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绪古典诗词永恒的主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残章断句文集最新章节!
【内容提要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动人心魄的往往是那些表现悲剧人生体验的愁苦之作。忧生之嗟,伤时之叹,均是诗人人生无常、命运无奈、理想失落的感悟,这种心绪反映在诗人创作中流露出深重的愁绪,诗人们将这种心绪反映在创作中极为强烈、浓厚,从而使之成为贯穿古典诗词创作始终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愁绪感士不遇之愁伤逝流浪之愁惜春孤寂之愁
文学是借助各种形象并将各种主观情绪渗透其中的语言艺术。诗的主要目的在于灵魂的显示与表达,而“愁“则是人类情绪主要的一种,诗歌的表现愁,是从古至今常见的主题,以至辛弃疾说“为赋新诗强说愁”诗在生活与心灵之间承担着各种形式的痛苦忧伤即愁绪。甚至可以说,诗人生命的全部意义似乎就在于探求生命之中的愁绪,所以诗人们往往在创作中流露出蕴含深刻的愁绪。可以说,大凡是诗人,就同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愁绪的诗人不是真正的诗人,那么他所作的诗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诗人们正是在亲身经历和实践的愁苦处境和由此而生忧愁抑郁的内心体验直接地加以抒写和独白,从而体现出他们实际生活遭际的艰难和自我心灵的愁苦。这种情绪在古典诗词中往往直接用“愁”字来表达,有论著这样评说:
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水之多来比喻愁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把愁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有了重量,不但可以随水流,而且可以用船来载,否则怎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呢?还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中的“休问离愁轻重,向个儿驼也驼不动。”他竟把愁从船上卸下并驼到了马背上。(沈祖棻宋词鉴赏)
可见,诗人的这种愁绪在古典诗词中已多有体现。然而诗人心中的主观感受不尽相同,也使得同一愁绪因各人不同而不同,因具体情况不同而感受不同,从而造成诗词中愁绪的多样化。
一、感士不遇之愁
从个人的主观情绪来讲,诗人经常将现实生活的愁绪以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自我形象直接反映出来。从诗经王风忝离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1)的忧愁形象中可以感受诗人报国无门之愁,而又有多少不能实现的理想和抱负化作愁绪在杯中徘徊,即使“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只能“与尔同销万古愁”(2)满腹忧国忧民愁绪的杜甫自不必说,就连浪漫主义的最杰出代表诗仙李白虽然将诗写的如此激情澎湃,却也处处表露自己的愁思。而且他还善于写愁:愁疾、愁颜、愁容、愁心、愁发、愁肠、愁猿、愁人等,难怪后人说他写的是“万古愁”与众不同的是,李白是直呼其愁。可见,诗人写愁已具有普遍意义,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承载了太多的愁的缘故吧!随着理想的破灭也带来了人生的无限哀怨。“我当二十不称意,一心愁谢如枯兰。”(3)其伤愁意识绝非“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愁,而是谙识愁滋味之后的无限人生悲哀。这种贯穿生命始终的愁笼罩着作者李贺的心灵,使他即使面对日暖花开的春天也时时感到丝丝忧愁“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4)时花美女都不能给诗人愁苦的心以丝毫抚慰,可见其愁,正所谓“一上高楼万里愁。”(5)可见诗人之愁及由此带来的人生之愁笼罩着所有诗人的心灵,让他们岂能不愁?
