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讲进退失据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易中天品三国最新章节!
在曹操集团众多的谋士中,有一个重要的谋士荀彧,他的地位相当于刘备集团的诸葛亮。二十年来,他为曹操看家护院,出谋划策,尽心尽力,最后,却神秘地死去。荀彧的死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说法,那么到底荀彧是怎么死的?他的死与曹操有关系吗?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进退失据。
在上期节目中,易中天先生讲到,曹操在政治上步步为营,得寸进尺,攫取了当时帝国的最高权力,获得了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地位。而且由于他大权独揽,所以他比皇帝还要皇帝,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曹操已经是有实无名的皇帝了。然而在此过程中,在一个关键的时刻,曹操却遭到了荀彧的反对。荀彧是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也是曹操最为信任的人,在曹操多年的征战中,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尽心尽力,然而却在曹操要封魏公、建魏国的时候发出了反对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进退失据”
易中天:
荀彧为什么要反对?为什么会反对?为什么荀彧的反对如此的重要?我们必须先来看一看荀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荀彧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曹操得到荀彧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吾之子房也”就是曹操是把荀彧看作自己的张良的。在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每到关键时刻都是荀彧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克敌制胜,一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使用的还是荀彧的战略部署,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荀彧有理想。当年曹操为是否迎奉天子到许县而犹豫的时候,是荀彧提出了著名的三大纲领,这个我们在深谋远虑这一集已经讲过。也就是说荀彧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由政治理想的人。
第三点,荀彧有远见。官渡之战之前,曹操为自己能不能战胜袁绍而苦恼,是荀彧提出了曹操的四大优点和袁绍的四大弱点。
第四点,荀彧有担当。兴平元年,曹操刚刚得到兖州,代理了兖州牧,倾巢而出,率领全部的军队去征讨陶谦,这个时候曹操的两个老朋友,一个叫张邈,一个叫陈宫的,突然反叛曹操,联合吕布来打曹操。这个吕布的军队开过来以后,整个兖州这一州基本上都反了,都背叛了曹操,只剩下三座城池。而这个时候留守曹操大本营根据地的,就是荀彧和程昱,他们守在鄄城。荀彧马上意识到,这三座城池如果守不住,曹操如果在征徐州的时候又失败了,那么曹操就变成了丧家之犬,老窝都被人抄了。于是荀彧和称昱商量,请程昱出去安定了另外两座城池,自己和夏侯惇守在鄄城。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叫郭贡的,率领大军来打鄄城,提出一个要求要荀彧出来跟他见一面,荀彧马上说我去见他,而夏侯惇说你去不得,你是一州之镇守,你去了以后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呢?荀彧说没有关系的,为什么?因为郭贡和张邈平时没有来往,和吕布也没有什么关系,他突然带着军队过来说明他还没拿定主意,他是来探探虚实的,如果我们这儿虚他趁机捞一把,如果我们这儿实他可能就回去了。他说我还是去见他,于是荀彧一个人出城去见郭贡,神色自若,郭贡一看,知道鄄城拿不下,撤军。所以是荀彧和程昱在曹操刚刚可以说有一点成功的时候,帮曹操守住了他的根据地。
那么荀彧是这样的一个人,有智慧、有理想、有远见、有担当,所以曹操对他信任有加。何况荀彧这个人出身东汉名门之后,道德品质又好,人缘也好,名气也大。那么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跟曹操又是这么铁的一个关系,因此董昭在要提出让曹操晋封魏公、建立魏国这样一个建议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荀彧。
建安十七年,董昭一班人为了拥立之功,向汉献帝提议,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如果曹操封了魏公,就表明他可以拥有一套自己的班子,建立自己的国家和政府,在大汉王朝中建立一个“国中之国”这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而董昭的这个提议出来后,身为曹操重要谋士的荀彧对此是如何反应的呢?
