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沉冗文集最新章节!
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 一
天下竟然有六岳!
到了武当山,才知道天下真的有六岳。
武当山早在明朝的时候被明成祖朱棣尊为“太岳”被世宗朱厚熜封为“治世玄岳”它古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神得道升天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
几年以来,我游览了五岳之后才游览武当山。
泰山雄,华山险,嵩山幽,恒山奇,衡山秀,而武当山融合雄、奇、险、幽、秀为一山,终日紫气氤氲,长年云缠雾绕,变幻万千,美妙神奇,宛如一颗璀璨瑰宝镶嵌在中华腹地。
武当山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之美誉!
雄峰峻岭,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涧水长流,天柱主峰海拔1612米,犹如撑天柱,雄峙苍穹,环绕的群峰千奇百怪,争雄斗奇,金童、玉女峰婀娜多姿;大笔、中笔峰挥毫泼墨;天马峰奋蹄扬鬃;狮子峰张牙舞爪;香炉峰烟云袅袅七十二峰,峰峰迥异,有的如玉笋出土,挥云披霞;有的如青莲绽花,流香荡翠;有的如旌旗招展,击风搏雨;有的如金凤展翅,搏击长空群峰簇拥,俯身颔首,好像在拜谒主峰。
武当山,奇峰秀峦,奇景美色,名胜古迹,道家文化,吸引着无数的名流羽士,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洒墨于峰峦之上,寄情于山涧之中。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武当山“山形特秀,异于众岳”
唐吕洞宾在太和山诗中描述:“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
宋陈抟赞道:“我爱武当好。”宋?李方叔在武当赋并序中,将其和五岳相比,评道:“观此山形岱宗能小天下,拟秀厚于恒嵩,埒清雄于衡华。”
明孙应鳌赞道:“名山游历遍,谁似此山奇。”王世贞称赞:“山之胜,既以甲天下。”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评价武当山:“位于五岳之上。”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
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境中。
明洪翼圣武当山道中杂咏
武当山拥有宏伟无比的古建筑群,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虽然,历代修建了不少的建筑,但是,明代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候,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派遣隆平侯张信,率领20余万军民工匠,耗时12年,在元代的旧址上建成9宫9观等33处宏伟的道教庙宇。继成祖之后,相继建设500多处,庙房2万余间,其规模之宏伟,艺术之精美,被称为“补秦皇之遗,历代罕见;张宫阙之胜,亦环宇所无。”
风飘飘,雨潇潇。
我们夫妻俩冒着风雨,租了一辆小面包车上山,沿着盘山公路来到了纯阳宫,四周峰峦拱拥,翠林环绕。宫门很小,进了宫内,里面原来是一座纤巧玲珑、布局紧凑的小道观。
我埋怨导游怎么到这小观里来,他把我们引到一座水井旁边,介绍说:“净乐国太子得到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启示,入武当山学道修炼。由于他意志不坚定,受不了修炼之苦,欲下山还俗。走到这里,看见一位姥姆在井边砺磨铁杵。太子感到很奇怪,上前问道:‘磨铁杵做什么?’老人回答说:‘给我孙女磨一根绣花针。’太子吃惊地说:‘那不太难了吗?’老人点化他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太子恍然大悟,遂转身回山修炼,终于得道升天,成为玄天真武大帝。原来,姥姆是他师傅紫元君变化的。”
这故事我很早就听说过,没有想到是一段神话,而且发生在这里,这种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的深刻哲理,一直启迪世人。后人称这里为磨针井,并修建了庙宇。
磨针井为何又名纯阳宫呢?
据均州志记载:
清康熙年间,巡抚林天擎夜梦吕祖点化,乃志诚皈依,与守道金朝用、知府杜养性、知州佟国玉商议,施银百两,舍山田余七百石,建设纯阳宫。
太子觉悟回山,来到了太子坡,刻苦修炼,故又名复真观。
我们来到太子坡,跨过复真石桥,拾级而上,远远看见一座山门耸立在云雾之中,红墙碧瓦,宫殿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仿佛是仙山琼阁,古老建筑群坐落在翠坡之上,它背依狮子山,面对千丈幽谷,占地1。6万平方米,被誉为“海市蜃楼”!
