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那个曾支配过我们恐惧的华夏本科生又要来?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最强战神、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58小说网 www.58xs.cc,最快更新科技之锤最新章节!
余兴伟觉得燕北大学都是怪人。
比如鲁东义。
自己的到来直接把本就不算大的办公室又占了一片,但鲁东义一点不爽的意思都没表现出来……
又比如他闹不明白,为什么以宁为的成就竟然搞不定江同学。
但某天下午余兴伟在食堂偶遇江同学后,发现她依然穿着自己那套朴素到极致的衣服,当天晚上又穿着他去购置的“工装”来为办公室里两个人弹奏钢琴的时候,余兴伟感觉自己终于明白了点什么,又没有完全懂。
所以才有了他反应即时的那句话。
这种感觉非常玄妙。
就如同已经收到宁为稿件的那些算法大佬们,他们的感觉同样很玄妙。
……
STOC跟SODA一样,是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顶级的国际会议,只不过它是由ACM算法和计算理论兴趣小组组织并提供各项支持。
但实际上,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实虽然两届大会是不同的组织支持举办,但其实这些会议各种程序委员会的副主席、委员们都挂的是相同的名字,审核无数投稿的自然也大半都是同一批的人。
这就是国际学术大佬的影响力了。
当人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巨大成功,那么各种该领域的顶级大会不给你挂个名字,大会的公信力似乎都低了几分。
所以不少看到宁为论文的都是他曾在SODA大会上遇到过的熟人。
比如沈教授、比如约翰·威尔逊教授,等等。
当然也有宁为还没来得及认识的也有很多,毕竟STOC跟SODA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STOC更偏向于理论而不是具体应用,这也是宁为决定将自己的稿件投给大会的原因。
他的论文可是百分之八十都是纯理论的干货。
……
马萨诸塞州简称麻省,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较短。
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市也是如此,但八月依然处于燥热的夏季,约翰·威尔逊办公室里的空调已经连续开了三天,事实上这些日子他大半时间都呆在办公室里,就连睡觉也是如此。
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但没办法,当宁为那篇长达206页的论文,被大会无数特邀审稿人一层层往上传达之后,最终他也收到了邮件,然后便开始了对论文不眠不休的研究。
不管是数学还是计算机,做纯理论研究的人都是最少的。
因为做单纯做理论方面的研究,其实很枯燥且乏味,而且门槛极高,如果不是因为浓厚的兴趣跟强大的智力做支撑很难坚持下来。更别提从纯物质方面考虑,理论研究往往也是费力却不讨好的。
毕竟理论研究提出的是一种指导思想,影响的往往是不知多久后的未来。尤其是理论一旦具体到应用层面,就涉及到各种推广的成本考量跟利益之争,所以并不是研究出的理论极为先进,就一定会被现实世界所接受。
但在做理论研究又有一点好,因为真的做出颠覆性成果,立刻会成为学术界最闪耀的那颗星星,名誉、利益接憧而来,哪怕是在遥远的未来,这些理论才会被科学家们应用到现实,那么未来所有这些应用层面的成果都绕不过这位理论突破者的名字。
比如牛顿、比如爱因斯坦、比如玻尔兹曼……
尤其是玻尔兹曼,虽然因为提出的理论不被当时的世界所理解,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所有研究热力学跟统计物理的科学家们都绕不过这个名字。
这就是做理论学家的两条路了,要么就流芳百世,以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猜想,永远影响这个世界,要么一辈子默默无闻,百年后大概就跟普通人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无人记得。
显然前者的数量是极其稀少的,人类数千年文明史,能被一直记得的理论先驱者,不过寥寥数百人。且绝大多数还只在特定学术圈内留名。
比如曾经英国著名的科学家道尔顿,大概除了物化生专业的学子们,很少人还会记得他就是学界公认的科学原子论之父。
而此时之所以让约翰·威尔逊如此痴迷的泡在他的办公室里,就是因为他发现一个极有可能被后世所牢记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湍流算法的成功已经让宁为在计算机算法界拥有了一席之地,但在约翰·威尔逊看来,湍流算法跟这篇论文相比并不算什么,哪怕这一算法已经被证明了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而这篇论文什么时候能带来经济效益还未可知。
原因很简单,在约翰·威尔逊看来评价世界科学界理论学家一生研究成果的对科学贡献度其实也是有标准的,这一标准跟即时的经济效益无关,那是搞应用的家伙们才会关心的事情!
