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高山上流淌在高山上的生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白岩居士文集最新章节!
旱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我屡次三番的问母亲:我们老家山上的那口井恐怕也没有什么水了吧?
那绝对不会干的。那口井都干了,恐怕我们国家都没有什么水可以喝了。六一二年,天那么干,两个生产队大大小小的是来口井都干了,200多人就靠着我们那口“龙井”生产队的人都排着队等水,那口井还要灌溉附近的几十亩秧田。几十年来,我就没有看见她干得没有水!
对于我的惶恐,父母都急着为我诉说,他们以自己一生的经历急切地告诉我:龙井,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
我们老家所在的那面坡,就叫做“龙井坡”“龙井坡”因为有了“龙井”而得名。
记忆中的那口井,不足两米深。古老的几块青石板不很规则的堆叠,圈住了那一股汩汩流淌的泉水。井沿上两三块石板不平整的铺着,留下来来往往脚印磨砺后的痕迹。井水溢出来,一米远的地方,很浅的两三见方的水池,就是全生产队洗衣的水池。三四块斜躺在水中的青石板,成年累月地和各种衣服亲密接触,显得光滑之极。一年四季,晴天雨天,几乎都有勤劳的女人在那儿佝偻着腰,清洗着岁月留下的尘埃。一年一年,这些洗衣服的女人都渐渐走进青山的怀抱中去了。
对于人们给与龙井的那份粗糙,现在我才有更加真切地体会。少年时代,我和同龄的伙伴多次在龙井嬉戏,跪在井沿口,小心翼翼地捧出清亮亮的泉水,简单的洗净污浊的小手,然后双手并拢,掬出水,送到嘴边,咂一咂,惬意的饮下,一口一口,甘泉汩汩流入心田,滋养着少年的焦渴。喝够了,有时还要捧起井水直接洒在脸上,那清爽的感觉,是我离开故乡后一直没有在享受到的。
龙井之浅,可以见底,井水之清,可以明目。对这井水龇牙咧嘴的装怪相,也是我们少年的一大乐趣。那真是一面皎洁平整的好镜子。除了那点,我也曾经趴在井沿上,看井底的那几只肥硕的小虾。金色的虾子,在水中自由游弋,那井,就是他们的宫殿。那时节,就羡慕过那些虾,终生享用着清冽的泉水,居住在水晶宫,不染污浊;也曾经用故乡的一种长达井底的青草钓虾,希望他们顺草而上,无耐那些家伙嗅着青草的芳香,抱着草茎摇摇,松开手,悠然自得地在水中作起滑翔运动,留下焦急的少年差点跳井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龙井水冬暖夏凉。白霜凛凛的冬季,井面上始终蒸腾着迷人的水雾。我们生产队的男女老少的所有衣服,就靠“温泉”的洗濯。龙井,自然成为妇女们聚集的乐园。一大早,就有妇人摸着麻麻亮的晨曦,占据有利的位置,翘着臀在尽情搓洗。然后有人陆陆续续地到来,围着小小的洗衣池谈笑风生。水花四溅,笑语飞扬,龙井,洋溢着故乡幸福的清香。
盛夏时节,龙井也是乡亲们洗澡纳凉的好地方。站在井沿,赤裸裸的男人在井里舀出盆盆泉水,直接向燥热的身体浇去,凉爽穿越坚硬的皮肤抵达心灵,那份惬意无法言说。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满身尘埃随水而去。暮色中人影儿憧憧,面盆泼水之声不绝于耳。三伏天,龙井更是人们的避暑胜地。入夜,怕热的人们在井边小憩,待几阵凉风吹拂,就得捂紧汗湿的衣衫,拔脚回家;时间稍久,就会着凉。据说正值壮年的叔伯李大贵自信身强体壮,在井边铺下凉席过夜,染得一身风寒,寻医问药三月之久,还在井边向“龙王”烧香跪拜,方才康复。龙井夏水之寒,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一口井的崇拜,我也是通过龙井知道的。龙井虽然简陋,但在乡亲们心中就是“龙君”下凡,专门为一方百姓送福而来的。