董昭去向荀彧征求意见,实际上他的意思也不是征求意见,是什么呢?是希望荀彧挑头来做这件事,由荀彧领衔给皇帝上表章,这是他们希望的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荀彧反对。荀彧是怎么反对的呢?荀彧对董昭说:曹公兴义兵、除暴乱、平天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匡复汉室,维护国家,我们曹公秉持的是忠贞,坚守的是退让,他是一个忠臣啊,这是我们曹公高尚的道德品质。君子爱人以德,一个君子真正爱一个人,不是说给他增加这个官衔,增加名誉地位,而应该是帮助他完成自己的道德理想,保证他做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这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情啊。既然我们曹公是如此的高尚,——他意思没有明说,那意思是——你们为什么要拉他下水呢?所以荀彧说了四个字:“不宜如此”不好吧。
那么这段话,荀彧是对谁说的?表面上是对董昭说的,说你们这样做不好。但是实际上以荀彧之聪明,不会不知道封魏公、建魏国,那就是曹操的主意,是曹操自己想做的,只不过曹操本人不便出来说。但是荀彧还要这样说,什么意思呢?他就是反对这个事。但是他不能直接地对曹操说你不应该这样做,因为曹操本人他没有说我要这样嘛,他只能装着曹操不知道这个事情,装着好像这些都是董昭这些人在那儿拍马屁,也希望曹操就此借坡下驴,阻止董昭他们的行动。
但是我们很清楚,封魏公、建魏国就是曹操想要的,所以董昭把这个话转达给曹操以后曹操非常生气,三国志的记载是“心不能平”啊,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正好这个时候曹操要征孙权,于是曹操就上表朝廷,让尚书令荀彧到谯县劳军;等到荀彧来到军中的时候曹操趁机把他扣留起来,说请你来帮我做参谋,不要回去了,实际上就是解除了他尚书令的职务;然后荀彧走到寿春的时候,一病不起;又过了没多久,神秘地去世,享年五十岁。
曹操一门心思要封魏公、建魏国,荀彧却认为曹操本是大汉的臣子,现在的位置已经是登峰造极,不应该再得寸进尺了。曹操知道后,心情很不爽,找个理由将他贬职。于是,这个为曹操事业竭尽全力,又为曹操所倚重的智囊,居然在他迈入知天命的那一年,谜一般地死去。荀彧的死为后世留下一个历史之谜,荀彧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和曹操有什么关系吗?
易中天先生刚才讲到,在对待曹操封魏公的问题上荀彧采取了反对的态度,这让曹操很不舒服,找了一个借口把荀彧贬职,这位曾跟随曹操转战南北的一等一的谋士最终却神秘地死去。荀彧的死不仅是曹操集团的损失,也留下一个历史之谜,他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和曹操有关系吗?
荀彧的死,历史上有多种说法。荀彧的本传,三个字:“以忧薨”薨就是去世了,也就是忧郁而死,忧郁而死,郁闷而死,这是正史上的说法。那么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的说法,说是曹操送了一个食盒,就是装食品的盒子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空的,服毒自杀。而且这个事情当时就搞不清楚,不要说我们现在,我们现在也是搞不清楚。第三种说法,当时就有人从寿春逃出去,去报告孙权,说荀彧死了,孙权问文荀彧怎么死的,说是曹操要荀彧谋杀伏皇后,荀彧不干,自杀了,当时就出了第三种说法。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
关于荀彧之死,历史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忧郁而死,一种是服毒自杀,第三种是有一个从寿春逃出去的人告诉孙权,说曹操要荀彧杀害伏皇后,荀彧不肯而自杀。在这三种说法中,最受争议和最受质疑的就是第三种说法,以荀彧的性格和为人,他怎么会卷入到杀害皇后的事情中呢?对此,易中天先生又是怎么看的呢?
首先一条,这个寿春逃出去的这个人说曹操要荀彧谋杀伏皇后,荀彧不肯,自杀,这肯定是谣言。为了说清楚它是谣言,我们把这个故事稍微讲一下,这个故事大概是怎么回事呢?说是建安五年,发生了董承衣带诏事件,这个大家可能还记得,就是车骑将军董承受汉献帝的衣带血诏要谋杀曹操,这个被曹操发现,把他们董承杀了。那么这个事情以后就说伏皇后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亲叫伏完,说皇帝非常的气愤,曹操怎么可以这样,说了曹操很多坏话,那么这封信伏完拿到手上以后就给荀彧看了,荀彧看了以后很反感,没有吭气儿。后来这封信被伏完的小舅子拿到,密封了以后交给曹操,这小舅子也靠不住啊看来是,交给曹操。荀彧得到了消息,就从许都赶到邺城去见曹操,然后跟曹操说,提出个建议,什么建议呢?让曹操把女儿嫁给皇帝做皇后。曹操说这个事情不可能吧,皇帝有皇后啊,再说我们曹家这个女儿怎么配得上呢。荀彧说现在这个皇后不灵的,这个皇后又没有生过儿子,性格又不好,她曾经写封信给他父亲辱骂丞相,话说得非常难听,我们可以趁机把她废了。曹操说:是这样的吗?是啊,她是写了封信啊。