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真诚与生命《在时间后面》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白雪bx文集最新章节!
在时间后面是作者嘎玛丹增从千里之外邮来的书,包装封面的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郭家桥西街8号,邮编610061。
我是在网上阅读了嘎玛丹增的文章而获悉作者出版了此书,于是萌生了邮购此书的欲望。理由很简单,感觉他的文章及文字有如产生共鸣的音符,颇有穿透力。是的,那些文字,那些内容像似敲击了心灵的鼓膜,震动着胸腔,余震绵长。同时也是接近平民的作品。这些一直是自己喜欢阅读的。于是,坐在自己的桌前,轻轻翻开封面,一眼就看到字迹清晰刚劲有力地写着“――雅正”并有极为潇洒的作者亲笔签名。时间是2008。10。 这让我感到惊喜。
一收到此书,我实在忍不住,便在实验室里,把书平展在桌面。首篇门在门的背后(代序)便让我一头扎进了作者不断继续门的寻找的文字里。
阅读于我是身心沐浴在宁静的阳光里,浮躁的周遭与我没有丝毫的关系。没料到这些文字扯着我早已过了中午时分很久了。四周已经静悄悄的,原来周围的学生都去吃午饭了。合上书,摇摇头,抿着嘴自己笑自己读书有点痴。
回家后,除了吃饭,什么事也不想干,一直捧读在时间后面。
读后,我便觉得在时间后面的作者嘎玛丹增是一个在门后面叩问死亡的人,一个习惯独自梳理岁月划痕的人,一个喜欢自己倾听自己并独立思考勤于记忆的人,一个独自行走大半生一直追寻人生理想的人,一个对藏传佛教灵魂流传的宗教精神充满了崇高敬意的人。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独特的,具有其引人阅读的魅力,并对读者有不浅影响的价值,即使读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对生命只有一次的珍惜。
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真的不一般。从你刚一接触到这本书时,就能强烈地感受到极富张力的文字所产生的一种气场环绕着你,你会自然地沉浸在既感性又理性的文字中,用心地品读。那是一种有色彩的跳跃的节奏感很强的诗性文字,令人紧紧跟随,甘愿被其中真诚纯粹的感觉缠绕、浸透
作者的第一篇文章就把你带到了他的精神世界。作者从中学时代就把爱尔兰血统的美国人杰克?伦敦视为自己的偶像与宗教,热爱到几近痴迷,并当作自己的图腾。不曾有过偶像与宗教的女性读者我,虽然无法体会作者因痴迷而热血迸发,但还是会被他的执着感动。作者是这么告诉我们的:“如果你读过马丁?伊登、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唤毫无疑问:你一定会和我一样热爱这个永远沾满阳刚之气的名字、在漫长人生的旅途上,也会和我一样把苦难和挫折抛弃在黑暗深处。”我想,不是什么人都能把苦难和挫折抛弃在黑暗深处的,然而我想象中的作者却是一个男人中的男人,能承受苦难与挫折而走出黑暗的男人。
生与死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它的思考。
是的,极其平常的人和事,于我们早已习惯了忽略,然而在作者的眼里,无论是风雨、阳光、花朵,老人,小孩,还是狗,他们的生与灭都牵动着作者的心,为之倾心,为之挥笔。哪怕这个过程是孤单的,他也固执地坚守清贫和独自追寻精神的理想,因此苦苦地追问生存与死亡的古老命题。作者对生与死有澄明的思考,生是生命的行走,死是肉体与灵魂的枯灭。因此你在书中能读到作者用平常的心态述说多篇有关死亡的话题。如一个基督徒的死亡、道路之外,看格桑花开、一个葬礼,和对一支玫瑰的诗意虚构,鹰翅,在春天的下午死亡。
真实情感的坦露是这本散文集的又一特点。那些他身边的人、他的童年、他的军旅生涯、他的非血缘兄弟姐妹、他的情感,他的物质与精神、他生命的点点滴滴,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或丢失的这些,却通过他的文字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重新艳丽地活在读者的记忆里,往往激起我们的共鸣。
这本书是一个无需带上面具生活的人倾其心血而成就的。无需带上面具生活,说得容易做到难。无需带上面具生活的作者注定了他的生活方式不同于俗世中的多数人,他没有对物质生活的无尽要求,只习惯于自我陶醉与自我欣赏,而把精彩的世界孤立在他的生活之外。这是我在书中读到的一个特别的作者。他在爱与哀愁一文中说:“我什么都不是,真真切切的一个旅人,一个没有方向和目标的人。”其实,我们不能从字面上浅显地理解作者所说的。倒是通过能把精神的美丽作为观望自己生命的唯一依据,让它遥远的照耀自己的人,我们不难读懂作者人生的宽度与广度是在向无限处延展。
