
原本的世家大族因为几次被含沙射影的批判,大都给普通民众造成了这些家伙就会盘剥民脂民膏,是脱离群众自命清高的家伙。
偏偏他们裤裆里确实都不干净,净干些和他们自个标榜的东西相去甚远的破事,说个道貌岸然绝对不为过,那名声能好到哪去。
这一次的《氏族志》中又基本没提到他们的功绩,反倒是对那些国朝重臣的事迹多加赞赏,就很容易的给人一种印象,这些人落到三流四流的境地,绝对是咎由自取的。
如此随着这一版的排行逐渐深入人心,那些个世家大族在所谓民望方面,那肯定是大不如前了。
只不过他们大都在当地有着众多产业,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对当地的影响力一时半会还是消除不了的。
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李承乾才能腾出手来,去收拾那些对大唐不利的家伙。
先是挫败了吐蕃对大唐松州的侵扰,然后唐俭搞得秘密外交又建功了,西突厥那边竟然直接分裂成了东西两大部分。
而慎独弄出来的那些个靠商品间接控制原突厥草原的发自也奏效了,突厥各大部族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大唐,离不开和中原的贸易往来了。
如此联系紧密,彼此之间又是个互利互惠的局面,自然对大唐越发的归心。
有了稳定的北方,李承乾才好施展手段,先是给愈发强大的薛延陀那边封了个小可汗,摆明了就是给他们添点堵,搞个掣肘,让他们加强内斗的。
而这手段还真的好用,多了大唐的认可,那位小可汗的势力瞬间就得到了加强,自然也不会甘心居于大可汗之下,彼此之间的龌龊只会越来越多,更何况背后还有类似唐俭那样的家伙,时不时去友好的劝说两句。
如此一来薛延陀这边被绊住了脚步,还有突厥草原做缓冲,西突厥那边分裂了,同样内斗不断,自顾不暇,对大唐来说正是外部环境最平稳的时候,内部也已经理顺了,自然适合出兵。
于是李承乾这边找了个借口,直接对一直不服大唐的高昌国出兵了。
不过和历史上不一样,这一次的大总管可不是原本历史上的侯君集,而是如今已经被当作下一代军神在培养的李绩。
李世民对侯君集是异常信任的,在他的履历上也可以看到出将入相的过程,不知道是不是和慎独一直猜测的一样,是因为这位就是给李世民干黑活的。
可李承乾却并没有和历史上那样对这位格外看重,历史上他们是为了造李世民的反才联手的,而这一世李世民早早的过世,还是禅位给李承乾的,他压根就没来得及生出造反的想法呢,自然也不会和侯君集早早的勾结到一起了。
彼此的瓜葛少了一些,对于这位相对年轻些就身居高位的家伙,说不定还有压制的想法呢。
毕竟李承乾自己麾下的心腹也有适合这种位置的啊,他也得慢慢提拔自己的班底不是。
就比如说这一次对高昌的战斗,苏定方和慎独两位经李承乾的手,提拔到将军的家伙就都参与了进去,各自还都承担了一路先锋,或者是副总管的角色。
既是看重了他们的勇猛,也未尝没有制衡李绩的意思在里面。
不过效果倒是一如既往的,那位高昌国王鞠文泰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只不过这次他可不是安稳的死在高昌城里,而是在慎独破城之后被抓住了,在押回长安城之后,就被当着众多部族首领的面给咔嚓了而已。
之后大唐置安西都护府,苏定方正是第一任都护,慎独却一如既往的回长安城任职了,因为他不想离家太远。
当然封赏也是少不了的,职位上调整不大,勋官和散官自然还是要升一下的。
再之后大唐还是和吐蕃和亲了,找了个宗室女子给了个公主的封号。
只不过这一次李承乾也听取了慎独的意见,并没有赏赐任何的工匠和技术,只是弄了很多吃穿用度,免得落了大唐公主的面子。
还给了她一些个手下让她方便保卫自己,同时也巩固地位。
当然少不了带去很多佛道儒三教的书籍去,都是关于加强自身修养这类的,增强统治力的或者是兵书,那肯定是没有的。
不过不久之后大唐和新晋的草原霸主薛延陀之间,还是没能避免大战了一场。
慎独自然又挑起了开路先锋的重任,李绩依然是三军统帅,一战将薛延陀给灭了。
感受到大唐的强大,北方的各大部族,包括九姓铁勒这些本来跟随薛延陀混的,都投了大唐,契丹,回纥等也都老老实实的听命于大唐。
至此,李承乾的威望算是彻底树立了起来,也将大唐的领地扩张到了一定的极限,在北方也设置了一个都护府,用来管理草原上的事务。
在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彻底巩固现有地盘后,李承乾自觉地已经是时候了,该实现李世民一直想要实现的一大理想,征伐高句丽!