你知道这封信吗?知道啊。那你怎么不早说呀?荀彧说,说过了,我老早说过的。曹操说老早说过吗?这么大的事我能记不住吗?荀彧说,哦,对对对对,想起来了,想起来了,那个时候明公不是在官渡和袁绍打仗吗,荀彧害怕扰乱军心就没有报告嘛。那曹操说官渡之战以后呢,你怎么不报告?衣带诏案件是建安五年,荀彧去世是建安十七年,十二年的时间,你怎么讲得通呢?所以这个事情一看就是假的,这个故事,裴松之做注的时候就说:“虽在庸人,尤不至此”就是最蠢的人也不会做出这么蠢的事情,荀彧怎么可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伏皇后这个案子是怎么回事呢?伏皇后是在建安十九年,也就是荀彧去世以后两年被曹操杀掉的。说是她给她的父亲伏完写的这封信东窗事发了,然后曹操派御史大夫郗虑和新任的尚书令华歆两个人到宫殿里去捉拿伏皇后,伏皇后把这个宫门关起来,然后自己躲到墙壁大概有夹墙,躲在夹墙里面,华歆带着人马一家伙冲进去把门砸了,把墙壁也砸了,一把把伏皇后从夹墙里面拖出来。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丫子从皇帝跟前走过,留着眼泪跟皇帝说,陛下就不能救救我吗?皇帝说我还不知道哪天死呢,然后皇帝对郗虑说,郗公,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情吗?然后郗虑坐在那儿,什么话都不说。这个事情是曹瞒传记载的,曹瞒传是一部对曹操不友好的传记,然后被后汉书当作史实记录下来,然后再被三国演义大加渲染,以证明曹操如何如何的奸贼,是个汉贼,这样欺负皇后。那么这件事情吕思勉先生说:一望而知其是附会之谈,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假的,根本就靠不住。而且吕思勉先生特别强调一点,不要以为写进了后汉书就是可靠的,后汉书里面靠不住的事情多了去,你以为后汉书是什么四大之列就怎么着了。
吕先生说,一个成大事的人是不会计较别人的议论的,要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把毁誉置之度外的,他要做大事情他哪里有工夫去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唧唧喳喳?爱说说去,我行我素,不会因为是皇后说的他就怎么的。而且这个道理上是完全讲不通,是不是,皇后是什么,皇后是中宫之主,母仪天下,哪里是随便就可以说非就废,说杀就杀的?就算要废要杀那也是皇帝的权力,不是丞相的权力,丞相有什么权力废皇后杀皇后?何况皇后没有罪啊,皇后是转述皇帝的话,皇帝说了丞相的坏话,丞相来帮皇帝废皇后,这个于理也不通嘛。当然有人说,这就正好证明曹操是个贼,汉献帝窝囊得不得了。是,没错,曹操是大权独揽,皇帝也确实是十分窝囊,但是你要知道当时的情况,面子上还是要维护的,曹操这个时候哪怕是假仁假义,他也得装模作样,不可以这样公开和皇帝撕破脸皮。
所以吕先生认为这个事情一定背后有真相,就是实际上是背后有一个,用他的话说就是有一个天大的阴谋。这个阴谋皇帝、皇后可能都卷入了,就是冲着曹操来的,要怎么怎么样对付曹操,那么败露了以后曹操的办法就是拿皇后出气,把皇后整掉。这个阴谋因为太大了,它不能公开,这个真相绝对不能公开,必须捂着,所以随便胡乱找了个岔子,说皇后写了这么一封信。我怀疑这封信皇后就没写,是曹操编的,捏造出来的,陷害皇后的,遮掩真相的,但是大家心知肚明,都不能说穿,所以皇帝也不能救皇后,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不明不白地把这个伏皇后杀了。为什么要捏造这封信呢?因为伏完已经死了,皇后的父亲已经死了,死无对证,皇后又是一个弱女子,所以这样一个弱女子就变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某些臭男人的替罪羊。大概真相应该是这个样子。
所以这种事情荀彧是不可能掺和进去的,荀彧怎么会掺和这种事情呢?因为荀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非常正派的人,他的正派和正直在朝廷当中是有名的,众所皆知。所以这样的正派的人他不可能参与到这种阴谋诡计里面去,曹操也不会去找他,因为正派人搞阴谋诡计他不内行啊,而且搞这种阴谋诡计在曹操手底下有的是人,他干吗找荀彧呢。所以荀彧不可能是因为这件事情跟曹操翻脸,那么荀彧又为什么和曹操闹到了那种地步呢?
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来看,在荀彧之死的三种说法中,第三种说法极不可靠,以荀彧的人品和作风来看,他是不可能做出一些不正当的事情的。那么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记载的前两种说法,哪一种是真实的呢?
从易中天先生前面的分析来看,荀彧之死决不是因为不肯杀害负皇后而自杀,一定是另有隐情。荀彧是曹操阵营中最重要的谋士,曹操一直把荀彧视作自己的“张良”而荀彧也确实没有辜负曹操对自己的期望,为曹操出谋划策,竭尽全力。但是后来两人确实闹翻了,荀彧最终忧郁而死,那么荀彧是因为什么和曹操翻脸的呢?曾经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为什么会走到这一地步呢?