我走近看见:门是砖石结构,歇山顶式,石雕琼花须弥座,红墙翠瓦,拱门上三个大字“太子坡”入门后,沿着随山势而回转的夹墙复道,来到主殿前面,其右边有一座造型玲珑精巧的化香炉,其形状之大,实为罕见,香客须登上五、六级台阶,把香化于其中。三重大殿之外,还有藏经阁、皇经堂、道房、五云楼,利用山势,建筑、组合重叠封闭的建筑群落,幽静雅致,超凡脱俗。闻名遐迩的“一柱十二梁”就在五云楼中,抬梁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顶层有屋梁十二根,交错叠搁在一根木柱之上,计算周密,设计独特,堪称天下一绝,是古代木结构建筑杰作。
明许宗鲁诗云:
太子何年去,名坡万古传。
羊肠云外险,蜃市海中鲜。
委巷通群帝,飞岩接九天。
羽人栖碧落,清磬下冷然。
凡是烧香拜神都是祈求太平,可是,在武当山有舍命烧香处:龙头香,又名龙首石。它长2。9米,宽0。3米,浮雕的龙头,凌空昂首,龙背雕刻数朵流云,龙头置一香炉,下面是千尺悬崖,我站在其侧的石拦杆旁边,探头望着被云雾遮淹的幽谷,令人胆战心惊!我平视龙头,云雾飘浮,仿佛龙在腾飞,感到头旋足摇,毛骨悚然!
从前,有不少虔诚的香客,不顾生命危险,踏上龙背,迈三步,上前敬香。一般人上龙背,目睹脚下深渊,胆战心惊,那有生还的可能,上去了退不下来,坠崖殉难的不计其数。
清康熙十二年,总督蔡毓荣下令立“禁烧龙头香”碑,禁止烧龙头香,并且,设栏加锁。
我抚摸着锈迹斑斑的铁索,感慨万千,幸亏有这么一位胆大而爱民的官员。在当时,在道教圣地,有谁敢禁止烧龙头香?!在这问题上,政、教斗争一定很激烈。我猜想:建造龙头香的道长是为了吸引、诱惑香客。舍命烧香的人,有的人是出于对神灵的虔诚,即使坠崖也无遗憾,只怨自己心不诚;有的人是出于对神仙的痴迷,坠崖以为是得道升天;有的人是来寻死自杀,这里倒是自杀绝好之地!
在龙首石的斜对面的石壁上,刻着“寿福”大字,二字横卧,字尾相对,是宋代陈抟老祖所书,他在武当山修炼了24年,得五龙睡法,他常常练功,长睡百日不起,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后移华山。
耐人寻味的是:一处是诱惑人走向死亡,另一处则是奉劝人修道长寿。
玉虚宫,坐落在武当山北麓约五平方公里的盆地之间,山脉到此,千峦收敛,梅花涧水环绕,宫阙雄伟,采取宫廷建筑式样,以严谨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富丽堂皇的宫殿,飞金流碧,周护宫墙。
玉虚宫是武当山最大的宫殿,庙宇占地约1。5平方公里,有人将其与阿房宫相媲美。
明代王世贞有诗颂道:
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
我带着一种期盼来到玉虚宫,高大的大门仍然显示当年雄伟的风采,可是,跨进大门,我被惊呆了,竟然是一处硕大无比的遗址,现存建筑及遗址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放眼望去,宽广的废墟尽头,残留着一幢已经歪斜的古老建筑,现在,它仅存庙房43间,建筑面积仅有645平方米。四周的宫墙损坏倒塌,至今仍遗留1036米。厚1.2米,高6.22米的宫墙仍然护卫着曾经辉煌于世的殿堂遗址。横穿遗址的玉带河干涸了,河上的石桥带着历史的创伤,依然承受着现代人的脚步。在中轴线上,重重的石砌的高台上,殿堂早已消失,可是,沉积着久远的尘埃。望着两座高大的对称碑亭,仍然使人感觉到其威武、庄严、肃穆的气势!