二、离愁
古典诗词中的更多愁绪表现是引入另一对象的,愁的原因是具体可感的人或物,因此这一类愁都被沾染了离愁别绪,使人望尽天涯,断肠远方。孤月独饮,绿窗幽怨便使那些远离家乡漂泊在外、渴望归故里的诗人产生身世飘零之感,使那些恋情难舍,独守空房,渴望团圆的人儿产生忧愁之感,于是这些离愁别绪便跃然诗词间,却终因“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6)而只能“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7)可谓“人间最苦,最苦是分离。”(8)
西班牙一位诗人说过,人是以寂寞为怀的动物,寂寞使人特别是诗人产生难以排遣的孤独、惆怅的心绪。于是许多诗人在两个心灵忻合无间的恋爱中掘出一种生命的源泉即相思。那“莫道不消魂”的相思流露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了“愁永昼”(9)的无奈。更有诗人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10)的闺怨来表达自己愁闷的心绪。那“深锁青光一院愁”(11)的哀怨又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愁绪呢?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派为这一愁绪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真正挖掘出了这种生命的源泉。
对一个人的思念尚且如此揪心,对于那些饱受羁旅之苦思念故都亲朋的诗人来说又承受着怎样的愁绪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12)这午夜的钟声由远而来,沉重郁闷,在如此空旷冷寂的夜空下撞击着孤客的心,使之更添愁思,倍觉孤凄愁苦!还有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3)的崔颢,面对红日西沉,顿生烟波的江面,一个人在浪迹天涯怎能不思忖何处是家乡?擅长写离愁别绪的大历十才子的诗中也多有体现:“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14)可见整个“旅”的过程都伴着愁;再如“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15)出关后的日暮都镀上了“愁”可见诗人的愁是如此难以解脱!这些都足以表现诗人的愁绪。这些憔悴天涯倦客的孤游者所流露出的流落他乡对故乡亲朋的深切思念,充分表达了羁旅漂泊的辛酸,近而倾诉了客居他乡的满腹愁绪,表达了他们遥思远念的个人情感却又充满着离愁别绪。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已是愁绪满怀,那么将乡愁再涂抹上一层厚厚的羁旅之愁又将怎样呢?柳永的曲玉管全词写的是羁旅之愁。而这里的“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这里“当初”与而今对比,用“幽欢佳会”同“雨恨云愁”对比,写出了人的聚散,而人又在家乡。于是羁旅之愁又掺杂了乡愁和恋愁,也就更加重了羁旅之愁的悲痛,甚至雨也恨,云都愁。其实边塞诗中对羁旅愁绪也多有流露。
对恋人对故乡亲朋的思念尚且如此,那么对故国的眷恋自然也就加重厚度了,可谓“举杯销愁愁更愁。”(16)将这一愁绪表达得最充分的当属李煜和李清照。李煜作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既不甘做亡国之君,又无力反抗北宋。在那段“阶下囚”的日子里,这位“薄命君王”、“绝代才人”(17)对故土的眷恋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8)啊!由此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叹!众所周知,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充满了眷恋故国的愁绪:作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的声声慢是词人饱受国破家亡打击后悲痛欲绝所倾吐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心声。一个“愁”字概括了词人全部的凄愁哀怨。
如果说前面的几种愁绪让人愁肠欲断,但至少他们还有望回归故里,再续相思,可是那些伤逝悼亡之愁的对象已经不复存在,永远的离别造成了永远的离愁,因而这类愁在诗歌中表现得如泣如诉,魂牵梦绕:朱敦儒在昭君怨中写到:“泪断愁肠难断,往事总成幽怨。”这里写的是对往事的追忆与物在人非的幽怨。正是由于愁肠不断才使往事都打上了幽怨的烙印。原本离别就让人产生愁绪,那么永别也就让人产生了永难排解的愁绪了。
古典诗词中写离愁别绪的很多,诗人将这一情绪表达得充分而有力,使读者感受着诗人那望眼欲穿的愁绪。
三、闲愁
如果说诗人是对生命、人生进行思考探求的心灵轨迹与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者与描绘者,那么通过诗人的心理变化就可看到诗人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愁思,这种愁往往不是因事而起,而是在诗人不经意瞬间突现出来,常表现为对生命的无端愁怨,多为伤春惜时夏日幽思之作。“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19),可见闲愁之无以排解。朱淑真也曾发出“十二栏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20)的怨语;宴殊则更是多愁善感:“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21)贺铸更是在青玉案中直接道出了这种愁绪:“试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也多表现为淡淡的清愁。
如果说婉约词人描写的闲愁是稍纵即逝的春愁,那么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2)则是久久地萦绕在诗人心头的无限人生之愁。
面对时光流逝不觉愁绪满怀,这是诗人特有的气质和个性。也正因诗人有了这一气质和个性,才使古典诗词中多了这份闲愁,这份诗意。这种愁看似很淡却又很撩人。