我认为是政见分歧。人们都说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就像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一样,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一下的。就是关于谋士的这个定义,历史上的那些谋士一般的说,他们的职业道德就是为他们的主人、君主服务,君主要做什么,他来出谋划策,这是一般意义上的谋士。就像现在的律师一样,律师干什么的?为当事人服务,当事人要打官司,我帮你打赢,这是我做律师的职业道德,至于你这个官司是谁我是不管的,所以也有律师替黑社会辩护嘛,也有这样的律师,作为律师来说它作为一种职业来说也无可指责,要讲清楚,无可指责。谋士,他为他的君主出谋划策,不管这个君主做好事、做坏事他都出谋划策,就他职业而言也无可指责。但是在谋士和律师当中有一些人,极少数的一些人,他们是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底线的。在刘备那边就是诸葛亮,在曹操这边就是荀彧,他们两个人是高于一般谋士之上的,由理想的人。
我们看荀彧当时给曹操提出的三大纲领:奉主上、秉至公、扶弘义,这三大纲领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的都是必须坚守道德和正义,都强调这个。所以荀彧的三大纲领它不是策略,不是谋略,是理想,是纲领,说到底就是要维护汉室,维护大汉王朝。而且荀彧对曹操寄予厚望,他认为曹操有这个能力。曹操也有这个理想,因为董卓之乱的时候是曹操首倡义兵,关东联军的时候只有曹操和孙坚去打董卓,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乱世英雄,荀彧的理想就是辅佐这样一位英雄把国家重新平定下来,让大汉王朝延续下去,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到了他决心要封魏公、建魏国的时候,政治上极为敏感的荀彧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这个时候曹操和皇帝的关系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因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个独立公国,这个独立公国和大汉王朝的关系将是国与国的关系,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了,它是国与国的关系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与皇帝的关系。当然这里头还有一点微妙的地方,就是这个时候大汉王朝是宗主国,这个魏公国是这个宗主国册封的邦国,但是和郡县与中央的关系大不一样了。这个搞来搞去搞得不好它就会发生变化,因为这个时候大汉王朝是个空架子,什么都没有,曹操举手之劳就能把大汉王朝灭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这样一种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他就面临着自己命运和道路的选择,怎么办?但是无可选择。他怎么呢?他现在发现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谁是?刘备是?就算刘备是,他能投奔刘备吗?他这个时候还能投奔刘备吗?不能。那么跟着曹操继续干,越帮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愿望的对立面,他越帮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对。他现在是不能帮曹操也不能不帮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称之为进退失据,而且只有死路一条。何况我们可以想象到荀彧这个时候的内心是非常的痛苦,因为对于像他这样一个有理想的人来说,世界上没有比理想的破灭更让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忧郁而死,还是服毒自杀,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甚至我怀疑,就是他自己要自杀的。很可能曹操是送来了这个空的食盒,因为曹操是喜欢做这种事情的,那完全有可能送一个盒子给荀彧,打开一看空的;但空的不等于说你死,也可以理解为别说话,闭上你的嘴巴,只要你不说话,饭还是有吃的。你可以做多种解释,但是如果荀彧拿到这个食盒他马上是选择死,他就要用自己的死来告诉曹操:我绝不能赞成你这做下去!就是表明这样一个态度。
所以我觉得曹操终其一生最后没有称皇帝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忘不掉荀彧那一双忧郁的眼睛。荀彧的在天之灵在看着他呢,这就是道德的力量、正义的力量。所以我觉得荀彧如果是我们当代人的话,他临死之前也许会对曹操唱一首歌:“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他确确实实是千万里在追寻着曹操,他二十多岁就来到曹操身边,一直干到五十岁,二十多年跟着曹操出生入死,走过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但是到了最后两个人翻脸的时候,那个心也是够狠的。但是荀彧没有办法,他没有别的选择,他也找不到自己的同志,因为在朝廷内部和朝廷外面,主张维护汉室的人都是反曹操的;拥戴曹操的人又差不多都是赞成曹操去封魏公、建魏国,甚至后来主张他当皇帝的;属于曹操阵营和曹操关系非常好,又反对曹操这样做的就他一个,所以他下面的那个歌应该也是很正常的:“我今生看来注定要独行,热情早已被你耗尽”虽然在梦里,曹操曾经是他的唯一。而此刻荀彧却只能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你到底好在哪里?好在哪里?”他只能一遍遍地问,你到底好在哪里?我为什么要追随你?