对于理论学家而言,其贡献评判标准永远应该排在最第一位的就是奠基性贡献,也就是宁为所说的开宗立派。
因为开创性的理论一旦被业界接受,就会有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去做推进工作,而这所有成果都是在奠基人提出的理论基础上的。
从宁为的论文中,他看到了一个计算机理论学界细化分支奠基的潜质,甚至如果有一天这些理论性的成果开始在现实中真正开始应用,宁为也将成为这个世纪最重要的计算机理论学家,最多在后面加个之一。
更可怕的是,宁为今年才22岁,远远没有到一位受人尊敬的计算机理论学家出成果的巅峰时期,换而言之,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在无数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科学家帮助下,去丰满构全他的理论。
让所有研究大数据的理论学家,都能对大数据有一个全新的更为直观的认识。
对于同样研究计算机理论的约翰·威尔逊而言,宁为这篇论文带给他的震撼可想而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篇206页的论文,其中有192页都是在纯数领域的论述跟讲解,只有8页是对计算机应用层面的各项标准化建议,还有7页是利用超算给出的验证报告。
换而言之,把最后15页剔除掉,这就是一篇应该拿去投四大数学顶刊的纯数论文。但想到宁为现在跟数学界一帮人的关系,约翰·威尔逊便下意识的会心一笑。
毕竟在他看来,这篇论文如果投到《自然》上那绝对是暴殄天物。
这些日子,他已经将宁为的论文发给了好几位至交好友,其中不乏纯数领域的大佬,也跟这篇论文的其他审稿人做过极为深入的交流,大家的想法也大都是趋同的。
这足以让他兴奋到震颤。
这篇论文唯一让他不满的大概就是上面属了单位,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他很后悔为什么没有在SODA大会上跟宁为进行一次深谈,他当时应该更重视这个年轻人,把他邀请到哈佛来学习……不,应该是聘他来做教授,天啊,上帝才知道他曾经错过了怎样的一次机会!
当然,现在似乎也不晚。
“砰砰砰……”
房间外传来敲门声,约翰·威尔逊应道:“进来吧。”
下一刻,办公室的门被打开,露西·罗恩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约翰·威尔逊的办公室。
“威尔逊教授,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吗?一定要我从布雷顿森林赶回来,要知道这可是我今年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次度假。”
做为哈佛大学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才女博士,在自己的导师面前,从来都能表现得很放松。
然而今天她没从导师脸上看到往日慈爱的笑容,这让她下意识的吐了吐舌头,表现得老实了许多。
“露西,放弃你可笑的度假计划吧,不要在浪费你的天赋了。你知道在你度假的时候,那个宁为做了些什么吗?”约翰·威尔逊严肃的问道。
“宁为?”露西·罗恩诧异的问了句,脑海中开始浮现这个恶劣的华夏男人形象。
如果一定要把她所有认识的男人,按照最不绅士来排个序,宁为绝对要排第一位!她甚至怀疑这个华夏男人眼里根本没有女人这种生物的存在!
“好吧,他又做了什么?让您逼着我一定要放弃休假,坐飞机赶回学校。”露西·罗恩摊了摊手,一脸无辜的问道。
看着爱徒的模样,约翰·威尔逊在心底叹了口气,说道:“其实他也没做什么,就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给STOC大会投了一篇206页的论文。但这篇论文让所有审稿人一致认为这篇论文足以让整个学界重新审视大数据体系,并对现有的大数据做全新理解。”
“或者我可以说的更直白些,他的大数据基础理论足以在未来指导人们设计出一个个全新的算法,来让大数据更好的为这个世界服务,他在为科学而奠基,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听到导师这番话,露西·罗恩整个人都呆住了。
从她在本科阶段开始,就跟着约翰·威尔逊学习,自然很清楚自己的导师对于奠基两个字有多看重,而今天他对宁为这篇论文的评价中竟然用到了这两个字……
这一刻,她脑海中竟然回荡着宁为那些针对女士的恶毒言辞。
“探讨问题的时候,她是处于男女叠加态!”
“你的晚礼服是不是还没烧光?”
“天啊,告诉我,你最近是不是正在忙于抽取脑细胞用来丰胸?”
这个可恶的、恶毒的、毫无风度可言还破坏了她完美度假之旅的混蛋,竟然被自己的导师称呼为一个领域的奠基人?!