经常饮用龙井水,会感到身心愉悦健康,比起其它井水,人们对它自然有一份不同的感情。年关到了,家家户户用石磨推豆腐,其它井水都会不用的,要去龙井挑水,哪怕路程较远,也舍得一身力气。我的大爸家还搞过试验,用龙井水磨豆腐居然比其它井水的产量高,味道也更加清香可口。所以大爸李运华对龙井水别有一番情感。大年初一的凌晨一点,就有人摸着夜色就去龙井抢担第一担水,母亲说那就是新年的第一担“金水”担水行程不能够使用照明工具,大概就是要对龙王表达一种虔诚的;另外在井中打水之前,还要在井沿燃起三柱香,叩首跪拜,喃喃自语求得保佑。不过我没有做过,也没有亲见,对于大爸那个比较迷信的人的行为,但是我深信不疑。现在在干旱创下历史之最的日子里,我对此有点更加深切的感受了。
包产到户后,我家有一块田就在龙井边,这是幸运。不过因为井水太冷的缘故,这块田产量不高,但这一点没有影响我父亲的心情。那个时候我和哥哥在念书,前途未卜。父亲多次计划要利用那块田为地基,造房架屋,好为儿子娶媳妇。不为别的,就是可以就近引用龙井水这点,就会得到多少女子的羡慕。况且那个地方原来就是一座寺院,龙井就位于院落之中,风水自然不错。选址的工作在父母的谋划下悄然进行,我也听说过父亲的宏伟计划,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不过随着我们兄弟俩读书年级的升高,学费成为父母亲的重担,那个计划只好暂时搁置下来。遗憾的是,我没有对父亲的计划感兴趣,甚至有些不屑,哥哥的学习也是突飞猛进,都没有把“龙井坡”当作今生谋生的地方。我们哥俩学业有成,都在外地安家,所以父亲的计划一直搁置到现在,建房龙井,日日夜夜引用甘泉水,已经成为我们的奢望。在城市居住,我的母亲究竟还是不能适应,每次喝了烧开的自来水,喉咙燥痒难受,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敢饮用的。家里经济条件虽然有限,我还是购买了桶装的矿泉。母亲说:“好贵好贵,我们龙井坡的井水比这水喝起来还要舒服的多!”
龙井坡,就是有一口龙井成为我生命的图腾。在外工作的日子,别人问起我的家乡,我总会自豪的说“我老家的那口井太好了,有机会一定让你们尝一尝。”一个对我颇有好感的老人,始终愿意把他对于风水的研究传授给我。带着他到龙井坡转悠,专门去拜谒我魂牵梦绕的龙井,尝一尝龙井水。老先生意味深长的对我说,好山就有好水,好水就有好地,这个地方一定有两块好地——一块阴地,一块阳地;有时间,我们好好找一找。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失去了寻找好地的机会。后来我离他远去,有关风水有关龙井的事情,就成为记忆中的一抹印痕,渐渐淡忘了。唯有那口井,那眼泉,不舍昼夜无声流淌着。
今年川东北大旱,几乎成为百年一遇。在达县真福山风景区的莲花村,村民依然没有逃脱缺水之虐。党委政府组建送水队,社会人士包括的哥的姐爱心奉献“甘露行”方缓解一方百姓吃水之灾。天意从来高难问!但我故乡的那眼泉水依然静静流淌,养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在那渠县、达县、平昌三县交界的僻远之地,一口不干涸的井就是一个勤政为民的政府,就是高举人间爱心的天使!那段干旱的日子,我都在心底默默呐喊,我们住在高楼大厦里面的公仆,为百姓做一口永不干涸的井,足矣!惊闻陈良宇先生落马,我也多想说“先生,你就为民掘几口井吧,何必要为自己掘墓呢?”
旱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我的老家龙井坡没有传来缺水的消息。我知道,那口龙井虽然减小了流量,但是它一直不断的奉献着甘甜。我的留守在高山上的近30名乡亲,在龙井水的滋润下,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着!