以上我用三种愁概括了古典诗词中的愁绪。当然,仅用上述三种愁来概括古典诗词中的愁是不全面也不尽全面的。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的愁绪往往不是单一的某种愁,而是几种复杂愁绪的交织混合。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就是个典型:“少年不识愁滋味”却要“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上片写的是闲愁,而下片的“识尽愁滋味”又“欲说还休”则转入了深邃的人生之愁。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地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明明写的是相思之愁,却又暗示了青春流逝之愁。一些诉说羁旅之愁的诗也顺理成章地转入了思乡之愁、相思之愁等等。从这方面来看这三种愁绪又是互相渗透互相交织的。
尽管愁的类型不同,不管是单一的愁绪还是几种愁绪的交织混合都无外乎这三种愁。无论是感士不遇之愁还是羁旅思乡、伤逝悼亡的离愁或者是伤春惜时的淡淡闲愁,都是诗人人生体验和心中境界的真实外露,是诗人自身的真实写照。没有诗人的这些真实的心理感应是绝对写不出这充满愁绪动人心弦的诗歌的,甚至写不出诗。
可见,无论是单一的愁绪还是几种愁绪的交织,都没有离开这三种愁,没有离开愁。由此,愁绪已成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注释:
(1)离骚
(2)李白将进酒
(3)李贺开愁歌
(4)李贺二十二月乐词三月
(5)李贺咸阳城东楼
(6)宴殊蝶恋花
(7)柳永蝶恋花
(8)少司令
(9)李清照醉花阴
(10)王昌龄闺怨
(11)刘禹锡春词
(12)张继枫桥夜泊
(13)崔颢黄鹤楼
(14)钱起送锺评事应宏词下第六归
(15)李端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16)李白宣州谢朓楼饯校叔书云
(17)清人评李煜“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18)李煜相见欢
(19)张先天仙子
(20)朱淑真谒金门
(21)宴殊踏莎行
(22)李白秋浦歌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4)苏者聪宋代女性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5)刘国瑛心态与诗歌创作上海学林出版社
(6)马茂元十大诗人上海古籍出版社
(7)唐诗宋词元曲浙江古籍出版社
(8)朱光潜诗人的孤寂
(9)杨然诗歌:灵魂倾述的最佳载体
(10)闵红李商隐——悲剧的人生感伤的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
(11)王其垲浅析李清照词的白描特色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4
【内容提要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动人心魄的往往是那些表现悲剧人生体验的愁苦之作。忧生之嗟,伤时之叹,均是诗人人生无常、命运无奈、理想失落的感悟,这种心绪反映在诗人创作中流露出深重的愁绪,诗人们将这种心绪反映在创作中极为强烈、浓厚,从而使之成为贯穿古典诗词创作始终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愁绪感士不遇之愁伤逝流浪之愁惜春孤寂之愁
文学是借助各种形象并将各种主观情绪渗透其中的语言艺术。诗的主要目的在于灵魂的显示与表达,而“愁“则是人类情绪主要的一种,诗歌的表现愁,是从古至今常见的主题,以至辛弃疾说“为赋新诗强说愁”诗在生活与心灵之间承担着各种形式的痛苦忧伤即愁绪。甚至可以说,诗人生命的全部意义似乎就在于探求生命之中的愁绪,所以诗人们往往在创作中流露出蕴含深刻的愁绪。可以说,大凡是诗人,就同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愁绪的诗人不是真正的诗人,那么他所作的诗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诗人们正是在亲身经历和实践的愁苦处境和由此而生忧愁抑郁的内心体验直接地加以抒写和独白,从而体现出他们实际生活遭际的艰难和自我心灵的愁苦。这种情绪在古典诗词中往往直接用“愁”字来表达,有论著这样评说:
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水之多来比喻愁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把愁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有了重量,不但可以随水流,而且可以用船来载,否则怎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呢?还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中的“休问离愁轻重,向个儿驼也驼不动。”他竟把愁从船上卸下并驼到了马背上。(沈祖棻宋词鉴赏)
可见,诗人的这种愁绪在古典诗词中已多有体现。然而诗人心中的主观感受不尽相同,也使得同一愁绪因各人不同而不同,因具体情况不同而感受不同,从而造成诗词中愁绪的多样化。
一、感士不遇之愁
从个人的主观情绪来讲,诗人经常将现实生活的愁绪以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自我形象直接反映出来。从诗经王风忝离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1)的忧愁形象中可以感受诗人报国无门之愁,而又有多少不能实现的理想和抱负化作愁绪在杯中徘徊,即使“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只能“与尔同销万古愁”(2)满腹忧国忧民愁绪的杜甫自不必说,就连浪漫主义的最杰出代表诗仙李白虽然将诗写的如此激情澎湃,却也处处表露自己的愁思。而且他还善于写愁:愁疾、愁颜、愁容、愁心、愁发、愁肠、愁猿、愁人等,难怪后人说他写的是“万古愁”与众不同的是,李白是直呼其愁。可见,诗人写愁已具有普遍意义,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承载了太多的愁的缘故吧!随着理想的破灭也带来了人生的无限哀怨。“我当二十不称意,一心愁谢如枯兰。”(3)其伤愁意识绝非“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愁,而是谙识愁滋味之后的无限人生悲哀。这种贯穿生命始终的愁笼罩着作者李贺的心灵,使他即使面对日暖花开的春天也时时感到丝丝忧愁“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4)时花美女都不能给诗人愁苦的心以丝毫抚慰,可见其愁,正所谓“一上高楼万里愁。”(5)可见诗人之愁及由此带来的人生之愁笼罩着所有诗人的心灵,让他们岂能不愁?