荀彧当然没有问,荀彧问了曹操也不会回答,因为曹操和荀彧一样,也是进退两难,而且曹操比荀彧更难。为什么?因为荀彧是一个人,当他的理想破灭以后他可以选择比方说自杀,他甚至也可以选择归隐,他可以退出这个政治斗争。而曹操这个时候已经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就算他曹操本人想退,其他人也不会答应他退,所以曹操同样是没有退路的。更何况曹操此刻已经走火入魔,鬼迷心窍,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这个魔鬼是什么呢?就是不受限制、不受监督、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为了获得和保有这个最高权力,曹操只能硬着头皮在血染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所以荀彧选择了死,曹操选择了杀,他还要继续杀人,包括杀他的亲朋好友,一直杀到血流成河。那么曹操他还要杀谁呢?他又是怎么杀的呢?请看下集——借刀杀人。
在曹操集团众多的谋士中,有一个重要的谋士荀彧,他的地位相当于刘备集团的诸葛亮。二十年来,他为曹操看家护院,出谋划策,尽心尽力,最后,却神秘地死去。荀彧的死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说法,那么到底荀彧是怎么死的?他的死与曹操有关系吗?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进退失据。
在上期节目中,易中天先生讲到,曹操在政治上步步为营,得寸进尺,攫取了当时帝国的最高权力,获得了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地位。而且由于他大权独揽,所以他比皇帝还要皇帝,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曹操已经是有实无名的皇帝了。然而在此过程中,在一个关键的时刻,曹操却遭到了荀彧的反对。荀彧是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也是曹操最为信任的人,在曹操多年的征战中,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尽心尽力,然而却在曹操要封魏公、建魏国的时候发出了反对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进退失据”
易中天:
荀彧为什么要反对?为什么会反对?为什么荀彧的反对如此的重要?我们必须先来看一看荀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荀彧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曹操得到荀彧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吾之子房也”就是曹操是把荀彧看作自己的张良的。在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每到关键时刻都是荀彧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克敌制胜,一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使用的还是荀彧的战略部署,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荀彧有理想。当年曹操为是否迎奉天子到许县而犹豫的时候,是荀彧提出了著名的三大纲领,这个我们在深谋远虑这一集已经讲过。也就是说荀彧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由政治理想的人。
第三点,荀彧有远见。官渡之战之前,曹操为自己能不能战胜袁绍而苦恼,是荀彧提出了曹操的四大优点和袁绍的四大弱点。
第四点,荀彧有担当。兴平元年,曹操刚刚得到兖州,代理了兖州牧,倾巢而出,率领全部的军队去征讨陶谦,这个时候曹操的两个老朋友,一个叫张邈,一个叫陈宫的,突然反叛曹操,联合吕布来打曹操。这个吕布的军队开过来以后,整个兖州这一州基本上都反了,都背叛了曹操,只剩下三座城池。而这个时候留守曹操大本营根据地的,就是荀彧和程昱,他们守在鄄城。荀彧马上意识到,这三座城池如果守不住,曹操如果在征徐州的时候又失败了,那么曹操就变成了丧家之犬,老窝都被人抄了。于是荀彧和称昱商量,请程昱出去安定了另外两座城池,自己和夏侯惇守在鄄城。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叫郭贡的,率领大军来打鄄城,提出一个要求要荀彧出来跟他见一面,荀彧马上说我去见他,而夏侯惇说你去不得,你是一州之镇守,你去了以后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呢?荀彧说没有关系的,为什么?因为郭贡和张邈平时没有来往,和吕布也没有什么关系,他突然带着军队过来说明他还没拿定主意,他是来探探虚实的,如果我们这儿虚他趁机捞一把,如果我们这儿实他可能就回去了。他说我还是去见他,于是荀彧一个人出城去见郭贡,神色自若,郭贡一看,知道鄄城拿不下,撤军。所以是荀彧和程昱在曹操刚刚可以说有一点成功的时候,帮曹操守住了他的根据地。
那么荀彧是这样的一个人,有智慧、有理想、有远见、有担当,所以曹操对他信任有加。何况荀彧这个人出身东汉名门之后,道德品质又好,人缘也好,名气也大。那么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跟曹操又是这么铁的一个关系,因此董昭在要提出让曹操晋封魏公、建立魏国这样一个建议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荀彧。
建安十七年,董昭一班人为了拥立之功,向汉献帝提议,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如果曹操封了魏公,就表明他可以拥有一套自己的班子,建立自己的国家和政府,在大汉王朝中建立一个“国中之国”这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而董昭的这个提议出来后,身为曹操重要谋士的荀彧对此是如何反应的呢?