在未建玉虚宫之前,这里是遇真宫的故址,为明代张三丰修炼之所,明成祖朱棣曾多次遣使请他进京,他避而不见。为了纪念张三丰,于明永乐十年,敕建宫殿、庙房534间,到嘉靖三十一年,宫宇扩大到2200间。
明代大岳太和山志记载:
玉虚宫“为山甲宫,凡遇为国为民修崇祀典,须设总坛于此”
我们出了玉虚宫,向门卫打听:“遇真宫在哪里?”
他告诉我:“不远,只有一里多路。”
我们坐上机动三轮车前去,车停在公路的边上,司机指着不远处的庙宇带着一种不屑一顾语气说:“请原谅,车过不去了,就在那里,站在这里看看吧,其实也没什么看头。”
我们站在高处,看见黄色的建筑群中,有一处黑焦、塌陷的灰烬余处,只留下一堵破墙,像一道疤痕,带着民族的耻辱雕刻在那里,我感到非常痛心!
公元2003年1月19日晚6时50分许,大火从宫内临时搭建的厢房中燃起,火光冲天,大火燃烧了2个小时,大殿轰然坍塌,化为一片焦土。这惊动世界的火灾,是租用庙宇作武术院的师徒们不小心酿的祸。这一场火将500多年历史的遇真宫的主殿荷叶殿化为灰烬,差一点把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金牌子毁掉。
二
我游览了四大佛山:蛾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也游览四大道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武当山。武当山是最后一个去拜谒,其原因是它名声显赫,威震遐迩。
道教产生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张道陵首创五斗米道,为道教定型之始。其孙张鲁雄踞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此间,道教传入武当山。
武当道教,是在古代崇拜鬼的基础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了战国以来的神仙之说和古代巫术,吸收了儒教的忠孝伦理观,衍化而成,是中国道教的一大流派,信奉真武神;它与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楚巫以歌舞降神,符咒劾鬼的习俗。
汉书地理志记载:
“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早在道教诞生之前,武当山已经是神仙方仙和巫觋活动的场所,许多炼丹家和神仙方士活跃于武当山。
图经记载:“武当神仙窟宅,至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者众。”
后汉书朱穆传记载:“南阳人赵康于桓帝时,隐居武当山,以经教授。”
大岳太和山志记载:“汉武帝将军戴孟于此山采药,得道不返。”
神仙传记载:“东汉时期,神仙家马明生、阴长生师徒在武当山传习金丹之术,授太清神丹经等道书。”
南朝陶弘景玉匮记曰:“太和山高大有神灵,栖凭之者甚多。”
南朝梁鲍至南雍州志曰:“武当学道者常以数百,相断不绝。”
北魏郦道元水注经曰:“武当山山形特秀药食延年者萃焉。”
当时,武当山已被称为“嵩高之参佐,五岳之流辈”
唐代,统治者采取“兴道抑佛”的政策。唐高祖李渊认为,与老子(李耳)同姓,认为老子是自己的祖宗,更加推崇道教,使道教位居三教之首。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年间(627~649年)派遣均州刺史姚简到武当山求雨有应,令在灵应峰下创建五龙祠,成为有史以来由皇帝创建的第一座庙宇。以后,肃宗李亨、代宗李豫把大历年间(766~799)建造的“太乙”、“延昌”两庙宇,乾宁三年(896年)修建的“神威武功新庙”用以奉国师隆仪的地方。武当山在唐代已被列为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一。唐代皇帝对武当道教的重视,为武当道教主张三教合一奠定了基础。
唐与五代之间,武当山产生了很有影响的著名道士,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道教“老祖”陈抟“医神”孙思邈等等。
宋代,以崇奉真武为主,重内丹修炼,强调孝伦理观为主要特征的武当道教形成。宋真宗赵恒于天禧二年(1018年)册封真武神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并建祠塑像崇祀,下诏将五龙祠升为观。宋仁宗赵祯尊崇真武为“社稷家神”令在内廷建真武祠堂,严于祀报。此后徽宗、宁宗、理宗都为真武加封号,虔诚祭祀。
元代,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颁旨称武当山为“福地”特加封真武神号为:“元天元圣仁威上帝”成为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被尊为道教圣地。垦田数百亩,养众万指,有九宫八观一百多处道教庙宇。