二、离愁
古典诗词中的更多愁绪表现是引入另一对象的,愁的原因是具体可感的人或物,因此这一类愁都被沾染了离愁别绪,使人望尽天涯,断肠远方。孤月独饮,绿窗幽怨便使那些远离家乡漂泊在外、渴望归故里的诗人产生身世飘零之感,使那些恋情难舍,独守空房,渴望团圆的人儿产生忧愁之感,于是这些离愁别绪便跃然诗词间,却终因“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6)而只能“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7)可谓“人间最苦,最苦是分离。”(8)
西班牙一位诗人说过,人是以寂寞为怀的动物,寂寞使人特别是诗人产生难以排遣的孤独、惆怅的心绪。于是许多诗人在两个心灵忻合无间的恋爱中掘出一种生命的源泉即相思。那“莫道不消魂”的相思流露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了“愁永昼”(9)的无奈。更有诗人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10)的闺怨来表达自己愁闷的心绪。那“深锁青光一院愁”(11)的哀怨又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愁绪呢?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派为这一愁绪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真正挖掘出了这种生命的源泉。
对一个人的思念尚且如此揪心,对于那些饱受羁旅之苦思念故都亲朋的诗人来说又承受着怎样的愁绪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12)这午夜的钟声由远而来,沉重郁闷,在如此空旷冷寂的夜空下撞击着孤客的心,使之更添愁思,倍觉孤凄愁苦!还有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3)的崔颢,面对红日西沉,顿生烟波的江面,一个人在浪迹天涯怎能不思忖何处是家乡?擅长写离愁别绪的大历十才子的诗中也多有体现:“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14)可见整个“旅”的过程都伴着愁;再如“出关愁暮一沾裳,满野蓬生古战场”(15)出关后的日暮都镀上了“愁”可见诗人的愁是如此难以解脱!这些都足以表现诗人的愁绪。这些憔悴天涯倦客的孤游者所流露出的流落他乡对故乡亲朋的深切思念,充分表达了羁旅漂泊的辛酸,近而倾诉了客居他乡的满腹愁绪,表达了他们遥思远念的个人情感却又充满着离愁别绪。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已是愁绪满怀,那么将乡愁再涂抹上一层厚厚的羁旅之愁又将怎样呢?柳永的曲玉管全词写的是羁旅之愁。而这里的“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这里“当初”与而今对比,用“幽欢佳会”同“雨恨云愁”对比,写出了人的聚散,而人又在家乡。于是羁旅之愁又掺杂了乡愁和恋愁,也就更加重了羁旅之愁的悲痛,甚至雨也恨,云都愁。其实边塞诗中对羁旅愁绪也多有流露。
对恋人对故乡亲朋的思念尚且如此,那么对故国的眷恋自然也就加重厚度了,可谓“举杯销愁愁更愁。”(16)将这一愁绪表达得最充分的当属李煜和李清照。李煜作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既不甘做亡国之君,又无力反抗北宋。在那段“阶下囚”的日子里,这位“薄命君王”、“绝代才人”(17)对故土的眷恋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8)啊!由此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叹!众所周知,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充满了眷恋故国的愁绪:作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的声声慢是词人饱受国破家亡打击后悲痛欲绝所倾吐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心声。一个“愁”字概括了词人全部的凄愁哀怨。
如果说前面的几种愁绪让人愁肠欲断,但至少他们还有望回归故里,再续相思,可是那些伤逝悼亡之愁的对象已经不复存在,永远的离别造成了永远的离愁,因而这类愁在诗歌中表现得如泣如诉,魂牵梦绕:朱敦儒在昭君怨中写到:“泪断愁肠难断,往事总成幽怨。”这里写的是对往事的追忆与物在人非的幽怨。正是由于愁肠不断才使往事都打上了幽怨的烙印。原本离别就让人产生愁绪,那么永别也就让人产生了永难排解的愁绪了。
