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错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尘世花园文集最新章节!
3月23日,长发飘飘、御风而行的音乐人高晓松,以义薄云天的气概、两肋插刀的造型介入了一个战场,这让发生在一个月前的韩寒、白烨之间关于“‘80后’的现状与未来”之争、“文坛腐败”现象之论的战场,正式从文化圈乔迁到了娱乐圈。
如果没有高晓松,以我只打算盯防娱乐圈的懒散,大约只能在日后的某些回顾性专题里来嗅觉一下这场轰轰烈烈的博客之战的硝烟,而不会是这些天里,用鼠标即兴地连接各条战线,对着一场互联网络上轰轰烈烈的“拍砖”拍案惊奇。
关于这场骂战的口水其实酝酿好几天了。但是,随着事件的风云突变和陡然收官,却发觉心态也经历了许多的反复,好奇,诧异,兴奋,惋惜,热闹,叹息,到最后,怅怅然若有所思若有所感。
像是一个入了戏的看客,在体会曲终人散。
韩寒,24岁“80后”作家的代表,著有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等作品。白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家。
事情的起因是白烨对“80后”作家的创作提出批评意见,认为他们不具备成为成熟作家的条件,够不了资格进入文坛。韩寒一见之下,脱口而出:“文坛是个屁。”认为文学和电影没有任何门槛“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见此情形,白烨抛开文坛话题,不无幽怨地说:你脏话连篇,骂人不对。韩寒则分外不屑:我是话糙理不糙,有人话不糙人糙。并搜索出白烨以往在策划图书出版时频频制造谎言的事实质疑白烨的职业道德。3月5日,白烨以“不堪辱骂”为由关闭了自己的博客。“文坛现状与未来”之争,韩寒大获全胜,随后他在博客上以自己的语言风格宣布:“网殴结束”
可是,韩白之争即将告一段落时候,这期间,就此事发表了几句评论的反腐作家陆天明却受到牵连,不仅被韩寒奚落,他的博客也遭到不少网友的围攻和辱骂。厚道的陆天明在博客认认真真、逐字逐句、掏心掏肺地回应着这些奚落和辱骂,他的儿子、导演陆川也难抑激愤、拍案而起,为老父出头,于是一场即兴的文坛现象的争论开始偏离方向,走火成为“骂人到底对不对”的大讨论。就在这场大讨论也接近尾声、快要息事宁人的时候,高晓松忽然从斜刺里杀出,要为朋友陆川出头,而手段是,韩寒作品引用了青春无悔的歌词,因此状告“韩作家寒”侵犯其著作权。
高才子晓松扑面而来的姿态真的让我吃惊,首先我就对自己法律知识的匮乏充满同情: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一本几十万字的书里,顺着情节引用几百字的歌词,这哪里叫侵权?明明叫添乱。
在此之前,韩寒的那篇“讨白檄文”因为用脏字打题在我眼前晃了好久我都忽略不看,后来高晓松横刀立马的出头时,我也先是到陆天明、陆川的博客上,为有些网友不负责任的辱骂而摇头,但是紧接着,等我仔细看完韩寒在一系列争论中的一招一式之后,我不得不承认,韩寒有他固有的魅力,直率、叛逆、敏锐,在语言表达上有种放浪不羁、百无禁忌的机智、准确、幽默和快意,既鲜活又切中要害。这让我在浏览了他的几篇博客之后,几乎成为一名韩粉。
回头看看整个事件,虽然错综,但若以武侠的套路来解析,韩寒就像一个邪派中人闯荡江湖,在与人对阵的时候,闯入了名门正派集结的武林大会,单打独斗时他的对手虽然道貌岸然不堪一击,但韩寒的叛逆言行却令传统的名门正派纷纷不可思议,这里面既有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有别有用心的小人,当然也不乏糊涂起哄者,这些人没大弄清事件原委,便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地劝告韩寒要依常理出牌,应该先抱一下拳,说一声承让,并在实战中率先垂范点到为止的江湖规矩。