董昭去向荀彧征求意见,实际上他的意思也不是征求意见,是什么呢?是希望荀彧挑头来做这件事,由荀彧领衔给皇帝上表章,这是他们希望的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荀彧反对。荀彧是怎么反对的呢?荀彧对董昭说:曹公兴义兵、除暴乱、平天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匡复汉室,维护国家,我们曹公秉持的是忠贞,坚守的是退让,他是一个忠臣啊,这是我们曹公高尚的道德品质。君子爱人以德,一个君子真正爱一个人,不是说给他增加这个官衔,增加名誉地位,而应该是帮助他完成自己的道德理想,保证他做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这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情啊。既然我们曹公是如此的高尚,——他意思没有明说,那意思是——你们为什么要拉他下水呢?所以荀彧说了四个字:“不宜如此”不好吧。
那么这段话,荀彧是对谁说的?表面上是对董昭说的,说你们这样做不好。但是实际上以荀彧之聪明,不会不知道封魏公、建魏国,那就是曹操的主意,是曹操自己想做的,只不过曹操本人不便出来说。但是荀彧还要这样说,什么意思呢?他就是反对这个事。但是他不能直接地对曹操说你不应该这样做,因为曹操本人他没有说我要这样嘛,他只能装着曹操不知道这个事情,装着好像这些都是董昭这些人在那儿拍马屁,也希望曹操就此借坡下驴,阻止董昭他们的行动。
但是我们很清楚,封魏公、建魏国就是曹操想要的,所以董昭把这个话转达给曹操以后曹操非常生气,三国志的记载是“心不能平”啊,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正好这个时候曹操要征孙权,于是曹操就上表朝廷,让尚书令荀彧到谯县劳军;等到荀彧来到军中的时候曹操趁机把他扣留起来,说请你来帮我做参谋,不要回去了,实际上就是解除了他尚书令的职务;然后荀彧走到寿春的时候,一病不起;又过了没多久,神秘地去世,享年五十岁。
曹操一门心思要封魏公、建魏国,荀彧却认为曹操本是大汉的臣子,现在的位置已经是登峰造极,不应该再得寸进尺了。曹操知道后,心情很不爽,找个理由将他贬职。于是,这个为曹操事业竭尽全力,又为曹操所倚重的智囊,居然在他迈入知天命的那一年,谜一般地死去。荀彧的死为后世留下一个历史之谜,荀彧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和曹操有什么关系吗?
易中天先生刚才讲到,在对待曹操封魏公的问题上荀彧采取了反对的态度,这让曹操很不舒服,找了一个借口把荀彧贬职,这位曾跟随曹操转战南北的一等一的谋士最终却神秘地死去。荀彧的死不仅是曹操集团的损失,也留下一个历史之谜,他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和曹操有关系吗?
荀彧的死,历史上有多种说法。荀彧的本传,三个字:“以忧薨”薨就是去世了,也就是忧郁而死,忧郁而死,郁闷而死,这是正史上的说法。那么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的说法,说是曹操送了一个食盒,就是装食品的盒子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空的,服毒自杀。而且这个事情当时就搞不清楚,不要说我们现在,我们现在也是搞不清楚。第三种说法,当时就有人从寿春逃出去,去报告孙权,说荀彧死了,孙权问文荀彧怎么死的,说是曹操要荀彧谋杀伏皇后,荀彧不干,自杀了,当时就出了第三种说法。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
关于荀彧之死,历史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忧郁而死,一种是服毒自杀,第三种是有一个从寿春逃出去的人告诉孙权,说曹操要荀彧杀害伏皇后,荀彧不肯而自杀。在这三种说法中,最受争议和最受质疑的就是第三种说法,以荀彧的性格和为人,他怎么会卷入到杀害皇后的事情中呢?对此,易中天先生又是怎么看的呢?
首先一条,这个寿春逃出去的这个人说曹操要荀彧谋杀伏皇后,荀彧不肯,自杀,这肯定是谣言。为了说清楚它是谣言,我们把这个故事稍微讲一下,这个故事大概是怎么回事呢?说是建安五年,发生了董承衣带诏事件,这个大家可能还记得,就是车骑将军董承受汉献帝的衣带血诏要谋杀曹操,这个被曹操发现,把他们董承杀了。那么这个事情以后就说伏皇后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亲叫伏完,说皇帝非常的气愤,曹操怎么可以这样,说了曹操很多坏话,那么这封信伏完拿到手上以后就给荀彧看了,荀彧看了以后很反感,没有吭气儿。后来这封信被伏完的小舅子拿到,密封了以后交给曹操,这小舅子也靠不住啊看来是,交给曹操。荀彧得到了消息,就从许都赶到邺城去见曹操,然后跟曹操说,提出个建议,什么建议呢?让曹操把女儿嫁给皇帝做皇后。曹操说这个事情不可能吧,皇帝有皇后啊,再说我们曹家这个女儿怎么配得上呢。荀彧说现在这个皇后不灵的,这个皇后又没有生过儿子,性格又不好,她曾经写封信给他父亲辱骂丞相,话说得非常难听,我们可以趁机把她废了。曹操说:是这样的吗?是啊,她是写了封信啊。