古典诗词中写离愁别绪的很多,诗人将这一情绪表达得充分而有力,使读者感受着诗人那望眼欲穿的愁绪。
三、闲愁
如果说诗人是对生命、人生进行思考探求的心灵轨迹与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者与描绘者,那么通过诗人的心理变化就可看到诗人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愁思,这种愁往往不是因事而起,而是在诗人不经意瞬间突现出来,常表现为对生命的无端愁怨,多为伤春惜时夏日幽思之作。“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19),可见闲愁之无以排解。朱淑真也曾发出“十二栏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20)的怨语;宴殊则更是多愁善感:“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21)贺铸更是在青玉案中直接道出了这种愁绪:“试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也多表现为淡淡的清愁。
如果说婉约词人描写的闲愁是稍纵即逝的春愁,那么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2)则是久久地萦绕在诗人心头的无限人生之愁。
面对时光流逝不觉愁绪满怀,这是诗人特有的气质和个性。也正因诗人有了这一气质和个性,才使古典诗词中多了这份闲愁,这份诗意。这种愁看似很淡却又很撩人。
以上我用三种愁概括了古典诗词中的愁绪。当然,仅用上述三种愁来概括古典诗词中的愁是不全面也不尽全面的。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的愁绪往往不是单一的某种愁,而是几种复杂愁绪的交织混合。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就是个典型:“少年不识愁滋味”却要“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上片写的是闲愁,而下片的“识尽愁滋味”又“欲说还休”则转入了深邃的人生之愁。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地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明明写的是相思之愁,却又暗示了青春流逝之愁。一些诉说羁旅之愁的诗也顺理成章地转入了思乡之愁、相思之愁等等。从这方面来看这三种愁绪又是互相渗透互相交织的。
尽管愁的类型不同,不管是单一的愁绪还是几种愁绪的交织混合都无外乎这三种愁。无论是感士不遇之愁还是羁旅思乡、伤逝悼亡的离愁或者是伤春惜时的淡淡闲愁,都是诗人人生体验和心中境界的真实外露,是诗人自身的真实写照。没有诗人的这些真实的心理感应是绝对写不出这充满愁绪动人心弦的诗歌的,甚至写不出诗。
可见,无论是单一的愁绪还是几种愁绪的交织,都没有离开这三种愁,没有离开愁。由此,愁绪已成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注释:
(1)离骚
(2)李白将进酒
(3)李贺开愁歌
(4)李贺二十二月乐词三月
(5)李贺咸阳城东楼
(6)宴殊蝶恋花
(7)柳永蝶恋花
(8)少司令
(9)李清照醉花阴
(10)王昌龄闺怨
(11)刘禹锡春词
(12)张继枫桥夜泊
(13)崔颢黄鹤楼
(14)钱起送锺评事应宏词下第六归
(15)李端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16)李白宣州谢朓楼饯校叔书云
(17)清人评李煜“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18)李煜相见欢
(19)张先天仙子
(20)朱淑真谒金门
(21)宴殊踏莎行
(22)李白秋浦歌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4)苏者聪宋代女性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5)刘国瑛心态与诗歌创作上海学林出版社
(6)马茂元十大诗人上海古籍出版社
(7)唐诗宋词元曲浙江古籍出版社
(8)朱光潜诗人的孤寂
(9)杨然诗歌:灵魂倾述的最佳载体
(10)闵红李商隐——悲剧的人生感伤的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
(11)王其垲浅析李清照词的白描特色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