但年少气盛、身负“虽千万人吾往矣”之勇气的韩寒哪能吃这套?于是迎来了一场车轮战,对手依次为白烨、陆天明、陆川、高晓松,车轮战之余,还为自己设计了一次左右互博。而为韩寒擂鼓助阵的,则是成千上万的网友,其中不乏起哄滋事骂人者。
混战开始了,刀剑无眼,于是是非对错中,伤口无数。
韩寒与白烨以及后来的参与者,自然都没有存心想在文坛上掀起什么革命,都不想做什么英雄或者烈士,这只是一桩即兴的娱乐事件,白烨担着评论家的名头总要写点东西吧,写东西就要有观点吧,有观点就难免有偏颇之嫌,既然偏颇了被人驳斥也是天经地义。况且并不是天下所有人都不跟你一般见识,比如韩寒在某个时候就不喜欢受那厮的鸟气,打了也就打了。
但误打误撞之间,这桩娱乐事件在后来可以被赋予某种意义,从而变得严肃起来,严肃成拷问从而直指文坛流弊,可偏偏这时候,文坛的脆弱却顺理成章地无法承受娱乐之轻了。就好像放眼看看,其实没有什么人和事真的百无禁忌、可堪挖掘。
从“韩白之争”发展成“高韩过招”这里面其实有太多的情节逆转与场景置换,值得推敲与寻味。火花四溅里的嬉笑怒骂,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到后来,徐静蕾都成了一个臆测的原由,绘声绘色。
可是最终,呼朋引伴的过招,让本来可以向严肃转轨的事情,还原成了娱乐。没有人喜欢更多的严肃,也没有多少严肃是生活必须品甚至点缀。于是文坛上,一场疯狂的小事呼啸而来而过,你方唱罢我登台,却也只不过是一本热热闹闹的文坛外传,与正史无关,与文坛流弊无关,就像它最终流落到娱乐圈的宿命一样,或偃旗息鼓,或博人一笑。阴差阳错之间,看不清对手,也忘了自己的初衷。
看到一个网人,因为写了一封给韩寒的信,在博客上用一篇骊歌转身离去,虽然那骊歌后来沉没了音符。看到韩寒在博客里缅怀他的木木。看到高晓松要心意已决的关闭博客,回到录音棚寻找世间最温暖的声音。时不时的,还会听到事件内幕绝不简单之类的蛛丝马迹。但是。总之。可是
因网络而起的这场争论,很快会在低调的音符里杳去余音。许多的一言难尽注定沉默在一言不发里。
散场了。
每个人其实都在用真诚或者虚伪的方式,来误解对方。
于是,许多事件便没有什么真相和意义了。那些真相。要么是猜测,要么是秘而不宣。
总之,阴差阳错。
3月23日,长发飘飘、御风而行的音乐人高晓松,以义薄云天的气概、两肋插刀的造型介入了一个战场,这让发生在一个月前的韩寒、白烨之间关于“‘80后’的现状与未来”之争、“文坛腐败”现象之论的战场,正式从文化圈乔迁到了娱乐圈。
如果没有高晓松,以我只打算盯防娱乐圈的懒散,大约只能在日后的某些回顾性专题里来嗅觉一下这场轰轰烈烈的博客之战的硝烟,而不会是这些天里,用鼠标即兴地连接各条战线,对着一场互联网络上轰轰烈烈的“拍砖”拍案惊奇。
关于这场骂战的口水其实酝酿好几天了。但是,随着事件的风云突变和陡然收官,却发觉心态也经历了许多的反复,好奇,诧异,兴奋,惋惜,热闹,叹息,到最后,怅怅然若有所思若有所感。
像是一个入了戏的看客,在体会曲终人散。
韩寒,24岁“80后”作家的代表,著有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等作品。白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家。
事情的起因是白烨对“80后”作家的创作提出批评意见,认为他们不具备成为成熟作家的条件,够不了资格进入文坛。韩寒一见之下,脱口而出:“文坛是个屁。”认为文学和电影没有任何门槛“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见此情形,白烨抛开文坛话题,不无幽怨地说:你脏话连篇,骂人不对。韩寒则分外不屑:我是话糙理不糙,有人话不糙人糙。并搜索出白烨以往在策划图书出版时频频制造谎言的事实质疑白烨的职业道德。3月5日,白烨以“不堪辱骂”为由关闭了自己的博客。“文坛现状与未来”之争,韩寒大获全胜,随后他在博客上以自己的语言风格宣布:“网殴结束”
