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朱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明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史料的记载大抵如此,简单看上去,这似乎只是一次平常的战役经过,但我细读之后,却有毛骨悚然之感,朱棣实在太可怕了。
朱棣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他俘获了多少敌人,而在于他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心智。
他率领数万士兵远涉千里,冒雪顶风,历经千难万苦才找到敌人,这就好比寻宝片中,一群海盗费心劳力,疲惫不堪,终于找到了宝藏。相信所有的人在那个环境下都会极度兴奋。
就要发财了!命运即将改变!
当时的朱棣也是如此,他千辛万苦才找到了敌人,而此时的敌人也不堪一击,只要下个简单的命令,敌人就会被击溃,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这就好比海盗们找到了藏有宝藏的海岛,打开了箱子,看见了无数的金银珠宝,头领却突然发话:大家回家吧,把财宝留在这里,明年再来取!
如果有哪个不开窍的头目敢这样说,只怕早就被部下收拾了。
简单的占有是小聪明,暂时的放弃才是大智慧。
朱棣为了这一刻等待了很久,眼看胜利就在眼前,自己的能力终于得到了展现的机会,父亲也会另眼相看,这是多么大的诱惑!
然而他放弃了,虽然是暂时的。
他没有理会磨刀霍霍的部下的催促,没有下令去砍杀那些目瞪口呆的元军。他暂时搁置了自己将要获得的荣耀
这需要何等的忍耐力和抑制力!
这才是朱棣真正的可怕之处,一个能够忍耐的人,一个能够压抑自己**的人。
不要小看这个远征中的插曲,如果你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就可以从这件事情中获知朱棣的性格秘密。
在史料中,关于朱棣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记载,也代表着他的两种面孔,一种是仁慈和善,他经常和属地的老百姓在一起,为他们主持正义,爱民如子。另一种是残暴嗜杀,用油锅烹死不服从他的大臣,灭杀他们所有的亲属。
这似乎是矛盾的,同一个人怎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然而这些都是史实。那么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
答案很简单:朱棣有着两幅不同的面孔不是因为他有精神病或者双重人格,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头脑极其清醒的人。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些什么,这两幅面孔决不会同时出现,他们分别有不同的用途。
和善慈悲的面孔用来应付服从他的人,残暴凶狠的面孔用来对付他的敌人。
对于朱棣而言,残暴是一种手段,怀柔是另一种手段,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是次要的,达到目的才是根本所在。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压抑自己的感情,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勉强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就是朱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从一个不通人事的少年,到一个老谋深算的藩王,是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战场拼杀改变了他。
朱棣出生在权力编织的网络中,成长于利益交汇的世界里,但凡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就算你不去找别人麻烦,但只要你有着皇子的身份,麻烦就会找上你。在这样的人生中,父亲、母亲、兄弟都只是一个符号,他们随时都可能因为某个原因成为你的敌人。
亲人都不能信任,还有谁是可以信任的呢?
无论何时何地,没有人可以信任,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这就是朱棣的悲哀。
而在这样的世界里,只有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没有人敢来冒犯你,侵害你,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就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封建皇族万年不变的权力规则,不适应规则,就会被规则所淘汰。
朱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丢掉了他的童真和幻想,接受并掌握了这种规则。
他成为了强者,却也付出了代价,这是十分合理的,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免费的东西。
对乃尔不花的宽大处理就是一种隐忍,朱棣对这个蒙古人谈不上有任何感情,他何尝不想一刀劈死这个害他在冰天雪地里走了无数冤枉路的家伙。从他后来的种种残暴行为来看,他并不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可他不但客客气气的接待了这个人,还设盛宴款待。这需要何等的忍耐力!想到这里,你不得不佩服朱棣,他实在是个可怕的人。
三十岁的朱棣做到了这些,在这些方面,他甚至可能胜过了三十岁的朱元璋。
三十岁的朱元璋用刀剑去争夺自己的天下,三十岁的朱棣用隐忍去谋划自己的将来。
朱棣就像一个优秀的体操运动员,省略了所有花哨和不必要的动作,将全部的心力放在那最后的腾跃,以获得冠军的奖赏皇位。
当然,当时的朱棣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做到这一点,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俘虏人数清点好,然后回去复命。
似乎是上天特意要体现朱棣的丰功伟绩,与他同时出征的晋王是个胆小鬼,根本没有进入蒙古腹地。用今天的话来说,他还没有进人家的门,在门口放了两枪,吆喝两声就走人了。