明代,武当道教呈现出二百余年的鼎盛时期。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崇信真武神,在南京鸡鸣山建造真武庙祭祀,并下诏:“诸王来朝还藩,祭真武神等神于端门。”明成祖把道教推向全盛时期,他自称武当真武神保佑他,以“清君侧”的名义,兴“靖难之师”夺取了侄儿政权,为报答“神恩”而竭力扶持武当道教,自那时起,被诸帝当作“护国家神”武当山也被明皇封为“太岳太和山”、“治世玄岳”、“天下第一山”位尊五岳之上,成为全国道教中心。
清代,皇帝崇奉佛教,立黄教为国教。但是,为了考虑道教有很大的社会影响,维护政权的稳固,他们表示关心并加以利用。世宗顺治八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年(1651年)定致祭真武之礼,每年万寿节遣官致祭。康熙皇帝先后进香银六千两,数次遣臣定致祭真武神,并送御书匾额“金光妙相”等,悬挂在太和宫、南岩宫等道观。高宗下旨免收香税,赐“天柱枢光”匾额,悬挂在太和宫。宣宗也曾御制“天生立地”匾额,悬挂在太和宫。清朝晚期,战争频繁,官场腐败,武当道教渐渐衰弱。
民国时期,战争频繁,兵灾匪祸,道众锐减,庙宇坍塌,管理失禁,文物流失,道教更加衰败。
民国二十年(1932年),贺龙率领红三军进驻武当山,与道总徐本善交友,赠送黄金两斤,并题楹联:
伟人东来气尽紫
樵歌西去云腾霄。
建国(1949年)后,制订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住庙道士作了妥善的安排,自食其力,老有所养。在1957年至1977年之间,由于“左”的错误,宗教活动停止,武当山的自然及文物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从1977年之后,恢复了宗教活动,对武当山进行了开发建设,成为国家著名的旅游胜地,宗教文物,被誉为道教文化遗产的宝库,为世人瞩目!
三
武当武术,亦名内家武术,博大精深,素负盛名,人们赞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
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被尊为开山祖先。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实践、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历代,武当山高道羽士,以道教哲理发微于武当拳理,将丹道功法融会于拳艺之中,继承古代武术攻防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易经中的原理,逐渐形成高深理论体系,其独特风格是为其内蕴,其拳功架势;其理论核心是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生克。它追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增知开慧。武当内家拳注重行圆取象,炼气凝神,尚柔文静,不躁不僵,技法讲究内劲充盈,刚柔相济,粘随走化,以柔克刚以内外兼修,性命双修,功道并重,以求健身养性。
武当道乐,富有神韵,是其深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末年,道教诞生以后,武当山逐渐成为道教重要活动场所。唐贞观年间敕建五龙祠以后,武当道乐逐步形成。从南北朝起,其吸收、融合了许多佛教文化因素,在现存的武当道乐中,有不少“韵子”的标题及旋律均与峨眉山佛教曲相同或相似。到了明代,营建武当山道场以后,皇室从全国钦选400名高道到武当山办道,荟萃了我国道教精华于一体,将不同地区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带到武当山。当时,皇室常常设坛作道场,少则三至五天,长则达四十九天。在国家祀典中,道乐阵容庞大,本山的数百名道士参加以外,还行文选调全国道士前来协助,并且抽调宫廷乐队来壮声威。演奏乐器有:笛、管、笙、箫、号、琴及打击乐器等,按照建醮仪规日夜演奏。
武当音乐具有风格、特征:庄严典雅的气质,独特宗教的韵味,南北交融的地方特色,佛道融合的宗教音乐风采。
我站在太子坡前,感觉到“太岳”的超凡的风采,光辉灿烂!我站在玉虚宫的遗址上,感觉到“太岳”有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积淀,蜚声中外,令人心灵震颤!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
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 一
天下竟然有六岳!