我一直认为孤独与思考是一对孪生兄弟,思考注定了要独处。一个理想主义浓郁的人也注定了他是一个孤独行走的人。
我觉得,孤独行走的人酷似一个精神的洁癖者。而作者正是一个追寻紫色的纯粹情感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纯粹是一种很纯粹的情感,而我所要表达的纯粹实际上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感觉,没有被金钱、权力、欲望污染的感觉。”这种纯粹有如开在雪山之巅的雪莲。因此,我以为他注定了是孤芳自赏的独行者。虽然他的身边不乏爱慕他的女子,然而他还是以他喜欢的方式选择并决定他自己独行的命运。他一个人在人生中走了很久,尽管他的生活独立而孤单,但他很知足,很幸运在远远近近的生活中还有那么多让他心怀感激的人和情谊,让他满怀一颗感恩的心。这便是是独步冬雨,北方的闹钟、只有一种方式可以触摸爱的灵魂的解读。
关于权力,亲情和梵高这篇文章立意甚高。他把现代人对金钱,权力、**毫无俄制地膨胀与十九世纪的梵高一生穷愁潦倒,短暂一生全部依靠胞弟提奥的接济并列在同一文中。这说明了作者极具现实主意的批判眼光而行文。
在我的兄弟一文中,作者坦言:生命不可以万岁,友谊可以万岁。爱情不可以永远,友谊可以永远。灵魂不可以永恒,友谊可以永恒。我不得不敬佩这个血性的男人,他把有限的生命都赠给了友谊。其实,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作者没有家庭与婚姻的生活,他甘心选择孤独地行走在漫长的岁月里,一定有理由,属于他想拥有的生命的快乐。
在时间后面这本书一定不是那种写那些热热闹闹的场面,也绝不是那些无节奏的文字,更不是在阅读后不会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眼云烟。而是包含深邃的思想,深沉而诗一般的文字,有着润心的音乐韵律,只要你的眼一触摸到它,就会在心中留下划痕,或许还会有如针扎一般的痛感。我在阅读中常常把这种感觉视为快感。
这个读本虽然不是作者全部生活经历的记录,但一定是作者某些生活的真实记录。正如作者所言:“我写字,因为字就是我。”
因此,喜欢阅读嘎玛丹增的文字,钟情于有厚度的文字,他的文字于我有如似曾相识的朋友,一见如故。
2011年2月22日修改稿
在时间后面是作者嘎玛丹增从千里之外邮来的书,包装封面的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郭家桥西街8号,邮编610061。
我是在网上阅读了嘎玛丹增的文章而获悉作者出版了此书,于是萌生了邮购此书的欲望。理由很简单,感觉他的文章及文字有如产生共鸣的音符,颇有穿透力。是的,那些文字,那些内容像似敲击了心灵的鼓膜,震动着胸腔,余震绵长。同时也是接近平民的作品。这些一直是自己喜欢阅读的。于是,坐在自己的桌前,轻轻翻开封面,一眼就看到字迹清晰刚劲有力地写着“――雅正”并有极为潇洒的作者亲笔签名。时间是2008。10。 这让我感到惊喜。
一收到此书,我实在忍不住,便在实验室里,把书平展在桌面。首篇门在门的背后(代序)便让我一头扎进了作者不断继续门的寻找的文字里。
阅读于我是身心沐浴在宁静的阳光里,浮躁的周遭与我没有丝毫的关系。没料到这些文字扯着我早已过了中午时分很久了。四周已经静悄悄的,原来周围的学生都去吃午饭了。合上书,摇摇头,抿着嘴自己笑自己读书有点痴。
回家后,除了吃饭,什么事也不想干,一直捧读在时间后面。
读后,我便觉得在时间后面的作者嘎玛丹增是一个在门后面叩问死亡的人,一个习惯独自梳理岁月划痕的人,一个喜欢自己倾听自己并独立思考勤于记忆的人,一个独自行走大半生一直追寻人生理想的人,一个对藏传佛教灵魂流传的宗教精神充满了崇高敬意的人。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独特的,具有其引人阅读的魅力,并对读者有不浅影响的价值,即使读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对生命只有一次的珍惜。
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真的不一般。从你刚一接触到这本书时,就能强烈地感受到极富张力的文字所产生的一种气场环绕着你,你会自然地沉浸在既感性又理性的文字中,用心地品读。那是一种有色彩的跳跃的节奏感很强的诗性文字,令人紧紧跟随,甘愿被其中真诚纯粹的感觉缠绕、浸透