旱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我屡次三番的问母亲:我们老家山上的那口井恐怕也没有什么水了吧?
那绝对不会干的。那口井都干了,恐怕我们国家都没有什么水可以喝了。六一二年,天那么干,两个生产队大大小小的是来口井都干了,200多人就靠着我们那口“龙井”生产队的人都排着队等水,那口井还要灌溉附近的几十亩秧田。几十年来,我就没有看见她干得没有水!
对于我的惶恐,父母都急着为我诉说,他们以自己一生的经历急切地告诉我:龙井,是一口永不干涸的井!
我们老家所在的那面坡,就叫做“龙井坡”“龙井坡”因为有了“龙井”而得名。
记忆中的那口井,不足两米深。古老的几块青石板不很规则的堆叠,圈住了那一股汩汩流淌的泉水。井沿上两三块石板不平整的铺着,留下来来往往脚印磨砺后的痕迹。井水溢出来,一米远的地方,很浅的两三见方的水池,就是全生产队洗衣的水池。三四块斜躺在水中的青石板,成年累月地和各种衣服亲密接触,显得光滑之极。一年四季,晴天雨天,几乎都有勤劳的女人在那儿佝偻着腰,清洗着岁月留下的尘埃。一年一年,这些洗衣服的女人都渐渐走进青山的怀抱中去了。
对于人们给与龙井的那份粗糙,现在我才有更加真切地体会。少年时代,我和同龄的伙伴多次在龙井嬉戏,跪在井沿口,小心翼翼地捧出清亮亮的泉水,简单的洗净污浊的小手,然后双手并拢,掬出水,送到嘴边,咂一咂,惬意的饮下,一口一口,甘泉汩汩流入心田,滋养着少年的焦渴。喝够了,有时还要捧起井水直接洒在脸上,那清爽的感觉,是我离开故乡后一直没有在享受到的。
龙井之浅,可以见底,井水之清,可以明目。对这井水龇牙咧嘴的装怪相,也是我们少年的一大乐趣。那真是一面皎洁平整的好镜子。除了那点,我也曾经趴在井沿上,看井底的那几只肥硕的小虾。金色的虾子,在水中自由游弋,那井,就是他们的宫殿。那时节,就羡慕过那些虾,终生享用着清冽的泉水,居住在水晶宫,不染污浊;也曾经用故乡的一种长达井底的青草钓虾,希望他们顺草而上,无耐那些家伙嗅着青草的芳香,抱着草茎摇摇,松开手,悠然自得地在水中作起滑翔运动,留下焦急的少年差点跳井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龙井水冬暖夏凉。白霜凛凛的冬季,井面上始终蒸腾着迷人的水雾。我们生产队的男女老少的所有衣服,就靠“温泉”的洗濯。龙井,自然成为妇女们聚集的乐园。一大早,就有妇人摸着麻麻亮的晨曦,占据有利的位置,翘着臀在尽情搓洗。然后有人陆陆续续地到来,围着小小的洗衣池谈笑风生。水花四溅,笑语飞扬,龙井,洋溢着故乡幸福的清香。
盛夏时节,龙井也是乡亲们洗澡纳凉的好地方。站在井沿,赤裸裸的男人在井里舀出盆盆泉水,直接向燥热的身体浇去,凉爽穿越坚硬的皮肤抵达心灵,那份惬意无法言说。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满身尘埃随水而去。暮色中人影儿憧憧,面盆泼水之声不绝于耳。三伏天,龙井更是人们的避暑胜地。入夜,怕热的人们在井边小憩,待几阵凉风吹拂,就得捂紧汗湿的衣衫,拔脚回家;时间稍久,就会着凉。据说正值壮年的叔伯李大贵自信身强体壮,在井边铺下凉席过夜,染得一身风寒,寻医问药三月之久,还在井边向“龙王”烧香跪拜,方才康复。龙井夏水之寒,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一口井的崇拜,我也是通过龙井知道的。龙井虽然简陋,但在乡亲们心中就是“龙君”下凡,专门为一方百姓送福而来的。经常饮用龙井水,会感到身心愉悦健康,比起其它井水,人们对它自然有一份不同的感情。年关到了,家家户户用石磨推豆腐,其它井水都会不用的,要去龙井挑水,哪怕路程较远,也舍得一身力气。