到了武当山,才知道天下真的有六岳。
武当山早在明朝的时候被明成祖朱棣尊为“太岳”被世宗朱厚熜封为“治世玄岳”它古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神得道升天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
几年以来,我游览了五岳之后才游览武当山。
泰山雄,华山险,嵩山幽,恒山奇,衡山秀,而武当山融合雄、奇、险、幽、秀为一山,终日紫气氤氲,长年云缠雾绕,变幻万千,美妙神奇,宛如一颗璀璨瑰宝镶嵌在中华腹地。
武当山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之美誉!
雄峰峻岭,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涧水长流,天柱主峰海拔1612米,犹如撑天柱,雄峙苍穹,环绕的群峰千奇百怪,争雄斗奇,金童、玉女峰婀娜多姿;大笔、中笔峰挥毫泼墨;天马峰奋蹄扬鬃;狮子峰张牙舞爪;香炉峰烟云袅袅七十二峰,峰峰迥异,有的如玉笋出土,挥云披霞;有的如青莲绽花,流香荡翠;有的如旌旗招展,击风搏雨;有的如金凤展翅,搏击长空群峰簇拥,俯身颔首,好像在拜谒主峰。
武当山,奇峰秀峦,奇景美色,名胜古迹,道家文化,吸引着无数的名流羽士,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洒墨于峰峦之上,寄情于山涧之中。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武当山“山形特秀,异于众岳”
唐吕洞宾在太和山诗中描述:“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
宋陈抟赞道:“我爱武当好。”宋?李方叔在武当赋并序中,将其和五岳相比,评道:“观此山形岱宗能小天下,拟秀厚于恒嵩,埒清雄于衡华。”
明孙应鳌赞道:“名山游历遍,谁似此山奇。”王世贞称赞:“山之胜,既以甲天下。”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评价武当山:“位于五岳之上。”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
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境中。
明洪翼圣武当山道中杂咏
武当山拥有宏伟无比的古建筑群,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虽然,历代修建了不少的建筑,但是,明代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候,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派遣隆平侯张信,率领20余万军民工匠,耗时12年,在元代的旧址上建成9宫9观等33处宏伟的道教庙宇。继成祖之后,相继建设500多处,庙房2万余间,其规模之宏伟,艺术之精美,被称为“补秦皇之遗,历代罕见;张宫阙之胜,亦环宇所无。”
风飘飘,雨潇潇。
我们夫妻俩冒着风雨,租了一辆小面包车上山,沿着盘山公路来到了纯阳宫,四周峰峦拱拥,翠林环绕。宫门很小,进了宫内,里面原来是一座纤巧玲珑、布局紧凑的小道观。
我埋怨导游怎么到这小观里来,他把我们引到一座水井旁边,介绍说:“净乐国太子得到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启示,入武当山学道修炼。由于他意志不坚定,受不了修炼之苦,欲下山还俗。走到这里,看见一位姥姆在井边砺磨铁杵。太子感到很奇怪,上前问道:‘磨铁杵做什么?’老人回答说:‘给我孙女磨一根绣花针。’太子吃惊地说:‘那不太难了吗?’老人点化他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太子恍然大悟,遂转身回山修炼,终于得道升天,成为玄天真武大帝。原来,姥姆是他师傅紫元君变化的。”
这故事我很早就听说过,没有想到是一段神话,而且发生在这里,这种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的深刻哲理,一直启迪世人。后人称这里为磨针井,并修建了庙宇。
磨针井为何又名纯阳宫呢?
据均州志记载:
清康熙年间,巡抚林天擎夜梦吕祖点化,乃志诚皈依,与守道金朝用、知府杜养性、知州佟国玉商议,施银百两,舍山田余七百石,建设纯阳宫。
太子觉悟回山,来到了太子坡,刻苦修炼,故又名复真观。
我们来到太子坡,跨过复真石桥,拾级而上,远远看见一座山门耸立在云雾之中,红墙碧瓦,宫殿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仿佛是仙山琼阁,古老建筑群坐落在翠坡之上,它背依狮子山,面对千丈幽谷,占地1。6万平方米,被誉为“海市蜃楼”!