这绝对是露西·罗恩这辈子听到最闹心的消息,更闹心的是……
“露西,好好看看宁为的这篇论文吧,我记得你有他的联系方式,你可以多向宁为请教一些关于他数学思想方面的问题,他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一点是你永远比不上的,另外帮我问问宁为,他是否愿意来哈佛做终身教授,我会跟几个老朋友联名帮他申请到这一资格,毫无问题。有什么条件,他都可以提,你在转告给我,好吗?”
约翰·威尔逊诚恳的说道。
露西·罗恩:“……”
……
事实上此时不止露西·罗恩一个人正在经受精神上的折磨。
宁为206页论文肯定会被大会通过,并会专门邀请宁为在大会议厅做六十分钟报告的消息已经通过大会组委会的大佬们透露给了他们的学生们。
“哈,约翰,还记得华夏那位提出了湍流算法的宁为吗?对对对,就是那个华夏江城大学的本科生,告诉你个好消息,他这次主动给STOC提交了一篇论文,而且已经被几乎所有审稿人通过了。不要摆出那副便秘的表情,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他的这篇206页论文,其中192页都是针对数学理论的论述。”
“还有,他的报告会是你这次去大会必须参加的报告会,为了让你那六十分钟不至于无聊到玩手机,我希望你从现在开始仔细研究一下这篇论文。有不懂的概念可以去问一下数学院的那些教授们。不要想着休假了,这篇论文值得你放弃今年所有的休假。好了,赶紧去看吧,这次会议前请针对这篇论文写一篇总结报告,这篇报告可能关系到你能否毕业……”
约翰拿着厚厚的一叠论文,跟露西·罗恩一样呆若木鸡。
好吧,其实这是不太合规矩的。
但当无数大佬们都这么做的时候,规矩已经不太重要了。
于是许多推特上再次哀鸿遍野。
上一次是毫无准备,让大家不由自主的想去吐槽。
这次是给他们时间准备,让他们放弃浪漫的暑假,放弃让人欢乐的Patry,坐在教室里去拜读一篇长达206页的论文,并要充分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以便不要像傻逼一样在九月STOC宁为六十分钟报告会上昏昏欲睡,或者拿出手机各种拍拍拍,表现出智商可能已经被完全压制的事实……
具体哪种更让人不能忍,关于宁为这篇论文,点赞最多且饱含了爱护之意的推特内容大概能说明一切。
“HI,NingWei,Do you know?I really want to FUCK YOU!”
余兴伟觉得燕北大学都是怪人。
比如鲁东义。
自己的到来直接把本就不算大的办公室又占了一片,但鲁东义一点不爽的意思都没表现出来……
又比如他闹不明白,为什么以宁为的成就竟然搞不定江同学。
但某天下午余兴伟在食堂偶遇江同学后,发现她依然穿着自己那套朴素到极致的衣服,当天晚上又穿着他去购置的“工装”来为办公室里两个人弹奏钢琴的时候,余兴伟感觉自己终于明白了点什么,又没有完全懂。
所以才有了他反应即时的那句话。
这种感觉非常玄妙。
就如同已经收到宁为稿件的那些算法大佬们,他们的感觉同样很玄妙。
……
STOC跟SODA一样,是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顶级的国际会议,只不过它是由ACM算法和计算理论兴趣小组组织并提供各项支持。
但实际上,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实虽然两届大会是不同的组织支持举办,但其实这些会议各种程序委员会的副主席、委员们都挂的是相同的名字,审核无数投稿的自然也大半都是同一批的人。
这就是国际学术大佬的影响力了。
当人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巨大成功,那么各种该领域的顶级大会不给你挂个名字,大会的公信力似乎都低了几分。
所以不少看到宁为论文的都是他曾在SODA大会上遇到过的熟人。
比如沈教授、比如约翰·威尔逊教授,等等。
当然也有宁为还没来得及认识的也有很多,毕竟STOC跟SODA最大的区别大概就是STOC更偏向于理论而不是具体应用,这也是宁为决定将自己的稿件投给大会的原因。
他的论文可是百分之八十都是纯理论的干货。
……
马萨诸塞州简称麻省,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较短。
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市也是如此,但八月依然处于燥热的夏季,约翰·威尔逊办公室里的空调已经连续开了三天,事实上这些日子他大半时间都呆在办公室里,就连睡觉也是如此。
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但没办法,当宁为那篇长达206页的论文,被大会无数特邀审稿人一层层往上传达之后,最终他也收到了邮件,然后便开始了对论文不眠不休的研究。