可是,韩白之争即将告一段落时候,这期间,就此事发表了几句评论的反腐作家陆天明却受到牵连,不仅被韩寒奚落,他的博客也遭到不少网友的围攻和辱骂。厚道的陆天明在博客认认真真、逐字逐句、掏心掏肺地回应着这些奚落和辱骂,他的儿子、导演陆川也难抑激愤、拍案而起,为老父出头,于是一场即兴的文坛现象的争论开始偏离方向,走火成为“骂人到底对不对”的大讨论。就在这场大讨论也接近尾声、快要息事宁人的时候,高晓松忽然从斜刺里杀出,要为朋友陆川出头,而手段是,韩寒作品引用了青春无悔的歌词,因此状告“韩作家寒”侵犯其著作权。
高才子晓松扑面而来的姿态真的让我吃惊,首先我就对自己法律知识的匮乏充满同情: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一本几十万字的书里,顺着情节引用几百字的歌词,这哪里叫侵权?明明叫添乱。
在此之前,韩寒的那篇“讨白檄文”因为用脏字打题在我眼前晃了好久我都忽略不看,后来高晓松横刀立马的出头时,我也先是到陆天明、陆川的博客上,为有些网友不负责任的辱骂而摇头,但是紧接着,等我仔细看完韩寒在一系列争论中的一招一式之后,我不得不承认,韩寒有他固有的魅力,直率、叛逆、敏锐,在语言表达上有种放浪不羁、百无禁忌的机智、准确、幽默和快意,既鲜活又切中要害。这让我在浏览了他的几篇博客之后,几乎成为一名韩粉。
回头看看整个事件,虽然错综,但若以武侠的套路来解析,韩寒就像一个邪派中人闯荡江湖,在与人对阵的时候,闯入了名门正派集结的武林大会,单打独斗时他的对手虽然道貌岸然不堪一击,但韩寒的叛逆言行却令传统的名门正派纷纷不可思议,这里面既有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有别有用心的小人,当然也不乏糊涂起哄者,这些人没大弄清事件原委,便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地劝告韩寒要依常理出牌,应该先抱一下拳,说一声承让,并在实战中率先垂范点到为止的江湖规矩。
但年少气盛、身负“虽千万人吾往矣”之勇气的韩寒哪能吃这套?于是迎来了一场车轮战,对手依次为白烨、陆天明、陆川、高晓松,车轮战之余,还为自己设计了一次左右互博。而为韩寒擂鼓助阵的,则是成千上万的网友,其中不乏起哄滋事骂人者。
混战开始了,刀剑无眼,于是是非对错中,伤口无数。
韩寒与白烨以及后来的参与者,自然都没有存心想在文坛上掀起什么革命,都不想做什么英雄或者烈士,这只是一桩即兴的娱乐事件,白烨担着评论家的名头总要写点东西吧,写东西就要有观点吧,有观点就难免有偏颇之嫌,既然偏颇了被人驳斥也是天经地义。况且并不是天下所有人都不跟你一般见识,比如韩寒在某个时候就不喜欢受那厮的鸟气,打了也就打了。
但误打误撞之间,这桩娱乐事件在后来可以被赋予某种意义,从而变得严肃起来,严肃成拷问从而直指文坛流弊,可偏偏这时候,文坛的脆弱却顺理成章地无法承受娱乐之轻了。就好像放眼看看,其实没有什么人和事真的百无禁忌、可堪挖掘。
从“韩白之争”发展成“高韩过招”这里面其实有太多的情节逆转与场景置换,值得推敲与寻味。火花四溅里的嬉笑怒骂,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到后来,徐静蕾都成了一个臆测的原由,绘声绘色。
可是最终,呼朋引伴的过招,让本来可以向严肃转轨的事情,还原成了娱乐。没有人喜欢更多的严肃,也没有多少严肃是生活必须品甚至点缀。于是文坛上,一场疯狂的小事呼啸而来而过,你方唱罢我登台,却也只不过是一本热热闹闹的文坛外传,与正史无关,与文坛流弊无关,就像它最终流落到娱乐圈的宿命一样,或偃旗息鼓,或博人一笑。阴差阳错之间,看不清对手,也忘了自己的初衷。
看到一个网人,因为写了一封给韩寒的信,在博客上用一篇骊歌转身离去,虽然那骊歌后来沉没了音符。看到韩寒在博客里缅怀他的木木。看到高晓松要心意已决的关闭博客,回到录音棚寻找世间最温暖的声音。时不时的,还会听到事件内幕绝不简单之类的蛛丝马迹。但是。总之。可是
因网络而起的这场争论,很快会在低调的音符里杳去余音。许多的一言难尽注定沉默在一言不发里。
散场了。
每个人其实都在用真诚或者虚伪的方式,来误解对方。
于是,许多事件便没有什么真相和意义了。那些真相。要么是猜测,要么是秘而不宣。
总之,阴差阳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