我走近看见:门是砖石结构,歇山顶式,石雕琼花须弥座,红墙翠瓦,拱门上三个大字“太子坡”入门后,沿着随山势而回转的夹墙复道,来到主殿前面,其右边有一座造型玲珑精巧的化香炉,其形状之大,实为罕见,香客须登上五、六级台阶,把香化于其中。三重大殿之外,还有藏经阁、皇经堂、道房、五云楼,利用山势,建筑、组合重叠封闭的建筑群落,幽静雅致,超凡脱俗。闻名遐迩的“一柱十二梁”就在五云楼中,抬梁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顶层有屋梁十二根,交错叠搁在一根木柱之上,计算周密,设计独特,堪称天下一绝,是古代木结构建筑杰作。
明许宗鲁诗云:
太子何年去,名坡万古传。
羊肠云外险,蜃市海中鲜。
委巷通群帝,飞岩接九天。
羽人栖碧落,清磬下冷然。
凡是烧香拜神都是祈求太平,可是,在武当山有舍命烧香处:龙头香,又名龙首石。它长2。9米,宽0。3米,浮雕的龙头,凌空昂首,龙背雕刻数朵流云,龙头置一香炉,下面是千尺悬崖,我站在其侧的石拦杆旁边,探头望着被云雾遮淹的幽谷,令人胆战心惊!我平视龙头,云雾飘浮,仿佛龙在腾飞,感到头旋足摇,毛骨悚然!
从前,有不少虔诚的香客,不顾生命危险,踏上龙背,迈三步,上前敬香。一般人上龙背,目睹脚下深渊,胆战心惊,那有生还的可能,上去了退不下来,坠崖殉难的不计其数。
清康熙十二年,总督蔡毓荣下令立“禁烧龙头香”碑,禁止烧龙头香,并且,设栏加锁。
我抚摸着锈迹斑斑的铁索,感慨万千,幸亏有这么一位胆大而爱民的官员。在当时,在道教圣地,有谁敢禁止烧龙头香?!在这问题上,政、教斗争一定很激烈。我猜想:建造龙头香的道长是为了吸引、诱惑香客。舍命烧香的人,有的人是出于对神灵的虔诚,即使坠崖也无遗憾,只怨自己心不诚;有的人是出于对神仙的痴迷,坠崖以为是得道升天;有的人是来寻死自杀,这里倒是自杀绝好之地!
在龙首石的斜对面的石壁上,刻着“寿福”大字,二字横卧,字尾相对,是宋代陈抟老祖所书,他在武当山修炼了24年,得五龙睡法,他常常练功,长睡百日不起,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后移华山。
耐人寻味的是:一处是诱惑人走向死亡,另一处则是奉劝人修道长寿。
玉虚宫,坐落在武当山北麓约五平方公里的盆地之间,山脉到此,千峦收敛,梅花涧水环绕,宫阙雄伟,采取宫廷建筑式样,以严谨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富丽堂皇的宫殿,飞金流碧,周护宫墙。
玉虚宫是武当山最大的宫殿,庙宇占地约1。5平方公里,有人将其与阿房宫相媲美。
明代王世贞有诗颂道:
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
我带着一种期盼来到玉虚宫,高大的大门仍然显示当年雄伟的风采,可是,跨进大门,我被惊呆了,竟然是一处硕大无比的遗址,现存建筑及遗址占地面积1.56万平方米,放眼望去,宽广的废墟尽头,残留着一幢已经歪斜的古老建筑,现在,它仅存庙房43间,建筑面积仅有645平方米。四周的宫墙损坏倒塌,至今仍遗留1036米。厚1.2米,高6.22米的宫墙仍然护卫着曾经辉煌于世的殿堂遗址。横穿遗址的玉带河干涸了,河上的石桥带着历史的创伤,依然承受着现代人的脚步。在中轴线上,重重的石砌的高台上,殿堂早已消失,可是,沉积着久远的尘埃。望着两座高大的对称碑亭,仍然使人感觉到其威武、庄严、肃穆的气势!