你知道这封信吗?知道啊。那你怎么不早说呀?荀彧说,说过了,我老早说过的。曹操说老早说过吗?这么大的事我能记不住吗?荀彧说,哦,对对对对,想起来了,想起来了,那个时候明公不是在官渡和袁绍打仗吗,荀彧害怕扰乱军心就没有报告嘛。那曹操说官渡之战以后呢,你怎么不报告?衣带诏案件是建安五年,荀彧去世是建安十七年,十二年的时间,你怎么讲得通呢?所以这个事情一看就是假的,这个故事,裴松之做注的时候就说:“虽在庸人,尤不至此”就是最蠢的人也不会做出这么蠢的事情,荀彧怎么可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伏皇后这个案子是怎么回事呢?伏皇后是在建安十九年,也就是荀彧去世以后两年被曹操杀掉的。说是她给她的父亲伏完写的这封信东窗事发了,然后曹操派御史大夫郗虑和新任的尚书令华歆两个人到宫殿里去捉拿伏皇后,伏皇后把这个宫门关起来,然后自己躲到墙壁大概有夹墙,躲在夹墙里面,华歆带着人马一家伙冲进去把门砸了,把墙壁也砸了,一把把伏皇后从夹墙里面拖出来。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丫子从皇帝跟前走过,留着眼泪跟皇帝说,陛下就不能救救我吗?皇帝说我还不知道哪天死呢,然后皇帝对郗虑说,郗公,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情吗?然后郗虑坐在那儿,什么话都不说。这个事情是曹瞒传记载的,曹瞒传是一部对曹操不友好的传记,然后被后汉书当作史实记录下来,然后再被三国演义大加渲染,以证明曹操如何如何的奸贼,是个汉贼,这样欺负皇后。那么这件事情吕思勉先生说:一望而知其是附会之谈,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假的,根本就靠不住。而且吕思勉先生特别强调一点,不要以为写进了后汉书就是可靠的,后汉书里面靠不住的事情多了去,你以为后汉书是什么四大之列就怎么着了。
吕先生说,一个成大事的人是不会计较别人的议论的,要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把毁誉置之度外的,他要做大事情他哪里有工夫去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唧唧喳喳?爱说说去,我行我素,不会因为是皇后说的他就怎么的。而且这个道理上是完全讲不通,是不是,皇后是什么,皇后是中宫之主,母仪天下,哪里是随便就可以说非就废,说杀就杀的?就算要废要杀那也是皇帝的权力,不是丞相的权力,丞相有什么权力废皇后杀皇后?何况皇后没有罪啊,皇后是转述皇帝的话,皇帝说了丞相的坏话,丞相来帮皇帝废皇后,这个于理也不通嘛。当然有人说,这就正好证明曹操是个贼,汉献帝窝囊得不得了。是,没错,曹操是大权独揽,皇帝也确实是十分窝囊,但是你要知道当时的情况,面子上还是要维护的,曹操这个时候哪怕是假仁假义,他也得装模作样,不可以这样公开和皇帝撕破脸皮。
所以吕先生认为这个事情一定背后有真相,就是实际上是背后有一个,用他的话说就是有一个天大的阴谋。这个阴谋皇帝、皇后可能都卷入了,就是冲着曹操来的,要怎么怎么样对付曹操,那么败露了以后曹操的办法就是拿皇后出气,把皇后整掉。这个阴谋因为太大了,它不能公开,这个真相绝对不能公开,必须捂着,所以随便胡乱找了个岔子,说皇后写了这么一封信。我怀疑这封信皇后就没写,是曹操编的,捏造出来的,陷害皇后的,遮掩真相的,但是大家心知肚明,都不能说穿,所以皇帝也不能救皇后,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不明不白地把这个伏皇后杀了。为什么要捏造这封信呢?因为伏完已经死了,皇后的父亲已经死了,死无对证,皇后又是一个弱女子,所以这样一个弱女子就变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某些臭男人的替罪羊。大概真相应该是这个样子。
所以这种事情荀彧是不可能掺和进去的,荀彧怎么会掺和这种事情呢?因为荀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非常正派的人,他的正派和正直在朝廷当中是有名的,众所皆知。所以这样的正派的人他不可能参与到这种阴谋诡计里面去,曹操也不会去找他,因为正派人搞阴谋诡计他不内行啊,而且搞这种阴谋诡计在曹操手底下有的是人,他干吗找荀彧呢。所以荀彧不可能是因为这件事情跟曹操翻脸,那么荀彧又为什么和曹操闹到了那种地步呢?
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来看,在荀彧之死的三种说法中,第三种说法极不可靠,以荀彧的人品和作风来看,他是不可能做出一些不正当的事情的。那么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记载的前两种说法,哪一种是真实的呢?
从易中天先生前面的分析来看,荀彧之死决不是因为不肯杀害负皇后而自杀,一定是另有隐情。荀彧是曹操阵营中最重要的谋士,曹操一直把荀彧视作自己的“张良”而荀彧也确实没有辜负曹操对自己的期望,为曹操出谋划策,竭尽全力。但是后来两人确实闹翻了,荀彧最终忧郁而死,那么荀彧是因为什么和曹操翻脸的呢?曾经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为什么会走到这一地步呢?