我的大爸家还搞过试验,用龙井水磨豆腐居然比其它井水的产量高,味道也更加清香可口。所以大爸李运华对龙井水别有一番情感。大年初一的凌晨一点,就有人摸着夜色就去龙井抢担第一担水,母亲说那就是新年的第一担“金水”担水行程不能够使用照明工具,大概就是要对龙王表达一种虔诚的;另外在井中打水之前,还要在井沿燃起三柱香,叩首跪拜,喃喃自语求得保佑。不过我没有做过,也没有亲见,对于大爸那个比较迷信的人的行为,但是我深信不疑。现在在干旱创下历史之最的日子里,我对此有点更加深切的感受了。
包产到户后,我家有一块田就在龙井边,这是幸运。不过因为井水太冷的缘故,这块田产量不高,但这一点没有影响我父亲的心情。那个时候我和哥哥在念书,前途未卜。父亲多次计划要利用那块田为地基,造房架屋,好为儿子娶媳妇。不为别的,就是可以就近引用龙井水这点,就会得到多少女子的羡慕。况且那个地方原来就是一座寺院,龙井就位于院落之中,风水自然不错。选址的工作在父母的谋划下悄然进行,我也听说过父亲的宏伟计划,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不过随着我们兄弟俩读书年级的升高,学费成为父母亲的重担,那个计划只好暂时搁置下来。遗憾的是,我没有对父亲的计划感兴趣,甚至有些不屑,哥哥的学习也是突飞猛进,都没有把“龙井坡”当作今生谋生的地方。我们哥俩学业有成,都在外地安家,所以父亲的计划一直搁置到现在,建房龙井,日日夜夜引用甘泉水,已经成为我们的奢望。在城市居住,我的母亲究竟还是不能适应,每次喝了烧开的自来水,喉咙燥痒难受,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敢饮用的。家里经济条件虽然有限,我还是购买了桶装的矿泉。母亲说:“好贵好贵,我们龙井坡的井水比这水喝起来还要舒服的多!”
龙井坡,就是有一口龙井成为我生命的图腾。在外工作的日子,别人问起我的家乡,我总会自豪的说“我老家的那口井太好了,有机会一定让你们尝一尝。”一个对我颇有好感的老人,始终愿意把他对于风水的研究传授给我。带着他到龙井坡转悠,专门去拜谒我魂牵梦绕的龙井,尝一尝龙井水。老先生意味深长的对我说,好山就有好水,好水就有好地,这个地方一定有两块好地——一块阴地,一块阳地;有时间,我们好好找一找。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失去了寻找好地的机会。后来我离他远去,有关风水有关龙井的事情,就成为记忆中的一抹印痕,渐渐淡忘了。唯有那口井,那眼泉,不舍昼夜无声流淌着。
今年川东北大旱,几乎成为百年一遇。在达县真福山风景区的莲花村,村民依然没有逃脱缺水之虐。党委政府组建送水队,社会人士包括的哥的姐爱心奉献“甘露行”方缓解一方百姓吃水之灾。天意从来高难问!但我故乡的那眼泉水依然静静流淌,养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在那渠县、达县、平昌三县交界的僻远之地,一口不干涸的井就是一个勤政为民的政府,就是高举人间爱心的天使!那段干旱的日子,我都在心底默默呐喊,我们住在高楼大厦里面的公仆,为百姓做一口永不干涸的井,足矣!惊闻陈良宇先生落马,我也多想说“先生,你就为民掘几口井吧,何必要为自己掘墓呢?”
旱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我的老家龙井坡没有传来缺水的消息。我知道,那口龙井虽然减小了流量,但是它一直不断的奉献着甘甜。我的留守在高山上的近30名乡亲,在龙井水的滋润下,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