在未建玉虚宫之前,这里是遇真宫的故址,为明代张三丰修炼之所,明成祖朱棣曾多次遣使请他进京,他避而不见。为了纪念张三丰,于明永乐十年,敕建宫殿、庙房534间,到嘉靖三十一年,宫宇扩大到2200间。
明代大岳太和山志记载:
玉虚宫“为山甲宫,凡遇为国为民修崇祀典,须设总坛于此”
我们出了玉虚宫,向门卫打听:“遇真宫在哪里?”
他告诉我:“不远,只有一里多路。”
我们坐上机动三轮车前去,车停在公路的边上,司机指着不远处的庙宇带着一种不屑一顾语气说:“请原谅,车过不去了,就在那里,站在这里看看吧,其实也没什么看头。”
我们站在高处,看见黄色的建筑群中,有一处黑焦、塌陷的灰烬余处,只留下一堵破墙,像一道疤痕,带着民族的耻辱雕刻在那里,我感到非常痛心!
公元2003年1月19日晚6时50分许,大火从宫内临时搭建的厢房中燃起,火光冲天,大火燃烧了2个小时,大殿轰然坍塌,化为一片焦土。这惊动世界的火灾,是租用庙宇作武术院的师徒们不小心酿的祸。这一场火将500多年历史的遇真宫的主殿荷叶殿化为灰烬,差一点把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金牌子毁掉。
二
我游览了四大佛山:蛾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也游览四大道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武当山。武当山是最后一个去拜谒,其原因是它名声显赫,威震遐迩。
道教产生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张道陵首创五斗米道,为道教定型之始。其孙张鲁雄踞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此间,道教传入武当山。
武当道教,是在古代崇拜鬼的基础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了战国以来的神仙之说和古代巫术,吸收了儒教的忠孝伦理观,衍化而成,是中国道教的一大流派,信奉真武神;它与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楚巫以歌舞降神,符咒劾鬼的习俗。
汉书地理志记载:
“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早在道教诞生之前,武当山已经是神仙方仙和巫觋活动的场所,许多炼丹家和神仙方士活跃于武当山。
图经记载:“武当神仙窟宅,至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者众。”
后汉书朱穆传记载:“南阳人赵康于桓帝时,隐居武当山,以经教授。”
大岳太和山志记载:“汉武帝将军戴孟于此山采药,得道不返。”
神仙传记载:“东汉时期,神仙家马明生、阴长生师徒在武当山传习金丹之术,授太清神丹经等道书。”
南朝陶弘景玉匮记曰:“太和山高大有神灵,栖凭之者甚多。”
南朝梁鲍至南雍州志曰:“武当学道者常以数百,相断不绝。”
北魏郦道元水注经曰:“武当山山形特秀药食延年者萃焉。”
当时,武当山已被称为“嵩高之参佐,五岳之流辈”
唐代,统治者采取“兴道抑佛”的政策。唐高祖李渊认为,与老子(李耳)同姓,认为老子是自己的祖宗,更加推崇道教,使道教位居三教之首。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年间(627~649年)派遣均州刺史姚简到武当山求雨有应,令在灵应峰下创建五龙祠,成为有史以来由皇帝创建的第一座庙宇。以后,肃宗李亨、代宗李豫把大历年间(766~799)建造的“太乙”、“延昌”两庙宇,乾宁三年(896年)修建的“神威武功新庙”用以奉国师隆仪的地方。武当山在唐代已被列为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一。唐代皇帝对武当道教的重视,为武当道教主张三教合一奠定了基础。
唐与五代之间,武当山产生了很有影响的著名道士,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道教“老祖”陈抟“医神”孙思邈等等。
宋代,以崇奉真武为主,重内丹修炼,强调孝伦理观为主要特征的武当道教形成。宋真宗赵恒于天禧二年(1018年)册封真武神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并建祠塑像崇祀,下诏将五龙祠升为观。宋仁宗赵祯尊崇真武为“社稷家神”令在内廷建真武祠堂,严于祀报。此后徽宗、宁宗、理宗都为真武加封号,虔诚祭祀。
元代,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颁旨称武当山为“福地”特加封真武神号为:“元天元圣仁威上帝”成为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被尊为道教圣地。垦田数百亩,养众万指,有九宫八观一百多处道教庙宇。