作者的第一篇文章就把你带到了他的精神世界。作者从中学时代就把爱尔兰血统的美国人杰克?伦敦视为自己的偶像与宗教,热爱到几近痴迷,并当作自己的图腾。不曾有过偶像与宗教的女性读者我,虽然无法体会作者因痴迷而热血迸发,但还是会被他的执着感动。作者是这么告诉我们的:“如果你读过马丁?伊登、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唤毫无疑问:你一定会和我一样热爱这个永远沾满阳刚之气的名字、在漫长人生的旅途上,也会和我一样把苦难和挫折抛弃在黑暗深处。”我想,不是什么人都能把苦难和挫折抛弃在黑暗深处的,然而我想象中的作者却是一个男人中的男人,能承受苦难与挫折而走出黑暗的男人。
生与死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它的思考。
是的,极其平常的人和事,于我们早已习惯了忽略,然而在作者的眼里,无论是风雨、阳光、花朵,老人,小孩,还是狗,他们的生与灭都牵动着作者的心,为之倾心,为之挥笔。哪怕这个过程是孤单的,他也固执地坚守清贫和独自追寻精神的理想,因此苦苦地追问生存与死亡的古老命题。作者对生与死有澄明的思考,生是生命的行走,死是肉体与灵魂的枯灭。因此你在书中能读到作者用平常的心态述说多篇有关死亡的话题。如一个基督徒的死亡、道路之外,看格桑花开、一个葬礼,和对一支玫瑰的诗意虚构,鹰翅,在春天的下午死亡。
真实情感的坦露是这本散文集的又一特点。那些他身边的人、他的童年、他的军旅生涯、他的非血缘兄弟姐妹、他的情感,他的物质与精神、他生命的点点滴滴,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或丢失的这些,却通过他的文字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重新艳丽地活在读者的记忆里,往往激起我们的共鸣。
这本书是一个无需带上面具生活的人倾其心血而成就的。无需带上面具生活,说得容易做到难。无需带上面具生活的作者注定了他的生活方式不同于俗世中的多数人,他没有对物质生活的无尽要求,只习惯于自我陶醉与自我欣赏,而把精彩的世界孤立在他的生活之外。这是我在书中读到的一个特别的作者。他在爱与哀愁一文中说:“我什么都不是,真真切切的一个旅人,一个没有方向和目标的人。”其实,我们不能从字面上浅显地理解作者所说的。倒是通过能把精神的美丽作为观望自己生命的唯一依据,让它遥远的照耀自己的人,我们不难读懂作者人生的宽度与广度是在向无限处延展。
我一直认为孤独与思考是一对孪生兄弟,思考注定了要独处。一个理想主义浓郁的人也注定了他是一个孤独行走的人。
我觉得,孤独行走的人酷似一个精神的洁癖者。而作者正是一个追寻紫色的纯粹情感的人,正如他自己所说:“纯粹是一种很纯粹的情感,而我所要表达的纯粹实际上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感觉,没有被金钱、权力、欲望污染的感觉。”这种纯粹有如开在雪山之巅的雪莲。因此,我以为他注定了是孤芳自赏的独行者。虽然他的身边不乏爱慕他的女子,然而他还是以他喜欢的方式选择并决定他自己独行的命运。他一个人在人生中走了很久,尽管他的生活独立而孤单,但他很知足,很幸运在远远近近的生活中还有那么多让他心怀感激的人和情谊,让他满怀一颗感恩的心。这便是是独步冬雨,北方的闹钟、只有一种方式可以触摸爱的灵魂的解读。
关于权力,亲情和梵高这篇文章立意甚高。他把现代人对金钱,权力、**毫无俄制地膨胀与十九世纪的梵高一生穷愁潦倒,短暂一生全部依靠胞弟提奥的接济并列在同一文中。这说明了作者极具现实主意的批判眼光而行文。
在我的兄弟一文中,作者坦言:生命不可以万岁,友谊可以万岁。爱情不可以永远,友谊可以永远。灵魂不可以永恒,友谊可以永恒。我不得不敬佩这个血性的男人,他把有限的生命都赠给了友谊。其实,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看作者没有家庭与婚姻的生活,他甘心选择孤独地行走在漫长的岁月里,一定有理由,属于他想拥有的生命的快乐。
在时间后面这本书一定不是那种写那些热热闹闹的场面,也绝不是那些无节奏的文字,更不是在阅读后不会留下深刻印象的过眼云烟。而是包含深邃的思想,深沉而诗一般的文字,有着润心的音乐韵律,只要你的眼一触摸到它,就会在心中留下划痕,或许还会有如针扎一般的痛感。我在阅读中常常把这种感觉视为快感。
这个读本虽然不是作者全部生活经历的记录,但一定是作者某些生活的真实记录。正如作者所言:“我写字,因为字就是我。”
因此,喜欢阅读嘎玛丹增的文字,钟情于有厚度的文字,他的文字于我有如似曾相识的朋友,一见如故。
2011年2月22日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