不管是数学还是计算机,做纯理论研究的人都是最少的。
因为做单纯做理论方面的研究,其实很枯燥且乏味,而且门槛极高,如果不是因为浓厚的兴趣跟强大的智力做支撑很难坚持下来。更别提从纯物质方面考虑,理论研究往往也是费力却不讨好的。
毕竟理论研究提出的是一种指导思想,影响的往往是不知多久后的未来。尤其是理论一旦具体到应用层面,就涉及到各种推广的成本考量跟利益之争,所以并不是研究出的理论极为先进,就一定会被现实世界所接受。
但在做理论研究又有一点好,因为真的做出颠覆性成果,立刻会成为学术界最闪耀的那颗星星,名誉、利益接憧而来,哪怕是在遥远的未来,这些理论才会被科学家们应用到现实,那么未来所有这些应用层面的成果都绕不过这位理论突破者的名字。
比如牛顿、比如爱因斯坦、比如玻尔兹曼……
尤其是玻尔兹曼,虽然因为提出的理论不被当时的世界所理解,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所有研究热力学跟统计物理的科学家们都绕不过这个名字。
这就是做理论学家的两条路了,要么就流芳百世,以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猜想,永远影响这个世界,要么一辈子默默无闻,百年后大概就跟普通人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无人记得。
显然前者的数量是极其稀少的,人类数千年文明史,能被一直记得的理论先驱者,不过寥寥数百人。且绝大多数还只在特定学术圈内留名。
比如曾经英国著名的科学家道尔顿,大概除了物化生专业的学子们,很少人还会记得他就是学界公认的科学原子论之父。
而此时之所以让约翰·威尔逊如此痴迷的泡在他的办公室里,就是因为他发现一个极有可能被后世所牢记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湍流算法的成功已经让宁为在计算机算法界拥有了一席之地,但在约翰·威尔逊看来,湍流算法跟这篇论文相比并不算什么,哪怕这一算法已经被证明了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而这篇论文什么时候能带来经济效益还未可知。
原因很简单,在约翰·威尔逊看来评价世界科学界理论学家一生研究成果的对科学贡献度其实也是有标准的,这一标准跟即时的经济效益无关,那是搞应用的家伙们才会关心的事情!
对于理论学家而言,其贡献评判标准永远应该排在最第一位的就是奠基性贡献,也就是宁为所说的开宗立派。
因为开创性的理论一旦被业界接受,就会有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去做推进工作,而这所有成果都是在奠基人提出的理论基础上的。
从宁为的论文中,他看到了一个计算机理论学界细化分支奠基的潜质,甚至如果有一天这些理论性的成果开始在现实中真正开始应用,宁为也将成为这个世纪最重要的计算机理论学家,最多在后面加个之一。
更可怕的是,宁为今年才22岁,远远没有到一位受人尊敬的计算机理论学家出成果的巅峰时期,换而言之,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在无数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科学家帮助下,去丰满构全他的理论。
让所有研究大数据的理论学家,都能对大数据有一个全新的更为直观的认识。
对于同样研究计算机理论的约翰·威尔逊而言,宁为这篇论文带给他的震撼可想而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篇206页的论文,其中有192页都是在纯数领域的论述跟讲解,只有8页是对计算机应用层面的各项标准化建议,还有7页是利用超算给出的验证报告。
换而言之,把最后15页剔除掉,这就是一篇应该拿去投四大数学顶刊的纯数论文。但想到宁为现在跟数学界一帮人的关系,约翰·威尔逊便下意识的会心一笑。
毕竟在他看来,这篇论文如果投到《自然》上那绝对是暴殄天物。
这些日子,他已经将宁为的论文发给了好几位至交好友,其中不乏纯数领域的大佬,也跟这篇论文的其他审稿人做过极为深入的交流,大家的想法也大都是趋同的。
这足以让他兴奋到震颤。
这篇论文唯一让他不满的大概就是上面属了单位,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他很后悔为什么没有在SODA大会上跟宁为进行一次深谈,他当时应该更重视这个年轻人,把他邀请到哈佛来学习……不,应该是聘他来做教授,天啊,上帝才知道他曾经错过了怎样的一次机会!