有这么个窝囊的兄弟帮忙,朱棣一时之间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全国人民都把他当成民族英雄,朱元璋也很高兴,他赏赐朱棣一张支票面额100万锭的宝钞(明朝纸币)。
其实这个赏赐不算丰厚,因为我们前面介绍过,洪武年间的纸币发行是没有准备金的,估计朱元璋很有可能是在见朱棣之前,让人准备好了纸张,印上了100万锭的数字。反正他是皇帝,想写多大数字都行。
如果朱棣聪明的话,就应该早点把这张支票折现,换粮食也好,换布匹也好,总之是在通货膨胀让这张支票变成卫生纸之前。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朱棣通过这一次的成功表演让朱元璋看到了他的价值,获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其实演得好不好倒在其次,至少先混了个脸熟。
但这次远征带给朱棣的也只有这些,并没有人认为他能够成为皇位的继位者,他心里也清楚,无论自己如何表演,也无非是从龙套变成配角,要想当上主角,必须得到朱元璋导演的同意。可是很明显,朱导演并无意换人。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满怀抱负的朱棣可能最终会成为朱标的好弟弟,国家的边界守护者,他的能力将用来为国效力,他的野心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被永远埋葬。
就在看似事情已经定局的情况下,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的死使得一切似乎都有了转机。
朱标死了,主角的位置终于空了出来,时机到了!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不过是个毫无经验、年幼无知的少年,这样的人怎么能承担帝国发展的重任,换人吧,也该搞个公开招考之类的玩意了。退一步说,就算不搞公开竞争,也该给个抓阄的机会啊,老爹,不能再搞一言堂了,多少给点民主吧。
朱棣曾经有过无限的期待,他相信只要公开竞争,自己是很有优势的,那个小毛孩子懂得什么,论处理政事出兵打仗,谁能比得上我!当然,宁王打仗也很厉害,不过他只是一介武夫,这样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也想继承皇位?
除了我,还有谁!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朱元璋对朱标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又一次搞了暗箱操作,他真的任命只有十五岁的朱允炆为太子。
白干了,这下真是白干了。
史料的记载大抵如此,简单看上去,这似乎只是一次平常的战役经过,但我细读之后,却有毛骨悚然之感,朱棣实在太可怕了。
朱棣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他俘获了多少敌人,而在于他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心智。
他率领数万士兵远涉千里,冒雪顶风,历经千难万苦才找到敌人,这就好比寻宝片中,一群海盗费心劳力,疲惫不堪,终于找到了宝藏。相信所有的人在那个环境下都会极度兴奋。
就要发财了!命运即将改变!
当时的朱棣也是如此,他千辛万苦才找到了敌人,而此时的敌人也不堪一击,只要下个简单的命令,敌人就会被击溃,然而他却没有这样做。这就好比海盗们找到了藏有宝藏的海岛,打开了箱子,看见了无数的金银珠宝,头领却突然发话:大家回家吧,把财宝留在这里,明年再来取!
如果有哪个不开窍的头目敢这样说,只怕早就被部下收拾了。
简单的占有是小聪明,暂时的放弃才是大智慧。
朱棣为了这一刻等待了很久,眼看胜利就在眼前,自己的能力终于得到了展现的机会,父亲也会另眼相看,这是多么大的诱惑!
然而他放弃了,虽然是暂时的。
他没有理会磨刀霍霍的部下的催促,没有下令去砍杀那些目瞪口呆的元军。他暂时搁置了自己将要获得的荣耀
这需要何等的忍耐力和抑制力!
这才是朱棣真正的可怕之处,一个能够忍耐的人,一个能够压抑自己**的人。
不要小看这个远征中的插曲,如果你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就可以从这件事情中获知朱棣的性格秘密。
在史料中,关于朱棣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记载,也代表着他的两种面孔,一种是仁慈和善,他经常和属地的老百姓在一起,为他们主持正义,爱民如子。另一种是残暴嗜杀,用油锅烹死不服从他的大臣,灭杀他们所有的亲属。
这似乎是矛盾的,同一个人怎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然而这些都是史实。那么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
答案很简单:朱棣有着两幅不同的面孔不是因为他有精神病或者双重人格,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头脑极其清醒的人。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些什么,这两幅面孔决不会同时出现,他们分别有不同的用途。
和善慈悲的面孔用来应付服从他的人,残暴凶狠的面孔用来对付他的敌人。
对于朱棣而言,残暴是一种手段,怀柔是另一种手段,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是次要的,达到目的才是根本所在。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压抑自己的感情,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勉强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就是朱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从一个不通人事的少年,到一个老谋深算的藩王,是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战场拼杀改变了他。
朱棣出生在权力编织的网络中,成长于利益交汇的世界里,但凡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就算你不去找别人麻烦,但只要你有着皇子的身份,麻烦就会找上你。在这样的人生中,父亲、母亲、兄弟都只是一个符号,他们随时都可能因为某个原因成为你的敌人。
亲人都不能信任,还有谁是可以信任的呢?