大唐国内如今可不缺粮食,因为连年丰产,尤其是水稻的高产,粮食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大唐官方每年都要从百姓手中买上许多粮食,放入常平仓,以免粮贱伤农。
如今战时需要的粮食调拨起来可就方便多了,储备的多啊。
不过李承乾倒是也没有太盲目的打算一口气就把高句丽都给灭了,而是选择了稳扎稳打,逐步蚕食,先吞下几座大城建立,稳定的防线再说。
所以真正开赴过去的军队,并不像历史上规模那么庞大,主要也就是李绩及薛万彻,慎独等几员猛将,当然还有两路配合的大军。
形式上也更像是轮番上阵,先后攻下了辽东城,白岩城,最后还来了个围点打援,把安市城也给吃下了,然后就暂时罢战,转而稳固在这几城重的统治了。
而这一线随后就成了大唐这边练兵的地方,当然也成了许多新生代将领的试金石。
毕竟大唐开国已经这么多年了,最早跟随李唐皇室转战天下的那批老卒,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也不适合再继续征战了。
而程咬金他们这些老一辈的将领,如今也更多的是作为威慑力量存在,轻易的不会出战的。
比如这次的征伐高句丽,程咬金他们就是处于二线,驻防幽州等地,先确保大唐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而李承乾也知道锻炼队伍的重要性,为了不至于青黄不接,自然要通过这样的战斗,多磨练一些合格的兵将出来。
程铭振等大将,在这些战斗中都有上佳表现。
而薛仁贵,席君买,刘仁轨,裴行俭等和慎独同辈的年轻将领,也在辽东战场上展露头角,逐渐成了军中的中流砥柱。
新罗和百济也参与进了这场战斗中,只不过他们的立场还不太一样,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
这半岛三国加入倒是可以理解,倭国也跑来,还不自量力的挑衅大唐水师,这就让人不能忍了。
大唐不只是狠狠的教训了倭国的水师,而且暂停了对辽东战场的扩张,转而组织大军开启了对倭国的征伐。
理由不只是倭国竟敢率先挑起战斗,还着重说明了倭国的嚣张,对大唐的不敬,这是要好好教他们做人。
慎独对这场战斗可是积极的很,甚至拿出了不少私人力量投入了进去,最后彻底推平了倭国全岛,把这里变成了大唐的殖民地。
当然名义上还是搞了个都护府,只是相对其他的都护府治下,这倭国的人享受的待遇就低上许多。
做矿奴,做苦力,为奴为俾,才是大多数倭人最后的归宿。
而换来的却是大唐愈发的繁荣,尤其是在石见银山得到大规模开发,岛上的金矿也慢慢的投入运作以后。
……
李承乾上位后的第二十个年头,大唐已经彻底的统治了倭国,对高句丽也在逐步蚕食中,而每一次战斗中都有着上佳表现,如今已是十六卫大将军之一,身上还挂了无数头衔的慎独,已经乞骸骨,不再任事。
到了第三十个年头,已经两鬓斑白的李承乾,也已经是清闲的状态,因为他把皇位传给了自个的儿子,已经享受了几年太上皇的生活。
不久后,李承乾收到了慎独的一封信,信中告知李承乾,他慎独已经带着老婆出海远航去了,准备探索新的世界,此生应该不会再重新回到大唐的土地了,除非他的儿女遭到了什么不公的待遇。
而此时等等和果果他们早已长大,等等已经是公认的年轻一辈第一猛将,其武力甚至比父亲慎独还要来的强悍。
不过这位也是个顾家的,基本就干点猛将的活,从来不会长时间在外边任职。
果果则是做了程处默的儿媳妇,小日子平安喜乐。
……
一年多以后,一艘全部由名贵木材打造的海船抵达了美洲大陆,这艘船放到这个年代来说,绝对是巨无霸,不过还是被大海摧残的有点惨。
大船放下了几艘小船,很快就靠到了岸上,一些因为风吹日晒而显得黑黝黝的精干船员登陆后,很自然的摆出了阵型,拿好各自的武器,逐步朝着森林的方向排查了过去。
不久后有人回大船上回报,然后就见到慎独和尉迟宝夫妻俩,淡定的坐着小船来到了岸上。
“嗯,看来这里就是美洲大陆了,咱们没有跑偏,终于到达目的地啦!”慎独高兴的吼了一嗓子。
“我来,我见,我征服!”
慎独忍不住得意的喊了几句口号。
“不对,这边的印第安人好像和咱们老祖宗还有点关系来着,大家都是黄种人,还是带着爱与和平来与他们做朋友吧。”慎独转而笑眯眯的说到。
话是这么说,却见慎独轻轻挥了挥手,面前的空地上瞬间就多了几千号全副武装的人马,武器盔甲一应俱全,连胯下那与众不同的坐骑都身披厚厚的铠甲,如同九幽魔神一般。
“当然,得是他们听话的前提下。”慎独这才补充道。
“走吧,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