我认为是政见分歧。人们都说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就像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一样,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一下的。就是关于谋士的这个定义,历史上的那些谋士一般的说,他们的职业道德就是为他们的主人、君主服务,君主要做什么,他来出谋划策,这是一般意义上的谋士。就像现在的律师一样,律师干什么的?为当事人服务,当事人要打官司,我帮你打赢,这是我做律师的职业道德,至于你这个官司是谁我是不管的,所以也有律师替黑社会辩护嘛,也有这样的律师,作为律师来说它作为一种职业来说也无可指责,要讲清楚,无可指责。谋士,他为他的君主出谋划策,不管这个君主做好事、做坏事他都出谋划策,就他职业而言也无可指责。但是在谋士和律师当中有一些人,极少数的一些人,他们是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底线的。在刘备那边就是诸葛亮,在曹操这边就是荀彧,他们两个人是高于一般谋士之上的,由理想的人。
我们看荀彧当时给曹操提出的三大纲领:奉主上、秉至公、扶弘义,这三大纲领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的都是必须坚守道德和正义,都强调这个。所以荀彧的三大纲领它不是策略,不是谋略,是理想,是纲领,说到底就是要维护汉室,维护大汉王朝。而且荀彧对曹操寄予厚望,他认为曹操有这个能力。曹操也有这个理想,因为董卓之乱的时候是曹操首倡义兵,关东联军的时候只有曹操和孙坚去打董卓,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乱世英雄,荀彧的理想就是辅佐这样一位英雄把国家重新平定下来,让大汉王朝延续下去,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到了他决心要封魏公、建魏国的时候,政治上极为敏感的荀彧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认为这个时候曹操和皇帝的关系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因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个独立公国,这个独立公国和大汉王朝的关系将是国与国的关系,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了,它是国与国的关系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与皇帝的关系。当然这里头还有一点微妙的地方,就是这个时候大汉王朝是宗主国,这个魏公国是这个宗主国册封的邦国,但是和郡县与中央的关系大不一样了。这个搞来搞去搞得不好它就会发生变化,因为这个时候大汉王朝是个空架子,什么都没有,曹操举手之劳就能把大汉王朝灭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这样一种不能接受的情况下,他就面临着自己命运和道路的选择,怎么办?但是无可选择。他怎么呢?他现在发现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谁是?刘备是?就算刘备是,他能投奔刘备吗?他这个时候还能投奔刘备吗?不能。那么跟着曹操继续干,越帮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愿望的对立面,他越帮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对。他现在是不能帮曹操也不能不帮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称之为进退失据,而且只有死路一条。何况我们可以想象到荀彧这个时候的内心是非常的痛苦,因为对于像他这样一个有理想的人来说,世界上没有比理想的破灭更让他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他是忧郁而死,还是服毒自杀,他死前一定是非常的痛苦。甚至我怀疑,就是他自己要自杀的。很可能曹操是送来了这个空的食盒,因为曹操是喜欢做这种事情的,那完全有可能送一个盒子给荀彧,打开一看空的;但空的不等于说你死,也可以理解为别说话,闭上你的嘴巴,只要你不说话,饭还是有吃的。你可以做多种解释,但是如果荀彧拿到这个食盒他马上是选择死,他就要用自己的死来告诉曹操:我绝不能赞成你这做下去!就是表明这样一个态度。
所以我觉得曹操终其一生最后没有称皇帝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忘不掉荀彧那一双忧郁的眼睛。荀彧的在天之灵在看着他呢,这就是道德的力量、正义的力量。所以我觉得荀彧如果是我们当代人的话,他临死之前也许会对曹操唱一首歌:“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他确确实实是千万里在追寻着曹操,他二十多岁就来到曹操身边,一直干到五十岁,二十多年跟着曹操出生入死,走过了坎坷曲折的道路,但是到了最后两个人翻脸的时候,那个心也是够狠的。但是荀彧没有办法,他没有别的选择,他也找不到自己的同志,因为在朝廷内部和朝廷外面,主张维护汉室的人都是反曹操的;拥戴曹操的人又差不多都是赞成曹操去封魏公、建魏国,甚至后来主张他当皇帝的;属于曹操阵营和曹操关系非常好,又反对曹操这样做的就他一个,所以他下面的那个歌应该也是很正常的:“我今生看来注定要独行,热情早已被你耗尽”虽然在梦里,曹操曾经是他的唯一。而此刻荀彧却只能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你到底好在哪里?好在哪里?”他只能一遍遍地问,你到底好在哪里?我为什么要追随你?
荀彧当然没有问,荀彧问了曹操也不会回答,因为曹操和荀彧一样,也是进退两难,而且曹操比荀彧更难。为什么?因为荀彧是一个人,当他的理想破灭以后他可以选择比方说自杀,他甚至也可以选择归隐,他可以退出这个政治斗争。而曹操这个时候已经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就算他曹操本人想退,其他人也不会答应他退,所以曹操同样是没有退路的。更何况曹操此刻已经走火入魔,鬼迷心窍,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这个魔鬼是什么呢?就是不受限制、不受监督、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为了获得和保有这个最高权力,曹操只能硬着头皮在血染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所以荀彧选择了死,曹操选择了杀,他还要继续杀人,包括杀他的亲朋好友,一直杀到血流成河。那么曹操他还要杀谁呢?他又是怎么杀的呢?请看下集——借刀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