无论何时何地,没有人可以信任,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这就是朱棣的悲哀。
而在这样的世界里,只有变得足够强大,强大到没有人敢来冒犯你,侵害你,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就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封建皇族万年不变的权力规则,不适应规则,就会被规则所淘汰。
朱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丢掉了他的童真和幻想,接受并掌握了这种规则。
他成为了强者,却也付出了代价,这是十分合理的,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免费的东西。
对乃尔不花的宽大处理就是一种隐忍,朱棣对这个蒙古人谈不上有任何感情,他何尝不想一刀劈死这个害他在冰天雪地里走了无数冤枉路的家伙。从他后来的种种残暴行为来看,他并不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可他不但客客气气的接待了这个人,还设盛宴款待。这需要何等的忍耐力!想到这里,你不得不佩服朱棣,他实在是个可怕的人。
三十岁的朱棣做到了这些,在这些方面,他甚至可能胜过了三十岁的朱元璋。
三十岁的朱元璋用刀剑去争夺自己的天下,三十岁的朱棣用隐忍去谋划自己的将来。
朱棣就像一个优秀的体操运动员,省略了所有花哨和不必要的动作,将全部的心力放在那最后的腾跃,以获得冠军的奖赏皇位。
当然,当时的朱棣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做到这一点,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把俘虏人数清点好,然后回去复命。
似乎是上天特意要体现朱棣的丰功伟绩,与他同时出征的晋王是个胆小鬼,根本没有进入蒙古腹地。用今天的话来说,他还没有进人家的门,在门口放了两枪,吆喝两声就走人了。
有这么个窝囊的兄弟帮忙,朱棣一时之间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全国人民都把他当成民族英雄,朱元璋也很高兴,他赏赐朱棣一张支票面额100万锭的宝钞(明朝纸币)。
其实这个赏赐不算丰厚,因为我们前面介绍过,洪武年间的纸币发行是没有准备金的,估计朱元璋很有可能是在见朱棣之前,让人准备好了纸张,印上了100万锭的数字。反正他是皇帝,想写多大数字都行。
如果朱棣聪明的话,就应该早点把这张支票折现,换粮食也好,换布匹也好,总之是在通货膨胀让这张支票变成卫生纸之前。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朱棣通过这一次的成功表演让朱元璋看到了他的价值,获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其实演得好不好倒在其次,至少先混了个脸熟。
但这次远征带给朱棣的也只有这些,并没有人认为他能够成为皇位的继位者,他心里也清楚,无论自己如何表演,也无非是从龙套变成配角,要想当上主角,必须得到朱元璋导演的同意。可是很明显,朱导演并无意换人。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满怀抱负的朱棣可能最终会成为朱标的好弟弟,国家的边界守护者,他的能力将用来为国效力,他的野心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被永远埋葬。
就在看似事情已经定局的情况下,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的死使得一切似乎都有了转机。
朱标死了,主角的位置终于空了出来,时机到了!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不过是个毫无经验、年幼无知的少年,这样的人怎么能承担帝国发展的重任,换人吧,也该搞个公开招考之类的玩意了。退一步说,就算不搞公开竞争,也该给个抓阄的机会啊,老爹,不能再搞一言堂了,多少给点民主吧。
朱棣曾经有过无限的期待,他相信只要公开竞争,自己是很有优势的,那个小毛孩子懂得什么,论处理政事出兵打仗,谁能比得上我!当然,宁王打仗也很厉害,不过他只是一介武夫,这样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也想继承皇位?
除了我,还有谁!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朱元璋对朱标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又一次搞了暗箱操作,他真的任命只有十五岁的朱允炆为太子。
白干了,这下真是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