明代,武当道教呈现出二百余年的鼎盛时期。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崇信真武神,在南京鸡鸣山建造真武庙祭祀,并下诏:“诸王来朝还藩,祭真武神等神于端门。”明成祖把道教推向全盛时期,他自称武当真武神保佑他,以“清君侧”的名义,兴“靖难之师”夺取了侄儿政权,为报答“神恩”而竭力扶持武当道教,自那时起,被诸帝当作“护国家神”武当山也被明皇封为“太岳太和山”、“治世玄岳”、“天下第一山”位尊五岳之上,成为全国道教中心。
清代,皇帝崇奉佛教,立黄教为国教。但是,为了考虑道教有很大的社会影响,维护政权的稳固,他们表示关心并加以利用。世宗顺治八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年(1651年)定致祭真武之礼,每年万寿节遣官致祭。康熙皇帝先后进香银六千两,数次遣臣定致祭真武神,并送御书匾额“金光妙相”等,悬挂在太和宫、南岩宫等道观。高宗下旨免收香税,赐“天柱枢光”匾额,悬挂在太和宫。宣宗也曾御制“天生立地”匾额,悬挂在太和宫。清朝晚期,战争频繁,官场腐败,武当道教渐渐衰弱。
民国时期,战争频繁,兵灾匪祸,道众锐减,庙宇坍塌,管理失禁,文物流失,道教更加衰败。
民国二十年(1932年),贺龙率领红三军进驻武当山,与道总徐本善交友,赠送黄金两斤,并题楹联:
伟人东来气尽紫
樵歌西去云腾霄。
建国(1949年)后,制订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住庙道士作了妥善的安排,自食其力,老有所养。在1957年至1977年之间,由于“左”的错误,宗教活动停止,武当山的自然及文物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从1977年之后,恢复了宗教活动,对武当山进行了开发建设,成为国家著名的旅游胜地,宗教文物,被誉为道教文化遗产的宝库,为世人瞩目!
三
武当武术,亦名内家武术,博大精深,素负盛名,人们赞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
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被尊为开山祖先。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实践、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历代,武当山高道羽士,以道教哲理发微于武当拳理,将丹道功法融会于拳艺之中,继承古代武术攻防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易经中的原理,逐渐形成高深理论体系,其独特风格是为其内蕴,其拳功架势;其理论核心是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生克。它追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增知开慧。武当内家拳注重行圆取象,炼气凝神,尚柔文静,不躁不僵,技法讲究内劲充盈,刚柔相济,粘随走化,以柔克刚以内外兼修,性命双修,功道并重,以求健身养性。
武当道乐,富有神韵,是其深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末年,道教诞生以后,武当山逐渐成为道教重要活动场所。唐贞观年间敕建五龙祠以后,武当道乐逐步形成。从南北朝起,其吸收、融合了许多佛教文化因素,在现存的武当道乐中,有不少“韵子”的标题及旋律均与峨眉山佛教曲相同或相似。到了明代,营建武当山道场以后,皇室从全国钦选400名高道到武当山办道,荟萃了我国道教精华于一体,将不同地区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带到武当山。当时,皇室常常设坛作道场,少则三至五天,长则达四十九天。在国家祀典中,道乐阵容庞大,本山的数百名道士参加以外,还行文选调全国道士前来协助,并且抽调宫廷乐队来壮声威。演奏乐器有:笛、管、笙、箫、号、琴及打击乐器等,按照建醮仪规日夜演奏。
武当音乐具有风格、特征:庄严典雅的气质,独特宗教的韵味,南北交融的地方特色,佛道融合的宗教音乐风采。
我站在太子坡前,感觉到“太岳”的超凡的风采,光辉灿烂!我站在玉虚宫的遗址上,感觉到“太岳”有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积淀,蜚声中外,令人心灵震颤!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编者按 山的险峻、景的秀美、渊源的历史文化,将“太岳”绘于眼帘、刻入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