当然,现在似乎也不晚。
“砰砰砰……”
房间外传来敲门声,约翰·威尔逊应道:“进来吧。”
下一刻,办公室的门被打开,露西·罗恩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约翰·威尔逊的办公室。
“威尔逊教授,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吗?一定要我从布雷顿森林赶回来,要知道这可是我今年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次度假。”
做为哈佛大学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才女博士,在自己的导师面前,从来都能表现得很放松。
然而今天她没从导师脸上看到往日慈爱的笑容,这让她下意识的吐了吐舌头,表现得老实了许多。
“露西,放弃你可笑的度假计划吧,不要在浪费你的天赋了。你知道在你度假的时候,那个宁为做了些什么吗?”约翰·威尔逊严肃的问道。
“宁为?”露西·罗恩诧异的问了句,脑海中开始浮现这个恶劣的华夏男人形象。
如果一定要把她所有认识的男人,按照最不绅士来排个序,宁为绝对要排第一位!她甚至怀疑这个华夏男人眼里根本没有女人这种生物的存在!
“好吧,他又做了什么?让您逼着我一定要放弃休假,坐飞机赶回学校。”露西·罗恩摊了摊手,一脸无辜的问道。
看着爱徒的模样,约翰·威尔逊在心底叹了口气,说道:“其实他也没做什么,就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给STOC大会投了一篇206页的论文。但这篇论文让所有审稿人一致认为这篇论文足以让整个学界重新审视大数据体系,并对现有的大数据做全新理解。”
“或者我可以说的更直白些,他的大数据基础理论足以在未来指导人们设计出一个个全新的算法,来让大数据更好的为这个世界服务,他在为科学而奠基,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听到导师这番话,露西·罗恩整个人都呆住了。
从她在本科阶段开始,就跟着约翰·威尔逊学习,自然很清楚自己的导师对于奠基两个字有多看重,而今天他对宁为这篇论文的评价中竟然用到了这两个字……
这一刻,她脑海中竟然回荡着宁为那些针对女士的恶毒言辞。
“探讨问题的时候,她是处于男女叠加态!”
“你的晚礼服是不是还没烧光?”
“天啊,告诉我,你最近是不是正在忙于抽取脑细胞用来丰胸?”
这个可恶的、恶毒的、毫无风度可言还破坏了她完美度假之旅的混蛋,竟然被自己的导师称呼为一个领域的奠基人?!
这绝对是露西·罗恩这辈子听到最闹心的消息,更闹心的是……
“露西,好好看看宁为的这篇论文吧,我记得你有他的联系方式,你可以多向宁为请教一些关于他数学思想方面的问题,他拥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一点是你永远比不上的,另外帮我问问宁为,他是否愿意来哈佛做终身教授,我会跟几个老朋友联名帮他申请到这一资格,毫无问题。有什么条件,他都可以提,你在转告给我,好吗?”
约翰·威尔逊诚恳的说道。
露西·罗恩:“……”
……
事实上此时不止露西·罗恩一个人正在经受精神上的折磨。
宁为206页论文肯定会被大会通过,并会专门邀请宁为在大会议厅做六十分钟报告的消息已经通过大会组委会的大佬们透露给了他们的学生们。
“哈,约翰,还记得华夏那位提出了湍流算法的宁为吗?对对对,就是那个华夏江城大学的本科生,告诉你个好消息,他这次主动给STOC提交了一篇论文,而且已经被几乎所有审稿人通过了。不要摆出那副便秘的表情,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他的这篇206页论文,其中192页都是针对数学理论的论述。”
“还有,他的报告会是你这次去大会必须参加的报告会,为了让你那六十分钟不至于无聊到玩手机,我希望你从现在开始仔细研究一下这篇论文。有不懂的概念可以去问一下数学院的那些教授们。不要想着休假了,这篇论文值得你放弃今年所有的休假。好了,赶紧去看吧,这次会议前请针对这篇论文写一篇总结报告,这篇报告可能关系到你能否毕业……”
约翰拿着厚厚的一叠论文,跟露西·罗恩一样呆若木鸡。
好吧,其实这是不太合规矩的。
但当无数大佬们都这么做的时候,规矩已经不太重要了。
于是许多推特上再次哀鸿遍野。
上一次是毫无准备,让大家不由自主的想去吐槽。
这次是给他们时间准备,让他们放弃浪漫的暑假,放弃让人欢乐的Patry,坐在教室里去拜读一篇长达206页的论文,并要充分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以便不要像傻逼一样在九月STOC宁为六十分钟报告会上昏昏欲睡,或者拿出手机各种拍拍拍,表现出智商可能已经被完全压制的事实……
具体哪种更让人不能忍,关于宁为这篇论文,点赞最多且饱含了爱护之意的推特内容大概能说明一切。
“HI,NingWei,Do you know?I really want to FUCK YOU!”